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成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4997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成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成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成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成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成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成变.docx

《成成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成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成变.docx

成成变

成成变“行”记

---幼儿任性教育的个案研究

桐乡市实验幼儿园徐伟群

一、案例背景

俗话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体现了品德教育在幼儿期是奠定人的性格的雏形时期,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的要求,因此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之一。

然而,目前幼儿教育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有不少家长因缺乏正确的教育常识,普遍存在着顺从迁就多,娇宠放纵多,严格要求少,正确诱导少等现象,结果导致有的孩子性格开朗活泼,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遵守纪律;还有的孩子出现自私、意志脆弱、为所欲为、自由散漫等现象,这些都是孩子任性的表现。

任性就是不良行为品德的一种,任性的幼儿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而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理冲动。

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良好品德行为。

二、案例基本情况

成成,男、6岁,身体健康,性格外向,父母生意人,在家中是独子,典型的“四二一”家庭,中班上学期刚转入我班,他在原来的班级中表现就很特殊,是全园出了名的“问题儿童”,他脾气倔强,情绪既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与小朋友相处困难,总会与他人发起冲突,在遇上不顺心的事就爱发脾气或是哭闹,赖在地上不起来,甚至离园出走,他的到来让我感到很是头疼。

情景一:

来园的撒野

妈妈送他上幼儿园,在妈妈离开时,因为没答应他的要求,牢牢抓住妈妈的手不让妈妈走,妈妈走后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动不动,还在那哭,我蹲下来跟他讲道理他也不听,我没辙,只能硬把他拉起来,可谁知他冲我喊到:

“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讨厌你们!

”说完爬起身来就往外跑,我急速的追去拉住他,可他还冲我拳打脚踢,我好言相劝后好不容易,拉回教室,静下心来和他谈。

情景二:

果珍的遭遇

午睡起床,阿姨泡的一壶果珍搁在饮水机旁,成成起床后掀开盖子,看了看又闻了闻好香,想喝了,这到不要紧,谁知他转眼往水壶里“呸”的一声,将口水吐进了水壶里,就这样一壶香香的果珍,被他吐近了几朵唾沫,漂浮在水面上,其他孩子还能喝吗?

这样的举动实在是太肮脏、太胆大了。

我当时的火就一下子冒到了脑尖,立刻将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要求他诚恳的在全班面前向大家道歉,要他记住这样的举动是不对的,可他不但没有道歉,反而两手叉腰,眼睛怒怒地瞪着我,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名副其实的“犟牛”。

情景二:

玩具的争抢

吃过中饭,童童在走廊上玩“奥特曼”,成成见了也想玩,就冲着童童喊:

“给我玩玩”,但童童怕他弄坏,两手紧紧地抱着,不愿给他玩,成成二话不说伸手就去抢“奥特曼”,在两人的拉扯中“奥特曼”的胳膊被折断了,童童哭着来告诉老师。

我就走到成成跟前跟他讲道理,可他一声不响的站着,两手叉腰,眼睛斜瞟着童童,鼻子里还不时的发着“哼、哼”声。

三、分析与诊断

(一)隔代喂养方式影响。

成成的父亲是个体经营者,平时忙于生意,母亲在商场常上夜班,因此孩子由的奶奶一手照管。

老人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了”,“反正说了他也不听”样样事都顺从,久而久之,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越来越来越强烈,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哭闹、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害他奶奶满街子的找。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任性性格逐渐形成。

(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成成的家长整天忙于生意,对幼儿的衣食住行舍得投资,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他们让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

典型的重健康知识的灌输,轻品德习惯的培养;重饮食的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家庭。

这样不当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不只在成成的家庭中出现,也是现在众多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

众多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

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从而导致了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行为,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极创造性行为。

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

(三)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幼儿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

成成在家中也只有父母与祖辈,孩子很少有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只要处理好与父母长辈的关系就可以了。

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孩子缺少玩伴,不懂得与人互助、缺乏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品德行为。

根据观察,在班中成成经常是自个儿拿着玩具玩,要不就是假装“不经意”的去撞别人一下,“不经意”的踢翻人家的玩具捣乱,这样的例子很多。

因此在班中没人愿意主动跟他玩,表现孤单不合群,妒忌心理由此而生,产生故意捣乱别人,引起老师同伴的注意。

四、案例对策探讨

幼儿这种任性行为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甚至会阻碍他人格道德品质形成,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

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

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因此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张思成的任性呢?

