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7937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docx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

第二课感知音乐节拍(四)

教学内容:

一、《土拨鼠》

二、《采莲谣》

教材分析:

《土拔鼠》是一首小调德国民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所作。

《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1792于家乡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

这首歌是根据大诗人歌德同名诗而谱写的,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命的情景。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没据四小节,双局势单据的重复,即a+a’+b+b’,弱起节奏,6/8拍子。

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平稳。

第二乐段的连个乐句前半部分调性有效调转成大调,,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作下行,转回小调式,音乐复归平静。

歌曲的感情真挚纯朴,歌唱时也应朴实、自然,勿作过于繁琐的处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2、启发学生生动的演唱《采莲谣》。

教学重难点:

柔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的情绪表现歌曲主题,唱好弱起歌曲中的大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土拨鼠》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土拔鼠》

1、课题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

是否经常把喜欢的动物玩具带在身边?

让学生畅所欲言导入歌曲。

2、拍手游戏:

(p15页内容)教师把学生说到的小动物编成儿歌,可让学生结合课本P15做拍拍读读练习,建议两人对拍或三人轮拍,还可以一横排连拍。

调动学生的兴趣,儿歌熟悉后边拍手边摇摆身体感受韵律。

3、听听动动:

播放课件《土拔鼠》,师生随音乐律动,要求学生用心听,身体充分放松,通过摆动身体感受6/8拍子的韵律,注意培养内心节拍感。

4、学唱歌曲:

《土拨鼠》共有四个乐句。

第一乐句(a+b)、第二乐句(a+c)、第三乐句(d+e)、第四乐句(d+f),可让同学分辨四个乐句中,哪些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哪些乐句是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

运用这种相同与不同的辨识乐句与乐句的关系,培养学生从音乐审美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与音乐的记忆能力。

(1)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情感和歌声表达歌曲。

(2)用“LU”哼唱旋律。

因为学生气息较短,按4小节换气学生不容易做到,可按弱起拍的规律,2个小节换一次气,统一在弱拍前换气,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3)歌曲基调比较忧伤,要求教师多次范唱,感动学生,让学生模仿,达到效果。

(4)歌曲熟悉后,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如让一些学生强拍拍击鼓心,次强拍敲鼓边;或三角铁、响板、拍手拍脚,再次感受6/8拍。

(5)可让学生自己创编一个固定节奏型,边唱边鼓。

366667i766………

O×OO×OO………

OOO×OO×………

三、教师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采莲谣》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对话游戏:

换没有写出拍号的节奏对话谱放大在屏幕上,引导学生齐读,再分师生对话、两个学生对话、两组学生对话等形式熟悉节拍的动感,并说出这首歌曲的拍子,引出新课。

2、让学生感受完后再配上拍号。

讲解新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让学生边按节奏拍手边摇身体来感受6/8的节拍韵律。

3、合唱练习:

学唱一首6/8拍的歌曲《采莲谣》。

分声部采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1)初听,随音乐摇摆身体,感受歌曲的摇荡感。

(2)分声部练习旋律,难点是第三句,先放慢速度,再回原速。

能和谐地唱准二声部歌谱是合唱的关键。

(3)二声部合唱时先用轻声,彼此倾听是否和谐,还应该注意每句旋律线条的起伏和重音。

比如一、二乐句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要唱得抒情优美,三、四乐句节奏紧凑,旋律跳动,要唱得轻快活泼,使音乐内涵能充分表现出来。

(4)让学生充分感受并认识到力度记号在此曲中的重要作用,并准确表现出来,这是使学生的演唱富于音乐性的关键。

(5)整体欣赏:

听唱《采莲谣》这首歌曲,并让学生说说这首作品给你的感受?

(描写的景很美,用了很多力度记号来表现,作曲者是黄自……)

(6)结合本课学唱时的感受教师对作品内容简述总结。

4、课后作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下去查找作曲家黄自的资料,尽量收集其作品,下节课在课堂上交流。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

教学内容:

一、《渴望春天》

二、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三、学吹竖笛(三)

四、交响曲《自然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

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终曲,火辣的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

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这是极端悲愤的“思乡曲”,并广泛用于广播电台与手机铃声,因此为人所知。

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长号和小号共同奏出(e小调),威武而雄壮,后半段由小提琴和长笛回转连动;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G大调),由单簧管奏出。

