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8124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docx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

第三节汉字形体的变易

一、甲骨文

v《甲骨文合集》

己巳,王卜贞:

[今]岁商受[年]?

王占曰:

吉。

东土受年,(吉)。

南土受年,吉。

西土受年,吉。

北土受年,吉。

——12册p4599,36975片

v字形特点:

·笔画细,字形瘦

·棱角分明

·参差不齐,大小不一

·异体字多

二、金文

v字形特点:

·运用肥笔,首尾出锋

·笔画较甲骨文匀称工整

·异体字多

三、篆书

(一)大篆

1、《史籀篇》

v《说文解字》

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

v

四、隶书

(一)秦隶(古隶)

v《说文解字》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v字形特点

平直方折

v《水经注·谷水注》

孙畅之见青州刺史傅宏仁说临淄人发世冢,得相棺,和前外隐为隶字,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

惟三字是古,余同今书。

证知隶自古出,非始于秦。

(二)汉隶(今隶)

字形特点:

蚕头燕尾

“隶变”

·打破了篆文的结构,从此汉字少有象形痕迹。

·打破了“六书”的传统

数篆变为一形

一篆变为数形

减省笔划

五、楷书(真书、正书)

·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从此汉字基本定型

字形特点:

•字形方正,没有波磔,书写简便。

六、草书行书

(一)草书

v《说文解字》:

“汉兴有草书”

·章草

·今草

·狂草

(二)行书

v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与趋势

·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

·多数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

·异体字逐渐减少

第四节汉字的孳生

汉字的孳生,指汉字在初文、本字基础上衍生、分蘖,产生许多新的汉字。

一、古今字

v《说文解字注》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随时异同者,谓之古今字。

二、通假字

v指本有其字的“假借”

三、异体字

(一)什么是“异体字”?

音和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经常使用的叫正体,也称通用字;其余的称异体。

(二)异体字的几种情况

1、正体、异体均常见

嶽—岳歎—嘆

2、正体常见,异体罕见

驅-敺軟-輭時-峕

坤-堃野-埜

三、异体字产生的原因

1、构造方式不同

憑:

形声字淚:

形声字凭:

会意字

泪:

会意字

2、声符、意符不同

猫-貓脣-唇

烟-煙蚓-螾

3、构字成分的位置不同

慚-慙棋-棊

够-夠鹅-鵞

4、笔画不同

朵-朶隽-雋

四、不能视为异体字的几种情况

1、意义相近,后来读音相同而古音不同

实寔

2、古音相同,意义广狭不同

遊游酤沽

第五节古今字(词)义的区别

一、字(词)义概说

v几个概念

1、语素

定义:

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注意

古汉语中的许多自由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不自由语素。

换言之,古汉语中的许多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词使用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分类

v1、正史类2、编年类

v3、纪事本末类4、别史类

v5、杂史类6、诏令奏议类

v7、传记类8、史抄类

9、载记类10、时令类

v11、地理类12、职官类

v13、政书类14、目录类

v15、史评类

第一讲纪传体文献选读

一、纪传体概述

 

(一)什么是纪传体?

纪传体是继编年体而起的史籍体裁。

纪传体史籍以人物和制度为记载中心,因所有此类史籍“纪”“传”必备,故称。

(二)纪传体的源流

1、胚胎

《尚书》:

我国现存第一部史籍

2、产生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发展

v“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史记》《汉书》《后汉书》

v“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v“十七史”

《宋史·文天祥传》:

“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二十一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v“二十二史”

《明史》

v“二十四史”

《旧唐书》《旧五代史》

v“二十五史”

《新元史》

v“二十六史”

《清史稿》

纪传体全史书目

v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

v刘宋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

v唐房玄龄等《晋书》梁沈约《宋书》

v梁萧子显《南齐书》唐姚思廉《梁书》

v唐姚思廉《陈书》北齐魏收《魏书》

v唐李百药《北齐书》唐令狐德棻等《周书》

v唐魏征等《隋书》唐李延寿《南史》

v唐李延寿《北史》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v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元脱脱等《宋史》

v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

v明宋濂等《元史》清张廷玉等《明史》

v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v近人柯劭忞《新元史》近人赵尔巽等《清史稿》

(三)纪传体的特点

1、体例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志):

