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6868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揭东一中2017届高三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90后”写作的兴起与文学的新变化

张颐武

最近,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轻畅销书作者的新书,在短期内占据了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

江山。

而“80后”的张嘉佳更是成为最近的最引人注目的作家。

这些人在传统的纯文学领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关注,但他们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都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

这些以“90后”为主的作者很多都是以篇幅短小、语言幽默与温和的小感伤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日常

生活,这些作品有一点像过去的所谓“小小说”。

但他们的写作很接近短小的段子,用一个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

这些作者的作品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绝非偶然。

一方面是生活环境的影响。

“90后”生活在中国发展比较顺畅的时候,温饱有余,受过较好的教育,没有遭遇大喜大悲,过着庸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失个恋可能就是大事。

反观过去,牺牲、苦难、生活的艰窘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他们的体验和前几代人不同,但同样有许多生活的挑战。

因此写作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出现。

另一方面则是读者的需要,这些作者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

他们面临结婚生子、毕业就业、考试升学,有着人际关系、抗压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困扰,需要有文学作品来给他们更多的抚慰和激励。

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张嘉佳等虽然年龄接近,但写作显然和他们不同,他们和“90后”的作者的写作相当接近。

“90后”作家出来较晚,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炼,从写段子开始,对市场的运作很熟悉,有高度的敏锐性。

他们作品中反叛性不强,就是生活的平常性,人物也是不好不坏,有点小感伤、小同情,又有调

侃机智,似乎对社会看透了的感觉。

没有大喜大悲,写的就是

生活中恋爱失恋等小波澜,这也是全球的中产生活的一种常态的表达。

韩寒、郭敬明接触现实和“90后”还是有所不同,当时的文学界对这几位作者有相当的关注。

但今天的新的作家则似乎仅仅存在于一个新的阅读空间之中,似乎完全和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水,是完全平行发展的。

有人就此说到纯文学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合乎实际的。

文学随着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分化,一部分是纯文学,另一部分是通俗文学。

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间又产生了网络文学,目前这三部分是平行发展。

莫言、刘震云、苏童等都在写作,纯文学仍然是很庞大的一块,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都和纯文学关系不大,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些年轻的畅销书作家,主流文学界和批评家们很少发声。

当下这些年轻畅销书作家写的短小故事和段子,跟传统文学的结构模式不一样,没什么可比性,而且传统的纯文学在“90后”当中也没什么影响力。

现在看来,虽然当下的“90后”作家和纯文学

没有多少关系,但日后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

现在的“90后”写作能否成为经典也要看时间的检验,谁能脱颖而出,哪部作品能够流传千古,还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

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节选自2016年1月13日《天津日报》)

1.下列所举现象,不属于标题所说“文学的新变化”的一项是(3分)

A.“90后”畅销书作者的作品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的作品热销。

B.莫言、刘震云、苏童等一批作家在坚守纯文学传统,并且取得不菲成果。

日后还会有“90后”纯文学作家的出现。

C.以“90后”为主的畅销书作者喜欢用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表现日常生活。

D.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一些走通俗路线的作品得到肯定,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2.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冰、卢思浩等年轻畅销书作者虽在传统纯文学领域几乎未受任何关注,但在“80后”、“90后”读者中却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他们的新书短期便占据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即为实证。

B.“90后”写作的兴起并得到热烈反响,与“90后”作者、读者过着庸常的生活,在生活中不轻易表露大喜大悲的激烈情绪有关。

C.尽管是“80后”作家,但张嘉佳与韩寒、郭敬明这些早年成名的“80后”作家相比,写作上有着明显不同,倒是和“90后”作家的写作相当接近。

D.韩寒、郭敬明的写作在当时的文学界曾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如今的“90后”作家却基本上与传统的文学界井水不犯河水,彼此平行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90后”以及以张嘉佳为代表的一些“80后”作家虽然也关注现实,但他们和莫言、刘震云等作家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路径不同,其创作价值与传统文学相较望尘莫及。

B.一批年轻畅销书作者在“80后”、“90后”的读者中引发了相当大的反响,但喜爱纯文学作品的读者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关注。

C.“90后”作家作品反叛性不强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练,熟悉市场,高度敏锐,另一方面作品反映的是生活平常性的内容,无法体现反叛性。

D.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他们面临的生活困扰使得他们需要有文学作品来抚慰和激励,而一些“90后”作家作品中的内容恰好契合了这种心理需求。

2、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

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

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

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

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

滂顾谓陶等曰:

“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

”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

“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

”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

“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

①龙舒君:

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

龙舒,汉代侯国名。

4.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博:

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与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B.孝廉:

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后来“孝廉”这个称谓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C.印绶:

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

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二千石:

石为古代粮食重量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

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

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5分)

(2)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

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

②雪中乘兴:

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

③聊尔:

姑且如此。

8.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6分)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诗经·氓》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李煜《虞美人》中,“,”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3)苏轼《赤壁赋》中,通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

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

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

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

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

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

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

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

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

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

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

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

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

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

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

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

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

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

“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

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

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

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

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

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

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

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

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

母亲说:

“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

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

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

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

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

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

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

我不能挣脱。

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

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

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

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

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

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

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

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

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

我不好意思。

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

走前她告诉我:

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

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

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

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

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

“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

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

我就告诉了这个梦。

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

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

“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

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

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

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

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

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都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B.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抒情色彩较浓。

在作者的笔下,捕鱼生活虽言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甚至还化为人来向人类报信。

C.作者在文中强调拉网拉上来的鱼很多,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

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

D.“我”一家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濒临死亡,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

这个情节启示我们:

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E.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

