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126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docx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

外交学院研究生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

《求学·考研》2012-5-23

 

前言

对于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的同学,专业课一为理论,包括政治学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专业课二为国际关系史,指定的参考书是四本,分别为唐晓、杨帆主编的《政治科学基础》、秦亚青老师编写《权力·制度·文化》以及肖月、朱立群主编的《简明国际关系史》。

总的来说,参考书不多,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不会超出这基本参考书的内容,但是因为部分考试题目涉及的内容很细致,所以在看书的时候要关注细节,并且阅读其他的书作为辅助。

第一遍的时候把握整体结构,第二遍以后开始仔细整理,是结构充实。

最重要的一点:

自信。

外交学院的考试中规中矩,好好复习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一、专业信息介绍

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

学校简介

外交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是中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进军。

外交学院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4.6%,讲师约占45.2%。

此外还聘请了40多位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同时聘请20余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

外交学院的学生素质一直居于全国一流,其高考招生门槛之高在很多省份超过北大清华。

男女生比例大约为一比一,且招生并不设所谓的身高或政治背景的限制。

学院培养出的学生以儒雅风度,深刻活跃为特点。

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很好,而且就业方向广泛,进入外交部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学校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是汲取知识和做学问的良好场所。

具体专业

国际关系专业属于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代国际问题。

研究所在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同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1979年为国际关系硕士点,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际关系博士点。

现有工作人员共14人。

20多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培养了百余名硕士、70余名博士。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前身为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教研室,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的单位。

为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需要,经外交部批准,1984年成立国际关系研究所。

确立研究所的宗旨是对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培养专业研究人才。

同时配合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开展学术交流。

1984年国际关系研究所成为国际关系博士学位授予点。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生导师学术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层次较高、业务精深、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

全部拥有硕士、博士学位。

是国内国际关系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的单位。

20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始终以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国际关系历史、理论、方法的系统性,突出外交特色、强调国际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密切结合。

与外交外事高素质人才培养结合。

形成了一支由专职教师与资深外交官组成的具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前沿学术水平及专业外语水平师资队伍。

目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且日趋年轻化。

本研究所教师多数曾在国外大学和科研单位进修讲学,或在我国驻外使馆工作过,有出色的研究成果和对外交流能力。

先后有10人成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迄今,培养国际关系博士总计12届,74人,有37人获得博士学位。

现有在读博士生37人。

培养硕士总计19届,165人。

获硕士学位的93人,在读的72人。

1998-2004年培养在职研究生6届,102人,目前结业7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3人。

为国家培养了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外语娴熟的高质量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和专业研究人才。

国际关系研究所在服务于我国总体外交战略,服务于社会公众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研究所多位国际问题专家参与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军科院的国际形势与对策分析,引起有关领导重视。

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周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等多种媒体阐述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宣讲我国外交政策,获得公众舆论的好评。

2、本专业近三年报考录取情况

年份

计划招生数

实际录取数

免推生人数

计划外招生

复试分数线

奖学金人数

2008

60

不详

4

10人左右

340

50人左右公费

2009

65

64

4

12

332

52人公费

2010

65

不详

10人左右

不详

329

公费

注:

根据以往的经验,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公课成绩要达到43分以上,专业课成绩要达到65分,否则即使是总成绩过线也有可能被淘汰!

3、出题老师

笔者对于外交学院具体的出题老师不清楚,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每年的题目出题者是轮换的,而且老师们的方向不一致。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下载国关所老师的相关论文,有以下几位老师:

宫少朋(中东或者亚太)、王帆(当代)、朱立群(当代)、高尚涛(当代)、谭继军(当代)、卢静(当代)、周永生(当代)、赵怀普(当代)、李海东(美国)、林军(俄罗斯),当代国际关系方向的里面根据不同的老师又有自己的方向至于出题的规律下面会介绍。

4、复试情况

复试包括三个部分

(1)专业笔试(英语)

笔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分为两部分:

翻译和写作。

翻译的东西不是很难,但是量有些大,所以时间上要把握好,而且一般都是时下热点的话题,比如2009年的是有关气候问题的材料。

(2)公共外语口试

时间总共可能为20分钟左右,满分50分。

参加复试的同学先集中,然后按照复试编号,学生按照顺序进入备考室,每个桌子上都贴有一篇英文材料,大概五六百个单词,多位最新的新闻事件(笔者在2009年复试的那场英文材料正好是复试前几天VOA的一段新闻稿,所以那时多看多听新闻)。

