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781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docx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1

【2019最新】精选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学案

(1)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基础考点

常考考点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命题概率

 

超重和失重(Ⅰ)

 

未曾独立命题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

Ⅰ卷T25(20分)Ⅱ卷T24(12分)

Ⅲ卷T25(20分)

Ⅰ卷T18(6分)

Ⅲ卷T20(6分)

Ⅲ卷T24(12分)

Ⅰ卷T20(6分)

Ⅰ卷T25(20分)

Ⅱ卷T20(6分)

Ⅱ卷T25(20分)

Ⅰ卷T17(6分)

Ⅰ卷T24(12分)

Ⅱ卷T17(6分)

Ⅱ卷T24(13分)

Ⅱ卷T14(6分)

Ⅱ卷T25(18分)

独立命题概率100%

综合命题

概率100%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Ⅲ卷T23(10分)

Ⅰ卷T22(6分)

综合命题概率40%

常考角度

(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考查力的相互性

(2)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加速度

(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与计算

(4)通过整体法与隔离法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

◎物理学史判断

(1)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3)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完全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规律,但并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为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

3.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下均适用。

  

突破点

(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提出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1)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的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4)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5)质量为m的物体,以20m/s的速度运动时比以10m/s的速度运动时惯性大

(6)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惯性也随之改变

(7)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即使质量很大也能被拉动,说明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8)让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无论多快,都需要一定时间,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答案:

(2)(4)(8)

突破点

(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六同、三异、二无关”

(1)六同

(2)三异

(3)二无关

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对力的性质无要求

作用效果不可抵消

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题点全练]

1.(2018·漯河模拟)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解析:

选D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错误;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相互吸引且并未接触的两块磁铁,C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D正确。

2.(2018·天津模拟)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性质的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选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A错误;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错误;压力不是重力,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故C错误;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突破点(三)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

[典例] (2018·海口模拟)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

一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510N      B.490N

C.890ND.910N

[思路点拨]

(1)明确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转换研究对象:

①求地面所受压力时,由于地面无其他信息,因此转换到求人受地面的支持力。

②求绳对人的拉力时,人的受力情况复杂,因此转换到求建材所受绳的拉力。

(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后所求的力与待求力是“等大”的,因此问题得以巧妙地解出。

[解析] 设绳子对建材的拉力为F1,F1-mg=ma

F1=m(g+a)=210N

绳子对人的拉力F2=F1=210N

人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N=Mg-F2=490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人对地面的压力FN′=FN=490N

故B项正确。

[答案] B

[方法规律]

如果不能直接求解物体受到的某个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

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可以使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更灵活、更开阔。

[集训冲关]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一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

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T=6N,则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  )

A.保持不变B.增加10N

C.增加6ND.增加4N

解析:

选D 对金属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F=G-FT=4N,方向竖直向上,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金属块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为F′=F=4N,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台秤的示数比金属块没有浸入水前增加了4N,选项D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右加速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对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A.μ1(m+M)gB.μ2mg

C.μ1mgD.μ1mg+μ2Mg

解析:

选B 木块在长木板上向右滑行过程中,受到长木板对木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长木板有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2mg,由于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地面对长木板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μ2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长木板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2mg,故B正确。

3.(2018·常州一模)如图,一截面为椭圆形的容器内壁光滑,其质量为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容器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处于图示位置,此时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  )

A.m

B.m

C.m

D.

解析:

选B 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加速度为a=,再对小球研究,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FN==m,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椭圆面的压力大小为m,故B正确。

易错问题——练缜密思维

惯性的“相对性”

(一)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1.如图所示,一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铁球和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情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

选C 由于惯性,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铁球和乒乓球都相对容器向左运动,C正确。

(二)水中的铁球和乒乓球

2.如图所示,一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

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

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解析:

选A 因为小车突然向右运动,铁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由于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铁球质量大、惯性大,铁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即速度变化慢,而同体积的“水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即速度变化快,而且水和车一起向右运动,所以小车向右运动时,铁球相对小车向左运动。

同理,由于乒乓球与同体积的“水球”相比,质量小,惯性小,乒乓球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1)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

(2)悬挂在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的惯性都比对应的“空气球”的惯性大,但悬挂在水中的乒乓球的惯性没有对应的“水球”的惯性大。

 

(一)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A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2018·揭阳模拟)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牛顿

C.伽利略、爱因斯坦D.亚里士多德、牛顿

解析:

选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结论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B正确。

2.(2018·太原模拟)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

A.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B.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解析:

选D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D正确。

★3.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

解析:

选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命名是任意的

解析:

选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即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其中的任一个力叫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故只有D选项正确。

★5.(2018·哈尔滨模拟)如图所示,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B.乙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C.乙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

选B 由于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因此行李箱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又因为甲上的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作用,甲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A、D均错误;乙上的行李箱随倾斜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一定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而行李箱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垂直于带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故B正确,C错误。

★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解析:

选C 测量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铜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C正确。

★7.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析:

选C 绳拉牛的力和牛拉绳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B错误;由于没有拉动牛,可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故D错误。

[B级——中档题目练通抓牢]

★8.(2018·安徽黄山质检)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解析:

选C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故C正确。

★9.[多选](2018·辽宁大连十一中段考)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解析:

选AD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性质),A正确,C错误。

没有力作用时,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D正确。

★10.(2018·江西省红色七校二模)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

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加速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的大小

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解析:

选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所以选项A错误;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地面和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选项B错误;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D错误。

1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

解析:

选B 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小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12.(2018·福州模拟)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能拉着拖车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

解析:

选D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A、C错误;因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B错误;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D正确。

[C级——难度题目自主选做]

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

图(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

选B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时,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

故A错误,B正确。

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不存在的,故C错误。

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

选C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A错误;因为甲和乙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选项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较大,甲的惯性比乙的大,故运动状态改变比乙难,故乙先过界,选项C正确;“拔河”比赛的输赢只与甲、乙的质量有关,与收绳速度无关,选项D错误。

(二)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A级——保分题目巧做快做]

1.(2018·太原模拟)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

A.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B.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解析:

选D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命名是任意的

解析:

选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即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其中的任一个力叫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故只有D选项正确。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D.无法确定

解析:

选B 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小球与小车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将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

选C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A错误;因为甲和乙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选项B错误;若甲的质量比较大,甲的惯性比乙的大,故运动状态改变比乙难,故乙先过界,选项C正确;“拔河”比赛的输赢只与甲、乙的质量有关,与收绳速度无关,选项D错误。

★5.(2018·益阳模拟)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物理学》中说:

一切物体都具有某种“自然本性”,物体由其“自然本性”决定的运动称之为“自然运动”,而物体受到推、拉、提、举等作用后的非“自然运动”称之为“受迫运动”。

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批判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说法,建立了新物理学。

新物理学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的“自然本性”是“惯性”。

下列关于“惯性”和“运动”的说法中不符合新物理学的是(  )

A.一切物体的“自然运动”都是速度不变的运动——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使物体做“受迫运动”即变速运动的原因

C.可绕竖直轴转动的水平圆桌转得太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