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76293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下穿通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重庆市××线××至××工程是忠县城区内的现状S103和S302线拓宽改造为双向4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道功能),这对××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及促进忠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设计起点…×下穿通道工程为该改扩建工程的一部分,位于该项目起点与移民新城大道相交处,设计内容包括下穿通道移民新城大道的A线与移民新城大道平交的B、C匝道,为简易的半菱形互通形式。

由于移民新城大道提前施工,而A线采用通道的形式下穿移民新城大道,为保证移民新城大道顺利实施,而下穿通道与移民新城大道工程同步施工。

起点××下穿通道工程位于建设中的移民新城大道K4+606.240处,是重庆市××线××至××工程与重庆××移民新城大道工程形成的四路交叉,两条道路均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

二、编制依据

1、…×至××工程设计施工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2、《爆破安全规程实施手册》;

13、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

三、气象、水文

1、气象

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42.2℃(2006年8月),最低气温-2.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8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51.5mm,雨季主要集中在5月~9月,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最大降水量206.11mm(1996年7月21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年蒸发量1071mm,最大蒸发量1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年平均风带1.3m/s,最大风速为26.7m/s(1984年5月10日),一般风力为3~4级,风向以NW为主。

2、水文

互通区地表水系为长江,三峡库区最高蓄水位高程173.6m(吴淞高程175.10m),最低蓄水位143.60m(吴淞高程145.10m),最高洪水位175.00m,水位变动幅度30m。

其中汛期6~9月库区水位限制在143.6m,10月到次年5月水位稳定在173.6m,9~10月库区水位由143.6m逐渐上升到173.60m,平均每天上升1m,5~6月库区水位由173.60逐渐下降至143.60m,平均每天下降1m。

3、地形地貌

互通区地面高程188.592~196.578m,相对高差约为8m,高差变化较小,地形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自然坡度角为30~60°。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表明:

互通区被人工填土(Q4me)和粉质粘土覆盖(Q4el+dl),土层厚度0.2~0.6m。

下伏的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泥岩、泥质砂岩及砂岩。

2)地质构造

互通区位于忠县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为:

146°∠60°。

互通区岩体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有:

Ⅰ组裂隙:

230°∠55~65°,间距0.3~0.5m,延伸0.5m,张开2mm,泥质充填,裂隙面结合差,局部泥质充填,硬性结构面。

Ⅱ组裂隙:

30°∠57~60°,间距0.5~1.5m,延伸5~10m,闭合无充填,裂隙面结合良好;硬性结构面。

Ⅰ组和Ⅱ组相互切割。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赋存条件,互通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中,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富水性差,孔隙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

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内下部的网状风化裂隙、层面裂隙、构造裂隙中,受裂隙发育程度、充填状况影响,其渗透性、富水性极不均。

地下水位1.6m(ZK2)~8.1m(ZK1),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面汇集、运移,在冲沟等地势相对较低处排泄,具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特点。

互通区内网状裂隙水虽然水量有限,但在边坡及通道的开挖过程中会有少量地下水渗出,对边坡有一定的影响。

四、立交路线设计

(一)立交设计标准

1、重庆市××线××工程与…×移民新城大道工程均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结合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拟定本互通立交的主要技术标准。

 

表1

序号

项目

规范规定值

设计采用标准

1

匝道设计速度(Km/h)

20

20

2

圆曲线最小半径(m)

15(最小值)

99.5

3

匝道回旋线长度(m)

20(最小值)

33.289

4

匝道最大纵坡(%)

9

8.844

5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

100(最小值)

490

6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

100(最小值)

310.797

7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0

28.42

8

设计荷载

公路-I

公路-I

2、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本互通设计为两条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形成的互通式立交工程,设计范围为:

移民新城大道K4+500~K4+710段(全长210米),A线K0+000~K0+508.816段(全长508.816米)。

互通区位于移民新城大道K4+606.240处,有碎石公路相通,交通条件较便利。

(二)下穿通道

1、下穿道位置

A线AK0+258.510~AK0+340.921段设置下穿通道,通道全长82.41米。

2、A线及下穿通道纵断面由最小纵坡0.65%,最大纵坡8%,下穿通道段纵坡为0.3%组成,纵坡坡率(桩号前进方向为准,各段纵坡均用竖曲线衔接。

3、横断面布置

下穿通道暗埋段按双通道布置,通道净高5.0米,顶部预留20㎝安装照明灯,净宽12米(含两侧各1m排水沟),通道路面设2.0%的横坡。

4、结构设计

在A线AK0+258.510至AK0+340.921处设置车行通道一个(下穿××移民新城大道),为现浇钢筋砼结构。

通道长度为82.41m。

其净宽均为12m(包括两侧各1m的排水沟),净高为5m。

通道根据填土高度分为A、B两段,其中A段长为51.49m,B段长度30.92m,顶板厚度为A段110cm,B段80cm,底板厚度为A段100cm,B段80cm,侧墙厚度均为80cm。

