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5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白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月终审稿)

 

白城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编写组

 

编写说明

本规划分为两个部分(六个单元),以主辅两条线贯穿全篇。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的起步基础与目标任务。

以纵向为辅线,展开“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体系。

这部分由一、二两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简明扼要的阐述发展基础,分析面临形势。

第二单元,对三次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确定规划目标,提出主要任务。

第二部分,“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与谋划布局。

以横向为主线,展开“六园一城”(六个产业园区和新城区)的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实施要点和项目支撑。

“六园一城”建设,既为本规划的重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成章,合则融为一体,分则自成体系。

这部分由三、四、五、六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三、四单元,对基础较好、条件优越且进入省市发展规划视野的汽车与零部件、商贸与物流两个产业园以单列单元的方式分别作了近期可操作性的较为详细的规划。

第五单元,对虽有发展潜力,但尚未具备园区雏形的生物与制药、纺织与服装、煤电与新型建材、文化创意四个产业园,作了发展方向性的战略构想。

第六单元,以建设白城市西部新城区为目标,与市里确定的“一市两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对区域发展的总体架构,包括以“六园”为主体的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区核心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以及道路维修、景观点建设等,提出整体上的统筹安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的起步基础与目标任务

第一单元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经过建区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开发建设,白城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骨干企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快速跟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一个蓄势快发的态势已经摆开,一个大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一五”期初的2005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6亿元,增长2.2倍,五年平均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增长1.9倍,五年平均增长24.3%;财政收入实现2.1亿元,增长9.57倍,五年平均增长60%。

三项综合经济指标在五年内呈翻番增长,标志着本区大发展的羽翼更加丰满,经济实力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骨干产业初具规模。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户,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5亿元,实现利税4.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2%和32.5%。

工业总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38.1%,初步形成了以汽配、医药、纺织、煤电化工为骨干产业支撑的工业经济格局。

3、第三产业快速跟进。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商贸、物流、金融、通讯等行业蓬勃兴起,第三产业呈现了超常规的快速跟进。

2010年,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21亿元,比上年增收863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16亿元,达到6.3亿元,五年增长5.4倍,年均增幅达40.3%。

三产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期初的21.1%跃升到35.7%。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基本健全,实现了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市前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00元和6,500元。

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以衣、食为主的生存消费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发展享受型转变的过程中。

5、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以“提升区域功能,优化资源禀赋”为方向,倾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累计投资2亿多元,自主完成了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了吉鹤苑、幸福花园、吉府花园、金地花园、瀚海名城等中高档居住小区;坚持不懈地实施美化、绿化、亮化、优化工程,区容区貌大为改观。

区域环境大幅提升,集聚功能日益增强,人气、商气不断集聚,各种发展要素正加快涌入。

二、面临形势

未来五年,白城经济开发区既有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从发展的有利条件上看,本区已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进入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其一,“二次创业”拓展了大发展空间。

“二次创业”、扩区发展,使我区的区域面积由4平方公里拓展到17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办事处,共14个行政村、9个社区,区内人口达到10万人。

过去由于空间狭小,在项目摆放、产业布局、配套服务、环境优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限制,特别是项目摆放和产业布局,尽管采取瘦身再瘦身的办法,但仍然摆布不开,对一些好项目、大项目,只能是“望‘项’兴叹”。

区域面积的扩展,为我区提供了制定大规划、运作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广阔舞台。

其二,主导产业将支撑起大发展框架。

充分利用区内汽配、医药企业的现有基础和扩区后白城电厂、纺织厂划入区内的有利条件,以及本区被省、市规划为白城内陆港建设区的良好契机,分别规划建设汽车零部件与改装车、生物与制药、纺织与服装、煤电与煤化工、商贸与物流、文化创意等六个产业园区。

通过区中建园,打造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快速发展的基础,加快向现代化、高集聚、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成为推进白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目前,一批与六大产业相关的产业、企业及产品正在向本区集聚、集结。

其三,投资需求将激活大发展潜能。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区将形成两大投资版块:

一大版块是六个产业园建设。

通过产业园内现有骨干企业增总量、扩规模;市内相关企业“腾笼换鸟”向产业园集中,移地改造,扩大产能;域外企业来产业园承接生产产业链中的配套或延伸产品等途径,将吸引巨额生产性资本进入六个产业园区。

