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400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识字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识字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识字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识字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字4.docx

《识字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4.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字4.docx

识字4

识字4 

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

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

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

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

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

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

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教学反思:

 

13、坐井观天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

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故事,名字叫:

坐井观天。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

   2、指导学生自读故事,注意把生字读准,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3、指名说说自已读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让学生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

   5、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

   6、同桌互相交流对生字的认识。

  三、指导写字。

先让同学们“看”:

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再让同学们“说”:

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再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最后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

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

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教学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识字。

2、理解课文,提高认识能力。

主要策略:

以朗读为载体,以语感训练为突破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4课,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大家有没有注意:

这个字(芦)他读的是第几声?

(轻声)对了,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板书:

lu)其实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

l、lǔ。

(板书)常用的读音是:

l,芦苇的“芦”,芦花的“芦”,芦席的“芦”。

在什么情况下读“lǔ”,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字典。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

(葫芦)

谁见过葫芦?

给大家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简笔画)

相机简介“葫芦”:

“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简笔画)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

(简笔画)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大家读得很准确。

可是,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

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

我要的是葫芦。

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

板书:

不要别的)

这两种读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我们得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来听听课文录音。

三、听课文录音。

你们说哪一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

(我要的是葫芦)那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再读一遍课题。

按照这样的读法,那么我们学习这篇就必须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1、他不要的是什么?

2、他要的葫芦得到了吗?

四、自学课文。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读顺。

下面就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读课文,大家要注意做好三件事:

1、标清自然段;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3、读通课文。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读得还不是很流利。

原因就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大家还没有记牢。

下面老师就帮助大家再记一记。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指名拼读,全班跟读。

(2)全班拼读。

(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课件上的无音节生字。

如有读不出来的,请其他同学给推荐一个记忆方法。

(4)读词语。

生字我们过关了,我相信同学们这回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3、齐读课文。

六、理解课文。

1、大家读得真好,相信同学对黑板上的两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

大家说“我”不要的是什么?

(叶子,板书:

不)

那么你们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他不要叶子的?

(2、3自然段。

板书)

2、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

其他同学把书平放在桌面上,拿出笔来,把你认为最能说明他不要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大家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说明不可怕呢?

(第一个句子)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3、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中最能说明他不关心叶子的句子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指名读这个句子。

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个句子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能更加肯定地告诉我们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

请大家再把这两个句子读一读。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3自然段,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句子。

这个人真是太不关心叶子了。

那我们来看看他对葫芦是什么态度。

(关心)你们从哪里知道他非常关心葫芦?

(第一自然段)

4、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你认为哪些词语能说明他关心葫芦?

(每天、几次)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葫芦?

(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他这么关心小葫芦,结果他得到葫芦了吗?

(没有)

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6、请同学们齐读第四自然段。

(板书:

画向下的箭头)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们知道吗?

(生答)

也就是说,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画葫芦藤)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七、拓展:

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请你们小组合作,创编一个新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

各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自己创编的故事。

这回他为什么这样做了呢?

(生答)

师总结:

也就是说他注意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

八、作业:

把这个故事和你们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教学反思: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为了这一理念,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

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

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

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

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

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

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回答:

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

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问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

  

(2)出示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并想办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

  (3)开火车认读生字。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办法认字。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设计意图:

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竟争意识。

]

  2、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设计意图:

抓住事情的过程,体会重点人物的特点。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注重展示从对内容的理解到对人物品质的认识过程。

]

  

(2)略读分析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你喜欢哪几句话?

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感情噢!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3)学生自选角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

感悟小枣树说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柳树:

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小枣树: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

通过对角色的研读,力求突出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

(4)读了课文,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大胆说出来吧!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

  3、精读课文,加强语感。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你们准备抓住哪些语句把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特点表现出来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观察插图,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性格对比,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朗读并表演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的情感。

]

  三.拓展与巩固

  1、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

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醒。

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教师巧用课文抓住文中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中人物的优缺点转移至现实的每个人身上,使德育落到实处。

]

  2、巩固会认的字

  游戏:

听音出示字卡。

(教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

  3、总结谈话: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却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我们是不是要学习小枣树的高尚情操啊?

