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详细资料.docx
《商品流通概论详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流通概论详细资料.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流通概论详细资料
商品流通概论(名词解释,简答,总结)第一章
1.商品:
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
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具有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3.价值:
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4.商品流通:
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5.商品流通环节:
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6.商品供给:
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7.商品需求:
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8.卖方市场又称卖主市场: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9.买方市场又称买主市场:
是指市场商品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
10.自愿让渡:
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交为原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11.货币流通:
指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12.价值规律: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13.供求规律:
是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章
1.市场体系:
是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的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市场主体:
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根据各市场主体在交换活动中所形成的地位,市场主体结构又可以分为市场买者结构和市场卖者结果
3.市场空间结构:
是指市场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即不同空间)的分布和关联状况。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可划分为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
4.市场时间结构:
是指由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物位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交换形态的分类市场,并由此导致的结构状态。
按市场时间结构划分,市场体系包括:
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和借贷交易市场
5.要素市场:
一般是指商品市场之外的、纯经济性投入资源的市场。
要素市场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6.劳动力市场:
指劳动力需求者与供给者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买卖活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交换场所及交换关系的总和
7.技术市场:
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
8.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指市场的供求、竞争、价格等经济因素如何通过各自是作用和彼此的关系推动市场的运行及功能的发挥
9.世界市场也称国际市场,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以国际范围作为交换活动空间而形成的市场
10.初级市场又称产地市场,一般设在生产地附近,并和集镇相结合,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市场
11.市场秩序:
是指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主体和客体的规范状态及各类主体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规则和公共习惯的认同遵从状况
第三章
1.核心能力通俗表述为:
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对各类要素进行科学协调的、独特的学识和能力
2.分销网络:
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
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其自身分销能力的强弱,分销网络是否畅通,是其生命里所在
3.直接贸易企业是:
以自主交易的方式,为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的商品流通企业。
直接贸易企业是各种商品的流通企业类型中最常见的形式,又有屁话和零售之分。
4.综合商社在日本首创,是以商业只能为主导,兼具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商业组织
5.连锁经营一般是指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
6.特许连锁商店又称“加盟连锁”、“合同连锁”、“契约连锁”,是指由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其使用自己的商标、商号和其他总部所独立的经营技术,在同样的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劳务服务
7.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按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不公开认购股份,不公开发行股票,不允许股份上市交易,股东凭公司出具的股份证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股东有权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第四章
1.商流:
是涉及商品所以权转移的价值运动。
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要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所以由此形成的价值运动成为商流
2.自愿让渡:
指交易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是拥有支配权的商品所有者,在交易过程中有共同的意志,愿意出让自己商品的所以权,来换取对放商品的使用价值
3.驻点采购:
是商业企业指派一定数量的采购人员到货源集中的大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工业生产基地常驻采购的进货方式。
驻点采购一般是批发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4.门市销售:
指在固定销售场所展开营业活动的一种销售方式,是商品销售最基本的形式,包括封闭式售货和敞开式售货两种
5.物流:
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
具体到商品的流通领域,凡是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均属物流。
6.配送中心:
是一种多功能的、集约化的物流集散处
7.信息:
是指排除了不确定性,能够反映事物存在、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的,有实际效用的,可以被理解的,被接受的信息
8.营业推广:
是指企业直接刺激消费者或用户购买其产品的营业促销手段的总和
9.商品促销: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通过各种手段向消费者和用户传递企业及商品信息,促使他们理解、信赖进而购买该企业产品的一种销售活动
第五章
1.流通力:
是指流通领域内生产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所共同构筑的经济能力和流通的运作能力
2.物流中心:
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散处
3.流通业态:
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因此流通业态是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
4.商圈:
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扩展的商圈概念是指相对集中的商业区域
