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7422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docx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

金坛市流通体制改革

  20世纪80年代前,全县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资5大流通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形式单一,经营机制缺活力。

80年代中后期,金坛流通业尝试在领导体制、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9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

至2007年,金坛流通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第一节商业体制改革

  1988年,金坛商业系统拥有20家公司、工厂,229个经营单位、网点,近3000名员工,担负着全县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的供应,各专业批发公司和零售商店经营近4万个品种,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繁荣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年在6家小型零售店施行租赁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率先在百货、糖烟酒、五化交、医药4个国有专业公司和中百一店,进行包上交国家任务、包企业技术改造、包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实施配套改革:

改革领导体制,实行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公司经理对业务经营、财务收支、员工使用及福利待遇等全权负责;公司经理与职工代表(工会主席)签订共保合同,把实现公司目标和增加职工收入、提高集体福利密切结合起来;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择优选聘批发部、零售商店的承包者。

是年,所有零售商店、服务行业全部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商业销售额1964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8%;实现利润687.6万元,比上年增长43.99%。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4家专业公司,每人上浮一级工资。

1989年,商业系统20家公司、厂全部实行经理(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还将肠衣厂从食品公司划出,将交电公司从百货公司划出,体制上升,直属商业局管理,将蔬菜公司与农副产品公司合并,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1~1993年,商业系统新一轮承包开始,本着一要稳定、二要坚持、三要发展的精神,商业局继续会同财政、税务、劳动等部门对承包单位认真进行测算,逐个过堂,并重新确定承包基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处理好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关系,在公开择优选聘承包人的基础上,年初与承包人签订合同,并缴纳风险抵押金,年终考核,完成任务者奖,完不成者罚。

对小型零售商店、柜组实行抽资承包,员工施行档案工资制,落实企业内部工效挂钩。

这轮承包着重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狠抓综合配套改革,让企业在业务经营、价格、用工、分配等方面有更多自主权。

  1992年,商业系统将原食品厂兼并给交电公司,将芙蓉糕分厂兼并给糖烟酒总公司,将五交化商场与五交化公司合并,组建成立五化交总公司。

相继组建百货总公司、糖烟酒总公司、交电总公司、食品总公司、饮食服务总公司和副食品总公司。

  1992年后,商业企业逐步萎缩,实际效益逐渐下降。

至1997年底累计亏损12805万元,资产负债率125%,亏损企业占81%。

资产负债率在100%以上的有百货、烟酒、五化交、交电、食品、副食品、商业大厦、大酒店、第二百货等12家企业,大部分企业举步维艰。

  1998年,率先在肠衣厂试点,经财政审计、测算、评估、核准,采用先售后改方式,将全民所有制改为股份合作制。

1999年11月,成立金坛市肠衣厂有限公司。

2000年1月,友谊公司改制,成立金坛市友谊有限公司。

是年,农副产品、第二百货和副食品3个公司也相应改制结束。

饮服公司和化工采购供应站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顺利改制为股份合作制。

  金坛大酒店和商业大厦创建于1993年9月和12月,总建筑面积为14800平方米,其中,客房部5600平方米,餐饮部4200平方米。

因负债过多,商业大厦于2000年由银行收回抵押资产后出让,由投资者出租,现为金坛文峰服饰商城。

金坛大酒店客房部于2005年由银行收回资产后在南京拍卖,由投资人出租并更名为金桥宾馆;大酒店餐饮部于2003年改制成立金沙酒店有限公司。

百货总公司、交电总公司和肉联厂由于资不抵债,分别于2001、2002、2006年依法破产。

糖烟酒总公司、五化交总公司、食品总公司等7家企业于2001~2004年先后歇业。

金坛味精厂于1997年底资产负债率高达325%,企业停产。

1996年6月,厂内少数职工出资组建金蕾有限公司,租用老厂经营。

1999年,味精厂出让后迁入经济开发区。

  1994年,金坛盐务管理局成立,盐业公司由商业局代管至2001年后独立。

1998年7月,医药总公司由商业局划出,与制药厂合并组建金坛市药业集团。

后经两次改制,由江苏亚邦集团收购,共收回资产转让变现款1666万元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3732万元。

  金坛中百一店,因城区改造扩建,于1996年11月6日重新开业,主楼11层,1-2层为中百一店,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3-11层为中心大酒店,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1998年4月18日开业,均属交电总公司。

