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271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高二语文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恶(zènɡ)妊娠(chén)行觞(shānɡ)噤若寒蝉(jìn)

B.洁癖(pǐ)烜赫(xuǎn)笨拙(zhuō)暴殄天物(tiǎn)

C.愤懑(mèn)悭吝(qiān)讣告(bǔ)仁言懿行(yì)

D.曲笔(qū)啮碎(niè)慰藉(jiè)修禊事也(qì)

2.下列的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且也为城乡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真是一个一箭双雕的事情。

B.杨振宁教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来为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他的大家风度和博采众家的讲话赢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现代化的高科技元素和多元文化交相辉映,让这座大都市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天河一号”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中“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重大成果。

B.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不断蔓延,我们必须对学校、易感人群、人口稠密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做好防疫监控工作。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丰厚的盈利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老板称这里为“私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①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②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③胸中容不得尘埃

④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⑤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①②④③⑤B.②③⑤①④

C.①④②⑤③D.②⑤③④①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5.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6.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8—10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注】,默然不问。

晏子谏曰: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

’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

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

“然!

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

”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

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

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晏子闻之,谏。

公曰: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

“君过矣!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死狗有棺。

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

“善。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ì):

腐尸。

8.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

”说:

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

服从

C.公曰:

“以属狱!

”属:

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

只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①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②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①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②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①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②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①趣庖治狗,以会朝属②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

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第II卷

四、古诗文(23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以周役。

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4分)

译文: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4分)

译文:

12.名句填空。

(7分每空1分)

(1),更那堪冷落请秋节。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3),长使英雄泪满襟。

(4)寄蜉蝣于天地,。

(5)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6)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7),使我不得开心颜。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精神之树

张栓固

①走过古柏掩映的神路,已感到无形的凉意扑面而来,世事的喧闹在思绪里一点点地远离。

在神路的引导下,我们走向这向往已久的老祖宗的庭院。

跨越过青石牌坊,走过石桥,我们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

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

②千年庭院,青砖绿瓦,斗拱檐壁,更显出了它的厚重和深不可测,阳光透过森森古柏,稀疏的枝叶斑斑驳驳,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

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的世俗的浮躁,哪怕是一时的忘却,心灵也算是在这里寻找到了宁静,如同寻找到一座小憩的港湾。

心不再有往时的漂泊和游离。

我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在一块块青砖绿瓦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柏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它们的目光,也无法远离开这大山般的身影。

我细细地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的巨书,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

③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在生活中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且成为规范人生的尺度,又在千百年中被发扬光大,它的伟大是显然的,是超越时空的,不是一代帝王,几个英雄所能包含的了的;相反,它却包含了一切帝王和英雄。

④硕大的孔庙,几座庭院,除却座座巍峨的古老建筑,占据庭院世界的要属这一棵棵参天古柏。

古柏相伴着岁月,相伴着历史走进了今天。

它们老态龙钟了,却从没有自傲,没有以功臣自居。

岁月的沉重中,它们仍挺拔昂首;浑身挂满了斑斑龙鳞,枝头却永远喷吐出青春的翠绿。

庭院每一棵古柏都如一幅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它们舒展身姿,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或风骨道劲。

每一棵树下,我都不由自主地停步,细细地品读这枝叶,品读这风雨留下的无尽沧桑。

我想我是在翻阅历史,翻阅着波澜壮阔的民族的历史,那般的浑厚,那般的莫测,那般的沉重,那般的不屈不挠,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这里面有一种精神,这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却耐人寻味。

我站在树下,以古柏作为背景,按下相机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们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⑥大约从明朝开始,那些帝王们除了不断地来这里拜谒,还大兴土木,扩修庭院,建筑宫殿,每每都要立碑纪念。

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⑦更多的平民百姓来到这里,是要沾上文化的味道,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文雅文明的人,希望走出愚昧,走出无知,让自身多一点高尚。

而且这种意识正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接受。

孔子这位儒文化的祖先,在他生前,并不那么富有,并不那么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使身后的岁月辉煌了。

⑧万世师表,这一座无形却巍峨的丰碑永远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14.文章标题是“精神之树”,“精神之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分)

答:

15.作者在文章第四段用比较多的笔墨描述了孔庙庭院中的古柏,结合全文来看,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16.文章倒数第三段说:

“一座座林立的石碑后面,香火缭绕中,宏大的典礼下,虔诚的祈祷声里,究竟有几多的真诚呢?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6分)

答:

17.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六、语言表达与运用。

(15分)

18.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

(4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学家们对个性人格品质与创造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创新绝不仅仅是认知与智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个体人格的问题。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1800多个自我实现者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健康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格越健康,就越富创造性。

各学者的解释体现了人格与创造性的密切关系。

19.仿照下面例句,以不同的职业开头,写出两个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6分)

(1)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

(2)

(3)

20.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

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高本刊的④质量,更好有满足大家的⑤阅读要求,现本刊拟⑥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9年6月12日至14日,温家宝总理到湖南考察调研。

温家宝总理在跟湖南大学毕业生座谈时说: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六个字:

此时、此地、此身。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看了这个材料,你对“此时此地此身”有什么体会或见解?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高二语文期末统考参考答案

1、B2、C

3、D(A项少宾语,承担的…课题;B项内容交叉,不能并列;C项一面对两面)

4、D5、D6、A7、B

8、B(服:

通“负”,载负,承担。

9、C(A项,第一句是齐景公冷漠的表现,不能体现其“荒唐”;第二句是晏子分析的养马人被判死罪的第三条原因,不能体现齐景公“苛虐百姓”。

B项,第二句是晏子的担心。

D项,第一句是晏子劝谏后齐景公的正确做法,不是“荒唐行径”)

10、D(文章中选取的事例不能体现晏子的刚正不屈与机智幽默)

11、(8分)

(1)(4分)倾尽钱财不够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完成徭役。

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翻译此句时应注意“殚”“奉敛”“周”等重点词语。

(2)(4分)轻视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身边人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

(翻译此句时应注意“傲”“而”“崇”等重点词语。

12、(7分)(每空1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

(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渺沧海之一粟

(5)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6)逸豫可以亡身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3、(4分)

(1)“入”字表现出山河的生气,“摩”字表现出了山的高峻。

(4分)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期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14、(4分)

(1)“精神之树”是指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思想,一种学说,一种精神。

(2分)

(2)这种思想学说和精神是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它平凡里有着伟大,简朴而耐人寻味。

(2分)

15、(6分)

(1)描写古柏是为了托物言志,古柏其实是孔子生命思想的象征;(2分)

(2)这些经历了岁月却永远喷吐着翠绿的古柏,是历史的见证;(2分)

(3)也象征着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精神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2分)

16、(6分)

(1)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崇尚文雅和文明,不能一味地复古搞形式,甚至讲排场搞迷信。

(3分)

(2)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儒家文化,最重要的是心怀真诚,而不是香火、典礼、祈祷等外在形式。

(3分)

17、(6分)

(1)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

(1分)如用“森森古柏”象征孔子的精神和学说,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

(2分)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

(1分)如本文倒数第三段和第二段将帝王祭孔和市民祭孔进行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两者祭孔的不同目的。

(2分)

18、(4分)参考答案:

人格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表达能体现二者之关系即可)

19、(6分)(写对一句给3分)参考答案:

教师犹如园丁,洒下自己的汗水,浇灌了祖国的花朵;

战士犹如守护神,献出自己的青春,保卫了祖国的边疆;

农民犹如蜜蜂,付出辛勤的劳动,酿造了生活的甜蜜。

20、(5分)

(1)①⑥⑧

(2)②⑤

21、作文(略)(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