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8364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 34首.docx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34首

课程标准推荐古诗词赏析(34首)

一、(17)关雎《诗经》

【赏析】

《关雎》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同时也是《诗经》首篇。

这是一篇爱情诗的佳作。

诗歌开篇以雎鸠鸟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虚实相映,感人至深。

巧妙的运用理章叠句,一咏三叹,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的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试题链接】

1.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

诗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引出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自然贴切,意境感人。

2.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这样把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抒发得感情深挚,真率自然。

3.从哪些诗句看出君子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

这样的诗句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

4.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5.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6.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

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8、默写。

(1)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

□□□□,□□□□。

(2)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句子:

□□□□,□□□□。

□□□□,□□□□。

□□□□,□□□□。

(3)君子想像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

□□□□,□□□□。

□□□□,□□□□。

9.诗中成为后人追求爱情的代名词的句子是:

□□□□,□□□□。

演化成成语的句子有:

□□□□,□□□□。

二、(18)蒹葭《诗经》。

【赏析】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

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的芦荻、芦荻上的白露透着寒意,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梦中的情人在其中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幻境令人感动,让人遐想。

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

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基本都未变,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试题链接】

1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

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的景况。

2这首诗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衬托人物的内心的哀怨怅然之情。

3《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请举例说明。

答:

例如:

"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了主人公眼中女子的幻象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了主人公对思慕之深。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5思考:

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凄清而苍凉的秋景   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三、(19)《观沧海》 

1、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2.头两句“(观)”字统领全篇。

三四句一个“何”,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作者(惊讶、赞美)的感情。

  

3、解词:

临:

登临     何:

多么

4.中间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5.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6.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博大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7.“东临碣石”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四、(20)《饮酒》   

1、作者是(晋)代的(陶渊明)

2.诗中的物我两忘、超然神韵的千古流传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指作者的隐居或田园,“真意”指人生的真谛或自然纯真的情趣。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四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家。

5、诗人归隐之后,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            的心境。

         6、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季的傍晚,诗人徜徉在简陋的篱墙下,手捧摘来的盛开的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南山正掩映在夕阳之下,飞鸟相伴回巢,景象佳妙神奇,展现出一种宁静、自由、和谐的意境。

   作者通过展现这样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归隐之后的那一份恬静、闲适、惬意的情怀以及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7、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图画?

远望南山图、徜徉篱下图、慢摘菊花图、飞鸟回巢图、晚霞掩映图、悠然自得图

8、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一首,题为“饮酒”,原序说这些诗都是醉后写的,所以总题为“饮酒”,其实,作者在饮酒之后,醉眼迷离,心中多少有些快意,暂时忘却并远离自己在现实中的烦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大自然的纯洁、闲适、恬美融合在一起,眼睛里都是美的色彩、美的景物,山、鸟、花、霞、人交互相爱,亲切自然。

9、诗中问答妙趣盎然,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问的句子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五、(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作者是(王勃)他和(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2.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城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摸眼泪。

4.有唐代陆龟蒙的“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你会想到本诗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它一改过去送别诗中那样黯然消魂的情调,而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的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6.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别怨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7.本诗中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意思相反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请你再写出任意的送别诗句。

例: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流马行处。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第

(1)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

(2)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10.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宽阔豁达)的胸襟。

11.“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好在哪里?

[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

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送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

六、(22)《次北固上下》 

1、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湾),“次”的意思是(驻扎)

2.“风正一帆悬”的“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4.赏析有误的一项(C )

A.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

C.颈联写出风景极佳,万事万物十全十美。

D.本诗仍然是写景诗,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可谓触景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七、(23)《使至塞上》

 1、作者是唐代的(王维),苏轼评价其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全诗有三层意思:

(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各用四个字概括],与题目紧紧相扣。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首联仅扣题目“使至塞上”四字,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

B.颔联既是虚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想象枯蓬,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相思之愁。

C.颈联“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尾联写途中得知君情,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争的关心   

D.本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以垂直的孤烟衬托沙漠的寂静辽阔,茫茫无涯,以落日与淘淘黄河的奇妙组合极写边塞的荒凉,令人油然而生苍凉悲壮之情。

(2)这是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荒凉图景,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因此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4)这两句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5、颔联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设喻,表达出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6、诗人描写沿途风光时,写的有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表现出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特点。

7、诗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的问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是唐代(李白),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本诗中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此诗首句写景,其作用是什么?