2、内容

·博大精深

3、鲜明的阶级性

·“正史”

(四)价值优劣

1、优

·史料价值

·史学史上的价值

2、劣

·天命思想及英雄史观

·“虚美隐恶”

二、纪传体史籍举要

(一)《史记》

1、简介

(1)作者

v司马迁

年十岁则诵古文。

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天下逸文故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氏世典周史。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

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错孙靳……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勿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

·公元前104年《太初历》

·公元前99年李陵之祸

·公元前96年出狱

·公元前91年著成《史记》

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2)“材”源

v“石室金匮”之书

v实地调查

v师友提供

(3)体例

v本纪

·纪,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

·纪,理也;丝缕有纪。

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v世家

·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本纪:

十二篇

表:

十篇

书:

八篇

世家:

三十篇

列传:

七十篇

共计:

一百三十篇

(4)增补

v禇少孙:

《史记·龟策列传》:

“禇先生曰:

臣以通经术受业博士,治春秋,以高第为郎,幸得宿卫,出入宫殿中,十有余年,窃好《太史公传》。

v冯商:

《汉书·艺文志》韦昭注:

“冯商,字子高,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在班彪别传。

(5)传播

v《太史公自序》: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v杨恽:

“祖述其书。

遂宣布焉。

v桓宽、刘向:

开始引用

v西汉末年,已传至边郡

残简:

“人利则进不利”

《史记·匈奴传》“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v东汉初年可能有售

《后汉书·王充传》:

“充少孤……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读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v杨终删定

《后汉书·杨终传》:

“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6)书名变迁

v《太史公书》

v《太史公记》

v《太史记》

v《史记》

(7)汉人之评价

v扬雄、刘向

《法言》:

v王充

《论衡·超奇篇》:

“班叔皮续太史公书百篇以上,记事详悉,义浅理备,观读之者以为甲,而太史公乙。

v班氏父子

班彪:

关于人的名称

班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

《汉书·司马迁传》: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述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8)价值

v史学价值

v文学价值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文章选讲

(1)秦始皇本纪(节选)

v题解

穆公求士:

由余、百里奚、蹇叔

孝公变法:

商鞅

惠王连横:

张仪

昭王强公室:

范睢

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王政

(2)六国年表序

v题解

《索隐》:

“应劭云:

‘表者,录其事而见之。

’案:

《礼》有《表记》,而郑玄云:

‘表,明也。

’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

(3)孔子世家(节选)

v题解

·“世家”

《索隐》:

“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史通·世家》:

“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

”“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

《太史公自序》:

“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

孔子以布衣入世家原因

《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

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意义

第一篇记述孔子事迹的专传。

《论衡·定贤》:

“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于《春秋》”、“孔子,圣人也”。

学术宗师——诸侯王

编年纪事的特征并不明显

孔子

 《礼记檀弓上》:

“而丘也,殷人也.”

  孔父嘉  华父督

孔防叔--伯夏--叔梁纥

(5)淮陰侯列傳

題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人破我京索,而信拔赵魏,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

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何以不入世家?

(二)《汉书》

1、简介

(1)作者

v班彪

v班固

v班昭(曹大家)

《后汉书·班彪传》:

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性沈重好古……才高而好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録,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

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文,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为耻乎?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后汉书·班彪传》:

“固字孟坚。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

无不穷究。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注引谢承《后汉书》:

“固年十三,王充见之,拊其背谓彪曰:

‘此儿必记汉事。

’”

《后汉书·班彪传·论》: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瞻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2)体例

•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改书为志,创艺文志、地理志、刑法志。

•世家并入列传。

(3)增补与传播

v班昭:

《后汉书·列女传》:

“扶风曹世叔之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帝数诏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从成之。

v马续:

《后汉书·马援传》:

“续字季则,七岁能通《论语》,十三明《尚书》,十六治《诗》,博观群籍,善《九章筭术》。

(4)评价

v章学诚:

·《史记》“圆而神”