做法如下:

(一)游戏为主,渗透教学

1、培养互助行为,树立正确思想

结合《纲要》所提出的社会目标:

培养幼儿“爱父母长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我给幼儿看图讲述了《雷锋的故事》、《小鸡和小鸭》、《三只小猪》等富有感染力教学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朋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

利用教材儿歌《共伞》、绘画《班级树》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萌发幼儿互相友爱的情感。

就这样,成成渐渐明白:

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你可以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会因为有你的帮助而高兴,当你遇到困难时,別人也会伸出双手帮助你。

成成渐渐体会到:

如果一个人不会好好地与他人商量、交流,那么谁也不会和他交朋友,会永远孤单。

2、运用榜样学习,学会礼貌待人

运用榜样学习、参与游戏等各种形式来引导,有成成学会礼貌待人的品德。

如进行谈话讨论:

有了好东西,是大家一起玩,还是一个人独自玩好?

让幼儿讲一讲,评一评,在引导大家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

经过讨论成成马上就理解了有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又如:

有时大家都要玩一个区角游戏,怎么办呢?

在小朋友的讨论下,总结出可以轮流玩、合作玩等多种方法。

成成在许多小朋友的影响下,渐渐地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言行,并且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认可。

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的形成。

在小朋友的积极影响下,成成行为有所改善,但我并不满足。

我深知:

要想成成的任性行为得到显著的改变,还必须对成成进行个别化教育,它能使每一个幼儿在集体中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我通过谈心和故事《小猴发脾气》等启发引导成成,使他能认识故事中小猴乱发脾气后的影响,懂得任性、爱发脾气是一种不好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并能联系实际情况,改正任性的缺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时刻与他保持亲密的关系,与他聊聊家里的事,谈谈对班级里其他小朋友的意见或建议,通过这些谈心活动,他感觉到班里其他幼儿都对他很好,我也好好对别人。

3、权利的发放,责任感的培养

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提供一些机会,请成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的责任感,如:

请他做值日生、小组长等,帮助分碗筷、帮助整理区角,甚至帮助管纪律,做的认真及时给予表扬,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

特别是在这学期,我班的挂毛巾都是由张思成一个人主动挂到毛巾架上去的,这样有始有终的行为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肯定,也奠定了他在其他小朋友心目中的地位。

(二)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幼儿的坏习惯的形成大都是大人的宠爱。

新《纲要》中提出:

“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要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光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强调家园一致的原则,如果家庭和幼儿园配合得好,就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取得教育上最大实效。

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产生任性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等一些专题小知识,并主动与张思成的奶奶、妈妈取得联系,主动与家长交谈,让家长进一步掌握教子方法,使家长能正确对待成成的教育问题:

1、明确要求,预防在先。

家长平时对幼儿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要求,制定一些简单、明确的规则。

如去朋友家玩的时候,待人接物的礼貌要求提出在先。

在去商场买东西前,说好今天买东西的多少,不能超额超量,家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等。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以此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这些规则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应该受到一定的约束。

2、统一要求,严爱相兼

孩子任性时,家长与祖辈应统一要求。

不能一个严,一个宠,要保持一致,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要有耐心、要坚持原则,特别是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在孩子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出面袒护、干涉,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也要避开孩子去商量,时而久之,孩子就会自觉按照习惯去做,否则孩子的任性会越演越烈,遇到“不合理要求”时,他以执拗、任性来对抗家长,就很难得到改正。