[诗人选取飘落的扬花和啼鸣的子规两种景物加以描绘,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艺术特点。

[诗人通过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将客观景物人格化,最终真切的表达了李白对友人诚挚的情谊]

6.说说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7.“明月”在古诗文中多指(思乡),你能再举出古诗文中含有“明月”的名句吗?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8.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9.诗中表达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10、请默写两句体现这位诗人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

(1)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2)诗中写景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从哪些词语中可知?

通过此景表达了人生的一种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九、(25)《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1、“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边”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什么?

用典的用意是什么?

答:

“垂钓碧溪”指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垂钓。

“乘舟梦日边”指传说伊尹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用典的用意是借古人的实力激励自己,表达自己对前途的信心。

2、以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内心极度悲愤的句子是: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选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苦闷的心情,同时表达诗人自强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4、选诗出自《行路难》,作者是李白,请再写一句最能体现诗人风格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2分)

5、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

⑴玉盘珍馐直万钱。

(夸张)⑵多歧路,今安在?

( 设问)

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对偶)

6、用原句填空:

⑴描写作者离京时内心苦闷的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⑵反映朋友对诗人的深情厚意的诗句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⑶描写诗人对前途乐观自信的诗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

⑷描写诗人想到历史人物进而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⑸正面描写作者行路难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B、表现诗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C、反映诗人在世路艰难中的痛苦和失望。

D、表现诗人顽强坚持理想的品格。

十、(26)自背《望岳》

1、作者是唐代的杜甫,字子美。

2、首句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的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

)首联写远望中的山势。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造化钟神秀”写近望中的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

4、细望(凝望)之景的是(当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

5、诗人以“望”为线索,从远望到近望,细望终止望而生情,写景抒怀,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全诗未着一“望”字又句句扣题。

6、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会想到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诗中最后两句是千百年来众人皆诵的名句,请谈谈原因。

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性,启迪性和象征意义。

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反映了杜甫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站的高,看的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这种理想和壮志激励着历代一切力争上游的人们。

8、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十一、(27)自背《春望》

1、作者是唐代的 杜甫   

2、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C)

A首联意为: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颔联意为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颈联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是抵得上万两黄金

D尾联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歌的体裁是五言律诗其中形象地表明作者忧思深重的句子是尾联。

4、这首诗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通过荒城春望触景伤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或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感情。

5、题目中“望”的具体内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句的原因是什么

(1)拟人手法

(2)含蓄未言时事则时可知矣(3)以花鸟可娱之物衬托诗人内心的忧伤痛苦。

7、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盛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8、花和鸟本是人们喜爱之物作者却溅泪惊心这样写是否不恰当,为什么?

答:

恰当。

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虽然面对美好的景物,也无法高兴起来,相反,它更增加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9、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杜甫这两个称谓的理解。

答:

杜甫历来被人尊为“诗圣”,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而且诗歌艺术质量上乘;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他用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真实。

这些都可以从这首短短的《春望》中得到表现。

十二、(28)阅读唐代杜甫的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高者挂卷长林梢:

          ⑵唇焦口燥呼不得:

           

⑶秋天漠漠向昏黑:

          ⑷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对这首诗的有关语句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议论)

B、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叙事)

C、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写景)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抒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节所写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试分析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原因。

                                                            

 5、第三节“                  ”一句诗与第一节秋风所破屋的内容上联系很紧密。

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说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独”的思想内涵。

                                                                     

8、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9、诗歌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境的?

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

文写屋漏遇雨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10、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他却反常态只写了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十三、(29)自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作者是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2、全诗贯穿着一条明显的叙事线索:

开始写胡天飞雪的图景,接着写中军帐里的告别宴会,最后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形。

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更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3、前十句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色,紧扣诗题中的“白雪歌”三字,为送别作铺垫;后八句写送别友人的情形,紧扣诗题中的“送武判官归京”六个字,一边叙事,一边抒情。

4、理解填空:

①    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    以夸张的手法,承上启下,写出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惆怅的思绪的句子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    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的句子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流马行处。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描写了怎样的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固然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的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

全诗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6、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7、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

⑴写雪后美景。

“忽”字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⑵以春花喻冬雪,形象贴切,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

  ⑶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十四、(30)自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

3、由朱自清《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会想到本诗最精彩的一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体现了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色特点。

4、后两句从写景转入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十五、(31)自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作者唐代刘禹锡,乐天指白居易“酬”的意思是答谢。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第(3)句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               第(4)句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他能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5、烂柯人原指晋人王质,这里指作者自己。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的打击,长期被贬异地的愤懑及自我解脱之情。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是: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十六、(32)自背《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