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275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docx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电子教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及简答题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二、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参考答案】错误。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答案】正确。

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3.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参考答案】错误。

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4.美育就是指艺术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5.德语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四、1.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参考答案】错误。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上,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

5.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五、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六、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是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错误。

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参考答案】错误。

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参考答案】错误。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而基础教育则包括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的教育。

4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正确。

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5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题地位。

【参考答案】错误。

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参考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参考答案】错误。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技能是习惯。

【参考答案】错误。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错误。

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

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参考答案】错误。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五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参考答案】正确。

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参考答案】错误。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参考答案】正确。

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所以,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4.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参考答案】错误。

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5.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错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

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一、简答题

1.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有点和局限性。

【参考答案】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

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模像直观的优点:

模像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像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直观的范围,提高了直观的效果。

模像直观的缺点:

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像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与答疑、学业成绩的评价。

3.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并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

(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

4.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参考答案】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三是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四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只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

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2)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能为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在于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展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3)引导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生缺点的克服,固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主要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3.简述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参考答案】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等。

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

三是附属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

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4.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参考答案】

(1)强化法。

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种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种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5.简述学校策略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参考答案】

(1)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特征中,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个体问题的解决。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有时也阻碍问题的顺利解决。

功能固着是一类定势现象,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参考答案】学生习得的原理或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能力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通过教学实现的。

要想使学生当前的学习对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学习迁移。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

有利于学习迁移的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

①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②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③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①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②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

③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3.简要说明教学的一般任务。

【参考答案】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教学具有教育性,在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简要说明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参考答案】

(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5.简述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校动机。

【参考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

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变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四、简答题

1.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参考答案】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3.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学生管理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

(2)全面发展原则。

(3)集体性原则

(4)主客体统一原则。

(5)平等与尊重原则。

4. 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

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5.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2)沉思型与冲动型。

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

五、简答题

1.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杂,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

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少年期的心理活动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活动;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2)青年初期青年初期是指l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

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

(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3.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作用如下: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5.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其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韵获得。

获得了新知识后,还要对它们进行转化,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