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第十章.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088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第十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会计第十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会计第十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会计第十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会计第十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第十章.ppt

《会计第十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第十章.ppt(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第十章.ppt

第十章会计组织工作,于双庆2011年11月,第十章会计组织工作,第一节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第二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三节会计档案,第一节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会计工作组织就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反映的对象是各会计主体的资金活动。

会计要将这些信息反映在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表中,必须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地确认、计量和报告,这都需要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及相应的手续和程序。

会计信息的传输、加工在各种手续、各个步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有利于确保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协调一致,会计工作既有其独立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又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着密切联系。

例如,会计工作与财政、税务、证券管理、金融等部门工作,与单位内部计划、统计、内部审计等工作都存在密切的联系。

只有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同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彼此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经济管理工作。

三、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各单位加强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离不开会计,比如,科学的经济预测,正确的经营决策,以及业绩评价考核等,都需要会计工作的支持。

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及控制制度,可以促使单位内部及有关部门管好用好资金,增收节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内部经济责任制水平的提高。

四、有利于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第二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是指由专职会计人员组成,直接从事和领导、组织和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

建立健全会计机构是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应根据其规模的大小、业务繁简和管理体制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

大中型企业原则上应当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

而对那些规模很小、业务和人员都不多的企业,可以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可以将业务并入其他职能部门,在其他职能部门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权。

对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帐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帐。

二、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按照会计工作内容好会计人员配备的情况,将会计机构的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岗位,使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来确定。

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

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帐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

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二、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但在具体设置时应当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实行岗位责任制后,为了做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各个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与其他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并不要求会计人员长期固定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应该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其目的,一是使会计人员较多地熟悉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有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二是促使各岗位会计人员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把会计工作做好。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一)集中核算,集中核算,是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集中于企业财会部门,其总分类核算、明细分类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都由会计部门集中办理的一种会计核算组织方式。

在这种核算方式下,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如工厂内部的车间、班组、商店内部的营业柜组等)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只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办理原始凭证和某些原始凭证的汇总工作,并定期将原始凭证和汇总凭证送交会计部门。

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可以简化核算手续,便于实施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核算费用。

中小型企业适宜于采用此种形式。

(二)非集中核算,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是企业内部各业务经营部门对本部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进行较全面的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对所属各级的会计工作实务实行领导、监督和业务指导,分配企业一级的各种费用计人期间费用,汇总各级的会计报表,进行全企业的财务决算的一种会计核算组织方式。

非集中核算可以是两级管理,两级核算;也可以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

实行非集中核算的车间、部门,不仅要填制和整理凭证,设置帐簿,而且要计算收入和支出,确定盈亏,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报送财会部门。

这种会计核算方式适宜于层次分明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内部实行承包责任制的企业。

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划分。

一个企业可以对某些业务采用集中核算,而对另一些业务采用非集中核算。

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宜,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从有利于强化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角度来决定。

但企业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同银行的往来、债权、债务的结算等业务,都要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管理。

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

(一)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原则,各单位在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时,应从实际出发,以保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八十五条对此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1、合法性原则,依法办事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准则,也是制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

尽管会计法规赋予各单位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自主权,但上述自主权如果超出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和界限,并对经济管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则是会计法规所不允许的。

2、适应性原则,适应性是制度的生命。

制度必须充分体现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或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要与单位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只能是对单位制度中财务部门的进一步归纳和具体化,不能脱离单位实际另搞一套,必须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适应内部管理要求并发挥作用。

3、规范性原则,必须全面规范本单位各项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会计基础,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能与会计学科的基本要求相违背;另一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全面,应严格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

4、科学性原则,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合理。

即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缺乏科学性或不易操作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生命力。

二是利于控制。

即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必须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定期完善。

即各单位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以及我国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1)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

(2)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3)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4)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5)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等。

第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

(2)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3)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第三,帐务处理程序制度,

(1)单位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

(2)单位的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内容、传递程序和保管要求等;(3)单位总帐、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各种辅助帐等设置、格式、登记、对帐、结算和改错要求;(4)对外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及内部会计指标和考核指标。

第四,内部牵制制度,

(1)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帐分离、物帐分离等;

(2)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3)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第五,稽核制度,

(1)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职责、权限;

(2)稽核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3)稽核结果的处理和使用等。

第六,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和填写方法,其填制、签署、传递、汇集和反馈要求;

(2)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3)有关人员对原始凭证记录管理的责任等。

第七、定额管理制度,

(1)定额管理范围,如工时定额、物资消耗定额、成本费用定额、人员定额、用工定额等;

(2)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方法、程序;(3)明确定额的执行、考核、奖惩的具体办法等。

第八、计量验收制度,

(1)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

(2)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3)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等。

第九、财产清查制度,

(1)财产清查的范围;

(2)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财产清查的限期和程序、方法和要求;(3)财产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报批手续;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等。

第十、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

(2)确定财务收支审批程序;(3)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领导人的处理要求。

第十一、成本核算制度,

(1)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的确定,有关成本基础制度的确定;

(2)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

第十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1)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

(2)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3)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五、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一)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资格。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由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上岗证”,方能从事会计工作。

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

第三节会计档案,一、会计档案的内容和作用,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一)会计档案的内容,1、会计凭证类:

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帐簿类:

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固定资产卡片,辅助帐簿,其他会计帐簿。

3、财务报告类:

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4、其他类: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会计档案的作用,1、会计档案室总结经验、揭露责任事故、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析和判断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

2、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过去经济活动的史料,有助于各单位进行经济前景的预测进行经营决策,编制财务,成本计划。

3、利用会计档案资料,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