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考模拟考试.docx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考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考模拟考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临川一中届高考模拟考试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6届高考模拟考试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6届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
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当然,司马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往往也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司马迁对于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始动因,在叙事时反复加以强调,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
在叙述李广事迹时,突出这位名将的不幸,写他总是遭受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失败。
而对于大将军卫青,则以天幸二字为叙事主宰。
讲述卫子夫如何得到武帝宠爱、立为皇后,以及卫青尚平原公主等事,都突出卫家的幸运。
在《留侯世家》一文中,又侧重于所谓的天意。
黄石公授张良兵书是天意,张良称刘邦成功是天授,自己有机会为刘邦出谋划策也是天授。
司马迁本人也深有感慨地说:
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司马迁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来源:
学#科#网Z#X#X#K]
《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司马迁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
《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
《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
《商君列传》一文以任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他的成功源于变法用法,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
文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在秦国掌权之后又主持变法,太子犯法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
而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没有过多的铺叙。
总之,《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与略写,往往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司马迁有很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
无论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他写起来都条理清晰,显得游刃有余。
如《陈涉世家》,把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千头万绪的事件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
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在叙述这两个事件的原委及经过时,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成功地运用了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
《史记》的场面描写也很精彩。
写荆轲刺秦王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写鸿门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写灌夫骂座和东廷辩论则或冷或热,对比鲜明;写长乐宫诸侯君臣始朝仪,则秩序井然,庄严肃穆。
不同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司马迁采用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了各种宏大场面的实况及自己的独特感受。
《史记》固然时而穿插生活琐事,但司马迁更善于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善于追根溯源,总是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史记》的叙事没有对表面现象的相关陈述。
B.司马迁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正确的判断力,对项羽失败的原因以及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分析都很精辟。
C.《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血脉贯通,各篇都有自己的灵魂,且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离不开司马迁对始因的苦苦思索。
D.《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不管是头绪众多的历史事件,还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都写得条理清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非常重视探究事件的因果关系,但对许多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都是正确的。
B.司马迁叙事详略得当,往往详写事情发展的起因,略写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史记》中许多篇章的详略,都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
C.司马迁驾驭材料的能力很强,创作时显得游刃有余,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进行了精彩的描写,体现出《史记》的厚重。
D.《史记》中不同的场面具有不同的气氛:
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或冷或热,对比鲜明;秩序井然,庄严肃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留侯世家》一文中,侧重于所谓的天意,可见在探寻因果关系的时候,司马迁也偶尔会误入宿命论的歧途。
B.司马迁认为,任法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商鞅的成功源于变法用法,其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
C.生活琐事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司马迁会详加叙述,使之成为贯穿人物传记的主线。
D.司马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对事态的轻重缓急明于心而应于手,运用多种手法叙述了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事件的原因和经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
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
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
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曰:
世无此风久矣。
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
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
至是,疏言:
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
至于均输、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何异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
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
又言:
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
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
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
齐多盗,论报无虚日。
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
徙淮南西路提点刑狱。
元丰六年,召为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
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
光曰:
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
常对,上七事,曰崇廉耻,存乡举,别守宰,废贪赃,审疑狱,择儒师,修役法。
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乃折衷条上之。
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兼侍读,加龙图阁直学士。
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
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
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
诏罢之。
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
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
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
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
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元祐会计录》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李常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B.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C.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D.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官员品级。
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B.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
如文中的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年号。
C.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D.科举考试选状元开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常年少时在白石僧舍读书,进士及第后,把自己所抄书9000卷留在白石庵,世人称白石庵僧舍为李氏山房。
B.李常虽然与王安石关系友好,但是在讨论王安石所立的的新法时,对青苗法收息持反对态度,之后被贬为通判滑州。
C.哲宗登基后,李常改任为吏部侍郎,又升为户部尚书,司马光担心他没有能力胜任此职,怀疑他缺少才干气度。
D.李常上奏七事来陈述时政得失,在差役、免役法没有确定时,李常认为法无新旧,应听从百姓意愿,方便百姓为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常得黠盗,刺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
(5分)
译文:
(2)
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
常
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
水猎,犹可帝王师。
【注】征君:
征士的敬称。
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8.如何理解尾联中的如犹二字?