阅读时间大概为十分钟,之后会有现场工作人员提醒指引进入口试考场。

考官多会提问一些细节,所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对每段段意的总结,基本上考官会问三四个左右的细节问题,包括这一段的段意是什么,这段里面的这个人说过什么话等,不要怕自己记忆有漏洞,不要有大的偏差就行,因为考官是想看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你的语言表达程度,还有一个是开放性的问题,这是考官随机问的,议题范围比较广泛,但记住说话时尽量不要流太长的空白时间,尽量的多说一些。

(3)专业课面试

专业课面试满分是100分。

先是按照复试序号被叫进备考教室,考生在那里进行抽题,一个信封里是两道题,有时候涉及时政,比如2009年的美俄关系,有时候还是考初试时期准备的基础性的东西,比如冷战的起源、第三世界的兴起等等,会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随机的进入一个教室,每个教室的考官不一样,基本上三个考官一组,方向接近的老师会在一起,比如中东方向的宫老师与当代俄罗斯方向的谭继军老师以及俄罗斯方向的林军老师会在一组。

每个问题有5分钟的作答时间,老师们都很亲切,也不会问一些很刁难的问题,所以回答的时候重在调理清晰,论据充分,这就要平时多看国际政治方面的资料。

老师还会跟你有的没的得拉家常,问你本科学过什么,为什么靠这个学校,参加过什么活动,有时候会突然让你用英语回答,不用紧张,老师总体考察的是你这个人,所以冷静、平常心加逻辑和平时积累,面试还是很轻松的。

二、复习规划指导

往年大纲变化解读

外交学院的参考书有过变动,最大的是将世界经济的内容删除了。

所以前几年考题中有关于经济的题,现在已经不考了。

专业课一中的参考书做了一些删减,以前有北大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和倪世雄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试题里也有这两本书的试题,后来也取消了。

但是也可以看看这两本书,因为有些东西还是值得借鉴的。

1、历年考试难度分析

外交学院的考试不会有很大的难度,考的都是基础题,注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综合的阐述能力。

首先,从历年的试题中可见,很多题是重复出的,比如“普利马科夫”连续出现两次,这说明认真准备往年试题会很有收获。

其次,政治科学基础的题很多是从课后练习题中出的,所以很容易准备。

再次,外交学院的题量适中,不会出太偏太难的题。

2、复习方向点拨

主要是依靠历年试题。

同时在准备国际关系史的时候脱离书本的结构要建立自己的理解体系,而且一定要建立历史的结构。

美国各届政府的战略和苏联的几次战略转变都是重点,欧洲一体化进程也是重点,最近几年国际组织考的很多,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外交学院在研究国际组织方面挺有成果,而且多边外交和国际组织在近些年的作用越来越大。

同时,关于第三世界的题目在增加分量。

有时候会觉得历史要总结的东西很多,特别是会有一些人物的名词解释,但是多看几遍,快速的翻,翻完后合上书回忆结构就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了。

理论的东西主要就是理解,多看看报纸和有关方面的专业杂志,比如《世界政治与经济》、《外交评论》等。

4、参考书目推荐

杨国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尚涛《国际关系理论基础》时事出版社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史》时事出版社

三、学习方法解读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

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

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

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3.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四、专业课复习特点

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拿高分很难,而专业课恰恰相反,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得分是相对较容易的,虽然高分也不容易得,但对于跨专业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来说,至少可以保证在110分以上,所以掌握正确的方法在专业课上得到称心如意的成绩成为重点。

首先,复习不仅仅是“背”的问题。

虽然文科的东西很多需要强记,但是如果没有建立自己的理解架构,在回答综合性问题的时候很难能够全面把握。

分析每年的试题可见,专业课基本的大题是考综合性论述能力,但是也会有涉及细节的名词解释,如某个条约,这些就需要对某些内容的识记。

其次,就国际关系史来看,建立对整个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理解架构是很重要的,外交学院指定的那本参考书是按照时间段分别阐述了美国、苏联、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等的相互关系,割裂的看会忽视很多重要的信息,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画图”。

通过把画图才能看出各个割裂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可能很多细节东西记不住,但一定要把历史结构给弄清楚,然后再向结构里面填充具体的细节问题。

同时,要打破书上给的结构,比如书上不会告诉你“冷战的起源”,但是在你的头脑里必须有这样的脉络,从冷战为什么发生,怎么发生等问题想起,然后慢慢的建立自己的体系,充实书上的内容。

如此看来只看一本《简明国际关系史》是不足够的,比较好的教材还有方连庆编写的《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以及王绳组编写的国际关系史。