3、采用“冷处理”的方法。

当孩子任性时,家长不要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从而使他们更任性。

家长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

  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

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

“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五、我的教育启示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养,张思成明显进步了,变得懂事懂礼貌了,早晨能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离园说再见,早晨阿姨分了牛奶后会主动说“谢谢”,在中午每次给他碗里加菜时他也不忘说声呢“谢谢”,看都成成这样大的转变老师感到很欣慰,一次次的表扬,使他有了自信,他不再乱发脾气不讲道理了,虽然有时也会犯小小错误,但一经暗示,他还是能调整自己的行为,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老师的批评,不再发生乱发脾气而走人的事情了,他现在已经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还能正常地参加各种游戏和活动了。

从中我感悟到:

1、幼儿的品行都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结果,对于成长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选择一些生动有效的教育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成为一个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对于已经具有任性行为的幼儿,教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给予更多的注意,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温暖、感到可信可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幼儿园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科学育儿的途径和方法,增进家和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持家园一致,共同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桐乡实验幼儿园由好育园制作并维护,好育园版权所有.

Cobyrightby©2006-2010   ChantelInc.

德育教育案例:

大家一起玩

[作者:

三明市实验幼儿园 三明市教育局思政科提供    转贴自:

本站原创    点击数:

8177    更新时间:

2006-10-9    文章录入:

jxj]

   

  案例描述

  情景一:

   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

萧萧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可昕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她说:

“可昕,我们一起玩滚球吧!

”可昕小朋友同意了。

可是当可昕小朋友刚把球滚过去时,萧萧马上抱起球躲到一边自己玩了起来,也不管可昕怎样哭闹,就是不还给她球。

这时老师对萧萧小朋友说:

“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球玩?

”萧萧小朋友说:

“我没带球来,这个球是向她借的!

”老师说:

“你刚才这样的做法不是借,而是抢!

你要借球必须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能拿来玩!

  情景二:

   过了几天,萧萧小朋友特别神气的拿着一个漂亮的皮球在玩抛接球。

这时天天小朋友走了过去,想问萧萧借球玩,可是萧萧小朋友说什么都不肯。

天天小朋友见商量了半天他还不肯借,情急之下就要去抢。

萧萧小朋友马上把球藏在背后振振有辞的说:

“老师说要团结友爱,不能抢别人的东西!

”老师见了,就走过去对他说:

“天天小朋友跟你商量借球,你都不肯借给他玩,还说要团结友爱。

真正的团结友爱是大家互相帮助,在一起玩的!

  案例分析:

   出现上述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萧萧小朋友是个缺乏分享意识的孩子。

在与他妈妈的交谈中得知:

萧萧小朋友的家里有个岁数比他大很多的姐姐,平时不会跟他抢东西,凡事都让着他。

爸爸妈妈也都很宠爱他,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善意的认为“他不是故意的!

”“孩子年纪还小,等他长大就不会这样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萧萧小朋友身上的这个不好的缺点,发现因为他的这一缺点,导致了他平时在班中比较孤立,大部分小朋友不爱和他一起玩。

  新世纪对新一代的要求不仅是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更要求孩子们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而这种缺乏分享意识的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让幼儿的行为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来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采取的措施:

  一、家园共促,培养分享行为。

  首先,通过交谈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我想首先应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家长应自我检讨。

因为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腻爱形成的。

在家里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不要对他们过于宠爱,如果孩子一定要自私的话,家长也可以用换位的方式试一下,你学孩子的表现变的自私,那么孩子必定得不到要的东西。

家长这时再通过引导,让孩子发现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从而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不能只给孩子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哪怕大人只是象征性的咬一点点也行。

玩具也是这样,如果他想跟别人玩,就要别人跟他一起玩玩具,不能只玩别人的,并且适时地教育他。

  二、榜样共存,树立分享意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学校中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会经常根据大家的意见评选出一些大方、有分享意识的好孩子上光荣榜,让大家向他们学习。

同时我们也有意识的请那些大方、分享意识较好的小朋友与萧萧小朋友多进行接触,让雨萧小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

做为老师,对萧萧的每一次点滴的分享行为老师都用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方式,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让他及时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三、创造机会,体验分享快乐。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

我也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一天午饭后,小朋友在走廊的椅子上看书。

萧萧小朋友看到小波在看一本新图书,就对她说:

“小波,你的图书借我看一下好吗?

