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话日记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6042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句话日记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5句话日记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5句话日记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5句话日记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5句话日记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句话日记范文.docx

《5句话日记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句话日记范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句话日记范文.docx

5句话日记范文

5句话日记范文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3课

《雨的四季》最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散文》1989年第四期,略有改动。

是一篇可作为景物描写的教学范本来教,课文比较短,内容比较浅显,但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研读文章,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搜寻作者赋“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3】品读美句,体会作者笔下赋“雨”的娴熟技能,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作者对四季的雨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画面,描述画面。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界的自然美、内在美,并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带等

六、学情分析

《雨的四季》是一篇既歌颂自然,又借物抒情的文章。

作为初一刚入校的新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其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能只是枯燥的“教”,而是要带动学生去体会景物中所含有的情感,去感受四季雨的情态,去体会文字中的画意美和抒情美。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___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二】检查预习略

三】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

第一部分

(1):

开门见山,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

第二部分(2-5):

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雨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6-7):

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四】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感兴趣或是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疑问,列出问题提纲。

如:

【1】“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有不同。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灵。

【2】本文通过写雨在四季中的不同情态来抒发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为什么以“雨的四季”为题而不是以“四季的雨”为题呢?

明确:

作者没有把笔墨局限于对“雨”的描绘上,在表现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时,也借雨展示出不同风格的美丽的四季图。

以“雨的四季”为题,给读者留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2.齐读课文,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语句,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春雨: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美丽、娇媚)

夏雨: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热烈、粗犷)

秋雨: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端庄、沉静)

冬雨: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自然、平静)

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五】小结

1.主题: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写作特点

【1】技法运用[:

学|科|网Z|X|X|K]

(1)意境优美。

如课文第三自然段。

作者将夏雨同夏天的性格相比照,将夏雨描绘得脚步疾快、力量足劲,给自然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使夏雨的意境热烈、粗犷、奔放,给人以美的享受。

(2)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文章在写春雨时主要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观,侧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机;在写夏雨时,写了夏雨给人的感受;等等。

[:

学#科#网](3)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在描绘冬雨之前,先写了一句: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然后笔锋一转,描绘赞美了冬雨的“灵性”和“蜜情”。

(4)直抒胸臆的写法。

文章除了在描绘四季的雨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外,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语言运用

生动优美的语言。

以诗一样的语言去描绘雨在春夏秋冬的不同画面,生动而又典雅,特别注意语言的变化。

另外,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增添了许多魅力。

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些句子,把雨在不同季节里的情态和特点刻画得生动形象。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最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第一首《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xx年版)。

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全诗具有雄浑苍劲的风格,是一篇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豪情壮志优秀作品。

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尉,王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的问题,而是只是由于不拘小节,李白听到王昌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事件,从远道寄给他,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第三首《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者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写景如画,意境开阔,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游吴忠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触景生情,产生了思乡之情。

第四首《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

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怨,而这种哀怨又与他对朝廷的哀伤结合在一起,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表达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观沧海》

1、知识与能力

有情感的诵读诗文揣摩诗歌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领悟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激发为理想而奋斗的凌云壮志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知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体会拟人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诗句含义,领会文章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次北固山下》

1、知识与能力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诗歌中的思乡旋律,培养爱故乡、故土的思想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1.知识和能力

【1】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掌握“散曲”的文体知识。

【2】正确朗读、背诵全曲,能准确把握这首曲表现出的思想资料和思想感情。

【3】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感知诗中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诗歌的潜力。

2.过程和方法

【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透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培养想象力,陶冶情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态度。

【2】体味诗歌中的意境,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难点

一】《观沧海》

重点:

反复朗读,读思结合,背诵体会诗歌的意境、作者的情感。

难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能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次北固山下》

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中国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和谐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四】《天净沙·秋思》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曲的资料,品味曲中情趣。

2.背诵、默写全曲。

难点:

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曲中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3.对比学习法:

通过古今诗歌的对比,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学情分析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观沧海》

1】情景导入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倍受后人称赞的《观沧海》吧!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弄懂字义。

2.选择其中两句写景诗句想象其描绘的画面。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曹操的诗风一贯是豪气开阔的,这种豪气在《观沧海》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吞吐日月、想要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其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可见一斑。

2.写作背景也可以佐证这份豪情与大气。

明确: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

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5】小结

1.主题: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写作特点: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是把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高潮放在诗的末尾,通过虚写鞋自己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及对大海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2】意境开阔,气势雄阔

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勒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6】拓展延伸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还能举出几个借景抒情的例子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7】课堂练习

1、本诗作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1】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8】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9】板书设计

观沧海

一、叙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写景

1、实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虚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三、主题:

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情景导入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听读时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1】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2】左迁:

古人尊右卑左,即贬官、降职。

【3】题解: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诗歌首句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何用意?

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漂泊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2.请赏析“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一句。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五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的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

)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3.有感情朗读一下这首诗,体会一下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

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5】小结

1.主题: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形象把“愁心”托付给明月,通过对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2、写作特点

【1】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知归去”的子归,含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的情景,融情于景,整个诗句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对于抽象的愁心以物的的属性:

它竟会随月到夜郎西。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是之人格化,乃形象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及优点,当诗人需要表达强烈或深厚的感情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取预期的效果。

6】拓展延伸

仔细想想: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明月的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7】课堂练习

1、点名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

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

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

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8】作业

背诵默写此诗

9】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写景点时令----飘零之感

二、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

三、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

三】《次北固山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六,很快我们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中秋节或春节。

如果遇着这两个节日,而你又长期出门在外,因工作的原因暂时不能回家的话,你会想家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指导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1.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2.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

哪一句直接抒情?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

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

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3.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

明确:

时间临近春节;看到大雁;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

5】小结

1.主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官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写诗人沿长江往东,游吴中的路上泊舟北固山下,触景生情,产生了乡思,写景如画,意境开阔。

2.写作特点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6】拓展延伸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

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

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课堂练习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B、颔联写了作者在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为后面的“江春”作铺垫。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兴奋与喜悦。

2.填空题

【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作业

背诵默写此诗

9】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首联:

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

船上之景

潮平、风正——气象开阔、风和日丽、波平浪静的景象(语言精练)

潮平——为下文“江春”作铺垫

颈联:

生、入(语言精练)

海日、江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思乡而不低沉

尾联:

乡书、归雁——思乡之情

四】《天净沙·秋思》

2】情景导入

秋天是一个适合抒情的季节,许多诗人、词人都在这个季节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

例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等等。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首别致的描述秋景、抒发秋情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板书)。

2】检查预习略3】四边互动整体背诵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四边互动深入探究

集体背诵这首诗,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小令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阳十种景物。

十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