初步测算,在“十二五”的前三年,六个产业园建设期投资就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一大块板块是白城西部新城区建设。

为解决长期以来“一市一区”所形成的城市布局不优、承载能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从白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大局出发,决定将新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摆放在本区的区域内。

初步规划了“两区两带一网”的新城区空间布局。

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城区建设的总投资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两大投资版块在未来五年的总投资需求将达到300多亿元。

巨额的投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市场与投资载体,吸引域内外资本、资金向本区集聚、集合,对本区大发展潜能将起到强大的激活作用。

其四,宏观形势有利于形成大发展局面。

“十二五”时期,国家确定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规划指导思想,以及相应采取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措施,都有利于本区加快形成大发展的局面。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快速推进,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本区工业化、城镇化都处于刚刚起步的初始阶段。

差距即是潜力,潜力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空间上的后发优势,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相关产业的梯度转移。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是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我区处于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区域内,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长吉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市里在开发区“二次创业”中所实施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将为我区带来更多、更直接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三是“十二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多方面、多方式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金的供应将更为充裕。

我区确定的发展重点和规划摆开的产业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方向,将产生投资需求的“洼地”效应,有利于吸引资金流的大量注入。

(二)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挑战

从困难和挑战上分析,我区要快发展、大发展,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性的困难还比较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1、经济总量不大。

纵向对比,本区在“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以年均26.2%的速度递次迈进,保持了高幅度增长。

横向对比,17.6亿的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4.1%。

由于基数小、起点低、经济总量不大所形成的经济实力不强等困难,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

2、产业层次不高。

主要是工业化水平比较低。

工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和带动能力弱。

从工业内部看,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小;从工业布局看,企业处于“扎堆式”的简单集中,没有真正在产业链上形成集聚,不利于产业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

3、落地项目不多。

按储备项目的可能、可行、可靠三个层面分析,本区的规划项目进入“可靠”层面即达到扩初设计、准备实施的项目很少;进入“可行”层面即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不多;进入“可能”层面即有可能或有意向进入本区的项目占多数。

在储备项目中,近三年能投资到位或开工建设的项目少,是影响今后五年实现即定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除上述三个制约我区快发展、大发展的不利因素外,适应“六园一城”建设需要的建设用地不足、土地征用成本较高、本级财政自有资金匮乏等存在的实际困难,也是不可忽视并急待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之,我区既面临着加快发展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蕴于挑战。

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崛起振兴,是本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第二单元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按照全市开发区“二次创业”提出的到2015年经济总量实现翻两番的总体目标要求,充分考虑我区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加大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把经开区打造成解放思想的先导区、项目建设的聚集区、经济振兴的领跑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产业集聚、功能集中、服务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为主导,以“六园一城”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宜业宜居、绿色生态、现代文明的全市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新城区。

到2015年,全区经济总量实现翻两番。

具体目标:

按照经济总量翻两番的总体目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三项主要指标的目标是“678”:

“6”,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7”,是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8”,是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

1、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60亿元,比2010年的17.6亿元增加42.4亿元,增长2.4倍,年均增长27.8%。

2、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达到70亿元,比2010年的12.6亿元增加57.4亿元,增长4.6倍,年均增长41%。

3、财政收入2015年达到8亿元,比2010年的2.1亿增加5.9亿元,增长2.81倍,年均增长30.7%。

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

发展目标:

2015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9,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61%,年均增长10%;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8元,比2010年的6,500元增加3,968元,增长61%。

主要任务:

推进农业、农村的“两建设一改革”。

1、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以“乡土化提升、景区化开发、品牌化整合、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并实施“七三一”工程,即建设七个绿色农产品种植园区、三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园区、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七个绿色农产品种植园:

在交通、铁岭、朱家、丰产、河北、纯阳、于家七个村分别建设七个绿色农产品种植园区。

其中,铁岭、交通、朱家、河北、丰产五个村重点发展水稻、马铃薯、花生、蔬菜等种植业;纯阳、于家利用现有的大棚基础条件,重点发展以蔬菜、花卉为主的棚膜经济,带动周边农户,拓展域外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