·《汉书》“方以智”

(5)价值

v揭露与反映:

《昭帝本纪·赞》: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贾捐之传》:

“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

v崇尚民族气节

《苏武传》:

v行文结构严谨,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艺术性强。

(5)注解

v东汉:

服虔、应劭

v唐:

颜师古《汉书注》

v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

v今:

陈直《汉书新证》

2、文章选讲

(1)食货志(节选)

v题解

(2)董仲舒传

v题解

(三)《后汉书》

1、简介

(1)作者

v范晔(396~445)

字蔚宗

顺阳(今湖北光化)人

《宋书·范晔传》:

“少好学,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述略》

v班固等《东观汉记》143卷

v谢承《后汉书》130卷

v薛莹《后汉书》100卷

v司马彪《续汉书》83卷

v谢沈《后汉书》122卷

v华峤《后汉书》97卷

v张莹《后汉南记》58卷

v袁山松《后汉书》101卷

v袁宏《后汉记》30卷

v张璠《后汉纪》30卷

v袁晔《献帝春秋》10卷

v刘芳《汉灵献二帝纪》6卷

v乐资《山阳公载记》10卷

v王粲《汉末英雄记》10卷

v侯瑾《汉皇德记》30卷

《汉献帝起居注》5卷

v刘义庆《后汉书》58卷

v孔衍《后汉尚书》6卷

《后汉春秋》6卷

v张温《后汉尚书》14卷

以上18家20种1049卷

(2)体例

v帝后纪:

十卷(帝九后一)

列传:

八十卷

志:

三十卷

v创“党锢”“文苑”“独行”“民”

“方术”“列女”六传

(3)增补

v晋·司马彪:

v梁·刘昭:

(4)价值

v《史通·补注》

“简而且周,疏而不漏”

v《后汉书集解述略》

“范氏原以《东观汉记》为本书,又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繁补略,取资实宏。

然进退众家,以成一家之言,笔削所关,谈何容易?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

班氏最有高名……唯志可推耳。

博瞻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

“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5)注解

v梁·刘昭

v唐·章怀太子

v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四)《三国志》

1、简介

(1)作者

v陈寿(233~297)

字承祚

巴西郡安汉县人

曾作《古国志》50卷

《晋书·陈寿传》:

“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

谯周:

字允南

巴西西充人

曾作《古史考》25卷

(2)史料来源

v三国史官的原始记录

·魏:

著作郎

·蜀:

东观令东观郎秘书令

·吴:

左国史右国史

《史通·古今正史》:

“至晋受命,海内大同,著作陈寿乃集三国史,撰为《国志》,凡六十五篇。

(3)内容起止

v起: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年)

v止:

三国结束(280年)

(4)特点

v体例:

无表、志

v称呼:

《魏志》称帝、后,作纪。

《蜀志》称主、后,作传。

《吴志》称主、夫人,作传。

v改“论”“赞”为“评”

v篇幅不均:

《魏志》

《吴志》

《蜀志》

v善于叙事、文笔简洁:

(5)价值优劣

v优

良史之才:

婉约之志:

v劣

·过于简略

《史通·人物》:

“网漏吞舟”

·隐恶溢美

为司马氏回护

史料价值:

《史通·曲笔》:

“班固受金而始书,陈寿借米而方传,此又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

《晋书·陈寿传》:

“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

‘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

’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作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所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二书,名过其实。

议者以此少之。

(6)增补与注

v“裴注”

·裴松之(372~451)

字世期,南朝宋人

·“务在周悉”

v清·赵一清:

《三国志补注》

v清·梁章巨:

《三国志旁证》

v近·卢弼:

《三国志集解》

第二讲编年体

一、编年体概述

(一)什么是编年体?