”小波说:

“不行,我还没看完呢!

”萧萧听了就跑来向老师告状:

“老师,小波不给我看书!

”小波听了着急的说;“我的书还没看完呢!

”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说:

“我们来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书?

”萧萧听了摸了摸脑袋说:

“大家一起看就行了!

”小波听了说:

“对对对,我们俩一起看就可以一起看到书了!

”说完开心的和萧萧在一起捧着书看了起来。

看到他们俩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样子,我开心的笑了!

通过这次看书事件,萧萧小朋友体验到了被人拒绝的伤心、失望和与人分享时的开心、满足,从而身受启发“大家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快乐!

”反思: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与合作,将寸步难行。

为了让萧萧小朋友更好地适应社会,今后我们还将通过歌曲、儿歌、故事、移情表演、游戏等各种幼儿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他自发的分享行为,学会与别人共处,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意与人分享、合作的孩子的!

(陆奕)

柯桥六一幼儿园

从“气球破了”谈幼儿园德育策略

案例背景:

幼儿园正在组织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这次被观摩的小班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孩子们无论是在思维、语言表达还是动手能力上都比较出色。

小班的孩子总是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天真、可爱,但是今天,在孩子天真行为的背后,大家看到了目前幼儿园德育工作的苍白和无奈。

案例描述:

文老师正在执教一个语言活动《气球》,活动围绕这样一个故事展开:

小熊有5个气球,它把红气球送给小猫,把黄气球送给小兔,绿气球送给小鸭,紫气球送给小猪,小猪偏要自己吹,结果气球破了,小猪哭了,小熊把剩下的蓝气球送给小猪,小猪好开心。

活动的第一部分,教师结合教具,通过听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说人物的对话。

活动的第二部分,重点在思想性上做文章。

老师问:

“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

”“小熊”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

”老师继续追问。

“小熊把气球送给大家。

”“它不光把气球送给它们,它还帮它们吹大。

”“小猪的气球破了,小熊把自己的气球送给它。

”……“那小熊把剩下的蓝气球也送给了小猪,它自己还有气球吗?

我们应该怎样向小熊学习呢?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回答:

“我要象小熊一样大方,把小汽车送给小朋友玩!

”“我要带奥特曼来给大家玩!

“我家还有漂亮的芭比娃娃,我也要给大家玩”“我要……”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课堂气氛很活跃,所有的听课老师为这班孩子敏捷的思维、大胆的表述、丰富的语言所赞叹。

转眼活动进入尾声,作为延伸或者说是对孩子们出色表现的奖励,文老师拿出一筐气球,看到五颜六色的气球,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

当文老师把吹大的气球发给大家时,意外发生了,突然“砰”的一声,一只气球爆破了,最后一个叫轩轩的男孩没有得到气球,急得直跺脚。

怎么办?

难道再吹一个?

机灵的文老师把轩轩搂在怀里,把难题抛给了孩子们,“哎呀!

轩轩的气球破了,这可怎么办?

”孩子们先是一怔,很快就有了反应,有的把气球抱得更紧了,有的藏在了背后,有的说:

“我自己要玩的!

”有的说:

“给他,我就没有了。

”……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不知道“言行如一”,只知道“我要玩”。

最后文老师只好自己再吹一个气球送给轩轩,活动尴尬收场。

分析与思考:

一、德育是什么?

德育是培养人的良好品德,使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教育。

它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就象《气球》这则故事告诉孩子有好东西应该分享、谦让。

但是,当我们把德育等同于“要求”、“规则”、“规范”时,德育反而在心底远离了我们。

因为“规则”、“规范”总在约束人的行为,这让人在潜意识里排斥,即便做了也是很勉强。

举例,你有好吃的东西,经常拿来和同事分享,感觉很快乐,但是如果单位规定谁家里有好东西必须与同事分享,你会怎么想,即便拿来了,你还能体验到这种快乐吗?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德育更是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需要,如果我们的教育能更多从这方面入手,效果一定会更佳。

在《气球》这个活动中,教师如能重点让幼儿分析“小熊最后连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但他得到了什么?