尾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9.全诗的结构安排颇为精巧,请从起承合角度赏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试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来源:
Zxxk]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丑槐
雨荷
老城的南头有棵丑槐,它体态臃肿,衣衫沧桑,即使在五月槐香的季节,也只能抽出几条斜枝碎叶。
它是树中的侏儒,标准的畸形儿。
他叫大宝,是个修鞋匠,他的鞋摊摆
在丑槐下已很有一些年头了。
街上的风景,换过一页又一页,不变的,只有大宝的的鞋摊。
看见他时,他多数蓬头低首地趴在一架黑乎油腻的修鞋机上补鞋。
修鞋机前放着一只破木箱,木箱上什么都有,都是修鞋的家什。
看不见他的腿,腿被木箱遮住了。
不过,也看到过他的腿。
那是在闲时,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和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聊天。
他的裤子和正常人的裤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裤管里的内容,那里没有一双有血有肉的腿。
一双空空的裤管在风里荡来荡去。
她叫菊花,是这个小城的清洁工。
每次走过大宝的摊前,大宝离着老远就笑眯眯地招呼过来了。
他的笑容常常刺激着她的神经,让她倍感人生的残酷。
一个一生不能用双脚走路的人,却偏偏操持着替人修鞋的活计,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助跑,而自己却寸步难行。
菊花常来他这补鞋,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自己的鞋没得补了,她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老实说,大宝的手艺并不高明,甚至有些粗糙,和他人一样,怎么看都算不上精致。
大宝开始补鞋还算认真,后来,生意越做越精了,开始偷工减料,甚至开始用劣质皮。
菊花每次接过针工粗糙,掌皮劣质的鞋子,只是笑笑。
大宝粗黑的大脸上依旧堆着虚虚的笑,说着口不对心的话:
大姐,你放心,给你补的绝对是上好的皮。
钱嘛,你看着给好了,都是熟人,讲钱生分嘛。
起初,他要多少,菊花给多少,明知贵了,也不还价,大宝觉得她这生意好做。
渐渐地,大宝有了想法。
他想,补一双鞋,我要她4元,她给,如果我跟她要6元,估计她也会给的。
我怎这么傻呢,何不要6元?
[来源:
Z,xx,k]
再来补鞋时,涨价了,一双鞋从4元涨到了6元。
说出6元时,大宝斜眼偷看了菊花的脸色,出乎意料的是,菊花只是笑笑,竟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说:
不要找零。
身走了。
嘿,这女人看穿着不咋的,出手倒挺阔掉的,真是人不可貌相象啊!
大宝惊喜之后莫名了好一阵。
这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大宝的脑袋越来越活了。
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照得人打瞌睡,头顶的丑槐耷拉着稀疏的脑袋,睡眼朦胧。
丑槐下的大宝身着老式中山装,胸系油腻腻的蓝色大围布,正拢着手,眯着眼,朝着大街上望呆。
菊花来了,手里拎着一双垃圾筒旁捡来的童鞋。
大宝的眼睛倏地一亮,一张脸,笑成了一朵黑菊花。
大姐来啦!
快请坐,请坐。
,大姐稍等呀,一会就好,一会就好。
菊花笑笑,默默地坐在旁边等着。
菊花发现大宝的木箱里新进了一些万能胶。
而这些万能胶全是假的。
鞋子修好了,菊花接过鞋,依旧递过一张皱巴巴的10元人民币,大宝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也不提找零。
师傅,卖我两瓶万能胶吧?
菊花说。
行行行,当然行,大姐要,我给全城最低……大宝的话还没说完,菊花再次递过一张皱巴破旧的10元人民币,身走了。
菊花过一条街道,把那两瓶面浆做的万能胶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筒。
看着菊花远去的背影,大宝狠狠地亲了一口手里的两张人民币,自言道:
人要走运,山也挡不住哩。
嘻嘻嘻多亏咱这脑瓜灵!
旁边修自行车的老马扔过话来:
大宝,知道你的运气哪来的吗?
你的运气来源于你那双空空的裤管!
知道吗?