中百一店开业不到2年就出让给城西供销社,经改制后又出让,更名为金坛第一百货商店。

中心大酒店因交电总公司破产,于2003年12月出让,更名为金坛市金茂大酒店。

  商业系统企业体制改革依法破产3家,改制8家,歇业7家,285名职工进入下岗托管中心,790名置换职工身份,1767名解除劳动合同,共支付一次性安置补偿金3810.2万元。

第二节粮食体制改革

  一、开放粮食市场

  

(一)粮油收购价格演变20世纪80年代前,国家视粮食为战略物资,把它作为特殊商品,粮权高度集中。

90年代前后,粮食仍执行统购统销(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政策,购销价格倒挂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1987年秋粮及1988年夏粮收购,调高粮食、油料收购价。

1989年夏粮收购,再次调高粮油统购价。

1994~1996年,连年提高定购价。

1997年7月,夏麦收购结束,临时决定按保护价收购小麦(保护价低于定购价、高于市场价),差价款送到农户。

2001年起,改保护价为最低收购价(托市价),每年秋播前,由政府发布第二年主要品种最低收购价,指导农民种粮。

2001年10月,实行“一取消三放开”政策,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

  

(二)粮油销售价格演变1991年5月1日起,全县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定量供应粮油销售价格,缩小购销倒挂差价。

1992年4月1日起,再次调整粮油销售价,实行购销同价。

1993年4月1日起,全县放开粮油价格、粮油市场,停止使用粮票、粮券,军粮供应不变。

此后,市场出现干扰,政府采取抛售储备粮压价,限量、限价供应粮油,顺价销售库存粮食,消化陈次粮等举措调节市场,使粮食形势发生变化,粮价稳定,市场有序。

2001年5月1日起,全市取消使用《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转移证》、《农村粮食供应转移证》和《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

  二、粮企改革

  1997年,4个国营米厂并入当地粮油管理所(以下简称粮管所),1998年,粮食企业进行减员分流,内部转岗527名,内退163名,停薪留职82名,粮油工业与国有粮企脱钩,粮食商业缩减人员90%以上。

  

(一)撤并与转让1994年12月,撤销粮食车队,金坛第二饲料厂(厂址薛埠镇)并入薛埠粮管所。

1997年3月,薛埠、社头、水北、尧塘4个国营米厂分别并入当地粮管所。

1998年9月,金坛钢瓶厂部分土地有偿转让给江苏晨风集团,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人员划拨给江苏金虹纺织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金坛市饲料公司和良友服务公司同时并入金坛糯米市场。

2000年12月,撤销金坛市粮油工贸集团公司。

2003年7月,金坛市粮油工业公司并入新建的金穗粮油工贸中心。

2004年7月,中塘粮站转让给香港晶苑集团晶励(金坛)服装有限公司。

2005年4月,中桥粮库(良常路2号)转让给金坛酿酒有限公司。

  

(二)破产与歇业1995年秋后,常州市富康集团开工不足,加之经营失误,宕账欠款太多,造成资金恶性循环,企业难以生存,1998年3月,停产整顿。

同年6月30日,依法破产,职工在粮食系统内部分流。

2001年2月,金坛市粮油贸易公司(前身议购议销公司)、华良物资公司经营困难,采取过渡性歇业。

2002年3月,金坛油米厂因农业结构调整与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复工无望,停产歇业,分流职工。

  (三)股份制改造1999年12月,市粮食局所属良友建筑装潢公司国有资产退出,以零资产出让,建立粮食系统首家股份制有限公司(良友建筑装潢有限公司)。

2001年8月和9月,市粮食局所属金坛糯米市场和华城液化气公司(前身液化石油气站),均以零资产出让,改制为金坛糯米市场有限公司和华城液化气有限公司。

2002年2月,江苏苏南面粉公司(前身金坛米厂、金坛卷面厂)和金坛市江南制粉公司(前身直溪米厂)国有资产退出,出让后改制为江苏苏南面粉有限公司和金坛市江南制粉有限公司。

2004年9月,金穗粮油工贸中心以零资产出让,改制为金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西岗粮管所和后阳粮管所有偿出让,改制为常金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和金阳湖粮油购销有限公司。

  (四)拍卖与租赁2005年9月,城西(含沈渎)、朱林、罗村、茅麓和岸头5个粮管所,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竞标拍卖,付款后整体出让,拍卖所得款用于新建薛埠粮食储备库。

未拍的17个粮管所采取公开竞标,租赁经营,一定3年,租金一年一结,归市粮食局下属粮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管理。

