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067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docx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现象的形成需要吸热的是()

A.树叶落白霜B.草上现露珠

C.冰川逐渐消融D.山间起浓雾

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C.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D.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3.下列有关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上方附近冒出“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烧水用的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C.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热容也不变

D.从冰箱中取出的罐头上有一层“白粉”,这是凝华现象

4.北国风光,冬天“千里冰封”、“冰雪消融”,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都是熔化B.都是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装置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

B.水的沸点为99℃,此处环境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

6.为了能在高山上把食物煮熟,最有效的做法是()

A.把炉火烧的更旺一些B.不盖锅盖,加快锅口水蒸气的流动

C.加热时间长一些D.在锅上加密封圈,使蒸气不逸出

7.夏大,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会在饮料中加上一些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

这主要是利用了冰块()

A.汽化吸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液化放热

8.如图所示,简易的太阳能净水器可以将污水净化并收集起来。

在净水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需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B.污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C.污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需要放热,是凝华现象

9.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B.A能沸腾,B不能沸腾

C.A能沸腾,B也能沸腾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

10.下列现象都是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吸热的是()

A.初春积雪熔化B.初夏清晨雾的形成

C.深秋清晨地面的露水的形成D.初冬清晨地面上的霜

1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

对出现以下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

C.深秋,水面上的“气”﹣﹣汽化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升华

12.对常见物理量估计错误的是()

A.人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40℃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3.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丙所示。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实验的安装顺序应先装烧杯再装酒精灯

B.图乙中,冰的熔化过程不需要吸热,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

C.根据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以得出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

D.图丙中,水的沸点为98℃,说明水面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4.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5min

B.该晶体的熔点是80℃

C.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

15.如图甲是观察某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

B.第25min时该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C.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D.该物质第20min时的内能一定大于第10min时的内能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若甲乙均为固体,则其均为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6﹣10min内甲乙物质温度不变,其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7.如图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

18.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在三种物态之间转化都伴有吸热或者放热。

如图就是某种物质在进行物态变化的过程草图,甲、乙、丙分别为物质的三种状态,则甲、乙、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各自的状态即可)

19.疫情期间,体温计派上了大用场。

如图,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________(选填“质量”“内能”或“密度”)是不变的。

小明测得体温如图所示,则小明体温为________℃。

小明测量完毕后,如果没有甩就去测量一个体温为38℃的人,则该体温计示数为________℃。

20.常用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装入其中的,当打开阀门,二氧化碳液体又会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

21.在实验课上,老师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实验。

当取出干冰时,干冰周围在冒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把干冰放在水中,结果水中不断冒气泡,气泡内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空气/二氧化碳)气泡在上浮过程中,体积会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2.将一杯盐水放入冰箱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盐水在第25min时处于__________状态(选填“液体”、“固液共存”或“固体”)。

23.利用如图所示中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时的特点。

(1)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此时若拿走酒精灯,沸腾的水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24.冬天,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可以驱散寒冷,火锅上的腾腾“白气”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而产生的;夏天吃冰淇淋觉得冰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____热量。

25.同时在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选“内侧”、“外侧”)。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6.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91℃时开始记录,记录数据如下,请你根据记录的数据在答题卡上描绘出图像。

时间/min

5

7

9

11

12

14

16

温度/℃

91

93

95

97

98

98

98

27.食盐能降低冰雪熔化的温度,小明想探究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利用食盐、水、烧杯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食盐和水分别配置浓度为5.6%,15.7%,22.4%,26.1%的四种食盐水。

②将四种浓度的食盐水各取100克。

放置冰箱中降温凝固,最后温度均为﹣25℃。

③将上述的四种冰冻食盐水移至相同环境中升温,记录各自的熔点,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冰冻盐水的熔点和浓度的关系”如图。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之前,小明认为食盐水浓度越高,其冰冻盐水的熔点越低。

实验之后,小明发现自己的观点有误。

图中能证明小明原观点错误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认为该实验中,如果四种浓度冰冻食盐水的质量各不相同,重做上述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的实验结果。

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8.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已知水的初始温度为26℃,烧杯中水的质量为30g,给水加热至水沸腾过程中消耗酒精的质量为3.6g。

[酒精的热值q=3×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求3.6g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2)求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水沸腾的过程中,装置的加热效率;

(3)要提高此装置的加热效率,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9.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横截面积为450cm2,排气孔横截面积为12.5mm2。

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说明书标有:

当大气压为105Pa时,该锅内最高温度达120℃。

根据图中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在1标准大气压下,锅内气体压强最高可达多少Pa?