”“内心的快乐”“同伴的认可、喜爱”……当认识并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付出但也有收获”时,美德不再是“牺牲”、“约束”时,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在气球破了后出现加入谦让的行列。

二、品德培养应注意什么?

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目前幼儿园的德育似乎仅停留在第一个环节,好象孩子知道了、会说了,德育的任务就完成了。

许多教师对孩子“说归说,做归做”的现象视而不见,对孩子天马行空的表态不监督、不落实,反而认为“说得好”,年幼的孩子有时的确会出现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但如果教师将幼儿“言行不一”的情况看作孩子天真的表现,长此以往,反而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田种植了“假、大、空”,这不是与我们德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因此,幼儿园德育的目标一定要小,要切合实际,并注重创设生活场景,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切切实实体验到美德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快乐,从而养成根植于心灵深处的道德性。

以上述案例为例,当气球破了以后,教师多么希望出现孩子们争先恐后谦让气球的现象,但仔细想想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而言,面对一个新鲜的而且是因为表现好才获得的玩具时,你让他让给别人,这样的要求是否太高了呢?

此时,文老师完全可以创设一个切口更小,更容易实现目标——一起玩,让孩子们想想气球除了一个人玩,还可以怎样玩?

谁会热情邀请轩轩和他一起玩?

如果老师能再适当地表扬与鼓励,可以想象,大部分孩子一定会积极参与,并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三、德育怎样争取家长的配合?

纲要说: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一点在幼儿的体、智、美育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家长认可学校教育并能积极予以支持配合。

但在德育上,不少家长另执异词。

在幼儿园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群孩子对同一玩具感兴趣时,家长会支持孩子去争,还说:

“人家能玩,你也能玩”;当孩子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吃亏的时候,家长会鼓励孩子“打回来”,有些甚至亲自出马;垃圾桶、厕所就在眼前,但家长会纵容孩子乱丢垃圾或随地小便……这些是孩子出现“说归说,做归做”现象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冲击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但如果我们把一切责任推给家长,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德育工作怎样赢得家长的支持?

”首先,我们应着力让家长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未来的社会竞争是必然的,但是“人际交往和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会合作、能遵守共同生活的原则”等将是人终身发展的基本要素。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德育都应放在首位。

另外要结合具体事例,让家长让家长发现问题,及这些问题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

让家长认识到:

孩子经常要欺负别人,大家就不喜欢和他玩,他就失去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吝啬的孩子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得不到更多的友情;霸道的孩子不会与人合作,总被群体远离。

只有这样家长才会理解幼儿园的工作,从而与幼儿园“统一战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资料】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版

德育案例分析

——一个动作有障碍症的孩子的演变

 

                                                            台江第二中心小学陈晶

 

案例背景:

教体育技能课已经十七年的时间,低、中、高年段都接触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接触比较多。

他们活泼、可爱,最喜欢上体育活动与游戏课。

但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升入小学,必学的就是学校的广播操,因此,第一个学期的课比较枯燥一些。

但不影响他们上课的学习热情。

很少看见不爱动的孩子。

因为这是天性。

上个学期的一个事件却让我接触到一个这样的孩子。

她叫蒋彬彬,是目前台二小一年四班的孩子。

起初那么多的学生根本没有关注到她,一个很文静的女孩。

后来学到半个学期了,学校广播操有百分八九十的学生都已掌握,没有掌握全部动作的基本跟着别人比划也会那么一、二下。

后来我突击检查的时候,发觉一个孩子连最简单的预备节都不会做,抬腿平举手臂这样的基本动作她都呈一种困难与羞涩的状态。

为了老师的尊严,我曾经很生气,叫她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