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的变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524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的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课的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课的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课的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课的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课的变革.docx

《备课的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的变革.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课的变革.docx

备课的变革

备课的变革

备课的变革

吴亚萍,王芳编著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2009.5重印)

目录

总序

导论

(一)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过程中遭遇的新问题

 (三)从旧教学设计向新的教学设计转换

一、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对教学价值认识的偏差

  1.对教学价值认识的狭窄化

  2.对教学价值认识的割裂化

  3.对教学价值认识的空泛化

 

(二)社会发展与学校教学的关系

  1.社会发展对知识状况的影响

  2.社会发展对学生个体的要求

  3.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1.知识与人的生命实践的关系

  2.教学与人的生命实践的关系

 (四)学校教学三层次价值观

  1.学科教学的共通价值

  2.学科教学的独特价值

  3.学科教学的具体价值

二、教材文本的解读

 

(一)以往教材育人资源的贫乏

  1.以往教材內容的选择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2.以往教材呈现的方式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3.教师机械地照搬教材带来育人资源的贫乏

 

(二)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原则

  1.知识结构的多层次理解

  2.知识结构多维关系认识

 (三)教材知识的生命激活原则

  1.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沟通

  2.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沟通

  3.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生命实践的沟通

三、学生状况的解读

 

(一)以往教学中的学生观剖析

  1.以往教学中对“人”的忽视

  2.以往教学中的“抽象个人”

 

(二)建立学生“具体个人”的意识

  1.从忽视学生向关注学生转换

  2.从“抽象学生”向“具体学生”转换

 (三)学生状态的具体分析

  1.学生前在状态的分析

  2.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以往的教学目标确定

  1.实践层面抽象目标的不同表现

  2.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分析

 

(二)影响教学目标确定的因素

  1.理论认识的抉择

  2.教材文本的解读

  3.学生状况的分析

 (三)教学三层次目标的规划与设计

  1.整体规划长程的总体目标

  2.递进设计长程的阶段目标

  3.度身定制弹性的具体目标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

  1.“长程两段”的教学策略

  2.“整体感悟”的教学策略

  3.“融合渗透”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过程组织的策略

  1.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2.顾及学生差异的策略

 (三)教学活动组织的策略

  1.小组合作活动的策略

  2.常规积累活动的策略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意义

  1.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基本单位

  2.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逻辑

  1.以学生“资源生成”为目的的“有向开放”

  2.以促进“过程生成”为目的的“交互反馈”

  3.以促进“拓展生成”为目的的“开放延伸”

  4.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为核心的“互动生成” 

 (三)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设计

  1.教学过程互动生成设计的原則

  2.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设计

七、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状态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状态,启发学生类比的思考

  2.关注学生的差异,捕捉学生不同的资源

 

(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提升

  1.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向有序化的提升

  2.促进学生的思维从疏漏向严密化的提升

  3.促进学生的思维从散点向结构化的提升

 (三)促进教学互动生成的一般原则

  1.通过对错误性资源的判断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混沌到清晰的生成

  2.通过对多样性资源的比较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生成

  3.通过对个性化资源的原理分析,促进学生认识从模仿到创造的生成

附录

 小学语文“句群写作专题”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鲸”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小数的认识”单元教学没计

 小学数学“表内乘法”单元的长程两段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序

导论

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推进提供蓝图,它不仅要为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提供前提保证,更要为促进课堂教学中的“人”的主动发展提供前提保证。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

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对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阶段或一个教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考,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要求。

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多项有效的互动,何以知道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等。

(P1)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和内化,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行为的一个中介。

教学设计的改革是教师对教学新理念进行实践体悟和运用的第一步。

(P2)

(一)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中心论”:

以知识教学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

1、较多地强调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中心的教学内容研究,通俗的说法就是“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备”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和建议。

2、以认知目标为取向的教学目标确定,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为知识而存在的认知体。

3、以教师活动为主线的教学程序编制,具体地表现就是“备”教学程序、“备”标准答案。

问题:

1、以知识传递为教学的价值取向。

学生和教师都是为知识而存在的,服务于完成知识的传递这一中心任务,忽视了教学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根本的育人价值。

