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205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doc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集权制

2.管理理论

3.公共政策评价

4.头脑风暴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

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公共政策是()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B社会组织

C政府D个人

2。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A深人B内化

C反映D响应

3。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个基本的假定是:

()

A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久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

C贝塔朗菲D兰德公司

5。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入社会组织层级化B。

社会主体知识化

C民主参与大众化D。

政策信息公开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l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等系统。

A智囊B信息

C监控D决断

2。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目标具体明确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3。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观出的新特点包括()。

A多变化B民主化

C高效化D科学化

4。

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A管制性公共问题B国际性公共问题

C全国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D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2.简述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3.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含哪些步骤?

4.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

2.试分析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

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叶海卡·德洛尔 B.拉斯韦尔C.科勒曼D.勒纳

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A.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3.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控制论 B.系统论C.信息论 D.相对论

4.公共政策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5.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6.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公共组织的内涵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A.信息子系统 B.决策子系统C.咨询子系统 D.反馈子系统

9.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A.国家权力 B.国家能力C.国家形态 D.社会形态

l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C.政策宣示 D.政策执行

11.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A.价值观的更新 B.道德意志的强弱C.期望目标的改变 D.社会结构的变迁

12.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A.类比分析法 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 D.多角度分析

13.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A.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14.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A.方案的类同性 B.方案的可行性C.方案的创新性 D.方案的价值取向

15.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A.互为因果 B.彼此独立C.互相交叉 D.互相影响

16.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A.政府 B.司法机关C.立法机关 D.民意代表

17.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A.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18.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求神似,去形似” B.“求神似,求形似”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去神似,求形似”

19.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A.霍恩 B.雷恩C.麦克拉夫林 D.史密斯

2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宣传C.政策延续 D.政策评估

2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A.正式评估 B.内部评估C.政策监控 D.非正式评估

2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2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A.政策终结 B.政策断裂C.政策僵化 D.政策走样

2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A.激进性的 B.突变性的C.周期性的 D.渐进性的

2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定量分析 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 D.辩证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 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

28.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 D.系统功能E.分配功能

29.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E.综合模型

30.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 D.环境调整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32.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34.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35.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构建模型。

37.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 《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

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

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

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

结果显示:

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

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4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

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是()

A.《政策科学:

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C.《政策科学探索:

概念与适用》D.《政策科学构想》

2.提出并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