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531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docx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

(1)时间:

1921.7.23-8.1;

(2)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

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国际的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4)中心任务:

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的建立: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李分管组织和宣传。

2、中共成立的意义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经过了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之后,终于有了新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共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共的成立,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一部分。

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1)规律:

中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特点:

第一,中共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共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

(此观点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时间:

1922.7.16-23地点:

上海出席代表:

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2)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3)意义:

①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

②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的结晶。

二大的不足,对中国革命两阶段的关系没有深刻的认识,因而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革命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来领导,对民主革命成功后提出两种可能。

一是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二是若无产阶级力量强大,这第二步奋斗是能即刻成功的。

三、中共三大,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1)概况:

地点广州;时间1923年6月

会议的中心议题:

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

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张国焘的左和陈独秀的右

经过讨论,通过了大会宣言及《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帮助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为民主革命联盟,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的东方战略理论,关于争取同盟军的思想是确定国共合作方针的理论准备;

第二、实行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可能性:

第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辛亥革命后一直坚持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立场,虽然屡战屡败,但仍然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二,他们欢迎十月革命,欢迎俄国人对中国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们合作。

(3)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必要性

第一、国共两党只有实行党内合作才是切实可行的,否则,孙中山不同意合作。

第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对革命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1月,地点广州

(1)国民党一大的主要成果

第一、政治上通过了新的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纲领。

第二、在组织上通过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联盟.

(2)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第一、最大特点是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紧密结合。

第二、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五、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1925.1.11—22,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代表党员994人。

2、大会的中心议题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大会初步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批评了“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强调右倾是当前党的主要危险。

主要表现在取消党的工作,放弃阶级斗争的主张和“采取劳资协调的政策”。

大会分析了国民党的政治状况,指出国民党改组后已经分化为左、中、右三派。

党对各派的政策是:

帮助和扩大左派,批评中派的“游移态度”,反对右派的妥协和压迫工农的行为。

3、意义这次大会所决定的各项政策和采取的各项措施,都是正确的。

它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次大会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六、中共五大会议的努力1927年武汉

七、八七会议(重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广州起义——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八.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九、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

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八、遵义会议(重点)

召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②取消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意义:

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一、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陕北瓦窑堡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扩大红军”的方针,并提出了抗日游击战在战略上的重大重要

25日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确定了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标志着党的抗日民族统一宣布策略方针的形成。

十二、洛川会议1937年8月陕北洛川

内容:

第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第二,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内容是: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的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实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

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建立抗日的民族团结。

第三,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方针政策:

第一,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第二,在国统区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第三,减租减息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策略。

基本精神就是:

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意义:

洛川会议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正确估计了形势,及时地明确了党的任务,并制定了完成此项任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和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九、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

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毛泽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建立起来。

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

它在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大会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十、杨家沟会议(十二月会议)

中共中央1947年12月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

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阐明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方针及政策。

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就是此时提出来的。

十一、七届二中全会

1949.3.5---3.13;西柏坡;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内容:

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方针、政策。

第一,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

第二,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第四,提醒全党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坚持不断革命。

意义:

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他圆满的解决了党夺取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在革命转变关头,从政治上、思想上做了充分准备。

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十二、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1949.9.21—9.30;北京;66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十三、开国大典:

1949.10.1;北京;天安门城楼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十四、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950年6月

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会议强调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会议是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会,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策略。

十五、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重点)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集中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成功探索。

(1)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提出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根本任务:

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在经济建设上,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大会还采纳了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主张。

(3)在政治建设上,大会确定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党和政府的活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方针。

(4)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十六、庐山会议与纠左进程的中断

党内高层领导对1958年以来的工作和当前形势的估计存在着严重分歧;

中苏论战的影响

十七、中共十大会议的召开:

1973年8.24-28;北京

十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18-22;北京

1、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

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5、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重新确立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

6、是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左”倾错误的长期干扰,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二十、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1981年6.27-29;北京

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重新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革”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

2、实事求是的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3、总结和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4、是总结经验、团结前进的会议。

《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为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加强了中央的集体领导和团结,以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充分实现。

二十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

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二十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十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十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

9

12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这次大会的灵魂,

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

大会进一步

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强调把我们的事业

全面推向

21

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

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

代表大会。

二十六、

.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

11

8

日至

1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

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

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

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二十七、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

10

8

日至

11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

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

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

十一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

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

期末降低

20%

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

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

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二十八、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

10

8

11

日,

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

《中

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

指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构

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六项要求

),以解决人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

保证。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加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