5、防排水设计

(1)通道主体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8。

(2)沉降缝5米一道采用QZ1-300型止水带;

(3)迎水面在沉降缝、后浇带缝、施工缝处另粘2层自粘式EVA防水层补强。

为保证结构的防水效果,在通道顶、底板防水层EVA上设置一层5cm厚C30小石子混凝土,以防止钢筋施工时损坏防水板材。

界面胶的剪切粘结强度应大于等于3.5MPa(A级)。

(三)道路设计

1、设计标准

(1)A线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度为12米;行车道宽2×5.0米,两侧设施带宽度各1.0米。

(2)路拱横坡:

2.0%,两侧设施带的横坡为返向的2.0%。

2、对挖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容易出现崩塌、滑坡或岩质路堑边坡高度超过30米,土质路堑边坡及路堤边坡超过20米时,进行边坡的稳定性验算,并按特殊路基设计。

填土高度H≤8.0m时,填土边坡率采用1:

1.5;当填土高度8.m<H≤20.0m时,上边坡8.0m边坡坡率1:

1.5,8.0m以下边坡坡率为1:

1.75,且在8.0m分级处设一道2.0米宽的平台。

挖方边坡一般每10.0m一级,每级间设2.0平台。

结合本段水文、地形地貌及边坡稳定性和挖方边坡高度,拟定挖方边坡坡度取值,土质1:

1~1.5,石质1:

0.75~1:

1.0。

(四)盖板涵洞

(1)涵洞采用钢筋盖板涵,单孔净空B×H=1.5×1.5m。

(2)平面设计,涵洞位于A线AK0+230处,涵洞轴与道路轴线呈直角,长为13.92米。

(3)在AK0+010处设计一道75㎝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涵长为14.5m。

五、主要材料

1、普通钢筋

设计钢筋采用HPB335和HRB235两种钢筋,主要受力筋采用HRB335,其他分布钢筋采用HPB235。

HPB235钢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要求。

HRB335钢筋: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要求。

钢筋焊接网:

铺装所用的钢筋焊接网为冷扎带肋焊接网(焊接网钢筋强度标准为CKB550级)必须符合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规程》(JGJ114-2003)的有关规定。

2、钢筋连接

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和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

焊接接头可采用帮条焊、搭接焊等方式;机械连接可采用直螺纹套同连接、冷挤压连接等方式,直径d≥20㎜的HRB335钢筋全部采用直螺纹套同连接,强度为A级,且应符合《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技术规程》(JGJ108-96)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

3、钢材及焊接材料

混凝土结构采用钢材均为Q235B钢,其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焊接钢材应满足可焊性要求。

4、混凝土

混凝土应采用高品质的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所用砂、石料、水的技术质量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有关规定,并避免发生碱集料反应。

混凝土粗级配骨料应采用良好的坚硬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cm。

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天然中粗砂,不得采用细砂,不得用机制砂。

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指标必须满足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要求。

5、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1.0.7条的要求,在施工中必须提高三个等级,对砼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小水泥用量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第1.0.7条的要求。

六、总体施工布署

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要作到快速高效建成该工程,合理的组织、认真的规划、周密的安排是搞好该工程的关键。

1、我联合体项目部把本工程列为5月30日的重点任务,确保下穿通道2013年5月31日完工,其它为2013年8月底完成,以今天的质量、服务就是明天的市场为宗旨,选派精兵强将,保障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的投入。

根据工程特点,拟定以科技为先导,以管理为保证,提高现场施工水平为指导思想,采用各项有力措施,确保工程高速优质,按期投入运行,主要措施如下:

(1)组建最佳项目管理班子,全面履行对业主的承诺和本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

(2)实行动态目标管理制度,围绕方针目标开展动态管理,并层层落实。

(3)按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

(4)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调度会、分析会、交底会和检查考核制度并建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5)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应用及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保证质量和安全。

2、施工组织机构与管理

我项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