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2)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打鱼人的代表,具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围绕鱼写了捕鱼、吃鱼、梦鱼三件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赏析。

(6分)

(4)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真率自然的画笔人生

徐锐

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

丰子恺9岁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按《芥子园画谱》勾描人物,被塾师发现,塾师遂令他画一幅孔子像以供同学朝夕礼拜,从此,丰子恺便有了“小画家”的名声。

1914年秋,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期间,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学习绘画理论,画艺进步很快;而时任国文老师的夏丏尊则教导严厉,要求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对丰子恺影响很大。

1919年丰子恺赴日学习绘画。

留学期间,他与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会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

回国后,迫于生计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并开始了漫画创作。

好友朱自清把其中一幅拿去,刊登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

此后,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多次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标题,于是中国才开始有了“漫画”这个名称。

丰子恺尤其喜欢画儿童漫画。

丰子恺认为,儿童是最能保全人的本性的,他们彻底的真实,纯洁而不虚饰。

他的儿童画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童趣,显示出一个漫画家对童心的珍视和呵护。

丰子恺也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往往是现代的人物,他称之为“古诗新画”。

“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意在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趣,其“取材少而精,立意深而长”的创作原则使之具有鲜明的写意性。

为祝贺弘一法师50岁生日,丰子恺与法师合作,创作了《护生画集》。

丰子恺作画,精通佛法的弘一法师撰文,珠联璧合。

这套画集不仅融入了师恩和情谊,也融入了丰子恺一生所倡导的“和平、仁爱、悲悯”。

丰子恺从小就受到祖父母不杀生的影响,认为杀生是一件残忍的事,出于这种心情,他以画为径,劝人戒杀、放生。

丰子恺强调,“护生”

就是为了“护心”——这也是画护生画的真正目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丰子恺已近40岁。

国难当头之际,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家以自己的方式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救亡漫画宣传队”,去当时的抗日中心城市武汉,用画笔作枪,展开了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文化运动。

1938年5月,漫画家们将大量的抗战题材作品运上了两架开往日本的飞机。

两架飞机飞抵日本本土后进行投掷,各种反战宣传物品就像一枚枚真正的炸弹,深深震撼了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民的心,强烈地动摇了日军的后方阵地。

丰子恺由此深感漫画抗战的力量,写下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一文,发出“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全国漫画家齐冲锋”的号召。

除了声名远播的漫画作品,丰子恺的散文也备受读者的关注和肯定。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他的以“闲适”为特征的随笔散文蔚为风行。

丰子恺的首部散文《缘缘堂随笔集》里的文章写的多是些平凡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读起来轻松自在,毫无牵强做作之感,却足以引人深思。

他的散文带有淡淡的“禅味”,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丰子恺散文的禅味不仅是参禅顿悟,还有对人生、现实深切至诚的关怀。

他始终关怀着人间苦难,戒惧罪恶,对生命充满爱惜,从不放弃用爱与美来拯救世道人心的努力。

丰子恺以佛家的慈悲和他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关爱这个世界,他的文章始终充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

丰子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佛教徒,他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关注社会人生,不屑于与那些自以为信佛就可免灾的人为伍,入佛道却不为佛道淹没。

与其说丰子恺信佛,倒不如说是佛家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为他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

热衷于现世又不被生活磨难所击垮,丰子恺颇有苏轼的随意与旷达,也有海明威那般的“硬汉”风度。

丰子恺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但他创作与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选编自《传记文学》2012年第6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1我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艺术文化,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②听说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集》又将出版,而且听说那里面还收有好多篇从未发表过的文章。

据丰一吟同志说,丰先生白天坐“牛棚”,挨批斗,这些文章是丰先生在清晨灯光下悄悄地写出来的。

丰先生本来是一位慈祥恺悌的君子,可是他这种韧性的战斗,就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及,更不必拿那些随风而倒的小丈夫来对比了。

(林放《丰子恺先生一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丰子恺的绘画和散文这两类作品有相似之处,十分重视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作品

思想充满着人性的关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丰子恺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受到塾师的鼓励画了一幅孔子像,因此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

C.丰子恺的漫画受李叔同、竹久梦二等人的影响,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呈现质朴清新的风格。

D.丰子恺的散文作品闲适自然,毫无牵强做作之感,与他早年的老师夏丏尊教导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E.丰子恺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西洋绘画理论,这决定他的艺术创作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丰子恺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3)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物质、精神和灵魂三个层次,他个人的生活就体现了这三个层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文中说佛家“为他(丰子恺)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②鲁迅杂文的语言,多一字会显冗余,少一字则现不足,妙喻层出,讽刺深刻,旁征博引,可谓,充分展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底。

③位于新加坡的同盟会南洋支部旧址晚晴园,得以翻新与重新开放,新加坡当时的新闻及艺术部部长的倡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A.一字千钧一言九鼎一字千金B.一字千金一言九鼎一字千钧

C.一言九鼎一字千金一字千钧D.一字千钧一字千金一言九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虽然中国已经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但由于某些地方对利益的渴求,依旧放纵走私“洋垃圾”等行为,有法不依。

B.新出台的网络支付管理规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小电商发展的空间,不仅保护日交易额小于万元的交易,而且保护了超过百万元的大额交易。

C.2015年岭南古琴音乐会在“十香园”举行,演奏区设置在池塘中的亭子里,观众席绕池而设,整个园林变成了一个实景的剧场,创意十足。

D.“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事迹分享团由21名当代好青年组成

,他们走进基层与青年们面对面交流,提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风气。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大数据的发展要遵循实践应用与理论升华相结合的科学路径。

事实上,在大数据的概念被提出之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大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和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基于这点,我们要建立并完善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体系,以更好地发现利用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A.理论的升华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