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3230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 语言文字应用 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语文单元检测语言文字应用综合能力测试2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含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能力测试

(二)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桎梏(gù)       倒影(dào)

商埠(bù)少安毋躁(shāo)

B.皴裂(jūn)箴言(zhēn)

鞭挞(tà)安步当车(dàng)

C.嬗变(shàn)拘泥(nì)

炽热(zhì)暴虎冯河(píng)

D.档案(dàng)提防(dī)

肯綮(qìng)惩前毖后(chéng)

【答案】 D(A项“少”shǎo;B项“皴”cūn;C项“炽”c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与时具进 振聋发聩 夙兴夜寐 引疚自责

B.两全齐美秣马利兵良莠不齐掉以轻心

C.骨鲠在喉置若罔闻欢心鼓舞针贬时弊

D.风声鹤唳枉费心机改弦更张闲情逸致

【答案】 D(A项“与时具进”→“与时俱进”,“引疚自责”→“引咎自责”;B项“两全齐美”→“两全其美”,“秣马利兵”→“秣马厉兵”;C项“欢心鼓舞”→“欢欣鼓舞”,“针贬时弊”→“针砭时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因为有一个球员登陆意甲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足球的水平足以和欧洲球队抗衡的话,那就是目光短浅了。

B.现在各种渠道发布的养生保健的信息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还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有的甚至留下一团迷雾,叫人不知怎么办才合适。

C.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

D.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就连在场的民俗研究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 B(A项妄自菲薄:

妄:

胡乱的;菲薄:

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B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C项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D项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城市的限购政策将要到期之后是否持续,一些地方政府态度暧昧,三缄其口,骨子里所想的,无非是取消“限购令”,迎接房地产业所谓的“春天”。

B.人们难免担心,一旦人造禽流感病毒的制造方法公之于众,会被恐怖主义者用来制造生物武器。

C.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认同“先就业再择业”,先抢到一个“饭碗”,工作几年后,再换一份待遇更高的新工作。

D.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员工转换职业方向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

追求高薪(32%)、工作与生活平衡(30%)、行业下滑(11%)。

【答案】 B(A项“将要”与“到期之后”,时态矛盾;C项“认同”之后缺宾语“观念”;D项“根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

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

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

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呢?

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

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

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

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

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

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

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

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

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

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

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

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5.根据原文,下列对宋朝经济的认识无误的一项是(  )

A.宋朝巨大财政收入的主体不是历代看重的农业税,而是工商税,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答案】 B(A.“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错,满清末年工商税就超过了农业税;C.“农业发展迅速”没有依据,从数据看,农业税收也没有大幅度增加;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错,“取代”一说原文无依据。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被称为“积弱积贫”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长期大量募兵,造成了巨大的军费开支,以至入不敷出,最终拖垮了宋朝的经济。

D.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答案】 C(从文章看,宋朝大量募兵,可使国家稳定,并没有提到拖垮了国家的经济。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宋朝若不被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工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从宋朝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 B(A.宋朝没有发生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很多,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只是原因之一,简单的反推不能成立;C.宋代不抑兼并,有利经济的发展,这与当时的工商业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等许多历史原因有关,不能简单地推断到其他王朝;D.说法过于绝对,文章中只是说很多时候经济规律比人为干预更有利,不等于说任何时候都更有利,更不能说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一定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

杨延昭

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

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

“此儿类我。

”每征行,必以从。

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

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

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

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

以功拜莫州刺史。

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

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厚赐遣还。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

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

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

帝谓宰相曰:

“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

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

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

帝曰:

“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即宥之。

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

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

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

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选自《宋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小无备,长围数日       备:

防备。

B.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惮:

害怕。

C.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益:

增加。

D.与保州杨嗣并命并:

一同。

【答案】 A(战备。

必须根据“城小”来推断语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人乐为用/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B.嗣及延昭,以忠勇自效/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C.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D.延昭与嗣提兵援之/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

【答案】 B(B项:

介词,凭借。

A项:

介词,被/介词,替。

C项:

代词,它/助词,的。

D项:

连词,和/介词,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二年冬,时任莫州刺史的杨延昭带领遂城百姓抵抗契丹人的入侵,并用计击退了契丹军队。

B.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被契丹军队袭击,伤亡惨重,两人被召回朝廷治罪。

C.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中的诉状,但忠勇善战,为此,皇帝把他调任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D.杨延昭守卫边境二十多年,舍家为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军民的爱戴。

【答案】 D(A项:

杨延昭是此次大战后才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的,并且不是全城百姓,是全部少壮男子。

B项:

帝“即宥之”,宽免了他们。

C项:

强拉因果,杨延昭是因为防御的功劳被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2)①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