(2)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

(取g=10N/kg)

(3)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0.实验测得1kg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物质在液态下的比热容c=4.2×103J/(kg•℃),设该物质在单位时间里从热源的吸热量恒定不变。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在第1min时处于__________态,在第12min时处于__________态;

(2)求该物质在第10~14min内吸收的热量;

(3)求该物质在第0~2min内吸收的热量;

(4)求该物质在固态下的比热容c2;

(5)求该物质在第2~10min内吸收的热量。

 

参考答案

1.【解答】解:

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故B错误。

C、冰川逐渐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

C。

2.【解答】解:

A、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故B错误;

C、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升华为气态的现象,故C正确;

D、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降低液体的凝固点,故D错误。

故选:

C。

3.【解答】解:

A、壶嘴上方附近冒出“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是否燃烧充分无关,故B错误;

C、冰属于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熔化为水后,水的比热容变大,故C错误;

D、从冰箱中取出的罐头上有一层“白粉”,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4.【解答】解:

冬天“千里冰封”是水变成冰,是凝固过程;

夏天“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

故选:

D。

5.【解答】解:

(1)实验装置组装时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故A错;

(2)最后稳定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由图像可知,沸点为99℃,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沸点低于100℃,故B对;

(3)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

(4)水的质量减少了,需要吸收的热量减少,水将提前沸腾,故D错。

故选:

B。

6.【解答】解:

A、把炉火烧的更旺一些,只是加快煮饭的时间,不能改变水的沸点,食物还是不易熟,A方法不可行;

B、不盖锅盖,水蒸气从锅中逸出,不能改变水的沸点,食物还是不易熟,B方法不可行;

C、加热时间长,水的沸点还是不能达到100℃,食物还是不易熟,C方法不可行;

D、在锅上加密封圈,使水蒸气不逸出,增大锅内气压,使水的沸点升高,食物更容易熟,D方法可行。

故选:

D。

7.【解答】解: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此物态变化为熔化,熔化吸热;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

C。

8.【解答】解:

AD、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故A正确、B错误;

BC、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液化需要放热。

故CD错误。

故选:

A。

9.【解答】解:

A中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A杯中水不能沸腾;B杯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B杯中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

D。

10.【解答】解:

A、冰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附着在物体上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1.【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

C、水面上的“气”是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

B。

12.【解答】解:

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A错误;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接近1.2m/s。

故B正确;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故C正确;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故D正确。

故选:

A。

13.【解答】解:

A.我们需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然后才能放置石棉网、烧杯,所以A错误。

B.分析图乙可知,在5~15min,虽然持续加热,但是冰的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持续吸热、温度达到熔点,所以B错误。

C.我们一般认为,酒精灯在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即冰和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冰由﹣10℃上升到0℃用时5min,水由0℃上升到10℃用时10min,则由以上分析可知,冰吸收的热量Q冰与水吸收的热量Q水之比为Q冰:

Q水=T冰:

T水=5min:

10min=1:

2。

已知冰与水的质量相等,改变的温度相等,故由Q=cm△t可得:

,则冰的比热容为

=2.1×103J/(kg•℃)。

所以C正确。

D.液体的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故可知,当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所以D错误。

故选:

C。

14.【解答】解:

A、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进行了15min,故A错误;

BCD、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即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该晶体的内能不断增大,故CD错误,B正确;

故选:

B。

15.【解答】解:

AC、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AC正确;

B、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则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物质第20min时的内能一定大于第10min时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

B。

16.【解答】解:

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在0﹣6min内加热的时间是相同的,则甲、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相同,

由Q=cm△t可得,c甲=

,c乙=

甲、乙的比热容之比

由图像知,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保持不变,所以都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

