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书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4039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秘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秘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秘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秘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秘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秘书史.docx

《中国秘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秘书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秘书史.docx

中国秘书史

中国秘书史

1.为何说夏朝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萌发时期,

夏朝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形态,出现了管理公共事务的领导部门,产生了公务文书。

同时,夏朝的文字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现有史料表明,夏朝已有了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并有了以此为主要业务的官员。

由于有关夏朝记载甚少,至今尚难断定其秘书工作是否已经形成。

但是,秘书工作已在夏朝萌发,这是可以断定的。

2.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

商朝末年,大举用兵,平定了东夷,势力扩展至江淮流域。

俘获了大量奴隶,史称商纣王“有臣亿万”有亿兆夷人“。

统治区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

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导致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3.为何说殷商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形成时期,

商朝已有不同名目,不同职掌,不同层次的史官,如贞卜史官,祭祀史官,作册史官,记事史官等,其中作册史官与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人员最为相近。

商朝末年,朝廷中出现了秘书机构-太史寮,其主管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

太史寮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

考古发现大量甲骨文证明,商朝在政务活动和祭祀占卜活动中已形成了甲骨文书,其体例有时间,事由,占卜者姓名,办法,措施,验证结果等,初步具备可一定的文书格式。

甲骨文书经过“归档”,或按帝王分类收藏,或按内容分类收藏,并有简单的编号,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秘书工作至殷商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4.史官具有哪些特点和素质,

1宗教色彩由浓至淡。

2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

(职责明确,分工准确)

3“士”的议政。

5产生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

“书法”。

(秉笔直书、君举必书的职业道德)6形成了职业个

性。

(刚真不阿、威武不屈的鲜明个性)7文化素质优秀。

5.史官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人治观念继续增长。

2史官与国君在观念上发生冲突。

3选官制度的变化。

54.士充实秘书队伍的历史背景,特点,意义:

1.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世袭制瓦解,士丧失了原先的特权。

同时,许多平民拜师求学于私门也成为士,士的数量大增。

为了寻求个人出路,他们必须投靠,依附于某个国君集团或贵族。

各国国君也希望士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实现强国和统一大业。

同时,为战胜旧势力,建立新型的,可供国君自由任免的政府机构,他们乐意从士中选用官员2.特点:

任期短,流动性大,其主要职责是谋划,咨询3.意义:

不但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也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人员的地位和声誉,并且,导致古代秘书工作中文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有专门秘书承担的两个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为何说两周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西周时期,中央秘书机构太史撩成形,王宫、地方政府和诸侯国中也设立了秘书机构或配备有秘书人员;最早

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设立;产生了初步的公文拟制、用印、制作制度,公文种类增加,档案被广泛利用;

秘书人员形成了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

东周时期,史官地位衰落,产生了御史等一批新的秘书官职,大批士的加入,更新、扩大了秘书队伍。

因此,两周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

7.秦、汉秘书官吏的来源和选拔要求是什么,

秦:

来源:

1中央政府的重要秘书官员一从开国功臣中选用;二从六国旧部中招用。

2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则用

试吏法选出来。

选拔要求:

凡是从事文书工作的史,其职务是世袭的,史的子弟从小就有资格被送入这类培养

读写能力的学校,接受教育,继承父业。

这些史的子弟学成后即被派往中央政府各部门任秘书官吏。

至于地方

官府的秘书官吏,秦朝则采用吏试法。

汉:

来源:

1察举、征召、辟除。

2学校培养。

选拔要求:

除了皇宫中的重要秘书和外朝的高级秘书官员由皇帝

直接任命以外,各级秘书人员大多通过察举、征召、辟除等途径选任。

8.为何说秦、汉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设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秘书机构也随之形成。

同时,又建立起全国划一的各项秘书工作制度,并初步试图以法令的手段使这些制度稳定开来,从而为封建社会的秘书工作举行了“奠基礼”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这些制度未在秦朝得到充分发展,继起的两汉王朝的巩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对秦朝的秘书工作制度增损变通,予以充实,使之逐步趋于稳定,,并随之统一的封建王朝确立下来,其基本内容为以后历代王朝所仿照,沿袭,视作基本模式。