  三、重组粮食队伍

  1988年,全县有粮食企业46个,储粮点53个,职工2198名。

1993年升至2500多名。

至2007年,改制后共有国有粮企(事)业6个(不含17个粮管所改为收购点对外招租经营),储粮点3处,职工112名(在岗64名、内退48名)。

  

(一)裁减员工2001年2月,市政府办批转市粮食局《关于全面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减员703名。

2003年5月,市粮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再次减员769名,两次共减员1472名。

2004年,全市粮油工业全部脱离国有粮企,粮食购销(商业)剩余人员不足10%。

2004年起粮食购销企业扭转长期亏损局面,彻底扭亏为盈,2004年实现利润38万元,2005年61万元,2006年11万元,2007年21万元。

  

(二)新建站库实体1998年2月,新建金坛市军粮供应站。

2000年12月,新建金坛市粮食购销总公司。

2003年8月,新建金坛市粮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组建江苏省薛埠粮食储备直属库,常年保持省、市两级地方储备粮3.5万吨。

2007年,全市各类粮食企业持有粮食收购许可证49家。

至此,粮食购销全面走向市场,粮食队伍经历解散后重组,市粮食主管部门及时转变职能,巩固改革成果,管好粮食流通,保障粮食安全;管好粮食储备,保障储粮安全。

第三节供销体制改革

  一、市供销合作总社沿革

  1988年11月17日,县供销合作联社成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1989年10月19日,金坛县供销合作联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召开,修改章程。

改理事、监事为社务委员会,民主选举出社务委员会委员21名,设办公室和人事教育科,财务基建科、审计监察科、计划业务科、农副产品科、工业管理科、基层工作科。

  1992年8月18日,组建金坛供销集团公司,与县总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3年12月28日,总社机关将原科(室)改为经济贸易科、财务管理科、政治工作科、监察保卫科、办公室。

总社主任、副主任分别兼任各科室科长(主任)。

  1996年5月1日,市总社与丝绸集团总公司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7年9月,总社与丝绸总公司分家,丝绸集团总公司并入江苏晨风集团。

  二、基层社、商业社改革

  1988年,县联社所属直属公司9家,基层社、商业社各26家,工厂2家,学校1所,包括县联社在内共63个单位,干部职工总数4436名(包括双代员552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供销社企业逐年增加,在城区兴建华润大厦、城西商厦、一百商场、总社商场、金桥商场、恒大商场、金东商场等10家,总投资1亿元,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经营场所覆盖城区主要街道。

  1992年3月至1997年3月,乡镇除城东、城西商业社外,其余商业社全部合并给所在地供销社。

商业社所有公司为市总社直属公司。

  三、用人制度改革

  1999年5月,市总社强化总社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聘用,由47名裁减为21名。

  2003年,总社将挂靠在单位的内退人员及行政人员实行一次性分流,解除劳动关系。

为进一步理顺基层社干部任用关系,推进市场化用人机制,在基层社主要领导聘用方面实行任期目标量化、管理工作强化,主任实行聘用制,待遇实行年薪制,费用实行包干制。

资产实行一体化管理,社有资产由市总社统一管理。

  四、企业体制改革

  

(一)厂长(经理)负责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8~1991年,全系统推行厂长(经理、主任)负责制,实行全员风险抵押,落实浮动工资制。

  1992年,县总社在尧塘供销社搞抽资承包试点。

1993年,全系统各企业先后实行“全奖全赔”的抽资承包责任制,同时,总社对企业实行“三包二挂一保”(包应交税金、包实现利润、包企业发展后劲,效益工资与税金挂钩、奖金与企业利润挂钩,保企业服务、管理指标)的“集体承包、风险低押、体系指标、递增包干、超额分成、欠额赔补”的经营承包责任制。

亏损企业采取“定额包干、减亏分成或补贴”的办法。

集体商业社也实行相应的承包办法。

  1995年1月起,市总社对市属总公司实行委托企业法人代表承包经营办法。

市属公司实行资产保值承包经营办法,基层社商业社实行综合经济效益承包经营办法。

  1996年,对在城企业零售柜组、农村有条件的柜组、商场、批发部实行“资金抵押、核定基数、缺额赔补、超额分成、强化报账核算、照章纳税”的承包方式,对农村一门一店的零售柜组实行“资金全额抵押、定死上交基数、规定报账核算、实行照章纳税”的承包方式。

所有生产资料门市部一律实行“风险抵押、核定基数、超额缺额、比例奖赔、强化服务、严格管理”的承包方式。

  