5.包销:
是指通过包销协议,卖方将某种或某类商品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商品享有在一定地区独家经营或专营的权利
6.寄售:
是由卖方事先将货物运交代销人,由代销人根据寄售协议规定的条件和办法,代为出售货物,并扣除佣金和费用后,将货款交给卖方
7.目录商店:
是指运用商品目录和折扣销售的方式,经营花色品种繁多、毛利率高、周转快的品牌商品的商店
8.独立批发商:
是指对其经营的商品享有所有权的独立企业
9.商品交易所:
是专门以大宗期货或现货为交易对象,也是投机商进行商业投机的场所
10.拍卖:
是指经营规模大、经营成本和毛利率低、销售量高,通常是自助服务式经营,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洗涤用品、家庭日常用品等方面的一揽子需要的商店
11.代理制:
是指商品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代表他向第三者招揽生意或签订合同以及办理与交易有关的其他事宜的流通交易方式
第六章
1.商品流通渠道:
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2.批发渠道:
是指以转销、生产或经营为目的客户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中间商组成的渠道
3.传统式渠道结构又被称为个别式渠道结构,是指有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根据现实需要,自发组织的松散型网络
4.商品流通网络:
是指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根据商品的自然流向原则,把各种商业渠道和商业网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多层次、开放型、相互交织、形如蛛网的流通有机体
5.零售商品流通网络:
是由各类零售商业在地区上自然分布的综合有机体
6.契约式垂直渠道结构:
是指由所有权各自独立的生产机构和销售机构,为了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结合起来,以契约为基础协调彼此的经济活动,以获得比其个别经营所得到的更好的收益
第七章
1.价格构成:
是指构成价格的各个要素及其在价格中的组成状况,也就是价格的内部结构
2.生产成本:
是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支出的物质资料耗费和劳动报酬的总和,是商品价值中物化劳动和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业成本:
是商业企业经营商品所发费的各项支出。
一般是由进货价格和流通费用所构成
4.商品比价:
是指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不同商品价格间的比例关系
5.工农产品比价:
是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与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又叫工农业商品交换率
6.商品差价:
是指同一中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和商品质量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7.净资产收益率:
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8.质量差价:
是指同一种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由于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异。
质量差价主要是由于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商品使用价值的不同而形成的
9.季节差价:
是指同一种商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同季节的收购价格或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季节差价主要存在农产品价格,某些季节性、时令性消费的工业品也存在季节差价
第八章
1.商品流通环境:
是指商品流通经营活动的外部因素和条件
2.人口的地区构成: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状况,这种分布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环境:
是指影响和制约商品流通运行的法律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
法制的健全程度及商品流通运行有关的具体法律条款
4.商品流通调控的“三兼顾”指:
①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使三者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保护;②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兼顾,维护交易各方的正当权益,保护合法竞争,促进商品流通有序进行
5.行政手段调控方式:
是国家通过行政组织利用制定方针政策和直接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实现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
6.商品流通产业结构:
是指商品流通领域内部个产品及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第九章
1.电子商务:
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从事商贸业务的活动
2.经济全球化:
想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从而使各国经济在不同层面上相互渗透、融合、依存
3.B2B:
企业间的交易行为,销售的商品往往是中间产品,交易的客户是产品用户或者经营者。
他们购买的目的是用于再加工或者转售,并且往往是批量购买
4.企业素质:
是对企业内部状况的描述,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质量及其结合配置状态
5.组合式创新:
是通过将企业现有的个各种因素,如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等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创造出适应市场或企业需要的某种新的产、生产或经营管理技术等。
模块式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的组合式创新提供了条件
第十章
1.商业文化:
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活动反映、传导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
2.商业信用:
是在商品购销活动中,以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的借贷关系。
这是一种短期信用,通常是发生在生产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企业经营信用体系
3.信用: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商品货币运行下产生的借贷关系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
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
三、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
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
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
4、自愿让渡规律;5、货币流通规律。
七、供求规律
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其他商品的价格;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
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
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
4、消费者的偏好;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7、人口数量的变动
供求规律的作用
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
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八、竞争规律
基本内容:
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强制性;2、排他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5、激励性;6、风险性。
九、货币流通规律
基本内容: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价的不断运动,被称为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第二章 市场
一、市场是什么?
