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自编教材第一章方块的奥妙汉字2课时.docx
《中国传统文化自编教材第一章方块的奥妙汉字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自编教材第一章方块的奥妙汉字2课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自编教材第一章方块的奥妙汉字2课时
第一章方块的奥妙——汉字
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3.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形体美、音韵美、意蕴美等),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教学重点】:
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教学方法】:
感受探究体会练习
【媒体教具】:
多媒体视频导学稿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意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
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
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二、预习指导
(一)预习内容
1.请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各搜集10个常见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3.请用优美的文字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意义。
(二)“七嘴八舌谈文化”(汉字组PPT成果展示)
三、教师点拨
展厅一:
汉字的来源
1.提问:
想一想,如果我们身处汉字还未产生的远古时代,你想要记事,你会采用什么办法?
明确:
(1)结绳记事说。
原始记事的一种方法。
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绳索或类似物件上打结的方法记录数字,表达某种意思,用以传达信息,处理事件。
(2)书画说。
(3)仓颉造字说。
2.仓颉造字的故事
中国自古就有仓颉造字之说。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史皇氏,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
《说文解字》记载:
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
《淮南子·本经训》说: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还有一种传说,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展厅二:
汉字的形体演变
1.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的图片
据郭沫若同志考证,汉字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发展历史。
汉字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体不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到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字形由象形到点横竖撇捺的方块字,这样的一个漫长的岁月。
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也体现出汉字逐步完善的过程,凸显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特点。
汉字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方,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
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
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
首先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
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
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
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
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
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
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考古学者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
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
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有三千个,在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
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
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文字,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汉字又经历了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形式,并一直沿用至今。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
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
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
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总数约有一万个,其中最常用的是三千个左右。
这三千余个汉字可以组成无穷多的词组,进而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
汉字产生以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
2.教师补充:
汉字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
形成时代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殷商
甲骨文
龟甲、兽骨
商周
金文
青铜器、石器
西周晚期
大篆(籀文)
石器
秦
小篆
石器
西汉
隶书
竹简,帛
汉代
草书
帛、纸
东汉晚期
行书
帛、纸
汉魏
楷书(真书)
纸
3.说一说:
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什么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从繁到简:
▲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
▲笔画由多到少,结构由复杂到简单。
更快捷,更规范。
4.投影各种形体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加深印象和感性认识。
问:
欣赏历朝历代不同字体的书法名作,大家感受到的汉字了汉字的什么美?
明确:
形体美
【教师总结】:
汉字是由线条图形构成的表意文字,有点端庄秀美,有的自然简洁,有的流畅飘逸。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有那么丰富的书法艺术。
5.学生齐声诵读一首诗歌书法作品,感受汉字的音韵美。
展厅三:
汉字的构成
这样优美神秘的汉字怎样创造构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汉字的构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因形体方正而被称作“方块字”。
汉字的构成:
六书。
(独体)象形、指事
(合体)会意、形声
(用字)转注、假借
1.象形
象形是用描画事物形状的构造方式造字,也就是把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特征,用线条描画出来,作为记录该词的符号。
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象形字。
象形字一般是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的字)。
这种造字法的特点是:
①简约性②典型性③可以是整体的或局部的形象,但局部一定要区别性强。
例如:
日、月、水、火、土、山、木、田、果、人、子、手、衣、牛、鹿、鸟、爪、虫、泉、井、网、车……
2.指事
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指出事物特点的一种造字方法,也就是在象形字上加简单的批示符号创造新字。
用这种构造方式造的字,叫指事字。
现行指事字,基本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有些古代的指事字现在已不能看出其指事的意图,如“朱、末、甘”等。
后起指事字极少,如“卡”是“上、下”共享一横,“乒乓”是近音字,“兵”减去一画,可看作是特殊指事字。
指事字一般也是独体字。
例如:
刃、寸、本、末、上、下、朱、旦、亦、甘……
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汉字的造字法。
3.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拼合的方法创造新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是会合取义,即把几个独体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凭借它们的联系表示新的意义。
如休、牧、从、比、步、益、忍、家、盲、泪、即、林、忍、家、牢、爨……
会意字十分有趣。
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
“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
