《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091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docx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

《经济常识第五课》练习集

一、选择题

1、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A、增加劳动者劳动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

C、提高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光吃净”不行,“不分不吃”也不行。

这说明积累和消费应有一定的量的比例关系。

其中积累的最高限应是

A、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

B、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C、保证人民的最低生活标准

D、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地进行

3、我国之所以能够建设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因为我国

A、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世界最高标准

B、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C、具有较多的积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D、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现实中人们常用“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来表达国民收入的分配。

据此回答1-6题。

4、我国要同时解决好“吃饭”和“建设”的问题,根本的途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C.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应有所增长

D.积累和消费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

5、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受客观经济条件制约的,其中主要是

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②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④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6、消费基金必须与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如果消费基金小于社会消费资料的数量,则会造成

A、生产资料供不应求,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成

B.生产资料积压,延缓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C.消费品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不利于社会稳定

D.消费品积压,不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扩大企业生产

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增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据此回答7—8题:

7、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②国民收人中用于积累的部分③个人消费④公共消费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上题的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

A、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可以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D、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刺激社会需求,财政支出的重点应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来,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相适应。

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材料表明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②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③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④国家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丁关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了2004年预算。

这说明

A、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B.预算是由全国人大提出的

C.预算的通过体现着人民对政府活动的监督

D.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

在过去的20年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占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一十百分点,即带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说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B.积累和消费相互作用、互为消长

C.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增长

D消费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惟一力量

1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这就要求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

A、增加积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D、增加消费基金份额,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吃穿用消费水平

C、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应同步增长

D、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

2001年6月30日《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是

A、由劳动者的主观意愿决定的

B、受客观经济条件制约的

C、由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D、由社会的消费水平决定的

14、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人民群众的家庭生活

B、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集中力量办大事

D、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15、针对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国家应

A、没收过高收入,坚持共同富裕的政策

B、加大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力度

C、调节个人收入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D、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多劳多得

16、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里说的“正确处理”是指

A、必须增加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B、必须增加积累,只有这样才扩大生产规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必须增加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激发生产积极性

D、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片面的高积累或高消费都是有害的

17、在我国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财政部长都要向大会报告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并提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由代表予以审查批准。

经这一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

A.国家财政B.国家预算C.国民收入D.社会总产值

18、从本质上说,财政

A.是一种积累关系B.是一种消费关系

C.是一种分配关系D.是一种交换关系

19、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这并不是财政运行的最好状态。

因为这意味着

A、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

B.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生产过剩

C.这个国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开支将大幅度削减

D.这个国家的财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近五年来,国家一共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

据此回答20-22题。

20、发行国债所获得的收入属于

A.国家的财政收入B.国家的税收收入

C.公民对国家资助D.国民收入

21、国家投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2、发行国债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举措。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

A.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政策

B.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的政策

C.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政策

D.保证财政收入等于支出的政策

十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

近期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促进消费。

据此回答23--25题:

23、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运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现在我们对付通货紧缩,主要运用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点是

A、实现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解决社会总需求落后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D、解决社会总供给落后于社会总需求的矛盾,抑制过热消费

24、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以GDP增幅衡量)的贡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1.5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

上面表格说明

①财政政策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②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③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④只要扩大财政赤字,国民经济就会持续发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

A、国家的分配政策

B、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企业的发展水平

D、人民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国为了加大农业基础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通过多种渠道安排了大量资金对农业倾斜。

据此回答26—27题:

26、中央财政的这种安排、

A、有利于加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

B、有.利于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十的基础性作用

C、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D、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7、充分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关键是

A、发展经济

B、制订合理的分配政策

C、增加财政收入

D、扩大财政支出

28、2001年11月3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0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表明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是财政的全部内容③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④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9、国家财政曾投资180多亿元建造南昆铁路。

南昆铁路的修建,对促进大西南的资源开发、改变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说明

A、国家财政能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惟一手段

C.只要加大财政投资,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D.目前我国的中央财政收入有广泛的来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

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

”据此回答15-20题。

30、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抑制通货膨胀

B.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物价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促进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增加就业,保持人民币不贬值

31、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A.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

B.通过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来调节经济活动

C.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D.通过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32、通过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可以

①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②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③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④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3、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关键是

A、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B.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

C.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生产

D.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改善现有分配关系

34、十六大要求强化税收征管。

在我国,税收征管的国家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B.各级人民法院

C.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D.各级司法机关

35、在我国,强化税收征管

①有利于实现国家职能②有利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③能够防止税款流失④可以克服税务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某市围绕经济发展培植财源,围绕财源基础强化税收征管的财税工作思路,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企业,全市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势头。

连续两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消化历年赤字300万元。

据此回答36—38题:

36、材料表明

A、财政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增加财政收入

B.分配政策是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求之一

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D、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37、材料中的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①财政收入等于支出②财政收入大于女山③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④财政资金得到有效运用的经济现象⑤财政收人稍大干支山⑥财政支出稍大于收入

A、①③B、③④⑥C、②④D、①③⑤

38、材料中的强化税收征管告诉我们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②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③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④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⑤在我国,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⑥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据《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财政部门应大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支持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支出、税收、债务、补贴等手段支持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据此回答39—41题:

39、之所以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因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

①人民的切身利益

②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的目标能否实现

④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0、材料中的财政支出

①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③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

④会形成货币购买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41、材料表明

A、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强制手段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D、财政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