发展部不以此乐章任何主题为中心,而是将《恋故乡》主题为选材,并进行频繁转调。

再现部结束后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自新大陆”的旋律渐渐远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欣赏《渴望春天》,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2、启发用甜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渴望春天》,从而激发起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2.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学习临时变化音和倚音的唱法。

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和强弱规律,了解弱起小节。

3.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4.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六拍子规律以及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

教学课时:

4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资料、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渴望春天》

一、导入(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

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师:

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

春天的歌。

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渴望春天)

师:

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师:

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

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

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

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

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

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

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

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

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

一、创设情境、提问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

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

师随音乐跳起舞步。

(华尔兹,或圆舞曲)生:

、、、师: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青年友谊圆舞曲》。

二、简介歌曲背景。

《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音乐作品是1955年,中国青年代表团为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而创作的。

歌曲表现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思想。

三、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回答问题。

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欢快、活泼、激情、舒畅、、、、、、)

提问:

你觉得这首歌曲最令人激动的乐句是哪句?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师总结。

四、学唱歌曲

师:

那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先来学习乐谱。

难点:

153|214|6.35|2——||穿深林过海洋来自各方重点:

视唱的同时一边划拍或打拍。

师:

下面我们加入歌词来学唱一下这首歌曲

第一遍轻声慢速代入歌词。

理解歌词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第二遍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第三遍用不同速度表现歌曲。

师:

接下来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师:

下面我们分组来演唱歌曲,女生场唱第一段,男生唱第二段,第三段齐唱。

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

五、拓展欣赏

播放国庆60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族群众一起跳着《青年友谊圆舞曲》。

六、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了解了圆舞曲这种体裁,并学会用三拍子来为这种体裁伴奏。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所深深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能珍惜我们身边的友谊!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总第9课时)

学吹竖笛(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八孔竖笛的种类;并富有表情的范奏竖笛曲目《可爱的家》,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教师介绍竖笛的起源,播放国外竖笛演奏视频。

2.教师简介八孔竖笛的两种演奏体系;并教给学生区分德式和英式竖笛的方法。

(德式竖笛是从上往下数第五孔为小孔;而英式的竖笛则是从上往下数第四孔为小孔。

3.师简介八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

师:

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

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富有歌唱性。

4.学习吹奏八孔竖笛的姿势:

(1)持笛方法: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背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

右手大拇指持笛身,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

(2)演奏姿势:

身体要自然端正,竖笛与身体的夹角保持40度左右,肩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

手指、手腕放松,应注意用指肚按空,以使孔关闭严密。

手指呈自然弧形,切忌瘪指。

(3)运气:

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

如:

开同一音孔,气流越强。

获得的音则容易爆破,气流弱获得的音则柔和。

教师引导学生做“按指”“缓吹”练习。

5.单音“5”的学习:

(1)教师向学生讲解“5”的指法和口风地把握。

并用竖笛进行交流变换节奏来吹奏。

(2)待学生掌握后进行火车接龙游戏。

6.“6、7”的学习

(1)教师用电子琴弹奏“6”音,让学生在“5”的基础上自己在竖笛上寻找“6”音。

(学生根据教师弹奏的音高用耳朵辨别,从竖笛上找出“6”音。

(2)用同样的方法寻找“7”音。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6”、“7”的指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吹奏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吹奏:

“5、6、7”三音的小练习。

(学生练习巩固)

(4)学生试奏小乐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三、师生讨论小结:

全体起立共同演奏一首今天学习的小乐曲,教师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鼓励学生将笛声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总第10课时)

欣赏交响曲《自然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念故乡》片段

提问:

以前听过这首歌吗?

由谁作曲?

是哪一部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二、教学新课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穿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乐曲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值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乐章音乐主题终曲,火辣的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

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这是极端悲愤的“思乡曲”,并广泛用于广播电台与手机铃声,因此为人所知。

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长号和小号共同奏出(e小调),威武而雄壮,后半段由小提琴和长笛回转连动;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G大调),由单簧管奏出。

发展部不以此乐章任何主题为中心,而是将《恋故乡》主题为选材,并进行频繁转调。

再现部结束后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自新大陆”的旋律渐渐远去。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

表现了何种情绪?

烘托了何种气氛?

(2)听音乐,讲故事

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4、完整欣赏有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要求:

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三、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

你自己有何感受?

四、课堂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同学们都被词曲深深的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