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67681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docx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班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

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

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难点:

建立数感、符号感。

关键:

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重、难点:

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

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

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

关键:

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重、难点:

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

关键:

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重、难点:

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

关键:

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

重、难点:

会看整时和半时。

关键:

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重点:

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关键:

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gt;”、“lt;”,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

  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

  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

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次内容课时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2认位数、认数53认数54认数、认物体45~6分与合67~9加和减1510期中考试311~12加和减813~14统计、认数、认钟表715~18加和减1719期末复习5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编排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

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

  8、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回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

  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

  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①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

  算方法多样化。

  ②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③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④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

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

  9、1~

  9、7①准备教学②数一数③比多少

  2.

  9、8~

  9、14①比长短、比高矮②1~5的认识

  3.

  9、15~

  9、27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4.

  9、22~

  9、280的认识及单元训练

  5.

  9、29~

  10、5国庆休息

  6.

  10、6~

  10、12①认识立体图形②平面图形

  7.

  10、13~

  10、19①分类单元训练

  8.

  10、20~

  10、26

  6、7和8的认识

  9.

  10、27~

  11、2

  8、9的加减法、10的认识

  10.

  11、3~

  11、9填未知数—加减混合

  11.

  11、10~

  11、16整理和复习

  12.

  11、17~

  11、25实践活动、11~20各数的认识

  13.

  11、26~

  12、1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4.

  12、2~

  12、8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

  15.

  12、9~

  12、159加几,

  8、7、6加几进位加法

  16.

  12、16~

  12、22

  5、4、3、2加几

  17.

  12、23~

  12、29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

  18.

  12、30~

  1、5总复习

  19.

  1、6~

  1、11复习迎考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4单元教学内容:

第96面---------第115面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

  8、7、6加几,

  5、4、3、2加几。

  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

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

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

共约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课时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

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

  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

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

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周次、内容、课时

  1、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5

  2、认位数、认数、5

  3、认数、5

  4、认数、认物体、45~

  6、分与合、67~

  9、加和减、15

  10、期中考试、311~

  12、加和减、813~

  14、统计、认数、认钟表、715~

  18、加和减、17

  19、期末复习、5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6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会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