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814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docx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 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 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 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3、教育的形态

含义:

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

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

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

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

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三)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社会形态出发: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后一种形态总是包含着对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之间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

四、教育的本质

含义: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性:

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

学校出现的条件:

1、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2、语言发展到比较完备的文字形态。

五、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

1、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2、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1)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教育要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

(2)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1、教育要求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教育(教学)过程既要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个性特征的制约,又要引导和促进教育对象的成长朝预期的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诸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教育影响,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就是指这些关系与作用的总和。

这些关系与作用,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

要正确协调这些关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2节:

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一、教育的起源

1:

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错误的

2:

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错误的

3:

心里起源说(美国孟禄)错误的

4:

劳动起源说(也叫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的

①、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②、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社会

经验;

⑤、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校名称:

庠、序、校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欧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斯巴达教育:

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军事体操教育)

雅典教育:

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和体操等)

2、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汉代:

察举取士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西方教会学校(僧侣封建主)骑士学校(世俗封建主)

特点: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的终身化(法、保罗·朗格朗)

(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是教育全民化的主要内涵)

(三)、教育的民主化(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多元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五)、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

如何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1、社会生产、政治、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2、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3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

3、教育目的问题;

4、教育制度问题;

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

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

7、学校管理问题。

3、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P10—P15)※

(一):

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成就:

中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我国《学记》古罗马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教育学著作: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朱熹:

《四书集注》,王守

仁:

《传习录》,《大学》韩愈:

《师说》,柏拉图:

《理想国》,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思想:

儒家:

“仁”“礼”强调忠孝和仁爱。

墨家:

“兼爱”“非攻” 理解知识途径:

亲知、闻知、说知道家:

“无为”“道法自然”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方法”或“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柏拉图:

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

亚里士多德: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公民不包括奴隶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强调

教育中注意人的发展的思想来源)

不足:

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低;具有阶级局限性。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文艺复兴后)

成就:

形成独立学科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如下: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

[英]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教育漫话》

[瑞士]裴斯泰洛奇进行多次产生世界影响的教育实验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根据儿童本性施加影响

[法]卢梭《爱弥儿》性善论 [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规范的学科《教育学讲授纲要》传统教育代表

[美]杜威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民主主义教育》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主义”现代教育代表

不足:

阶级性和世界观局限性仍有很多问题说明不科学。

(三)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走上“唯科学主义”迷途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

3、实用主义教育学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5、批判教育学

[美]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法]布

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6、制度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F.乌里 A.瓦斯凯 M.洛布罗

第1节:

教育功能概述

第2章教育的功能

1、教育功能的含义:

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教育功能的类型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按照作用对象);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按照作用呈现的形式);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按照作用的方向)。

3、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P19)※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具体包括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教育的基本功能

1、个体个性化:

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

性。

2、个体社会化:

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加社会的过程,即一个人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高效率的再生产)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无限的永恒的、扩大的、

(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为政治服务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

(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4)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

(5)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5、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4)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四、教育功能的限制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1、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学生体质下降,心理问题

2、现存学校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3、教育的功利性使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