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4、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二、按市场竞争结构划分,可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垄断市场;3、垄断竞争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异同
三、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同时具备下述条件:
1、有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2、产品是同质的、克差异的;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畅通。
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符合这种完全竞争市场所假设的前提条是不会充分存在的。
它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在我国接近于这种条件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
因此,一般把农产品市场作为完全竞争市场。
四、完全垄断市场
它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的又一权端性市场。
形成完全垄断的主要件是:
整个行业的市场只有一个卖主;新企业的进入早于各种条件限制而不再可能;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形成垄断的主要原因有:
1、政府借助于行政权力完全垄断某些特殊行业; 2、政府特许私人完全垄断;
3、某些生产者控制了某些特殊的自然资源或矿藏;4、对生产某些产品的特殊技术的控制。
完全垄断市场在现实经济中一般也比较少见,主要存在于公用事业部门。
五、市场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的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机整体。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六、一般市场机制,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七、市场机制的特征:
1、联系性;2、制约性;3、动态性;4、内在性;5、客观性;6、滞后性。
八、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通常是以价格、供求、利润、工资等经济参数为信号,以自由交换的市场为运行空间,以供求的变化为指示器,自动调节着经济活动。
这种调节过程对实现社会经济的运转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连接作用;2、刺激作用;3、分配作用;4、平衡作用;5、传导作用。
九、货款利率机制对经济运行的主要作用是:
1、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节约使用资金。
2、引导资金流向,调整货币资金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十、工资机制的调节作用在于:
1、刺激经济发展;2、调节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比例;3、调整劳动力在各个部门的合理分配。
十一、市场的主要功能:
1、交换功能;2、反馈功能;3、激励功能;4、资源配置功能;5、调节功能;6、评估功能。
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
一、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 商品流通企业除具胡企业所共有的六个特征外,与生产企业相比,还具有如下特征:
1、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
2、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浅度加工;
3、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变化;
4、商品流通企业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
5、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6、商品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
二、现代的管理学家从微观层面上重新界定了企业系统的要素构成,认为一个企业是“6M+1T+1I”即人力(Manpower)、金钱(Money)、物料(Materials)、机器设备(Machine)、营销方法(Methods)、管理(Mangement)、时间(Time)和信息(Information)。
三、网络:
分销网络和信息网络。
四、从4P到6P 常规的营销手段为产品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和定价策略,简称4P策略。
加上权力(政治)和公共关系,为6P策略,称为大市场营销。
五、顾客受让价值构成:
1、总顾客价值(包括:
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
2、总顾客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神成本)
六、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核心能力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
1、特有的技术体系;2、特有的管理模式体系;3、特有的企业文化。
七、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2、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3、股东人数不限;4、股票可以自由转让;5、财务公开。
八、集团核心的实体性。
企业集团的核心是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是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是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为一体的企业。
九、商品流通企业集团除了具备企业集团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一些个别特征:
1、以商品流通企业为核心企业;2、以商品购销为主要功能;3、以流通网络为经济依托。
十、综合商社的含义与特征
概念:
综合商社是在日本首创的。
它是指商业职能为主导,兼具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商业组织。
综合商社具有如下特征:
1、以贸易为主导,经营综合化;2、内外贸相结合,业务规模巨大;
3、以综合商社为中心形成企业集团,并与企业集团紧密依托;
4、综合商社作为政府实施内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而与政府关系密切。
十一、特许连锁商店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双称“加盟连锁”、“合同连锁”、“契约连锁”。
