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796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docx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专题复习训练及答案

八下古诗词部分班级:

姓名: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 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6.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

___________。

7.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

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

“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

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

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上片以“   ”字统领,描写了“      ”、“      ”“         ”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6.下片           ,            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7.“   ”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

8、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

9、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

10.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1.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三、天净沙秋思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了气氛。

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之情。

3、“夕阳”照应上文中的“”字,见此情此景,自然牵动游子的之情。

4、最后两句,,直接道出。

5、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诗中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6、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

为什么?

8、“天净沙”是,“秋思”是。

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9、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

10、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

1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3、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3分)                              4、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古诗文默写。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2)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

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       。

”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      ,

       。

(3)李商隐《无题》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著奉献的诗句是:

“                ,                 。

(4)歌颂和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有李商隐《无题》中的                ,

               ;有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有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

 

2、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3、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六、专题:

1、《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2、《池鹤》(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表明主人身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燕”准备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

(5)表现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专题: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丛丛,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红绿映衬,娇艳动人,表现海棠花美丽的诗句:

________,____。

2、《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中》(初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直接抒发孑然一身,客游他乡,思归不得,内心无比痛苦的诗句_________,

__________。

4、《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家”与“看花人”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

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中哪些词表现早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第二句除明写了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境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第3、4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

为什么这样写?

  

  

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诗歌一般要避免重复,这首诗歌却打破常规,“期”“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

为什么?

  

5.“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6.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8.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9.诗人重复“巴山夜雨”有什么作用?

  

10、诗句默写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

(2)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11.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12.“问“、“话”二字好在何处?

 

九、《论诗》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论诗》(清)赵翼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

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

4、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成就,但韩愈认为这只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知羞。

”可赵翼却说李杜诗不新鲜了,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不新鲜”?

5、有人说,诗人狂妄地认为:

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灌南县树人实验学校九年级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八)

八下古诗词部分参考答案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 谢灵运谢眺;

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

5、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6.愁 

7.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8.示例一:

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

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9.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

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二、《渔家傲》(范仲淹)

1、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3、B

4、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异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8、大漠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9、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10.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

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11.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三、天净沙秋思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1.深秋晚景图

2、悲凉的惆怅

3、昏思乡

4、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天涯游子之悲

5、萧索、凄凉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6、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7、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8、曲牌名曲名(曲的题目)断肠人在天涯

9、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10、寓情于景 断肠 

11、深秋晚景图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积极乐观(或:

慷慨激昂)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4、答题要点: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5、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暗示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

       

6、低沉悲愤高昂乐观

五、无题(李商隐)

1、略

2、

(1)思 对情人的思念 (2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3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3、“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六、专题:

1、《闻雁》(唐)韦应物

(1)通过对“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的思乡之情,也蕴含着诗人在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2)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2、《池鹤》(唐)白居易

(1)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燕》(宋)葛天民

(1)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

(2)寻常百姓家。

(3)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4)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5)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七、专题: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1)赞美海棠花品位之高,寄语儿女学习海棠品质,坚守自己的节操。

(2)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1)表达了宫女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人常用“红叶题诗”喻男女奇缘。

(2)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

3、《山中》(初唐)王勃

(1)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通过深秋时节特有的“高风晚、黄叶飞”,来烘托表现自己浓郁的羁旅乡愁。

(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4、《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1)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2)“诗家”喜欢的是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明丽清新,“看花人”喜欢的是仲春“花似锦”的繁华喧闹。

对比突出了“诗家”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3)新春、才、半

八、《夜雨寄北》唐李商隐s

1.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涨满了秋池。

     

2.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

  

3.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4、没有。

这样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5.渲染凄凉孤寂的悲凉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

6.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不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8.时间:

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

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9.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亲人,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10、诗句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12、 “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九、《论诗》清赵翼

1、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2、并非贬低李白杜甫诗篇的杰出成就,而是说明诗歌创作必须紧随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

3、(诗中的“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是指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

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要有创新精神。

4、(赵翼说李杜诗篇“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的艺术成就,而是从读者的审美感受的角度说的,符合白居易“歌诗合为时而作”的观点。

5、(不同意,①“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

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6、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