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
《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重点
题型:
1.名词解释(12题,35分)
2.填空题(1空1分,25分)
3.解答题(4题,21分)
4.论述题(2题,19分)
材料整理:
细胞生物学(P2):
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光学显微镜技术)、亚显微(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分子水平(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上主要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
细胞工程(P5、72):
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按照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技术以及发展这种技术的领域
细胞学说(P9):
由施旺和施莱登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①细胞时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绿肥红萍:
真核细胞的3大基本结构体系(P31):
①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体系。
②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③由蛋白质分子组装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
真原核细胞区别(P37):
Cospase全称为:
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①细胞壁、②液泡、③叶绿体
病毒(P40):
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生命活动要在活细胞内才能实现,由核酸分子(ND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病毒可分为三类:
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真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类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病毒最基本特点之一(与细胞最根本区别之一):
在一种病毒内两种核酸不能并存。
分辨率(P50):
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即人眼和光学仪器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糖与脂质等成分的显示方法(P65):
福尔根:
DNA分布——紫红色
PAS反应:
多糖的存在
苏丹
+脂肪——深红色,四氧化锇+脂肪——黑色
米伦反应:
蛋白质——红色沉淀(与侧链上的络氨酸残基反应)
原生质体(P72):
去壁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动物细胞就相当于是原生质体。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P83):
流动镶嵌模型:
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脂质体(P88):
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膜蛋白的类型(P88):
①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②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③脂锚定膜蛋白
外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
脂锚定蛋白:
生物膜基本特征(P92):
①膜脂的流动性;②膜蛋白的流动性;③膜脂的不对称性;④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细胞质膜(生物膜)的基本功能(P95):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想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号跨膜转导;(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7)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P104)
被动运输可分为3类:
简单扩散、水孔蛋白:
水分子的跨膜通道、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协同运输:
被动运输:
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过程需要能量供应。
极化与去极化
钠钾泵(P110):
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又称Na+泵或Na+/K+交换泵。
每水解1个ATP,运出3个Na+,输入2个K+。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
在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很大的离子浓度差,一般的动物细胞要消耗1/3的能量来维持细胞内低Na+高K+离子环境,Na+和K+的逆浓度与电化学梯度输入和输出的跨膜运动就是由ATP直接供能,通过质膜上的Na+-K+泵来完成的,是典型的主动运输方式。
Na+-K+泵又叫Na+-K+ATP酶,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
工作模式是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构象发生变化,将Na+运出,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输入细胞,完成了整个循环。
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转运3个Na+和2个K+。
动物细胞借助Na+-K+泵维持细胞渗透平衡。
同时利用胞外高浓度的Na+所储存的能量,主动从细胞外摄取营养。
线粒体结构:
叶绿体结构:
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P127):
氧化磷酸化(P139):
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的由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
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
光合磷酸化(P152):
是指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耦联而生成ATP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异同:
答:
相同点:
进行部位都在膜上,都是合成ATP,有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都与水有关,都有质子泵产生。
不同点:
(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光合磷酸化在类囊体外膜上进行;
(2)氧化磷酸化在膜内侧,光合磷酸化在膜外侧形成ATP;(3)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靠呼吸能量,光合磷酸化靠光合能量;(4)氧化磷酸化是水合成,光合磷酸化是水光解;(5)氧化磷酸化是PQ穿梭到氢离子泵到膜外,光合磷酸化是PQ穿梭到离子泵到膜内。
细胞内被膜区分为3类结构: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细胞器。
内膜系统(P175):
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细胞质基质(P169):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
细胞通讯(P218):
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识别
通路(P233):
什么是细胞骨架及包括什么?
(P264):
答:
细胞骨架是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非离子去垢剂处理后的细胞,可以在细胞质内观察到一个复杂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体系,这种纤维状网架结构通常被称为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包括:
微丝、微管和中间丝3种结构组分。
微丝:
微管:
影响微丝或微管组装的药物有哪些?
(P267):
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秋水仙素、紫杉酚。
秋水仙素;结合有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可组装到微管末端,阻止其它蛋白的加入。
紫杉酚和重水(D2O):
可使微管稳定性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核小体(P326):
是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
每个核小体由147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近两圈形成。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染色体的包装(P330):
染色体DNA的3种功能元件(P347):
DNA复制起点、着丝粒、端粒。
答:
①自主负责DNA序列;②着丝粒DNA序列;③端粒DNA序列
核区、核仁、核型
核型(P349):
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核仁(P355):
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它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场所。
核仁的结构和功能。
答:
结构:
①纤维中心、②致密纤维组分、③颗粒组分
功能:
(1)rRNA基因的转录;
(2)rRNA前体的加工;(3)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
真、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沉降系数(P367):
原核沉降系数为70S,真核沉降系数为80S。
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即是一个细胞的整个生命过程,即由一个老的细胞变成了连个新的细胞。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四分体、联会等的概念
联会:
亦称配对,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MPF的全称是(P421):
卵细胞促成熟因子或细胞分裂促进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
动物细胞的3钟死亡方式:
凋亡、坏死、自噬。
动物细胞凋亡过程形态学上的3个阶段:
凋亡的起始、凋亡小体的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
什么叫细胞凋亡(P442):
细胞的死亡方式是自然的生理学过程,是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生理性细胞自杀行为。
分化细胞基因组中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类是持家基因(管家基因),另一类称为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
管家基因(P470):
又称持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组织特异性基因:
又称奢侈基因,是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中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细胞全能性: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多能性:
动物细胞特别是高等动物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细胞逐渐丧失了发育成个体的能力,仅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这种潜能称为多能性。
多能干细胞(P473):
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
癌基因(P482):
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又称原癌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抑癌基因:
实际上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它编码的蛋白往往在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
细胞分化(P469):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细胞连接:
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连接分3大类:
①封闭连接②锚定连接③通讯连接
紧密连接(P505):
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又称封闭小带,存在于脊椎动物的上皮细胞之间。
间壁连接:
是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
血脑屏障(P506):
紧密连接在大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脑屏障,阻止离子或者水分子等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大脑,从而保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性。
锚定连接(P507):
在机体组织内广泛分布,在那些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内尤其丰富,如心脏、肌肉及上皮组织等。
锚定连接的构成蛋白为①细胞内附着蛋白②跨膜连接的糖蛋白
桥粒与半桥粒(P507):
与中间纤维相连
桥粒:
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
桥粒由跨膜蛋白和胞浆内的桥粒斑构成。
半桥粒:
在结构上类似桥粒,位于上皮细胞基面与基膜之间。
半桥粒与桥粒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只在质膜内侧形成桥粒斑结构,其另一侧为基膜;②穿膜连接蛋白为整合素,而不是钙粘素,整合素是细胞外基质的受体蛋白;③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班内
黏合带与黏合斑(P508):
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
黏合带:
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也称带状桥粒。
黏合斑:
是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整合素把细胞中的肌动蛋白束和基质连接起来,连接处的质膜成盘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