“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
“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
“休”由“人”“木”组成,一个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出:
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
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
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
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
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
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
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
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
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
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
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
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
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
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
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
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朝”字像日、月同现于草莽之中,表示太阳初升而月亮未落的早晨的情景。
“莫”字是“暮”字的初文,从日,从茻,像日落于草莽之中,表示日暮。
“及”字从人,从又,像人的后面有一只手,表示追赶或赶上的意思。
“即”字像人靠近饭食就食,本义为靠近。
叠罗汉式:
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
如:
一“木”是“树”,两“木”成“林”,三“木”成“森”;
一“火”是“火”,二“火”成“炎”,三“火”成“焱”;
一“水”是“水”,三“水”成“淼”;一“石”是“石”,三“石”成“磊”;
一“羊”是“羊”,三“羊”成“羴”;一“牛”是“牛”,三“牛”成“犇”;
一“手”是“手”,三“手”成“掱”
4.形声
形声是利用形旁(意符)和声旁(音符)组成新字的造字法。
形声字虽然是合体字,但不是会意,而是一形一声。
如“枝、沐、袒”等,在这里,“木、水、衣”是形旁(形符、意符),“支、木、旦”是声旁(声符)。
由此看来,形声是一种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的半意半音的构造方式。
形声字的形旁是表示意义的部分,大都是由象形字充当,看见形旁,能在大体上了解字的意义;声旁是表示读音的部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可以充当。
如“沐、沫、沽、湖”,这些字转化为声旁后就丧失了它们原有的表意功能,变为表音成分,实际上就等于是该字的注音符号。
而形声字也被称为“最具魅力的形声字”。
形声字几种类型:
左形右声:
松城狸帽纺
右形左声:
领战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
露花草笠芳景
下形上声:
烈忘警恭贷盒
外形内声:
圆阁衷病赶厅
内形外声:
闻闷辫辩问
声占一角:
漾
形占一角:
羞(珍羞)
5.转注
转注,许慎的定义是: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
历来各家对转注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两种:
(1)形转说,认为“建类一首”指用同类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
”“老,考也。
”)。
(2)音转说,认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的字,如“考”“老”同属一韵,“颠”“顶”同属一声,即意义相同而声韵也相同或相近的字。
6.假借
假借,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
东汉许慎: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例如:
“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教师总结】:
问:
刚才的梳理汉字构字法,大家感受到的汉字除了形体美,还有什么美丽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有理有据即可)
明确:
结构美、形象美等
拓展延伸:
依形释义——品味汉字的意蕴美
请你运用联想法和拆字法,以自己的姓名或同学的名字为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彰显汉字的生命。
(学生自由发言)
展厅四:
汉字的文化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音美:
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
形美:
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
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有的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展示名人书法作品。
意美:
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表音文字的显著特征:
表意。
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涵义,都有无穷的意蕴,能给人以美感。
四、探究训练
引导学生深入深入思考
1.你认为汉字会在电脑时代被淘汰吗?
为什么?
2.你认为汉字将会被“拼音文字”所替代吗?
为什么?
3.你认为现在的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字母的情况好不好?
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余光中对汉字的论述:
①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② 外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
汉字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六、作业
1.依据你的名字,给自己取一个字,并进行阐述。
2.请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1:
你认为汉字会被电脑时代淘汰吗?
话题2:
汉字会被拼音文字取代吗?
为什么?
话题3:
书刊中常常有汉字夹拼音字母的情况,你如何看待?
要求:
①观点鲜明;②联系现实,深入阐述,有理有据;③不少于300字。
七、板书设计
音
汉字形——构成(六书)美
意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辨析错别字的技巧。
2.认识汉字的“优美”(形体美、音韵美、意蕴美等),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结合趣味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教学重点】:
掌握辨析错别字的技巧。
【教学难点】:
结合趣味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
【教学方法】:
感受探究体会练习
【媒体教具】:
多媒体视频导学稿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此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汉字的相关知识
汉字的演变、构成——六书、文化
2.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
3.激趣导入
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对后代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
书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遣子许冲上之于朝。
“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的字,“字”指的是结构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他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常常简称为“说文”。
错别字笑话:
1.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自以为汉语不错,一天,他没有带翻译就一个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宾馆,对翻译说:
“你们中国人真有自信。
”翻译问:
“怎么了?
”他说:
“我每走过几条街,就可以看见一些大牌牌,上面写着:
中国很行,中国商业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人民很行。
”
2.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
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
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3.小王同意戒烟,他把保证书交给女朋友小李,可是小李没看完就气走了。
原来信是这样写的:
“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买烟了,决定开始借烟,一定借,借到底……”
4.一老板要请客,写了要买两只鸡一只兔子的帖子让仆人去准备。
可是仆人只买回来一只鸡。
他很生气地说:
“还有一只鸡呢?
兔子怎么没有买回来?
”仆人说:
“你帖子上不是写‘鸡两只,免一只’吗?
”
5.有趣的汉字谐音笑话:
北京大学的说:
我是北大的。
天津大学的说:
我是天大的
上海大学的说:
我是上大的。
厦门大学的说:
你们聊,我先走了!