(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经营承包不能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到1997年,供销社遇到开办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7月,社员股金高达19010万元,形成股金风险。

为此,市委、市政府1998年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供销社改革的意见》,市总社也作出《关于企业改制工作的补充意见》,根据“改制一块,发展一块”的整体思路,推行“卖、租、典当”,同时,结合用工制度改革,做好人员分流,实行减员增效,以资产变现清退社员股金。

市总社逐步确立开放办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振供销合作经济的新途径,继续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1998年,对五叶、儒林、涑渎、后阳4个基层社实施改制。

1999年,市体改委、贸易办、供销总社联合下发《关于基层供销社生活资料改制的实施意见》,除农资、收购、卷烟外,其他各基层供销社生活资料经营网点全部推向市场,按照“出售资产、分流人员、清退股金、重新发展”的思路,提出彻底改、改彻底的要求,一年内全系统96%的基层社完成改制工作。

  2000年,市总社对直属公司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改制工作,按照“产权明晰、科学评估、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的要求,对具有政策经营优势的企业,实行以市总社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造。

2001年5月,成立金坛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2002年,对常州市加河制衣有限公司进行改制。

对有一定资产、专业性较强、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整体公司制改造,实行“惠改”政策。

市总社原则上不参股,尽可能通过出售一次性收回资产。

对挂靠总社管理、实际为个人经营的公司,采取摘帽还真,改为民营企业。

对严重资不抵债,经营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2005年,市总社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置换职工身份3984人,再就业2631人,办理退离休1232人。

清退全部社员股金及集资资金。

22个企业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开放办社。

  2001年下半年,商贸总公司成立职工技术协会,租用缝纫机开办缝纫工培训。

2002年3月,改为商贸总公司工会职工技术培训服务部,并与江苏省境外就业服务中心联系,接受省境外就业服务中心委托,培训服务部改为江苏省境外就业服务中心金坛考试基地,开设缝纫工、水洗工及英、日、韩语培训和职业指导,到2005年,共培训800余人,合格近500人,已出境323人。

2004年12月,被常州市总工会授予常州市“五一”二次创业项目基地。

  为使供销社改制后顺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市总社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

在劳动人事方面,企业行政人员由总社核定,采取聘任与任命相结合的办法,企业法人代表实行聘任制,会计实行委派制,党支部书记通过考察,经党委和所在地党委研究任命。

企业核定人员的工资采取定额制和补贴两种形式。

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采取“集中资金、统一管理、费用包干、清收奖励”的方法。

在资产管理方面,各企业建立剩余资产档案,逐项登记造册,报市总社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存档,企业盘活资产,必须以书面形式报总社批准。

在业务管理方面,农资、废旧物资回收、棉花及农副产品购销等供销社的主导业务,推行经理(主任)负责制,实行组织集团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

所有开拓业务所取得的利润,根据实际情况,按净利实绩的30~50%给予奖励,未经论证批准,擅自经营造成亏损由经营者负责。

单位领导对所属工业必须直接参与管理,直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

对业务工作涉及的工商、税务、技监、烟草盐业、安全及特种行业依法进行管理。

  (三)为农服务产业化2002年4月,建昌供销社创办常州地区第一个为农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此后,在河头、水北、罗村、儒林、薛埠、后阳、指前、花山共建立9家为农综合服务社。

经省社验收,其中有6家被评为三星级标准为农服务社。

薛埠镇为农综合服务社被评为最佳为农综合服务社。

综合服务社每年为农综合服务额1000多万元,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农业技术咨询、文化娱乐和医疗就诊等综合服务。

  2002年,金坛市果品日杂总公司在涑渎建立苗木基地后,先后有24户农民发展花卉苗木15.33公顷,并成立金坛市洮西镇韦家村花卉园艺协会。

同时,总社在罗村、西岗也建立花卉苗木基地。

同年,薛埠供销社建立金坛市茅山梅花鹿养殖场,规模70多头,年产鹿茸30公斤,鹿血15公斤。

  2003年4月,由建昌供销社牵头发起成立常州市供销社系统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金坛市建昌红香芋专业合作社,首批吸纳8户农民发展红香芋生产基地2.67公顷。