再次,对于专业课一的政治学基础和国际关系理论重点在于理解。

国际关系理论的制定参考书是《权力·制度·文化》,这本书可以说是国内国际关系理论最好的入门教材,虽然是论文集,但是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对理论的论述最为透彻,在看书的时候要注重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个流派的对比,特别要注重建构主义的理解,因为外交学院被誉为是建构主义的大本营,而且历年试题里有关建构主义的题量足以证明建构主义的重要性。

三大流派中有很多小的支流,对这些必须有基本概念上的理解,比如世界体系理论、依附论等。

政治学基础的部分要重视课后的问答题,每年的试题基本就是从课后练习题中挑选的,而且其中的第三篇政治行为部分以及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是重点。

因为《政治科学基础》这本书很多概念界定的不清晰,所以自己在看书的时候要主义总结一下,可以参考杨光斌的

最后,外交学院的题都是考基础分析能力的,重点在与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和综合阐述能力,所以不需要深入,只需要了解和理解就可以了。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可能把握不住重点,但是多看几遍就很清晰了,不一定每遍都要记住什么,但是至少得加深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2010年6月前)

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基础参考书的阶段。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可以快速的翻阅。

国际关系史部分就是对二战后整个历史发展脉络有个基本了解,对三大理论的基本发展和概念有个了解,对政治行为体、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基本构成有个大概印象。

这遍可以称为“建骨架”

2、基础复习阶段(现在-2010年9月)

本阶段可能是复习最为艰辛的一个阶段,因为必须对各门专业课进行地毯式的梳理。

要求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这边复习中可能看到什么都是重点,所以复习的进度会很慢,但是千万不要急躁,因为这一遍的梳理会给后面的复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遇到的每个点都要仔细的求证和理解。

这一遍可以称为是“添肉”。

3、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是对之前明确的点的关系的再建构,建立整体框架。

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4、冲刺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最重要的:

自信。

六、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0年9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

通读该专业阶段的核心课程:

政治科学基础、国际关系理论和战后国际关系史

目标2:

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基本了解改专业的知识框架和理念,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夯实基础;平时每周一份南方周末了解社会热点和动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每天最好能坚持看环球时报或者是参考消息,对国际时事有个把握。

2)学习任务

①泛读政治科学基础、国际关系理论和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框架。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比如方连庆的《国际关系史(战后卷)》、高尚涛《国际关系理论基础》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等。

⑤综合练习:

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一、阶段目标:

对指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

二、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这一遍一定要“精”,不能急躁。

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

虽然要精,但是也要有一定的进度安排,看书的时候把书中不详细的地方迅速的记下,然后通过对比其他书籍进行整理。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

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毕竟老师讲的时候印象会深刻一些。

三、复习进度安排

(1)由于国际关系史是这几门专业课中涵盖的内容最广的一门,所以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因为历史是个整体的东西,不可能分裂看来片面单纯的看待,所以在看书时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对后面的事件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这遍看来可能处处是重点,从历年的试题可见,确实每个小细节都不能忽视。

日期

学习内容

知识点及命题趋势

6月第一周

战后国际体系的建立(在准备的时候宁可多准备一些东西,所以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想挑重点准备,所有的问题都要看,因为历史是不能割裂开的)

(1)了解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这是背景式的知识)

总结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对后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五国合约(南斯拉夫和意大利关于的里雅斯特的划界问题)

分区占领德国是一个了解性的东西,对以后的两次柏林危机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所以要理解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曾经考过大题,要理解美国对日本进行单独占领的战略考虑、采取了什么措施、尤其是其中1947年新宪法,这些措施对以后日本以及美国的影响)

(2)冷战的形成:

考虑并整理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起源

《联合国家宣言》

重点:

“罗斯福世界蓝图计划”(原因、内容、作为战后美国的第一份战略影响,为什么会被杜鲁门主义取代,主义其中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联合的创建)

重点:

杜鲁门主义(遏制思想、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文、《苏联的行为根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提出的重要性、对美国战略的改变的意义)

重点:

马歇尔计划

战后初期苏联的外交政策了解,因为会设计冷战起源的问题,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不要记住但要了解,比如数,“两个阵营思想的形成”苏联初期的外交目标,了解中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较重点:

诺维科夫报告、情报局、经互会、“莫洛托夫计划”

重点:

战后欧洲各国的政策。

丘吉尔“三环外交”(得补充)、布鲁塞尔条约、第一次柏林危机、了解一下德国的分裂

重点:

《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北约(注意与后面的北约的发展、冷战后北约的转型联系起来)、普立文计划、《巴黎协定》、华约

(3)战后初期亚洲中东的国际关系

了解战后中国的外交方针、《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了解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

重点:

朝鲜战争

了解第一次印支战争和1954年日内瓦会议

重点:

美国单独对日媾和《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条约》、《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重点: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包括美澳新、美日、美韩、《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其中涉及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理论”,而且东南亚条约组织覆灭的原因考过,还可能与后来的东盟联系起来考东南亚地区的组织发展)

重点:

印巴分治,其中的蒙巴顿方案考过,克什米尔问题是了解印巴冲突的重要背景

重点:

181号决议(对其来源、内容、影响要做充分的准备,太重要了)

了解第一次中东战争,因为后面还有四次中东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埃及,把纳赛尔作为重点准备,因为后面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以及第二次中东战争都会涉及,而且纳赛尔的“阿拉伯世界复兴”的思想对这一时期的中东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周

战后国际体系的变化(从这一章开始重点很多,凡是有关美苏战略的东西都是重点)

(1)苏联对外战略调整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较重点:

苏共20大,三和路线(因为这一时期美苏缓和,苏联一方就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

重点:

艾森豪威尔的冷战政策(解放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新面貌”安全政策)

肯尼迪的“灵活反应战略”

对这一时期美苏缓和的表现要有宏观的概念:

包括重点整理《奥地利国家条约》,了解四国首脑的日内瓦会议,重点:

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尤其是“哈尔斯坦主义”,苏联日本恢复邦交。

对这一时期的美苏危机也要有宏观把握,其中第二次柏林危机、U2飞机事件、古巴导弹危机都要做重点整理,尤其是古巴导弹危机对后来美苏战略的改变,对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影响要有整理,这也是曾经的考点。

对其中几次会谈的内容要有了解。

重点: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今年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观”,纽约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所以所有关于核试验的条约都是重点。

了解越南战争的始末,关于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势力影响很大,所以要重点关注前因后果,以及几任总统对越南政策的一个转变。

重点格拉斯保罗会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一条约的影响力至今还在。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化作为了解,特别是波兹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中苏分裂,因为事件比较敏感,所以考的几率不大,但是作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还是要了解的,重点是“勃列日涅夫主义”

(2)西方阵营的变化

这一章节处处是重点

战后西欧一体化的原因,舒曼计划、《巴黎条约》、煤钢联营、《罗马条约》、欧共体,这里涉及的概念都要做重点整理,还有欧共体的扩大过程

重点:

戴高乐主义(法国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具体采取的措施都必须了然于胸)

重点:

新东方政策(其中几个条约《东方条约》、《四大国协定》、两德《基础条约》都很重要)

重点:

《新日美安全条约》

(3)第三世界的崛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自然很重要,因为中国向来凸显在第三世界的作用

了解“北部湾事件”

重点:

东盟(考过太多次)

重点:

苏伊士运河事件、第二次中东战争、艾森豪威尔主义,第三次中东战争,242号决议是重点中的重点,第四次中东战争,重点中的重点《戴维营协议》,主义对萨达特这个人做些总结。

非洲:

这一地区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就了解了解,注意“刚果事件”以及卢蒙巴、非洲统一组织到后来的非盟也很重要,恩克鲁玛、曼德拉、穆加贝这些人还是要总结的。

拉丁美洲:

重点在巴拿马运河的问题,拉丁美洲的一体化之路,孔塔多拉集团到后来的“里约集团”。

对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做宏观把握。

(3)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和东西方关系缓和

重点:

关岛主义、尼克松主义、“现实威慑战略”

勃列日涅夫缓和的纲领,以及他的缓和与美国缓和的不同。

美苏首脑会谈中涉及到的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以及得到的几个条约《反导条约》,《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都是重点,因为今年的核裁军很热。

欧安会是重点,中欧裁军做了解。

(4)美苏争霸新态势

卡特的人权外交是重点,苏联的战略转变的思想指导以及具体的扩张浪潮要做宏观把握。

卡特主义和里根的新遏制战略是绝对的重点

美苏军控结合前面的军事谈判看,

“星球大战计划”(绝对重点)

对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反击做宏观把握,注意总结一下团结工会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7月第一周

战后两极体系的瓦解

(1)走向多极世界

中国:

了解

欧共体:

重点。

这一时期欧共体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上的深化发展,得到几个重要成果《单一欧洲法案》、西欧联盟的复活、“尤里卡计划”、建立统一大市场都是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