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9176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docx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古诗词重点笔记考点(有答案)

重点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yuè):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

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

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

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

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

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

通“贴”。

火:

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

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

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

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

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

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

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

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

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

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

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

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曷:

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

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

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遽:

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

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

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

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

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

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

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

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

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

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

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

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

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

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

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

通“才”。

40、其真无马邪?

(《马说》)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

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

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

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

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

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

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

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

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

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

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

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

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

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

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

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

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

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二、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意:

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二)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其中打洞妇抚儿乳喂奶名之者谁取名公将鼓之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鞍马买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

“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

“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

⑥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

父利其然也。

利:

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

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

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

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

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1)动词拿、持如:

把酒话桑麻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

绿杨阴里白沙堤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挨着对着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如: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动词相比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军队如:

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墨池记

出:

(1)动词,出现、露出如: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如:

不复出焉(3)动词拿出如:

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

(1)名词地方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时候时间乡书何处达(3)chǔ动词处在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层次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动词,驻扎、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道:

(1)动词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古道西风瘦马(3)名词道德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以谘诹善道(5)名词学问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既出,得其船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3)动词,能够,可以余因得遍观群书(4)通“德”动词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可怜白发生

(2)动词出发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发出野芳发而幽香(4)动词征发、征派发闾左谪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负者歌于途

(2)动词依靠,依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感动帝感其诚

(2)动词伤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词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景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动词阅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如:

渔人甚异之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a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b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译为“到”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a在其一犬坐于前b到指通豫南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a向告之于帝b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

(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

(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尚思为国戍轮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天下唱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

(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为宫室之美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wèi表因果关系因为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夫子何命焉为

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

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所忆都是所字短语,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

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杂然相许

(3)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1)代词a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

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

c特殊:

第一人称代词蹲其身,使与台齐

(2)加强语气其如土石何?

乃:

(1)连词a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于是才终于”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

b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

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表出乎意料之外。

可译为“竟然”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1)指示代词念fú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a用于句尾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也夫环而攻之

而:

(1)表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知新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黑质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默而识之恂恂而起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

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1分)

(2)《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1分)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1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从反面规劝友人不要学那些胸无大志、儿女情长的男女在离别时只知道悲哀落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

(《记承天寺夜游》)(1分)

(4)《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默写杜牡的《泊秦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2)《望岳》中,写近望泰山时所见到的那神奇雄伟而又秀丽迷人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1分)

(2)《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反常、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分)

(4)《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杜甫《春望》的前四句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2)《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身经战乱,流离之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1分)

(4)《三峡》中,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2)《无题》中,用景物渲染,烘托了有情人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1分)

(4)《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默写王维《使至塞上》后四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