②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

参考译文: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

杨延昭年幼时沉默寡言,儿时常常摆列军阵作为游戏,杨业曾经说:

“这个孩子最像我。

”杨业每次征伐出行,必定让他跟随。

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补为供奉官,杨业攻打应州、朔州,杨延昭是先锋,在朔州城下作战,流箭穿过手臂,可他战斗更加勇猛。

咸平二年冬,契丹侵扰边境,杨延昭当时在遂城。

遂城小,没有战备,契丹进攻他们很急,合围数日。

契丹每次攻战,将士们感到危险恐怖,杨延昭集中城中全部的少壮男子登城,发给武器铠甲守护。

正值严寒,他们从井里打上水浇灌到城上,早晨全部变成了冰,坚硬滑溜,敌人攻不上城,契丹军队溃散而离开,因此获得敌军许多铠甲和兵器。

杨延昭因为立功升为莫州刺史。

当时真宗在大名,傅潜握有重兵停留在中山。

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兵进行决战,傅潜不允许。

等到傅潜犯罪,召杨延昭奔赴皇帝所在地,屡次得到对答,询问边防要事。

皇帝很高兴,指着他对众位王说:

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杨延昭训练士兵守护边塞,有父亲的风范,很值得嘉奖。

皇帝给延昭优厚赏赐后派他回去。

当年冬天,契丹向南侵犯,杨延昭埋伏精兵于羊山西面,从北面突然袭击,边打边退。

到了西山,伏兵出击,契丹军队大败,俘获他们的将领,匣装他的头来进献。

杨延昭晋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同任命。

皇帝对宰相说:

杨嗣和杨延昭,凭忠诚勇敢报效国家。

朝中忌嫉的人很多,我尽力保护,才到这样的境地。

五年,契丹侵犯保州,杨延昭与杨嗣领兵增援保州,还未列好阵势,被契丹袭击,死亡了很多士兵。

任命李继宣、王汀代替他们并召其回朝,将惩治他们的罪。

皇帝说:

“杨嗣等人平时以勇敢闻名,以后可以将功补过。

”就宽免他们。

六年夏,契丹侵犯望都,李继宣徘徊不前,论罪削去官阶,再次任用杨延昭为都巡检使。

景德二年,追记防御的功劳,晋升为本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在驻所九年,杨延昭不擅长治理军事,军中的诉状,常常派小校周正处理这些事情,渐渐被周正欺骗,周正趁机干坏事。

皇帝知道这事,斥责周正回到军营,并警告杨延昭。

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智勇善战,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部犒劳军队,不曾过问家事。

他出入乘骑侍从如同小校,号令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冲锋在前,指挥军队能够取胜,把功劳推给下属,所以人们乐意为他效用。

他在边境防卫二十多年,契丹人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

他去世后,皇帝哀悼他,派遣宦官护送灵柩回乡,河朔的人大多望着灵柩而哭泣。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8分)

梦回①

林景熙②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 ①梦回:

梦醒。

②林景熙:

号霁山,宋末诗人。

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诗眼应该是:

“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

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句,描写了梦醒时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在荒凉的旅馆住宿时心中的凄苦,为后来的景物描写和个人的感情抒发作铺垫。

(2)起衬托作用,用未眠鸥来衬托作者辗转反侧,长夜难眠的愁苦。

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寓情于鸟,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悲苦之情。

13.文学常识与诗文默写。

(5题限选4题)(5分)

(1)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是____________,《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被合称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岁终生饱,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____________。

(5)其志洁,____________。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____________。

【答案】 

(1)汤显祖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 辟芷兮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凶年免于死亡 故民之从之也轻

(5)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塔里木河

周涛

每当我离开你的时候

叫我怎能不忧伤?

——新疆民歌

谁都知道新疆人是乐观的,新疆人的乐观豪爽和能歌善舞已闻名天下。

但是这种被宣传出来的新疆式的乐观主义形象中,总是间接地给人产生出一种“傻乐”的印象,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缺乏心灵深度的感觉。

那是因为在这种宣传中剔除了一种东西:

忧伤。

新疆人的乐观的确是一种天赋,那是健康的体魄、生命的活力超越于生存苦难之上的自由飞翔。

但这并不等于没有苦难、没有忧伤,更不等于心灵对苦难和忧伤麻木不仁。

恰恰相反,乐观和幽默是对付苦难的最有效的武器,只有面对大苦大难才能产生出乐观和幽默。

所以,当那些表面上载歌载舞的人们吐露忧伤的时候,就会比那些整日郁郁寡欢、努力作深沉状的人更真实,更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

我心里珍藏着一支歌,我始终诧异的是这支歌为什么至今不能广为流传。

更为奇怪的是,在新疆的很多民间性的文化场合里,许多人都唱它,而且不少内地来的优秀人物第一次听到这支歌时就会被它迷住,但它仍然只存在于小部分人当中。

难道这是至珍至美的事物不可改变的天性么?