二、预习指导
明概念,辨汉字(练习,学生辨识属于哪种构字法)
1.象形
日、月、水、火、土、山、木、田、果、人、子、手、衣、牛、鹿、鸟、爪、虫、泉、井、网、车
2.指事
刃、寸、本、末、上、下、朱、旦、亦、甘
3.会意
休、牧、从、比、步、益、忍、家、盲、泪、即、林、忍、家、牢、爨、出、明、尖、休、采、林、众、艳、尘、灾、裕、苗、掰、泪、功、歪
4.形声
左形右声:
松城狸帽纺
右形左声:
领战放鸭飘歌
上形下声:
露花草笠芳景
下形上声:
烈忘警恭贷盒
外形内声:
圆阁衷病赶厅
内形外声:
闻闷辫辩问
声占一角:
漾
形占一角:
羞(珍羞)
三、教师点拨
4.分辨错别字的技巧
(1)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
例如: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戌边气慨繁冗拖杳扑溯迷离
惦量既便针贬时弊裨官野史
答案:
戌读xū,戍读shù,此处应为“戍”;慨读kǎi,概读gài,此处应为“概”;杳读yǎo,沓读tà,此处应为“沓”;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惦读diàn,掂读diān,此处应为“掂”;“既”读jì“即”读jí,此处应为“即”;贬读biǎn,砭读biān,此处应为“砭”;裨”读bì,稗读bài,此处应为“稗”。
(2)以形辨形
对于不辨形声字形旁而产生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形旁的方式推断。
例如:
有志者事竞成——“竞”应为“竟”,“终于”的意思”。
拌脚石——“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
国藉——“藉”从“草”,“垫、杂乱”的意思,而“籍”从“竹”,“书籍、籍贯”的意思,应为“籍”。
惦量——“惦”是“挂念”的意思,而“掂”有“估量东西轻重”的意思,应为“掂”。
凋蔽——“蔽”是“遮掩、掩盖”的意思,而“敝”有“破败”的意思,应为“敝”。
气冲宵汉——“宵”是“夜”的意思,而“霄”指“云霄、天空”,应为“霄”。
跚跚来迟——“跚”是“蹒跚”的意思,而“姗”有“来得很晚”的意思,应为“姗”。
试目以待——“试”应为“拭”,“擦拭”应该用手。
蜚然成章——“蜚”从“虫”旁,意思是“一种虫”或“速度快”;应为“斐”,“有文采”。
烦燥——“燥”从“火”,是“缺少水分,干燥”;应为“躁”,从“足”,指心理和情绪。
幅射——“幅射”应为“辐射”才对,“辐”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或传播”,而“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与词义不合。
赋与——“与”应为“予”,“交给重大任务或使命”,不是“赠给”“赞助”
记忆尤新——“尤”应为“犹”,不是“特别”,而是“好像、似乎”。
蕴籍——“籍”应为“藉”,“含蓄”的意思。
糟塌——“塌”应为“蹋”,指侮辱或浪费,与倒塌无关。
痉孪——“孪”应为“挛”,与“手”有关,与“子”无关。
循私舞弊——“循”应为“徇”,“依从,曲从”的意思。
沉缅——“缅”应为“湎”,从“水”,“沉溺”的意思;不从“纟”。
名信片——“名”应为“明”,“公开内容”之意。
脉博——“博”应为“搏”,从“手”旁,是动作。
缘份——“份”应为“分”,与“整体”“数量”等无关。
衣衫烂褛——“烂”应为“褴”,与“衣服”有关。
涵概——“概”应为“盖”,有“覆盖”之意。
(3)以义辨形
对于不明词义或误解词义而造成的错别字,我们可以采用逐一释义的方式来锁定。
毛骨耸然——成语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应为“悚”(害怕)。
穿流不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
不径而走——“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
一愁莫展——“一个筹码也摆不开,没有一点办法”;“愁”是“忧虑”,应为“筹”(筹码、谋划)。
人情事故——“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故”(处世经验)。
百战不怠——“多次作战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怠”是松懈,应为“殆”(危险)。
责无旁代——“责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其实难负——“名声与实际难以相符合”,“负”应为“副”
坐阵指挥——“长官亲往某地镇守并指挥”,不一定是“阵地”,应为“镇”。
义气相投——“义气”应为“意气”,“意”指情趣、思想等。
(4)结构推形
有的词语,特别是成语,结构对称,词义也相对应,如果书写错误,就可通过对相应字形字义的辨析推断出来。
例如:
好高鹜远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
纷至踏来蘖根祸种插科打浑揠旗息鼓
察颜观色唇枪舌箭日没途穷
解析:
结构上都是并列关系,可以看出:
“鹜”与“好”对应,当用表“追求”的“骛”;“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驰”与“张”对应,当用表“松开”的“弛”;“怨”与“忧”对应,当用表“怨恨”的“尤”;“踏”与“纷”对应,当用表“多而重复”的“沓”;“蘖”与“祸”对应,当用表“最恶”的“孽”;“科”指古戏曲中角色表演的动作,“浑”表示水污浊不清,显然“浑”与“科”不能对应,当用表“在古戏曲中开玩笑”的“诨”。
(5)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
例如:
默守成规、世外桃园、再接再历、针贬时弊
名列前矛、黄梁美梦、悬梁刺骨
解析:
“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
“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再接再历”来源于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个常见行为:
为了使自己的斗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斗鸡的嘴喙,使它锋利;应为“砺”,现写作“厉”,不能误作“历”或“励”。
“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
“名列前矛”,古时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士兵皆持茅草,遇到敌人或敌情有变化就举起茅草作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