(P3)2、关注一节课的知识点的教学,表现为一种点状的教学设计。

忽视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之间内在的结构的联系,忽视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生命实践的联系。

3、学生是抽象意义的学生,其典型的反应就是教学设计中假设的标准答案和统一的“一刀切”的要求。

不但忽视了学生前在的经验积累和个体差异,而且还忽视了学生潜在的多种可能和学习困难,更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就是忽视了学生“具体个人”。

4、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割裂成两个独立的单位,(P4)把教师和学生孤立地对立起来,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的集中表现。

忽视了用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杂关系。

致命的局限:

忽视了“人”;认识和处理为题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

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师还比较缺乏用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做出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改革过程中遭遇的新问题

问题一:

用“加法”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使课堂教学不仅形式化而且割裂化。

(P5)

问题二:

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

(P9)要么一味地执行预设,要么片面地强调生成。

我们不是不要预设,而是要改变以往那种机械封闭的硬性预设,转变为一种灵活开放而且又为教学过程实施留有弹性空间的预设。

这种开放和弹性的预设,不仅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要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前提保证。

开放和弹性的预设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前提准备,而互动生成则是对这种预设的动态调整和发展的过程。

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前后的内在关联性。

(P10)我们既要关注作为基础性前提的开放和弹性的教学设计,又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而是要努力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动态地发展和调整预设,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实现真实的主动发展。

(P11)

(三)从旧教学设计向新的教学设计转换

第一、整体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价值。

教学内容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主动发展的人”这一教学根本目的。

第二、整体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强调包含性,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看作是这节课的一个局部,把每节课看作是整个教学单元或者教学阶段中的一个局部,把每个教学单元或者教学阶段看作是整个学年或者学段中的一个局部。

把每个学年或者学段看作是整个小学或中学阶段中的一个局部。

正是这种整体与局部的包含关系的存在,要求我们从人的培养和发展的长程考虑,以整体结构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和生命激活的处理,开发和拓展教学内容的育人资源。

(长程:

人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教学长程中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以下简称为教学长程。

第三、整体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强调综合性,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形成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整体。

(P11)

第四、整体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强调有机性,把课堂教学各种要素进行综合的过程,不是简单做“加法”的过程,而是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过程。

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

第一、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分析。

第二、对学生状况的解读和分析。

第三、三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

整体规划教学长程的总体目标,递进设计教学长程的阶段目标,度身定制弹性的具体目标(可测评性、针对性、发展性)。

第四、教学过程的“三放三收”设计:

一是以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大问题设计为前提;二是将大问题“放下去”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通过教学的重心下移,使学生基础性资源得到生成,也能使他们的起点状态得以呈现;三是将学生生成的不同信息和各种资源“收上来”,为下一步形成生生和师生的互动提供互动性的资源;四是思考资源要以生生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才能利用有效,通过“收”的层次性,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提升;五是在“三放三收”设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分析学生对每个大问题思考与解决的多种可能,分析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与障碍,同时还要思考应对的策略和方案,为教学实施过程中动态地调整方案提供可能。

第五、教师要注意表达自己对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即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认识和思考。

(P12)

新课堂教学设计表姓名:

学校:

年级:

 

课题: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所处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

该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

体现教育价值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情况说明。

2、学生分析

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对于所要学习内容的各种可能与困难障碍分析。

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估计。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的导入

教师提出大问题

思考如何“放”下去?

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怎样促进生生、师生互动?

应对学生各种可能的方案是什么?

思考如何“收”得有层次?

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可能状态分析

阐述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理由,体现哪些认识和追求,设计背后的理论支撑又是什么,等等。

 

核心过程推进

核心问题域的生成与展开

问题之间是否有内在关联?

问题的思考是否有递进和提升?

如何形成生生、师生的互动?

如何放收合理、自如、有效?

可能形成的问题域分析

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可能状态分析

 

开放的延伸

总结提升与内容延伸

是否注意概括性的总结?

是否注意学习方法结构的提炼?

是否注意评价和反思质疑?

(P13)

教学价值观是统领整个教学设计的“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