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

9.曹操设置的秘书令、秘书丞在中国秘书史上有何意义,

秘书令,秘书左丞和秘书右丞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官职。

以秘书令为首的机构也成就为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符的秘书机构。

曹操设置的秘书令,秘书丞使'秘书'一词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不但使其由指物转为指人,而且由与今天的秘书工作无关转为与今天的秘书工作相吻合上来,曹操设立的秘书令,秘书丞,完全可视为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起源。

73.诸葛亮从哪个方面对秘书人才进行考察:

1.是“问只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对方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看对方的辨别能力2.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反复同对方辩论一个问题,看对方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3.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变”就是请对方就某一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咨询意见,以看对方申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就是将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勇敢程度和献身精神5.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在开怀畅饮的场合,观察对方的自制能力和酒醉以后显示出来的本色6.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对方面临有利可图的机会,看对方是否廉洁奉公7.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从同对方约定某件事上看对方是否守信用。

67.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大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防止秘书机构的权利膨胀,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使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

这一时期,统治者高度重视秘书工作,使秘书机构的作用显得很突出。

有作为的政治家开始重视协调和秘书的关系,以充实发挥他们的作用,导致优秀秘书人才辈出。

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因而涌现出许多专事公文写作的“手笔”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

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唯一材料,形成了许多新的公文制作制度。

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重大发展的时期。

10.古代“秘书”一词有哪几种含义,

第一,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

第二,指谶纬图录等类书。

第三,指官员。

11.概述唐秘书官吏的素质。

1文化修养很高。

2尽心尽职,严守制度。

3应变能力强。

74.为什么说唐,宋时期是秘书工作的成熟时期:

在隋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其朝廷的秘书机构分置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一度设置政事堂为朝廷中枢的秘书机构,皇宫秘书机构则有翰林学士院,信访机构有匦使院,地方各级秘书机构健全。

唐朝的秘书人员来源多样,素质颇高,职责分明,作用明显,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化。

唐朝以律令的形式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秘书工作制度,文书工作和档案开始分流,公文文体整齐,划一。

在宋朝,朝廷三省中的秘书机构专业化,形成为系列。

皇宫的秘书机构翰林学士院继续发展,信访机构演进为鼓院,检院两个系统。

秘书人员的选拔制度更趋专业化,文书,档案工作全面分离,秘书工作制度较唐朝又有发展。

84.唐,明的“贴黄”制度的区别:

唐代的贴黄制度是一种公文纠误制度,又叫押黄。

凡拟制敕书时,有写错或谬误之处,因敕书一般用黄纸书写,故需在错处贴上黄纸,在黄纸上改正。

而明朝的贴黄是崇祯皇帝为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命令上呈奏的官员,按照内阁制定的统一格式,将公文中的内容用一百以下的字数概括出来,帖附于文尾,以便其迅速了解奏章内容,避免耽搁对急件,要件的处理。

83.比较唐,宋的信访机构:

宋代的鼓,检两院与唐代的匦使院相比较,有如下不同:

1,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鼓院为初级部门,检院为高级部门。

吏民须先投书初级部门,遭拒绝或不满其处理结果,可再投书高级部门,这就给上诉者多了一个申诉的机会,不致被一个部门所压制。

2,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这就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它的作用。

3,唐代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宋代两院隶属门下省,门下省是皇帝的近侍组织,故就隶属关系而言,宋代两院更亲近于皇帝。

4,宋代两院的工作已有了规章,这些规章的制定,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总之,宋代的信访机构处理比唐代有明显发展。

12.简述宋秘书官员的民族气节。

处于中央政府内的秘书官员,因为比其他官员和百姓更了解政治内幕和国际形势,加上都是士人出生,长期受

传统的尊汉贬夷的熏陶,所以他们具有很强的忠君和忧国思想,崇尚民族气节,反对对外族屈膝求和,主张抗

敌,渴望收复失地,恢复大宋河山。

秘书人员没有实权,他们的民族感情往往表现在积极发表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的言论之中。

13.金代奏事官的职责是什么,

凡皇帝下达命令时都单独召见奏事官,宣授旨意,由他退出后向有关机构传宣;凡有必须奏请皇帝之事,由他

入殿上章题奏,退出后必须立文字为据,这种方式又称“检目”;凡尚书省、枢密院长官上殿议事,他有权参与

政事,但不得记录,只准默记,议毕归院后,才能将内容写成文书,呈送皇帝审复。

尚书省议事,他也必须参

加,议毕,由他和尚书省左、右司官一起拟定奏章,送相臣审核后,呈送皇帝批阅。

14.简述金代的急递铺制度。

在金代,传递公文的组织被称为急递铺,有时也称递铺。

它建于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六月,“初置急递铺,腰铃转递,日行三百里,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

