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490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docx

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0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一、(5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第1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

从今年字音的考查看,重点考查多音字与难读字的读音。

考查词语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教材中相对难读的词语,以注音的词语为主;二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新词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三是口语中容易读错的词语。

从今年命题看,明显增加了难度与区分度。

考查的词语尽管是常见词语,但错误却集中在声调上了。

解题指津:

解答字音的题目,一般使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就是通过阅读题目,迅速排除错误项。

今年的难点是考查声调的问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难度。

A项全部是正确的读音。

B项“和稀泥”中的“和”应读huò。

C项中“扪心自问”的“扪”应读mén。

D项“顺遂”的“遂”,应读suì。

C、D两项都是调号的错误。

参考答案:

A(B和huò;C扪ménD遂suì)

第2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考生字形的辨析能力,能力层级A级。

考查的词语都是常见常用的字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课本中的词语,二是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考查形式为两个字组成的词语,三字词语及成语,三字词语大都是现实中正在使用的新词。

如今年的“交谊舞”“擦边球”等。

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中常用的新鲜词语,这也凸显了语文要贴近生活的引导。

解题指津:

答题方法可以采用排除法。

很明显,A项中“膨涨”的“涨”,应为“胀”,偏旁与“膨”相同。

B项中的“捉谜藏”中的“谜”应为“迷”,“谜”应组成“谜语”。

D项中的“名门旺族”,“旺”应为“望”。

“名门望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

参考答案:

C(A涨——胀B谜——迷D旺——望)

第3题命题点密:

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山东命题人对标点题情有独钟,连续五年考标点,说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今年还是老题型,考查点还是集中在特殊引号、间接引用和顿号上。

历届高考中标点符号主要考查点是:

引号与点号的关系,就是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句子里,句末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放在引号外;问号的使用,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的区别,选择问句中问号放在句末;顿号与逗号的区别等等。

解题指津:

判断标点符号的方法,就是准确判断特殊标点符号的正确与否。

今年的CD两项比较好判断,关键是A项的正确与否,就是“天安门模型”是否加引号。

如果按引号的特定称谓理解,“天安门”可以加引号,而“模型”就不必引用了,也可以把“天安门模型”的引号去掉,后面的“天安门”引起来,就代指模型了。

C项是引文的间接引用,却用了冒号。

D项“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都用顿号是不当的,因为后面的三个顿号与前面的不并列,可以把前面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参考答案:

B

第4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词语的使用与辨析能力,能力层级E级。

由于取消了同义词的辨析题,继续保留标点题,所以成语题涵盖了词语的理解题。

形成了两个一般词语两个成语的命题形式。

其特点是:

句子呈生活化,涵盖内容时代化、多样化,词语都是常见常用的,都是选取使用正确的一项。

这里要特别注意贬义词语褒用的现象,这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方面。

解题指津:

词语解题方法可以采用语感法、造句法和释义法。

A项中的“释怀”含义是:

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

常用于否定,如久病在床的外婆让他挂念,难以释怀。

而句中的含义应该是“难以忘怀”。

很明显用“释怀”不合适。

B项中的“古稀”是指:

中国人七十高龄的说法。

而句中也有82岁的老人,就不恰当。

应改为“虽已是老年”比较全。

C项中的“始作俑者”意思是: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是指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词,而在这里却用作褒义,是不恰当的。

参考答案:

D(A应为“忘怀”。

B“古稀”范围小。

C贬义用成褒义)

第5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山东卷这几年的考查涉及到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歧义)等。

在命题规律上比较突出成分残缺(4年考了5次)、成分赘余(4年考了4次)、结构混乱(4年3次)的考查。

今年病句的命题难度加大,考查了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虚词使用等问题。

解题指津:

辨析病句的方法一是抓动词,二是抓主干,理枝叶。

抓动词就是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来判断是否成分残缺,是否缺主语或缺宾语;是否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是否句式杂糅;是否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

