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4188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体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课标体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课标体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课标体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课标体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体育.docx

《新课标体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体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体育.docx

新课标体育

如何上新课标体育课

一、实施新《课标》后体育课怎么上

今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在全国的50%的地区实验和实施,一个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将以其具体的形态展现在体育教师面前。

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发出“看了新《课程标准》后不知体育课怎么上了”的感叹。

一些人对此类议论不理解,但仔细想后,觉得也是个必然,体育教师感到不知体育课怎么上了的原因可能有四:

一是,《课程标准》比起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其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了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而教”和“教什么”,而“教什么”和“怎样教”则变得宏观起来,这对于多少年来已经习惯了去按大纲要求的内容去教学的体育教师来说,像是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当然有些不适应。

二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体育老师们还不太熟悉的目标,如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虽然大家可能对这些新目标的含意有个大概的认识,但要如何落实到体育课中,无论对于《课程标准》,还是对于基层的教师都还是新的课题。

三是,新课标的目标与评价和现实中的内容和教法还没有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甚清楚。

新课标中提出了状态性标准(领域目标加上水平目标)就有164个;提出的行为性目标(“学生将能够”)就有242个,总共406个目标的目标群体,由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去实现,的确还得让体育教师们去琢磨一阵,困惑一阵。

四是,旧的体育课型(俗称“三段式”)虽不被大家满意,却被大家熟悉。

新课标的课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型?

旧课和新课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表象特征在哪里?

能不能一眼就能看出孰是大纲的课,孰是课标的课,为什么?

要说新课标后的课难上,是对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

新的学科名称、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管理形式、新的评价思想,自然使体育教师感到新的体育课不知怎样上了。

其实问谁,谁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新”是我们大家共同要面对。

就像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但我们谁都要去适应、都要去琢磨一样。

要说新课标后课不难上,也是对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改革课题依然如故,老师们所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努力依然是有价值的工作,我们的前进方向也依然明确;多少年来的改革课题也不可能因为有了新课标就全都得到解决,如教学目标的问题(为什么教体育和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效果的问题(12年让学生学会了什么?

如何评价?

),教学目标的问题(是授予鱼,还是授予渔?

),教学关系的问题(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问题),教学中的平等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和成功体育的课题)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许多教学改革实践都作出了大胆的探索。

它们的成果依然是使我们前进中的榜样和范例。

无论体育课程管理的形式怎样变,体育的学科特性不会变;无论体育课程的目标方面怎样变,其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理想不变;无论学段的划分怎样变,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会变;无论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怎样变,学的体育要有用、要有乐趣的原则不变。

因此,只要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被表面的纷杂所迷惑,我们就能深刻地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就能明确工作和改革的方向。

那么,我们就会自己回答: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就应这样上!

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新的课程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

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

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随着我国加入WT0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亟需改革。

(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

1.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新课程的目标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

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

2.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3.新课程实施中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

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改变学生过多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体育课程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

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习和掌握操作性很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体育学习的主要途径。

尽管这里还有运动文化传承的问题,但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看,应该更强调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

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四)新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五)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

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

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

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

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

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

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

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

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

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

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

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

心理学认为:

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

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

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

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

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

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

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

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

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

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六)构建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

1.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教法与学法。

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

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

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

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2.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

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这种展现又推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3.树立现代体育健康教育观,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

4.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减少理念和行为的差距。

努力的方向是真正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

三、新课标下的体育课

(一)要确立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进度去完成教学任务。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很少能看到真正活跃的气氛。

而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教材,学生可以运用自己习惯的动作技术去完成练习,而使课堂练习显得气氛活跃,练习密度加大,锻炼效果得到提高。

(二)让学生明确学、练的价值

过去我们必须是按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带有强迫性地让学生被动练习,没有目的就没有动力。

被动地学习往往让学生失去活动兴趣,使原本活跃有趣的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

因此,在教学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练习,都要让学生明白:

为什么练,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得上,让学生懂得练习的价值和好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

(三)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

不同水平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也不要与学生实际差得太远,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如在学习跳远时,技能目标定为“改进踏跳相结合的技术”就不明确,如何改进,怎样使踏跳相结合?

再如“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则显得目标太大,一节两节课就能养成,也有点太不现实了。

所以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确定到什么程度;

(2)在什么条件下完成;(3)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堂好的体育课,课堂氛围是关键,这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作为主导者在课堂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向学生请假》一文为例,说明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

熊老师是在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能亲自向学生请假,并陪学生进行活动,虽然不能亲自参与活动,但他守信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及时地为学生活动出谋划策,既发展了学生个性,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2)要以身作则,以身示教。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

俗话说:

言教不如身教。

试想,你一再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要穿好轻便的服装,可你却西装革履走向操场,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3)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区别对待。

在教学思想上和教育感情上,优生和差生要一样对待,因为差生的思想更敏感,处理不好会挫伤他的自信心。

在教学方法上,要区别对待,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接受能力。

(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教学的内容可以选择,教学的目标也可以分层,用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要引起学生兴趣,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要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

体育课上安排一点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去想象。

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

自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了积极创造的环境,学生的表现欲才得以充分的体现:

有的学生可以自编游戏、舞蹈动作,有的学生可以独出心裁地完成一些练习,而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练习却有独到的见解。

而在以前的课堂中这种情景却是难得一见的,体育教学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学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七)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前提基础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养成经常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才能养成深人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解决问题的积累,才能有新问题的提出,新见解的产生。

(八)要改革学习评价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要作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

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

评定学生成绩时应注重学生的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

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四、课标下的体育课构想

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变化,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是什么样的?

具有哪些特点?

这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课标体育课应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1.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

体育课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因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理应成为体育教学重要的任务,这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提供和代替的。

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改变过去重视传统知识技能,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片面思想,一切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新课程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体育课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

(二)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应充满快乐

1.充分运动的快乐

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2.充分学习的快乐

人天生存在着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

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

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3.充分交流的快乐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教师应通过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与行为影响。

(三)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体现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