同年十二月,设立了“都提控急递铺官”管理急递铺。

金代的急递铺由兵部管理,“其制,该军马路十里一铺,铺设四人,内铺头一人,铺兵三人,以所辖军射粮军内差充,腰铃日行三百里。

凡元帅府、六部文移,以敕递、省递牌子,入铺转送”。

金代的日常公文即“元帅府、六部文移”似乎是由铺兵步行转送,但对于紧急时期急切重要的信息传输,则是利用马匹来完成的,即“非军期、河防不许起马”。

金代规定的“敕书日行五百里”,也应该是使用马匹传送的。

可见,金代急递铺传送公文似乎有两种方式,即步行传递和乘马传递。

15.为何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

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汉族;进入中原后,他们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

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其原有的旧制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别。

辽,金,元时期秘书工作的水平从总体而言没有超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辽,金,元的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备有懂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辽代的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班子,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代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集递铺制度;元代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一些证明,我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是各民族共同积累起来的,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86.辽代是如何学习宋朝的秘书工作经验的:

辽代统治者十分注意学习,吸取宋代的秘书工作经验。

1,在辽与宋的交战中,俘虏和招纳了不少汉族士人,统治者大都注意任用,让他们担任秘书官职,以图依靠他们的经验,学识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秘书工作2,辽统治者不惜重金,常以十倍的高昂价格收购并用各种方法竭力搜求宋朝的文书档案,既从中了解宋王朝的内部动向,也作为开展秘书工作的参考。

3,由于与宋王朝长期对峙,时有战争,和宋王朝一样,辽统治者对本期的文书档案工作十分重视,规定无论是文书档案,还是国人著述,只准在其境内流行,如有传于境外者处以极刑

16.简述明监生的“历事制度”。

明沿袭唐宋制度,于京城设国子监,挑选州县官学中的秀才(称贡生)或举人入监读书,称为监生。

明初,因

官员缺乏,朱元璋将大量监生充实到各级官府任职,包括担任秘书官。

为了让监生能胜任职事,明洪武五年(1372

年)起,规定监生需分期分批轮流至各官府实习,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

事,并考察其勤惰。

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

的再令历练:

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17.简述明代秘书官吏的来源、素质和地位。

来源:

明代选用各级秘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科举考试。

中央六部,五军都督府,御史台等官署中的秘书官员大多由进士担任。

地方各级政府中的秘书官员,也需从举人,贡士等科班出身者选用。

由此可见明代秘书官吏的素质比较高。

明代选用秘书除了要求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外,还注重实际工作能力,于京城设国子监,挑选秀才或举人入监读书,称为监生。

监生历事欺满,根据其能力,表现,送吏部附选候补。

地位:

明代中央机构的秘书人员虽然品秩不高,地位却比前代重要。

如负责起草制诏的内阁学士,官位仅为五品,但是,明成祖却将他们与二品大员的各部尚书相提并论。

有如六科给事中,仅为七品至九品的小官,但却有权封驳弹纠,监察督促由二品大员主管的六部。

地方官衙门内的秘书人员地位也颇高,如县府内负责收发,处理公文的典史,如遇县丞,主薄不在时,规定由他们带领县丞,主薄的职务。

18.为何说明朝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后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大大加强。

明太祖朱元璋时取缔丞相一职,皇权进一步集中,但皇帝亲自处理政务的数量也随之剧增,于是,强化秘书工作,依靠专职的秘书机构直接指挥国事。

明朝的中央秘书机构数量众多,阵容强大,且已系列化。

中央秘书机构和秘书官员的实际地位很高,在国家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各项业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趋于完备。

秘书人员主要来自科举出身者,文化水平高,从而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

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强化时期。

19.概述军机章京的任用条件和选拔方法。

军机章京是有军机大臣在内阁中书和六部司员中选拔任用。

任用的条件:

“人品端方”、“年富力强”、“字画端指”、“庶官之傲慎者”?