如C项“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动词“已达”的主语残缺,应加上“参观者”或“人数”等。

抓主干,理枝叶,就是抓主、谓、宾,抓定、状、补。

B项“被”字句组成的介宾结构,后面应该加“的”字,可改为:

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大熊猫博物馆。

这也与“这座”搭配了。

D项是虚词“以及”的位置不当,应改为: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商场保安以及在场群众的救护下。

参考答案:

A

二、(9分,每小题3分)

第6题命题点密: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

山东卷的社科文阅读一直关注浓郁的传统文化,在选材方面特别关注文化的沉淀与汲取。

近几年选取了《干栏居》《“龙城”还是“卢城”》《图腾与社会制度的诞生》。

今年《“断桥”考》选自《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作者是关长龙。

这些都说明材料选择的出发点:

注重文化氛围,注重文化探究的新发现,注重文化现象的辨析与比较。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经常测试的一个方面。

本题列出了四种对“簖桥”的说明,都是依据原文设计的,是对原文的细微变化。

解题指津:

做社科文阅读的方法:

先根据要求迅速查找阅读区间;再依据原文句句对应,根据内容判断正误。

所以要在阅读时勾画重点语句。

做具体题目时,一定在原文中把与题目有关的内容画下来,进行一一对比。

本题是对“簖桥”的说明,ABD项开头就谈“簖桥”,且三项都与文本一一对应,是正确的。

C项是“‘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错误是增加了“即今日西湖断桥”,对比原文是没有的。

且“白堤”加了引号,说明此“白堤”非今白堤也;此“簖桥”除了“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还有方便到“孤山的交通”,很明显与原文不符。

此项是不正确的。

参考答案:

C

第7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重要句子的含义,考查涉及到一些观点、看法,有时涉及到不同的认识等。

解题指津:

本题是典型的观点证明型试题,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有三步:

一是阅读题干要求,画出重要词语,本题就是“不属于”“簖”“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等词语;二是一一从原文找到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三是进行对比筛选,锁定与原文不同的选项。

ABC选项都是簖逐渐被淘汰的原因,而D项“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只是说“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而非说“簖”。

所以,原文是确定选项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尺。

参考答案:

D(“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而非说“簖”)

第8题命题点密: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题目是“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很明显这是对全文的考查,是对全文信息的概括与总结,其侧重点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重点材料、重要观点进行辨析。

其命题的出发点就是聚焦文本的议论句、中心句,以及对文本中引用材料的整合提炼等。

本题难度比较大,因为所有观点都涉及全篇内容。

从命题角度看,这种整合题往往是对原句进行小小的改动,在细微上增加难度。

解题指津:

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要把握一点,就是与原文对照寻找细微的差别,寻找不同的表述是否正确。

A项与原文第一段“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是一致的。

B项与原文第二段“断桥在南宋……改称宝祜桥……谐音段桥……断桥……又名段家桥”是一致的。

C项与原文第三段“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一致。

D项“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与原文第四段“这里的‘断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不符,原文强调的是“断桥”,而题目强调的是“捕鱼蟹的方法”,不是一个概念了。

参考答案:

D(引文强调的是“断桥”,而非“捕鱼蟹的方法”)

第9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本文选自《韩非子》。

近几年山东卷文段涉及《史记》《晋书》《聊斋志异》,可见在选文上并非固定于二十四史,选材十分开阔。

本题重点考查了“期、会、犯、过”四个实词,这些都是常见实词。

解题指津:

要结合文本来推断词义,这是理解与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期”在文中作“约定”讲,初中课本中文句“陈太丘与友期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期”皆为“约定”。

与“遂与大夫期十日”中“期”同义。

“会天疾风”中的“会”,“犯风而罢虞人”中的“犯”,都可以通过原文的具体内容来推断。

而“过而击之也”中“过”作“经过”讲是不对的。

根据文句来看,“饮酒醉,过而击之也”说明厉王饮酒,酩酊大醉,糊糊涂涂敲起鼓来。

这里应为“糊糊涂涂”或“过失”,并非“经过”义。

参考答案:

D(“糊糊涂涂”或“过失”)

第10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近年山东卷文言虚词考查了“以、其、乃、与”(2005年),“为、者、而、以”(2006年),“而、与、之、以”(2007年),考查“焉、何、而、以”(2008年)。

今年考查了“者、而、以、且”。

“以(5次)、而(3次)、与(2次)、者(2次)”等虚词反复考查,值得高度重视。

同时也要全面复习,关注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言虚词命题中,五年有三次选取课本相应虚词,两次全部从选文中涉及虚词。

选取与教材相对应的虚词,必须是山东使用的三套教材的相同篇目。

相同篇目是:

《劝学》《师说》《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陈情表》《阿房宫赋》《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国论》《赤壁赋》《逍遥游》《烛之武退秦师》。

解题指津:

A“攻原得卫者”的“者”表提顿语气,不译,与后面的“信也”,形成判断句。

“假舆马者”的“者”是“……的人”。

B项前者“而”可释“才”,表顺承;后者“而”作“却”,表转折。

C项前者“以”作“来”,表目的;后者“以”作“因为”。

D项“且”都作副词“将要”。

参考答案:

D(“且”都作“将要”,副词)

第11题命题点密:

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一般的命题规律是列出6句话,选取符合要求的句子。

本题是选取“直接体现诚信”的句子,所以要从句子的内容辨析。

解题指津:

使用选优法。

③④⑤句很明显“直接体现诚信”。

 ①句是诚信的结果。

②句是忠于职守。

⑥句是体现更令相信,非诚信。

参考答案:

B

第12题命题点密: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这道试题是对全文的概括题,往往是在细小的环节上设置错误。

解题指津:

这道试题对考生有一大好处,就是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可以先阅读本题,对全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相当于阅读了译文,对做题十分有好处。

这是很多考生的经验。

当然也有一处小错误,这也可以通过再阅读原文,进行辨析。

文句要与原文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做对。

D项中的“要罢免这个官吏”,在文中没有,属于多余。

参考答案:

D(“要罢免这个官吏”多余)

四、(24分)

第13题命题点密:

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

命题的重点是文言句式、议论句以及难理解的句子。

解题指津:

翻译的方法有三:

一是紧密依据原文推断。

如“可无归乎”,后文还有“可无从乎”,可见“归、从”是一个意思,可以翻译成“归从、从顺”;二是遵循“句句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

如本题涉及的句式“可无……乎”,实词“彼、归、止、食、欺、信、成、教”,虚词“其、而、之、以”等,都是考查的重点,要一一对应翻译;三是不太明确的词语可以根据主题内容概括翻译。

(2)句是最难翻译的,主要是“而止之食”,可以依据后文诚信的意思,进行推断。

参考答案:

(1)有了像那样讲信用的国君(或国君那样讲信用),能不归顺吗?

(2)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那朋友说“好的。

”(3)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第14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D级。

山东卷近年考了七绝《江阴浮远堂》(南宋戴复古\2005年),《晓上空泠峡》(近代王闿运\2006年),《出关》(清代徐兰\2007年),词《画堂春》(宋代秦观\2008年)。

今年考了唐代杜牧的七绝《寄远》。

由此可以看出,其命题选料,重点是七绝,以诗为主。

从表达技巧考查看,每年都会涉及,已考以景写情、以景衬情、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

从命题角度看,去年的题目与今年的题目都考了感情的变化,有些巧合。

解题指津:

解答诗歌鉴赏的方法有三:

一是抓全诗的感情基调,即抓冷词与热词,就抓住了诗词内容的核心。

冷词就是诗中含有“悲、伤、苦、痛、孤、独、寂、寞、冷、雪、霜、寒”等冷色调词语;“热词”就是诗中含有“笑、闲、喜、闹、欢、晴”等喜庆的词语。

二是把题目、具体诗句、注释、作者朝代等联系起来看,诗歌是表现诗人情绪的,要知人论世。

三是学会答题的技巧。

涉及炼字、含义、意蕴、作用、妙处、手法、感情的题目都可以分三步作答:

先回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回答,或翻译,或解释,或跳跃连缀;最后总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第三句中的“孤”,含有孤独、寂冷、惆怅之意。

写“悠悠”是景色,但也暗写情感,也烘托孤寂之情。

“红袖”的出现是感情变化的缘由,红袖在盼归,联想思家情更浓;若红袖闲适观览,则是对比,其思家之情更悲。

参考答案: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或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郁;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比,越发衬托出旅思的悲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第15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A级。

名句来源有三:

课本背诵内容,三套教材的相同篇目;初中教材的背诵篇目,如今年考的《诗经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课外常见常用名句,以《论语》《诗经》等先秦著述为主。

今年的默写难度加大了,一是课外名句有些难,考了“朝闻道,夕死可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二是课本默写名句比较冷僻,特别是《声声慢》《滕王阁序》的两句。

  

解题指津:

要加强三套教材相同篇目的背诵,兼顾一下初中教材。

背诵的篇目,不要光背诵名句,还要注意冷僻一点的句子。

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字。

如“无以至千里”中“至”非“致”;“怎敌他、晚来风急”中“他”非“它”。

参考答案:

(1)朝闻道此情可待成追忆

(2)凌万顷之茫然怎敌他、晚来风急(3)在水一方奏流水以何惭(4)无以至千里得失寸心知

五、(12分)

第16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抽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把握重点内容。

解题指津:

本题提供的材料有两段,第一段与第二段各抽取核心内容。

第二段要突出“中日韩出资最多”,因为有数字显示,要概括到字数以内。

参考答案: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中日韩出资最多(或“中日韩比例最大”)

第17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仿写句式与语言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E级。

题目提供了两段短诗,要求续写三、四节。

这是典型的示例仿写型试题。

解题指津:

要仔细分析示例,按照示例的关系仿写。

短诗“我是雪\我被太阳翻译成水\我是水\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中的“雪——水——植物”,是一个事物由于某个事物的作用,变成了另一事物,这一层关系要理解。

可以顺承,也可以再另选事物。

如“我是植物\我被夏雨翻译成绿色\我是绿色\我把大地翻译成绚烂”“我是溪流\我被悬崖翻译成瀑布\我是瀑布\我把池塘翻译成浪花”等。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是植物\我把春天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示例二我是雨\我把大地翻译成新绿\我是新绿\我被春风翻译成生机

第18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考生对漫画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说明能力,能力层级E级。

几乎每年山东卷都要考查漫画或图表等,涉及有关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

目的是引导考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反思现状。

本漫画涉及到“SOS”。

S.O.S.是国际莫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国际无线电报公约组织于1908年正式将它确定为国际通用海难求救信号。

解题指津:

对漫画的说明要准确,要概括,不要描写。

要突出人物、水龙头、滴水的形状“SOS”等。

“SOS”就点明了寓意:

警示人们节约用水,告急。

参考答案:

示例:

画面内容:

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很大,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

寓意:

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

六、(18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9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

本文是周国平的散文。

从近年选材看,一是名家写的文章,而是写名家的文章。

山东卷散文命题第1题,近年有近似规律,如“‘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08年《歌德之勺》)“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07年《灯火的温情》)“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2006年《文赤壁》),联系到今年“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可见,其命题思路是:

第一段往往设题;必问好处与作用;“好处与作用”题都在暗中考查结构上的特点或表现手法。

解题指津:

做阅读题时必须注意几点:

阅读原文时一定要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核心观点、中心句与不理解的句子;阅读题大都“围绕中心或理性句子”设题,阅读时注意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关注上下文,要学会筛选式连缀作答;答案尽量分条表述等。