  四.作业设计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朗读全文给大家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吧!

教学反思:

 

16、风娃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抽、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转”,会写“吸、极”两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3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展示识字成果,体会识字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风车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风车)

   2、怎样才能使风车转起来?

(吹一下,有风)

   3、只要有风,风车就能转动,多么神奇的风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6、风娃娃

    (注意娃娃要读轻声,再来读一次)

  二、初读课文

    想了解“风娃娃”吗,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中的枫叶老师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

  三、学习生字

   1、现在我们请小老师们教我们认读生字吧。

   2、出示课件,交流识字方法

     刚才你们是怎么学会生字的,把你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吧。

     只要我们掌握识字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快地掌握生字。

  四、学习课文

   1、小朋友们真棒!

风娃娃都笑了。

     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引读女同学模仿风妈妈来对风娃娃说说。

   2、风娃娃一听可以为人们做好事了,可高兴了,你们看他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谁能看图说说。

(板:

风车慢慢转动用力吹秧苗喝足水)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动人的画面写下来的。

(自由读读第二节)谁把这段话读正确。

注意转是多音字,转动(齐读开火车读),齐读句子。

     当风娃娃看见风车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只能断断续续地灌溉田里的秧苗,他是怎么想的?

于是他----引读多么乐于助人的风娃娃,谁来读读。

     “吸”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谁发现吸为什么是口子旁?

     谁来模仿风娃娃做作动作。

谁能把风娃娃的动作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风娃娃就这么用力地吹着,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

秧苗----引读。

     风娃娃看到自己能为人们做好事了,多开心呀,你们能把风娃娃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是呀,连秧苗也在夸风娃娃了,谁来读读。

     让我们再来到田野,给这动人的画面配配音,请你们当风娃娃,读风娃娃的两句话,再请个学生读叙述部分,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3、风娃娃还为人们做了什么好事呢?

你们能自学第三小节吗?

     自学要求:

1、看图说说。

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2、读读课文。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交流:

看图说说。

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板书:

纤夫用力拉船船飞快行驶)

      当纤夫用力拉船时,风娃娃急忙跑过去帮忙,多热心的风娃娃,谁来读读。

(指名读)

      当纤夫遇到困难时,是风娃娃帮助了他们,他们十分感激风娃娃,你能把纤夫们的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小老师带读、男女比赛读)

     当别人有困难时,风娃娃就急忙去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风娃娃吧。

齐读

   4、风娃娃还会帮助人们做什么事,你能展开想象说说吗?

     我会说:

风娃娃还来到--------看到---------------,他-------------------------------------

     于是,风娃娃想:

引读

     是不是只要风娃娃用力吹就能帮助人们做好事?

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五、推荐课外读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风的知识,有空看看《半小时阅读》《拓展积累》《中国百科知识全书》

  六、巩固识字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得很认真,等一会儿我来考考大家的生字,看谁记性最好。

先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默默地记生字,如果有哪个生字不认识了,轻轻地问问同桌。

   2、识字游戏:

这是个识字魔方,你们能读出磨房上的词语吗?

(齐读、开火车)

   3、写生字

    嘘,老师听见有两个生字娃娃在说悄悄话了,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二(6)班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长的挺象的?

(我的发现)

    口子旁的是“吸气”的吸,木字旁的是“北极”的极。

我们可要把他们区别开来。

    他们又说话了,我来听听他们说什么?

你们能把我们正确地写到田字格中吗?

    他们的右边都是个“及”,注意他的笔顺是---请小朋友们先看看他们的右边的及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描一描,体会一下及字在田字格的写法一样吗?

看完后在书中先描一描,老师请个小朋友来写写。

(学生选其中的一个写)

    小朋友观察这样仔细,只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漂亮。

    在本子上写两个,评评自己这两个字哪个最漂亮,打上五角星,再模仿这个漂亮的字,看看第三个字能否超过他?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书写)

          16、风娃娃

      风车  慢慢转动 秧苗喝足水

      纤夫  用力拉船 用力吹船 飞快行驶

教学反思: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

(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

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

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

(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

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