编年体是按照年时月日时间顺序编排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

(二)编年体的源流

1、起源

《尚书》

晋之《乘》

楚之《梼杌》

鲁之《春秋》

《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

2、《春秋》的成书

(1)“乱臣贼子惧”

“拨乱世反之于正”

(2)过于简略和拘谨;

“为贤者讳、为亲者讳、为尊者讳”、

“断烂朝报”

·真实勾勒出春秋时期的历史画面

·展示了具体的编年体的特征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3、完善

(1)《左传》(略)

(2)《竹书纪年》

汲冢书

魏国史书

王国维辑本

4、发展

(1)荀悦《汉纪》

开创了编年体的断代史

(2)袁宏《后汉纪》

“精实之语,范氏摭拾已尽”

“中衰期”

《隋志》:

正史、古史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编年类序》:

“编年、纪传皆正史也,其不列为正史者,以班马旧裁,历朝继作;编年一体,则或有或无,不能使时代相续。

(3)司马光《资治通鉴》

v“通鉴热”

v自宋以降代有续作

(三)编年体的特点

v以时间组织史料

v以帝王将相为服务对象

(四)价值优劣

v《史通·二体》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

二、史籍举要

(一)《左传》

1、简介

(1)作者

v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

v战国时人

v西汉末刘歆伪造

(2)性质

v“春秋左氏传”

v“左氏春秋”

·是记载先秦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3)内容起止

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

(4)特点

v体例上:

编年体

v内容上:

记载此期各国历史

涉及政治大事和社会小事

v写作手法上:

简练生动

善于描写战争

(5)价值

v史学价值:

史料、史学史

v文学价值:

历史散文的典范

(6)注本

v西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v唐·孔颖达《春秋左传疏》

v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

v清·沈钦韩《春秋左传补注》

v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文章选讲

(1)《郑伯克段于鄢》

v题解

《春秋》: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2)《晋公子重耳之亡》

v题解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五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

v《周礼·春官·筮人》

“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

v《左传·僖公十五年》

“龟,象也;筮,数也。

v繇:

通籀,卜卦之兆辞。

v娣:

女子同生,谓后生为娣。

v田:

打猎。

后作“畋”。

(3)殽之战

v题解

(二)《资治通鉴》

1、简介

(1)作者

v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仁宗英宗神宗哲宗

英宗:

“好讀書,服輿儉素如儒者。

神宗:

“闻卿进读,终日无倦。

“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为编年一书”

《通志》8卷——《歷代君臣事蹟》

“骸骨癯痒,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进资治通鉴表》

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刘攽:

两汉

v刘恕:

三国——隋

v范祖禹:

唐、五代

(2)材料

v宋·高似孙《纬略》

“采正史之外,其杂史诸书,凡222家。

v《四库提要》

引书322种

“洛阳书稿盈两屋”

(3)编纂方法

v先为丛目

v再作长编

v校订史实、斟酌取舍、删繁就简

v润色文字、写成定稿

(4)体例特征

v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以时间为序

·采纪传之长

·重视史论

(5)内容起止

v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

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

·关于起:

“周平王以来,事包《春秋》,孔子之经不可损益”

“《经》不可续也”

——《通鉴外纪后序》

十六纪:

294卷

周秦汉魏晋

宋齐梁陈

隋唐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v《目录》30卷

v《考异》30卷

(6)价值优劣

v优

·史料价值:

中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史学史价值:

建立起编年体通史的规模

∙劣

·保守史观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胡注序》

·有关经济文化的记载过少

(7)《通鉴》“胡注”

v胡三省

字身之,台州宁海人。

“梅礀先生”

“司马氏功臣”

v胡注特点

·作注兼校勘

·考证精详

·多发议论

(8)影响:

继往开来

v《通鉴》热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清夏燮《明通鉴》

(2)催生了新史体

v纲目体

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纲——提纲

·目——详细叙述

·便于初学

(3)“通鉴学”

v《通鉴》的编纂方法

v《通鉴》的叙事方法

2、文章选讲

v肥水之战

第三讲纪事本末体

一、概述

(一)什么是纪事本末体?

继编年、纪传二体而出现的第三大史籍体裁。

是以历史事件为主,按类排纂、自为标题、每事自具首尾的历史书籍编纂形式。

(二)源流

1、远源

v《尚书》

《禹贡》:

专记地理

《洪范》:

专记五行灾异

2、产生

v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3、发展

v宋~

v元~

v明~

v左传~

v辽史~

v金~

(三)产生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