本题文本给了一定的提示“人生也是如此”,就是由个人习惯类比到人生感受。

谈“好处”一定要突出结构上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以及对下文起得作用。

参考答案:

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慨;为下文做铺垫。

第20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级。

重要句子的考查,主要侧重理性的句子。

解题指津:

做这种题目要扣准两点:

一是用上下文的重要词语来诠释;二是结合全文的中心来理解。

(1)句重点诠释“回家”,“回家”在第一段做了解释,即“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2)句重点诠释“自我”“走多远”,就是心灵世界不被诱惑与压力所累,保持心灵的宁静。

参考答案:

(1)被社会的诱惑与压力左右,在忙忙碌碌或漫无头绪中,忽视了自己的心灵世界,迷失了自我。

(2)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会明确行动的方向,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与压力都能保持清醒。

第21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能力层级D级。

本题表面看是对题目的考查,而实际上是对中心、主题的概括,对文本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的分析。

解题指津:

做这类题目,要逐段找到理性的句子,找到能体现题目或观点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

这些句子都对题目的正确回答提供了信息: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他自己的路上;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参考答案:

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或“记住从外部生活回到内心生活的路”),在社会的纷争与喧嚣中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获得充实的生活和宁静的心灵。

第22题命题点密:

本题是探究题,重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F级。

探究题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涉及写法的探究,如去年的《歌德之勺》最后一题“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等;一种是内容上的探究,如本题。

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容易发挥。

探究题并不是让考生随意为之,而是必须结合文本来发挥,不管是写法探究还是内容探究皆如此。

解题指津:

作探究题注意两点:

先要理解提供语句的含义,用自己的话,结合句中的重点词语诠释;然后再根据提示谈启示与体会。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抱有开放的心态,大胆去闯去试;二是抛下自己的锚,找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发挥。

有很多考生并不是这样,而是就一点拓展开去,往往回答不全面。

探究题也有严格的得分点,探究题的文字一定要尽量丰富一些,层次尽量清楚一些。

参考答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

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能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18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本文是杨澜的访谈录,访谈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

2009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刚刚修改为“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去掉了“访谈”,而今年又恰恰考了“访谈”,有点不可思议。

关于文本内容的整合,是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解题指津:

因为是访谈,文本恰恰涉及了四个方面,当然概括也要根据问题与回答,提炼四个相应的内容。

四个方面第二个有些难,其他三个难度不大。

有些考生答了“乡愁诗人”“人生经历”“诗歌的小众化”“网络语言”等,是不全面的。

可见,这类题目要多答一些,尽量答全。

参考答案:

(1)对乡愁的理解

(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与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第19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D级。

本题的设题比较简单,可以通过文本的重要语句,进行连缀概括。

解题指津:

答题时要紧密结合文本,找到“乡愁”的有关文字,进行概括。

甚至直接抽取,阅卷也算正确。

如:

“乡愁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可以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

”第二问实际上是考查省略的作用,那就是引起人们的想象,是悬念。

参考答案:

(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20题命题点密:

重点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级。

本题是对理性句子的深度理解题,意思比较含蓄,不明显。

 

解题指津:

做理性句子的分析题,要把握两点:

一是理解文句的隐含意思,就文句理解文句;二是找到文本诠释这句理性文字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首先从字面理解,有两层意思:

写作心理失衡,失去保障,才能写诗,写出好作品;心安理得幸福的人,没有失衡的心理,自然写作的灵感不会光顾于他。

当然“缪斯”可能学生比较陌生,“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掌管诗词、歌曲、舞蹈、历史等女神的称呼,一般也作为对诗人的雅称,指带来灵感等。

再结合余光中的回答,增加“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很复杂”“愿望没达到”等相关内容,就接近或类似答案了。

在这里说明一点,现代文阅读中,学生的答案根本没有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的,只有相近、相似、要点全而已。

参考答案:

(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内心世界的冲突与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第21题命题点密:

本题是探究题,重点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F级。

本题也属于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