第四节物资体制改革

  1987年,在县机电设备公司进行经理负责制试点。

1988年3月14日,县物资贸易中心实行经理负责制,并公开招标聘用承包经营者,承包期限为3年。

试点第一年物资销售和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实绩增长1倍和2倍。

当年11月,县物资局所属金属材料公司等10个企业全面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

1987年,全局物资销售总额为1.38亿元,上交税利151.19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坛物资企业全面推行经理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开始试行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1988~1990年,物资系统所有全民所有制企业对财政实行第一轮经营承包责任制,具体内容为:

以承包前3年的上缴所得税平均数为基数,年递增率为5%,超收全留,歉收自补,一定3年不变。

1988年,全系统实行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即企业职工工资总额随着企业上缴税利额的增减按一定比例上下浮动,工效挂钩。

1991~1992年,物资企业继续滚动承包,形式仍然采用递增包干,超收全留、歉收自补的办法。

5年间,国家收入稳定增长,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1988年,上交税利193.12万元,1989年为211.61万元,1990年为225.75万元,1991年271.71万元,1992年为297.45万元,年递增率分别为27.7%、9.6%、6.7%、20.4%、9.5%。

实施承包5年分别为3.05亿元、3.32亿元、3.73亿元、4.86亿元、7.3亿元,年递增率分别为127.11%、8.56%、12.66%、30%、50%。

全系统固定资产翻番,建成金属、金属回收、物资供应、机电设备、煤炭等综合办公营业楼,国拨和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增加10余倍。

  1992年,县金属材料公司和木材公司综合改革试点,年底在全系统全面实施。

在经营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劳动用工机制和积累机制等方面改革,改善外部环境,落实经营自主权,转换内部机制,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体制。

  1996年下半年起,物资企业体制改革转入产权制度改革阶段。

至2003年底,通过兼并重组、先售后股、租赁经营、关闭歇业等方式,全系统19个企业改制全部结束,改制面100%,国有权益全部退出,870名职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支付补偿金1865.41万元,原物资企业经过改制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2个(煤炭石油总公司和安达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租赁经营企业1个(物华机电有限公司)。

  2003年,对改制企业产权不清、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安达民用爆破器材公司进一步完善改制工作,划断与原化轻公司的债务牵连,彻底置换全体职工身份,与7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补偿金10万余元,废除原来的虚假配股,在股东以现金投资到位的基础上召开股东大会,依据股东大会决议增资扩股,规范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方式。

煤炭石油总公司进一步完善改制,与46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100万元。

33名“三无”(无资金、无场所、无人员)公司的职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16.1万元。

至此,全市物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部结束。

第五节外贸体制改革

  一、外贸企业体制改革

  1988~2000年,金坛市(县)对外贸易公司是惟一的全民性质外贸企业。

2001年,金坛市对外贸易公司改制。

  二、外贸出口结构转变

  1988~1993年,外贸出口品种由1988年前的轻纺产品为主转向丝绸产品,1988年,丝绸产品出口收购值2855万元,1993年增至16691万元;出口生产企业由城区国营生产企业转向乡镇企业,1993年生产出口产品的乡镇企业发展到59家,外贸供货值64872万元,占金坛县外贸收购值的67.6%;出口渠道由依靠省公司成交转向县级外贸公司自主经营,实现借权经营,推行代理制,1993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112万美元,自营出口产品有服装、盐水蘑菇、工艺品、磁棒、天线,销往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93~1996年,全市外贸出口品种增至17个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超100万元以上的出口产品53种。

2001年以后,金坛出口商品品种形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农副产品和其他6大类。

至2007年,纺织服装居全市出口商品的首要地位。

  三、外贸经营主体加大

  1988~2007年,全市(县)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企业、“三资”企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得到巩固。

1993年7月,江苏晨风丝绸集团公司成为金坛企业中首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

1994~1996年,全市外贸企业克服国内资金短缺、收购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严重不足等困难,金坛市对外贸易公司、江苏省金坛柴油机总厂、江苏省激素研究所先后获得进出口经营权。

3年全市累计实现外贸收购值53.9亿元,年收购值由1994年的13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22.5亿元。

1997年,江苏金虹集团有限公司、金坛市肠衣厂、江苏省服装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坛服装厂、金坛市电子器材厂4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

1998年,江苏省晨风进出口有限公司、金坛市纺织机械总厂、江苏省金坛制药厂、金坛康达克应用薄膜中心4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

1999年,金坛市飞洋鱼制衣厂、金坛市电子元件厂、金坛市丫丫食品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

3年中一般贸易稳步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加工贸易占全市自营出口总额的50%。

2000年,江苏省金坛酿酒总厂、金坛市健尔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得进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