故答案为:

2:

3;晶体;增大。

17.【解答】解:

(1)由图可知,温度计10℃之间分为10个刻度,每个刻度表示1℃,所以温度计分度值是1℃,20℃在10℃的下面,故液面在0℃以下,所以示数是﹣18℃;

(2)由图可知,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0.1cm。

故答案为:

﹣18℃;0.1。

18.【解答】甲→乙是吸热,推断可能是液体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液体或固态变为气态;

乙→丙是放热,推断可能是液体变为固态,气态变为液态或气态变为固态;

丙→甲是吸热,推断可能是液体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液体或固态变为气态;

所以综合以上推断:

甲、乙、丙分别为液体、气态、固态。

故答案为:

液体、气态、固态。

19.【解答】解: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质量不变;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人们常用的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则小明的体温是37.8℃;

(3)没有将体温计里的水银柱甩下,直接用它去测量另一人的体温,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若体温高于37.8℃,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3℃,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8℃,故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为38℃的人则该体温计示数为38℃。

故答案为:

质量;37.8;38。

20.【解答】解:

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液体,是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装入其中;当打开阀门,二氧化碳液体又会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汽化现象;汽化过程中吸热。

故答案为:

压缩体积;吸热。

21.【解答】解: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干冰升华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干冰放在水中吸热升华产生CO2气体。

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减小,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变小,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

液化;二氧化碳;变大;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减小。

22.【解答】解:

由图像可知,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该“盐水”还没有凝固,即该“盐水”的状态是液体状态;

从10min到20min为该盐水的凝固过程,在第25min时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

故答案为:

固体。

23.【解答】解:

(1)实验中要注意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温度计位于实验装置的最上方,所以最后组装;

(2)水蒸气遇冷液化变为小水珠;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

(1)温度计;

(2)液化;不会。

24.【解答】解:

火锅上的腾腾“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冰淇淋在熔化时要吸热,所以夏天吃冰淇淋觉得凉爽。

故答案为:

液化;吸收。

25.【解答】解:

(1)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

温度;液化;会放热;内侧。

26.【解答】解:

(1)由图可知,她的错误之处在:

温度计在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绘制图像,需先描点,再用光滑曲线连接,图示如下:

故答案为:

(1)温度计在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齐平;

(2)如上图所示。

27.【解答】解:

(1)步骤①中配制溶液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溶质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这三种为测量工具;

(2)分析表中图像可知,浓度在23.4%以前,随着食盐水浓度的增大,熔点降低,当浓度大于23.4%时,随着食盐水浓度的增大,熔点在升高,所以小明的观点错误;

(3)当研究食盐水浓度对熔点的影响时,变量为食盐水的浓度,其它要控制相同。

故答案为:

(1)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

(2)当食盐水的浓度大于23.4%时,随着浓度的增大,熔点在升高;(3)不同意,未控制变量。

28.【解答】解:

(1)酒精的质量为m酒精=3.6g=3.6×10﹣3kg,

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Q放=m酒精q酒精=3.6×10﹣3kg×3×107J/kg=1.08×105J;

(2)水的质量为m=30g=0.03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0.03kg×(96℃﹣26℃)=8.82×103J;

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

η=

×100%=

×100%≈8.2%;

(3)为了提高酒精灯加热水的效率,可以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损失。

答:

(1)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08×105J;

(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8.2%;

(3)为了提高酒精灯加热水的效率,可以在烧杯上加盖,以减少热损失。

29.【解答】解:

(1)由图1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2)由

(1)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

此时限压阀受力:

F0+G=F,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则有:

p0S+mg=pS,

可得:

m=

=0.1kg=100g;

(3)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答:

(1)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2)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3)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30.【解答】解:

(1)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该物质在第1min时处于固态,在第12min时处于液态;

(2)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从第10min至第14min吸收的热量为:

Q=cm△t=4.2×103J/(kg•℃)×1kg×20℃=8.4×104J;

(3)物体在0到2分钟内的过程中,加热时间t=2min,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前2min吸热的热量为:

Q'=

×8.4×104J=4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