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5533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docx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普通心理学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课程指定教材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

科学性:

着力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诸多实证研究支持,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心理学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专业性:

着力反映有关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经典性研究结果和实验事实。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考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心理现象并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教材,是学习者习得系统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把握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的知识体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心理的研究对象,掌握心理学的实质和研究方法,初步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理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识记: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二)心理的实质

理解:

唯心主义心理观和唯物主义心理观

(1)唯心主义心理观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只是唯心主义内部的区别,两者都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

(2)唯物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人们的意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

识记: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三)心理学的任务

理解: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识记: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陈述人的心理现象

第二项任务是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第三项任务是预测人的心理现象

第四项任务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五)心理学的发展

理解:

(1)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1、格式塔心理学

2、精神分析

3、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神经元和神经系统有个初步的了解。

明确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认识到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理解:

(1)神经元的构造及分类

1、神经元的构造

2、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形态,可分为单级细胞、双级细胞和多级细胞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2)神经兴奋的传导

1、神经元的兴奋

2、神经兴奋的传导

识记: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

辐射式和聚合式

(二)神经系统

识记: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通常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神经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理解: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皮层的区分及机能

1、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及机能

2、皮层的运动区及机能

3、皮层的语言区及机能

4、皮层的联合区及机能

(3)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

识记:

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体系的基本活动方式

(2)反射弧传入通道的特异传入系统,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并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三)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识记: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五种,食物反射、内脏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

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允反射、抓握反射、防御反射等。

无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快速和不随意。

(2)条件反射

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

识记: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抑制和条件抑制。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理解: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

1、大脑皮层的系统性功能

2、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表现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明确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以及劳动和语言在人类意识和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意识的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理解:

心理的发生

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反映形式有以下几种。

1、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

2、生物的反映形式

3、心理的反映形式

(二)人类意识的产生

识记:

意识和意识的内容

(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和认识。

(2)意识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识记:

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劳动是人类心理发展和意识产生的基本动因。

劳动具有两个特征:

一个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另一个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

应用:

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语言和劳动一起推动着猿脑变成人脑,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三)意识的特征

识记:

意识和动物的心理存在着本质区别。

这种区别就在于:

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了动物心理所没有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反映形式----意识。

理解:

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应用:

意识的功能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反应形式,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1)意识的知觉功能

(2)意识的能动性功能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的前进性

(3)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能

第四章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注意的含义、意义、功能以及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掌握注意的种类,特征。

明确注意的四种认知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注意概述

识记:

(1)注意的含义

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理解:

(2)注意的意义

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注意又是实践的必要条件

(3)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应用: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种类

识记:

一般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应用:

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

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特点

(3)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4)人本身的状态

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识记:

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合活动

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理解: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是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识记: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应用:

(1)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3、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2)注意的广度

1、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3)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

动的现象。

(四)注意的认知理论

识记:

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注意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滤器理论

布鲁德本特在1958年提出了过滤器模型,这是描述选择性注意的最著名模型

(2)衰减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是注意的衰减学说的主要代表

(3)注意的完全加工理论

(4)注意的智源限制和资料限制理论

第五章感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感觉的基本情况及感觉的测量。

明确视觉、听觉、皮肤感觉以及嗅觉和味觉的基本内容。

掌握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感觉概述

识记:

感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3)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4)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理解:

感觉的意义

(二)感觉的测量

识记:

感觉阙限

(1)感觉阙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

感觉阙限分为绝对感觉阙限和差别感觉阙限

(2)绝对感觉阙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阙限又分为下绝对阙限和上绝对阙限。

绝对阙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阙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阙,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

(4)差别感受性的大小是用差别感觉阙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三)视觉

理解:

视觉的生理机制

(1)眼球的构造及其折光系统

(2)视网膜的构造和感觉机制

(3)视觉的传导机制

识记:

视觉现象

(1)视觉的绝对感觉阙限与差别感觉阙限

1、明度的绝对感觉阙限与差别感觉阙限

2、波长的绝对感觉阙限与差别感觉阙限

(2)视觉适应

视觉最常见的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

(3)颜色视觉

1、视觉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

2、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色觉有以下三个定律

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4)色觉理论

1、杨---赫三色说

2、黑林四色说

(5)色觉缺失

色觉缺失包括色盲和色弱。

色盲有部分色盲和全色盲之分,色盲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6)视敏度

(7)闪光融合

(8)视觉后像

(9)视觉对比

(四)听觉

理解:

(1)听觉的适宜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它产生于物体的振动

(2)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朵以及耳朵的构造

识记:

听觉现象

(1)听觉的属性

1、音调

2、音响

3、音色

(2)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1、共鸣

2、强化与干涉

3、差音与和音

4、声音的掩蔽

(3)听觉疲劳与听力丧失

(五)其他感觉

识记:

刺激物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皮肤感觉,简称肤觉。

它包括触压觉、冷觉、温度觉和痛觉。

理解:

对触压觉、冷觉、温度觉和痛觉分别进行理解

理解:

嗅觉和味觉

识记:

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

(六)感觉的相互作用

理解:

感觉的相互作用

识记:

(1)联觉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2)感觉补偿作用

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第六章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知觉的基本情况及知觉的基本特征。

明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掌握错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知觉概述

识记: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区别:

1、产生的性质不同

2、反映的内容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理解:

知觉的种类

识记:

知觉活动过程

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

第一环节是外界环境

第二环节是中介物

第三环节是刺激物与感觉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四环节是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

第五环节是大脑对传入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

识记:

知觉的信息加工

(1)知觉过程包含觉察、分辨和确认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包含相互包含的信息加工过程: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识记:

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为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特征

应用:

知觉整体性

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种知觉组织原则

1、接近原则

2、相似原则

3、连续原则

4、闭合原则

理解:

(1)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2)知觉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识记:

知觉恒常性

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大小知觉恒常性

2、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3、形状恒常性

4、方向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识记:

深度知觉

(1)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

(2)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单眼线索

2、生理线索

3、双眼视差

理解:

方位知觉

(1)视觉的方向定位

(2)听觉的方向定位

1、听觉也分为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2、双耳线索

时间差、强度差、声波位相差

(3)大小知觉

(4)形状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理解:

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时间知觉的线索

1、外在标尺

2、内在标尺

识记:

时间知觉的特征

(1)时间知觉对时间间隔判断的精确性受感觉通道性质的影响

(2)时间知觉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个体差异

(3)时间知觉受自身活动的内容、情绪、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识记: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五)错觉

识记: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应用:

(1)错觉的种类

(2)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忆的基本情况及记忆的过程。

明确记忆的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记忆的概述

识记: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2、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储存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二)记忆过程

识记:

(1)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识记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2)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

2、学习态度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5、识记方法

理解:

保持

(1)保持的特征

应用:

遗忘及其影响因素

(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回忆。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2)影响遗忘的因素

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2、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

4、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3)遗忘的原因

1、记忆痕迹消退说

2、干扰抑制说

3、动机性遗忘说

4、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理解:

再认

(1)再认是指经验过去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2)再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根据再认时有无目的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把再认分为无意再认和有意再认

2、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与程度,把再认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

识记:

回忆

(1)回忆又称为再现或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2)回忆的种类

1、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2、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

理解:

联想

(1)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与之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在外部特征或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的心理活动。

(2)在心理学中,一般把联系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两大类。

接近、对比和类似是人脑对事物外部关系的联想,属于简单联想。

对原因与结果、部分与整体、类与种、主与次等事物内在关系的联想属于复杂联想,也称意义联想。

(三)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识记:

在记忆过程中,把记忆分为三大系统,即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理解:

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后像是感觉记忆的例子。

(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储存

1、视觉登记

2、听觉登记

理解:

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是指刺激信息呈现以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采用言语听觉形式编码

理解: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

(2)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意义编码有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形式

(3)在长时记忆记忆中存储着两种不同的记忆信息: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识记:

记忆的组织

(1)层次网络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柯林斯和奎利恩提出的语义记忆存储模型

(2)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和劳福特斯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

应用:

记忆术

(1)PQ4R法

1、预习

2、提问

3、阅读

4、复述

5、回忆

6、复习

(2)精致性复述

1、定位记忆法

2、串联法

3、形象控制法

4、联系法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掌握表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

明确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基本内容。

了解睡眠和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表象

识记:

(1)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2)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3)表象的种类

1、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2、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

3、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4、遗觉像

理解:

(1)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1、基本表象理论

2、双重编码理论

(2)表象的作用

(二)想象

识记: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

2、补充功能

3、代替功能

(3)想象的种类

1、不随意想象

2、随意想象

应用:

想象的意义

(1)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想象和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识记:

(1)再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2、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

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丰富的表象储备

(3)创造想象

1、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创造动机

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积极的思维活动

灵感和艰巨劳动

(4)幻想

1、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2、幻想的特征

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个人向我的形象

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3、幻想的形式

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四)睡眠和梦

理解:

(1)睡眠

1、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

2、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是交替出现的

(2)梦

1、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2、梦的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的理论、生理学的理论、认知的理论

第九章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思维的基本情况。

明确概念及其形成。

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策略和影响因素等。

认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培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思维

识记: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

(2)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理解:

思维和语言

(1)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从思维的特点看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

3、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2)思维和语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