我不相信。

至珍至美的音乐旋律,一定和土地、故乡、个人命运、自己生活的气息、不可分辨的一致性和新鲜感、永恒的山脉与河流、果树和人、畜群和尘土、语言和心理……息息相关,舍此,便是欣赏而不是生命自己的歌。

自己的歌是多么优美而又忧伤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神品啊!

它像一个梦幻中的情人那样神秘,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因何而去。

当它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你第一次听就惊呆了。

你久已厌倦并失望于当今世界上那些翻来翻去的破歌,你相信你所期待的那种声音已不可能出现了,但是它竟然来了。

歌者唱前的神情已经预示,他表情庄重,他目光深远,仿佛他眼前正对着的是一座沙漠深处的村落。

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初恋,他要用心去唱,他不希望任何嬉笑亵渎了这支歌。

甚至掌声。

歌者出唇的第一句就直入我的灵魂了,“塔里木,河哎——”,仿佛一年一度熟悉的戈壁秋风直入草滩,长驱千里,我心灵上的草叶瑟瑟发抖!

“塔里木”这三个字唱得低沉、平稳,像在念叨一个熟稔的地名。

但是“河哎——”像一只脱手的大鸟突然腾空,它拔高,一直拔高,深入苍穹极处,留下悠长不绝的凄凉。

接下来的一句是,“亲爱的塔里木河……”这是一声太息,一阵木轮车声,一段艳情,一个刻骨铭心的爱。

岁月长逝,无法追回,低声叹息,无可奈何。

世间竟有这种歌么?

宏大有如曹孟德之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苍凉有如敕勒川之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民歌。

我说它“活着”,是因为它目前仍在民间被无数热爱它的人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因此也有了另一种不幸,鱼目混珠的可能已经发生。

现在舞台上有一支《塔里木河》,歌词和曲调脱胎于这支,精神和气质却完全背离。

歌中也有“塔里木河,故乡的河”,也有“哎——”,但是篡改了忧伤的底蕴,阉割了真挚的情感,变得又俗又浮,扭捏造作。

我们宁肯让动人的《塔里木河》永在民间,永不问世,也不想要这种伪劣的。

这支歌的灵魂就是忧伤。

你一定能够感觉到,在这面对塔里木河的倾吐中,始终有一个维吾尔姑娘的影子。

她是那样窈窕妩媚,又是那样纯真无邪,她对这样的深爱毫无知觉……直至现在她可能还不知道这支伟大的歌是唱给她的呢!

这支歌因此而超越了个人和爱情,升华为优美的忧伤和忧伤的优美。

它的美几乎是不可重复而只能重逢的,这决不是夸张,因为最专业的歌唱家能不能唱好它都是可怀疑的。

他(她)们嗓音太清澈了,他们(她们)太训练有素了。

那种深厚的、带有摩擦感的低音能唱出来么?

那种明亮的、不断拔高的、具有强烈生命活力的高音能唱出来么?

那种适应于维汉两种语言的、只有极其熟悉才能发出的地名读音能唱出来么?

噢,还有那种忧伤……

(文章有删改)

14.请解释文中加点语词的含义。

(6分)

(1)新疆式的乐观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改变的天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有深度与内容的愉悦的精神情感和颇有信心的状态。

(2)至珍至美的事物永远只能为少数人可遇并欣赏的特质。

15.在文章第三节中,作者为什么说“甚至掌声”都会让歌者觉得“亵渎了这支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此时发出的所有歌声之外的声音都显得极不严肃,都会搅扰歌者庄重深沉用心吟唱的状态。

这样说也强调了作者对这首歌的推崇与热爱。

16.文章第五节说“最专业的歌唱家能不能唱好它都是可怀疑的”,请概括说说作者认为“最专业的歌唱家”唱这首歌时,哪些方面“可怀疑”。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深沉沙哑和充满强烈生命活力的嗓音、浓郁的地域色彩、深切优美的忧伤。

17.文章开篇前引用新疆民歌作题记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文围绕着“新疆”“民歌”,尤其是“忧伤”等关键词行文,所有叙述联想、抒写情感、论议事理的内容均以这两句歌词为基点展开。

它提挈全篇,突出中心,并为全文奠定“忧伤”“优美”的感情基调。

六、(15分)

18.下面这段话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摘要,请加以筛选整合,提炼出五个能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或短语。

(4分)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体。

散文教学要建立学生和“这一篇”散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经验与作者的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的链接。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揭示散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