42、江泽民总书记在给《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的批语中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稳定、安全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证”,因而,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

”这是因为只有建立强大的财政才能

(A)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B)更好地控制财政收支的数量、方向

(C)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家政权

(D)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截至2001年2月底,国家已从新增发国债中拿出19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了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拉动投资2400亿元,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据此回答43—44题。

43、以国债资金支持企业技改,就是要

(A)发挥财政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B)实现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实现财政的社会保障作用

(D)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4、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是为了

(A)提高职工素质

(B)扩大经济规模

(C)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D)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5、我国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但因交通原因,经济发展较慢。

为此国家投资1肋亿元,修建南昆铁路,从而使西南内陆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地理交通之便,对大西南的资源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起到了促进作用,下列选项与材料不符的是

(A)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扶贫开发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C)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可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只要依靠政府支持就能走出困境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的地区对高收入单位采取包税的办法;有的地方擅自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税的扣除标准,提高超征点;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定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实行先征后退,、这些做法是导致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据此回答46—47题:

46、上述地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法主要违背了税收的、

A、强制性B、固定性C、无偿性D、平等性

47、上述地区政府和部门的这些做法

A、表明地方政府和部门有权规定税收的标准

B、表明地方政府和部门拥有税收的决定权

C、是一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D、是导致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

48、美国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66%,美国联邦各州、县税务局每年都对纳税人进行抽查,尽管这种抽查命中率只占所有纳税人的1%,然而一旦被查出,哪怕是偷税数量很少,也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每年都要做好对纳税人的抽查工作

(B)整顿税收秩序必须强化税收执法,对各种违反税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C)把税收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抓

(D)把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49、某县机械厂厂长张某因超额完成承包利税指标,对本县的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县政府决定奖给他20万元人民币,并明确宣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

对县政府的这种做法,正确的评价是

(A)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B)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县政府不能说了算

(C)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县政府是国家机关,有权这样做

(D)县政府应该委托税务机关宜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

50、2000年11月24日召开的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对开展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各级国家税务机关要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查处大案要案。

2001年12月新中国最大骗税案查清,共伪造增值税发票17.2万份,虚开金额约323亿元。

材料不能表明

(A)税收是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强制征收的

(B)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C)社会上存在着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

(D)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2001年,李某承包一家工厂,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作集资款入账等手法,不纳税,用这部分钱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投入生产。

后经群众举报,人民检察院经过缜密侦查,一举破案,对李某依法提起公诉。

据此回答51—52题。

51、李某可能会受到如下法律处罚

①取消承包资格②追缴税款③处以罚金④刑事处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52、从这一事件,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①李某应依法缴纳消费税②骗税是违法行为③税收具有强制性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53、当前,国家加大了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的力度,这是因为“乱收费”、“乱罚款”

①不能形成国家财政收入②损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影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③影响税收工作的严肃、规范,助长歪风邪气④最终不利于税收的增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01年上半年,北京市以经济发展促税收增长,税收形势明显好于往年,税收进度加快。

国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28.6%和166.9%。

其中来自国有、股份制和涉外企业的税收比重高、增收多、增长快。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4-55题。

54、以经济发展促税收增长,这表明

(A)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

(B)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经济越发展,税率越应提高

(D)国家税收增长越快,经济发展就越快

55、来自国有、股份制和涉外企业的税收比重高、增收多、增长快,这一事实表明

①搞好国有企业意义重大②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全部实现盈利③股份制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④利用外资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6、税收的基本作用是

A、组织财政收入B.调节经济C.实现国家职能D.监督经济

57、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关系,无论在什么国家,都具有下列共同的特征

①税收都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都是为国家实现职能服务的③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④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⑤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58、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因为

A.我国是一个单一的公有制国家

B.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C.我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缺乏纳税能力

59、国家税务部门通过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可以深入企业内部,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维持财经纪律,打击违法犯罪。

这说明

A.税收是组织财政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征税人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规定:

凡出口退税率未达到征税率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可按征税率办理退税。

这就意味着,我国软件产品将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据此回答60—61题:

60、我国对软件产品出口税收的有关政策表明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税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61、我国对软件产品出口实行退税政策是为了

①鼓励软件生产企业增加出口

②增强软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④增加财政收入,净化出口退税环境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2、2001年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

2000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1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关于税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征税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不同税率征收,因而税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C)每个公民都应纳税,支持国家建设

(D)关税作国家的一项收入,越高越好

63、2001年,国家税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治税,打击各种形式的偷税、骗税、漏税、抗税,这并不是增加税赋,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这表明

(A)税收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具有无偿性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1年7月8日《经济日报》报道,针对一些地区发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特点,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商贸企业增值税收管理。

10月30日潮阳市国税局原局长因参与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被判15年徒刑。

据此回答17—18题。

64、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

(A)是企业扩大投资、增加效益的行为

(B)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C)由于虚开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D)是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65、加强对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

①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②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说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④可以扩大税源,增加税收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6、其显著特点为“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的税种是

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个人所得税

67、依法纳税是

A、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

B.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C.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D.公民应维护的合法权益

68、公民要有纳税人意识,就应该

①争做直接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②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③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④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提高自己的纳税能力和水平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下列哪种税的税率将会大幅度下降

A.增值税B.关税

C.营业税D。

个人所得税

70、上题中,该税的税率下降,意味着

A、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B.我国企业将会更多地获得国家的出口退税

C.将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D.商品交换不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从早到晚都要跟“税”打交道,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