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4910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docx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

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1

一、种群的概念和数量特征

1、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样方形状:

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

测量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农业害虫的监测和预防,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一、种群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两个要素:

“同种”和“全部”

两个条件:

“时间”和“空间”

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

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2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计数记录表→实地计数记录→计算种群密度

原则: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捉法

主要方法:

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原来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重捕。

计算公式:

标记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

操作注意事项: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③标记物和标记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等的影响。

④标记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⑤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3

1.解旋酶:

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

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

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

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

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3.DNA连接酶:

其功能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

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

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解放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结构。

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

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

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5.反转录酶:

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

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

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

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

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

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限制酶,它们的切点各不相同。

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就能被某种限制酶切割下来。

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事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诱导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8.胰蛋白酶:

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将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配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

或用于细胞传代培养时将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

9.淀粉酶:

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肠腺分泌的肠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10.麦芽糖酶:

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麦芽糖酶和肠腺分泌的肠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

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肠腺分泌的肠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12.蛋白酶:

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链。

作用结果是破坏肽键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3.肽酶:

由肠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14.转氨酶:

催化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转换过程。

如人体的谷丙转氨酶,能够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从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

由于谷丙转氨酶在肝脏中的含量最多,当肝脏病变时谷丙转氨酶就大量释放到血液,因此临床上常把化验人体血液中这种酶的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15.光合作用酶:

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16.呼吸氧化酶:

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17.ATP合成酶:

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8.ATP水解酶:

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的酶。

19.组成酶:

指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

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诱导酶:

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4

1、体液:

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5、血浆中酸碱度:

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6、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770kPa

正常的温度:

37度

7、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8、稳态的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5

向光性实验发现: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6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7

一、糖类化学通式:

n

1、作用: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2、分类

A、单糖:

葡萄糖、果糖、核糖

B、双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C、多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肝糖原

3、多糖+脂质=糖脂

多糖+蛋白质=糖蛋白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8

二、脂质:

1、脂肪:

组成单位: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动物脂肪

甘油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

注:

组成元素C、H、O

2、磷脂:

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

注:

组成元素C、H、O、N、P

3、胆固醇:

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

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注:

组成元素C、H、O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9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步。

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

翻译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产物是多肽。

3.信使RNA上相邻的3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3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密码子的种类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另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

4.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密码子的这种简并性可增强其容错性。

一种tRNA运输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个或多个tRNA运输。

5.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还有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6.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有害性。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7.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包括:

①在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交叉互换的的是等位基因,重组的的是非等位基因!

8.染色体变异指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9.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10.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11.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

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不能产正常的配子。

12.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获得多倍体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的时期在有丝分裂前期。

13.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优点是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14.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后代能稳定遗传。

15.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16.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不携带致病基因。

16.产前诊断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

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以及三代以内的直系和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原因是近亲之间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较大。

17.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测定的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组成。

18.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论要点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要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是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局限性是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1.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2.隔离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9

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

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10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

渗透: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半透膜:

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2021高考常考生物学史总结归纳十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