它是指由总部与加盟店签订合同,特别授权使用自己的商标、商号和其他总部所独有经营技术,在同样的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劳务服务。
特许连锁店的特点:
其一、其存在的基础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的合同关系;
其二、合同规定总部给予加盟店的权力和对此承担的责任,同时规定其必须承担的义务;
其三、合同的具体内容必须包括总部允许加盟店使用其商号、商标等营业象征和提供相应的经营技术及服务。
第四章 商品流通业务
一、商流的内涵及特征
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要发生价值形态的交化和所有由此形成的价值运动称为商流。
商流的主要特征是:
1、目的性;2、先导性;3、相对独立性。
二、商流业务:
采购与销售
三、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物流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
具体到商品流通领域,凡是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均属于物流。
物流的特征:
1、以商流为先导; 2、特流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
4、对物质技术的依赖性日渐增强; 4、专职的服务性不断在加强;
5、特流的增殖性在增强; 6、物流成为影响流通力的最主要因素。
四、物流的作用:
1、物流是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保证;
3、物流是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
五、物流业务——运输、配送和储存
六、物流中心的内涵和功能、类型
内涵:
物流中心也称配送中,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集散处。
功能:
物流中民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集散处。
作为现代物流方式和优化销售体制手段的配送中心,是将收货验货、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拣选、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结算、信息处理等作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集约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
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储存型;2、集配型;3、分货型;4、转运型;5、加工型。
七、第三方物流概念:
又叫合同制物流。
所谓第三方物注以,是指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五章 商品流通方式
一、流通业态的基本概念
流通业态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
流通业态主要包括两大部从内容:
物质状态和技术状态。
物质状态包括消费者可见的外部因素;技术状态是指流通企业的专业技能等内部因素。
二、商店零售 包括专业商店,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超级商店,综合商店和巨型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仓储商店和目录商店等。
三、独立批发商 独立批发商是对其经营的商品享有所有权的独立企业。
四、经纪人与代理商
与独立批发商相比较,经纪人与代商有两个方面的区别:
1、他们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2、行使的职能也非常有限。
与独立批发商类似,他们通常也是专门经营某类商品,或者是专门为某类顾客服务。
经纪人的主要职能是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并协助他们进行商业洽谈。
代理商既可为买方作代理,也可为卖方作代理。
与经纪人相比较,代理商的委托关系较为持久。
代理商的类型有:
制造厂商代理、销售代理商、采购代理商、佣金商。
五、循环理论包括车轮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等三种理论。
六、商圈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
商圈是一个流通方式或流通企业经营业务辐射所及的地域范围。
商圈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都市型;2、区域型;3、社区型;4、便利型;5、专业型。
七、常见的具体流通交易方式可分为:
包销、代理、投标、拍卖、商品交易所、寄售、展卖、租赁、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
第六章 商品流通渠道与网络
一、商品流通渠道的概念及类型
概念: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类型:
1以商品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是:
消费品流通渠道类型;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类型。
2、以环节功能为中心划分的渠道类型:
批发渠道;零售渠道。
二、商品流通渠道系统设计(步骤)★论述★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在其形态变化中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过的环节序列和线路。
商品流通渠道系统设计是指为实现销售目标,对各类备先的渠道结构进行选择与评估,以便确定最适合自已企业特点的流通渠道的工作过程。
(一)、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决定因素,基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有:
1、商品自身条件:
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体积与重量;商品的价格;商品的技术服务力;
2、市场供求条件。
确定商品流通渠道,必须要考虑市场供求状况.
3、社会经济条件。
包括: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制订的法律和政策;交通运输条件;物流设施条件。
4、企业内部件。
(二)、确定流通渠道的备选方案。
一个流通渠道的备选方案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确定渠道模式,确定中间商数目;规定渠道成员间的权利和责任。
(三)、选择流通渠道成员。
企业在选择流通成员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目标市场状况;2、企业的财务状况;3、产品组合情况;4、市场份额;5、商品推销能力;6、储运能力;7、中间商状况。
(四)、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的评估。
对设计好的流通分销渠道,应按照经济性、可控性、适应性这三种标准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选出最有利于实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