,即品德良好、相貌端正、年富力强、字迹端正。

由于军机处办事以迅速、慎密为准则,所以,特别要求“敏”,即处理事务敏捷,拟写公文迅捷;“慎”,军机处为掌管国家核心机密所在,军机章京必须是办事谨慎、守口如瓶者。

同时,为防止结党营私、泄漏机密,还规定凡曾跟随过三品以上官员者,不得任用为军机章京;如现任者其原来跟随的主官已升为从三品,则令其退出军机处。

选拔方法:

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聘用、从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精选和从下级机关秘书中提拔等。

就其选拔标准而论,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包括拟写、处理文书和办事等)、实际工作经验、年富力强、敏捷、保守机密等要求。

132.清朝军机处职掌:

军机处成立初期,其职掌限于军务,后来,职掌逐渐拓宽,直至“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其职掌主要有:

1.参与仪政,军机大臣有参政职责2.拟写谕旨3.办理奏折,开列赏单4.备顾问,当参谋。

军机大臣常侍从皇帝左右,皇帝出巡是也须陪同,随时回答皇帝的询问,起参谋,顾问作用5.参与审理大案;审理谋反的“叛逆'首犯和参谧高级官的案件,多交军机大臣办理6.奏补文武官员7.军机处还负责催办,稽查公文,办理皇帝随时交办的一切事务。

军机处尽管其职掌宽泛,职权颇重,仍必须一切听命于皇帝,并无决策之权。

它起着”行政枢组“的作用,联系上下内外,辅助皇帝施政,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兼参谋部。

20.简述清朝书吏的舞弊现象即对其的整顿。

(1)密守管卷方法以垄断其职。

(2)篡改档案文件。

书吏在查例办稿,收贮档案等工作中,惯于“盗取文移,改易字迹”。

(3)隐匿伪造档案文件。

(4)烧毁档案文件。

书吏为了毁灭自己舞文作弊的证据,就选择烧毁档案文件。

1(挟例弄权,插手政务。

2(倚仗案卷,敲诈索贿。

3(以砚为田,弄档谋私。

窜改档案文件。

伪造档案文件。

抽换卷宗。

4(玩忽职守,案卷遭厄。

一方面,大量档案长期胡乱结捆堆积,根本得不到经常的、必要的整理,致使常档案难以查阅翻检而贻误政事。

另一方面,档案保管不善,造成严重损失。

此外,书吏的玩忽职守,还造成档案火灾不断,案卷损失惨重。

整顿:

第一,雍正严格了书吏的录用方式。

第二,雍正又严格了书吏招募的条件和手续,重申了役满回籍的规定。

第三,严禁书吏越权,违者将受到严厉惩处。

第四,雍正四年,又规定中央和地方各衙门都要指定官员管理和稽察书吏,如宗人府为府丞,内阁为典籍,翰林院为典簿,詹事府为汉少詹事,六部为汉右侍郎,都察院为副都御史,各寺均为汉少卿,钦天监为汉监副,内务府则指定一名总管大臣来负责书吏的稽察。

[64]此外,六部又设满、汉司务各一人,掌出纳文书,稽察书吏。

针对幕宾和书吏对社会的危害,清朝统治者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如《大清会典事例•吏部》载:

雍正元年议准,督抚的幕宾务须选择熟练老成的人充任,其姓名履历填入簿册,申报吏部。

同书并载有:

乾隆三十七年议准,督抚以下的幕友,其服务地点必须距其原籍五百里以外,并且在同一官署的工作期限以五年为限。

《大清律例•断罪无正条》规定:

“凡地方官有被参革治罪之案,严究幕友长随书役等,如系倚官滋事,怂令妄为,累及本官者,各按本官降革处分加一等治罪。

”、“各衙门书吏差役舞文作弊,结案生事扰民者,系知法犯法,照平人加一等治罪。

”但是,不管最高统治者的严词限制,还是刑律的约束,都未能、也不可能杜绝刑名幕吏的枉法弄权。

正如顾炎武所说“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之。

道光、咸丰年间,书吏的腐败行为再度猖撅。

“由于当时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使统治集团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书吏问题,目睹其蔓延发展。

到了光绪年间,书吏的贪赃枉法越来越严重。

公元年,内外交困的清朝廷不得不宣布“变法”,推行“新政”,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打击书吏的腐败。

光绪连下三道谕旨,其内容:

一是无论大小衙门,主官应事必躬朵,不得将实权旁落。

二是书吏的职责仅限于抄誊、缮写文书,不准假以事权。

三是严禁书吏把持、积压、串通牟利等弊端产生。

四是凡枉法营私的书吏,“尽行裁汰”。

这些措施一度抑制了书吏的腐败行为。

但是,不管最高统治者的严词限制,还是刑律的约束,都未能、也不可能杜绝刑名幕吏的枉法弄权。

正如顾炎武所说:

“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之。

21.为何说清朝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完备时期,

93.清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高度强化时期: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王朝,它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

清初,国家机构的设置与各项工作制度全面仿效明制,因此,清朝的秘书工作不但没有落后于前代,后而在明朝的基础上,一度扭转了明朝中后期以来秘书工作衰退的现象,解决了宦官秘书干预政务的问题;并采用严密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住了中央主要秘书部门的越权问题;同时,秘书机构和人员仍具有较宽的职掌,且功能更全;文书档案等各项工作也发展完善,尤其是被皇帝紧紧控制的军机处,制度周密,人员精干,办事迅速,效率甚高,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务的得力辅助机构,其工作制度和军机章京的选拔制度已高度完善。

因此,清代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的高度强化时期。

2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秘书人员的类别、地位和来源。

类别与地位:

一是顾问和参事,他们是总统和部长、局(总统直辖局)长、都督的高级参谋、辅佐人员。

二是

秘书长、秘书,他们是各机关长官的助手,且多兼任部门负责人。

三是其他秘书人员,其名目众多,大多工作

性质比较单一,专业较强,各负责一个方面的具体事务,他们是各机关中的一般秘书人员,人数也最多。

上述三类秘书人员中,前两类可称为高级秘书人员,第三类是普通秘书人员。

来源:

1从同盟会员等革命党人中聘任。

2从旧政权的秘书人员中选用。

23.概述国民党政府秘书工作的特点。

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对文书档案机构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人员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年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成果,使文书学,档案学开始形成,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人员的来源。

24.试评价近代秘书工作在中国秘书史中的地位。

它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枢纽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5.中共中央最早的秘书的特点是什么,

中共中央最早的秘书是一种领导职务。

他是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之一,参与最高层次的决策和领导工作,同时还兼任中央某一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

26.技术秘书的职责是什么,

第一,协助秘书进行工作。

第二,负责统计工作。

第三,负责会议记录,并将记录整理后交领导人审核,而后,

作为正式文件处理。

第四,负责文书处理工作。

第五,负责文件材料的保管。

27.什么是中共中央秘书处“五个一切”的观念,

1一切工作政治化。

就是中央秘书处的所有工作必须与全党的工作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并尽自己的努力为其服

务。

2一切工作集体化。

即要经常召开会议,集体讨论、解决问题,以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工作进行,求得全处

的工作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批评。

3一切工作科学化。

即全处的工作应当要有计划、有秩序

地进行,各项工作都得有规律地进行。

4一切工作系统化。

即全处的工作要有原则、有中心、有要求、有分工

地进行,克服机械、散漫、紊乱的缺点。

5一切工作的执行必须带督促性。

即要督促各地经常向中央报告工作,

经常请示,及时检查和督促,以保证工作效率。

28.简述解放战争中党中央档案的三次转移。

从1947年3月到1949年3月,中央机关经历了三次大转移,中央的档案资料也经历了三次大搬迁。

第一次转移(1937-1947),自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这里就成了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中央、中央军委以及中央各部委下达的一切指示性文件、电报,源源不断地流向全国,各地方、各部队上送中央的文件、电报以及其他材料也接连不断地送来延安。

十年中,仅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就积累了几窑洞极为珍贵的档案材料,驻延安的各机关也积累了大量的文件材料。

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为保护好这批极为重要的档案文件,中央下令各机关在疏散转移中应做好一切档案资料的安全疏散工作。

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时,全部档案材料进行了安全转移。

第二次转移(1948年3月)人民解放军已在各个战场上转入全面反攻。

在陕北的党中央机关、在山西的中央后方委员会机关同时向华北转移。

驻山西兴县刘家曲的中央材料保管委员会所属各部门也奉命在这年3月进行了档案的第二次转移。

这次档案材料转移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

对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材料与事务性档案材料进行了分别处理。

第三次转移,三大战役后,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央机关开始了向北平的搬迁工作,所有档案材料也将随中央机关迁往北平,中办秘书处和机要处为这次搬迁档案材料进行了更加扎实的准备。

29.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文书处理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