这女人以前的男人也是修鞋的,后来出了车祸,双腿截肢了,再后来,男人得病死了。
靠着清扫街道挣点生活费。
大宝的笑容凝固了,凝固在那棵粗糙、干裂、灰黑的丑槐下。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宝是位其貌不扬的修鞋匠,自己寸步难行却用双手为他人助跑,对待顾客很热情,经常笑眯眯地招呼顾客,菊花因此总照顾他的生意。
B.借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没有精湛手艺、安分的本心却有着偷工减料的精明与售假欺诈的得意的人物形象。
C.菊花开始是补自己的鞋,后来就在垃圾筒旁找人家扔了的鞋来补。
因为是老顾客,大宝给菊花全城最低价,菊花也出手大方,不在乎找零。
D.菊花竭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帮助大宝完成精神救赎。
这正是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
不仅是批判丑陋的人性,更重要的是褒扬精神救赎的人性。
E.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
对人物直接表明态度,以大宝的笑容凝固了作为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2)文中对丑槐进行了三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中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有人建议把小说的题目
丑槐改为大宝,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屠呦呦———诺奖人生是这样炼成的
北京时间
2015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
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站在了世界科学最高奖台。
家学渊源冥冥中的神奇交集
在宁波,屠家称得上名门望族,名人辈出、家学深
厚。
而屠呦呦母系所在的姚家也是书香门第。
宁波文史研究者袁良植介绍,屠家祖先在南宋庆元年间从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宁波,至今绵延达800余年。
中间出过包括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博物学家屠本畯等等,既有高官显贵,又有文人墨客。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
在屠家宗谱里,屠本畯这个名字让人惊奇。
数百年前,他就从事着生物研究工作,并写有大量著作,其中《闽中海错疏》成书于明万历丙申,是中国最早的海产动物志。
重读书,好探究,时间跨越数百年,屠家两位生物研究者在冥冥中产生了一次神奇的交集。
时光飞逝,到了宁波屠家第二十世的屠濂规,在这位深受西方教育的父亲安排下,屠呦呦和3个哥哥从小就开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屠呦呦少年时期长期居住在外公家,据《鄞县姚氏宗谱》记载,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曾于东北三省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
《鄞县姚氏宗谱》中还有收录他写的《呈大总统请改革弊制由》、《上熊秉三先生希龄书》等文章。
在这里,屠呦呦获得了人生的启蒙,为她以后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舅舅姚庆三从法国留学回来后初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来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处分行经理,更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
屠呦呦父母两大家族皆具有重教传统。
教育后辈,培养健全人格是家族一以贯之的传统。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屠呦呦的影响是巨大的。
严谨家训内化为家族精神
万里之外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两本关于屠呦呦家族的宗谱正在被研究者解读。
《甬上屠氏家谱》和屠呦呦母亲姚氏家族的《鄞县姚氏宗谱》传递着关于立身处世、治家持业的谆谆教诲。
若有孝子顺孙、义夫良女及一切善行,合族尊敬之。
频发则周恤之。
若习恶为非赌博者、窃盗者、酗酒争斗者、内乱鸟兽行者、横暴乡里者、诓骗财物者、不孝不悌不仁不慈不睦者、官吏而贪渎行宪者,合族摈之,终身不齿。
这条屠家家训充分体现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对族人标准高、要求严。
严谨的家训内化为一个家族的优秀精神。
屠呦呦14岁那年,他的哥哥屠恒学在赠给妹妹的照片后写到,呦妹:
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
呦呦,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
生于战乱年代,条件艰苦,然而家族内在基因始终锻造屠呦呦不屈坚韧的性格。
16岁时,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此时的屠家生活已经十分拮据,小女孩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整整两年,病痛折磨着少年屠呦呦。
但她从未放弃学业,最终以同等学力身份,进入效实中学高中一年级,与父亲屠濂规成为了校友。
在效实中学读书期间,屠呦呦生物课程平均分达到80.5分,为走上生物科研道路打下扎实基础。
执着探索
几度寒暑报春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屠呦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1967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屠呦呦的斗志: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众来信,在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
当她再一次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屠呦呦父亲所著的《闽中海错疏》是中国最早的海产动物志,她在论著方面也潜心研究,参与编著《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编辑了含有640多种草药在内的《抗疟单验方集》。
B.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恶性疟原虫已对其产生抗药性。
C.在遭遇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疟原虫的抑制率意外下降的问题时,屠呦呦受有关医著的启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经过反复实验研发出了青蒿素。
D.屠呦呦的名字来源于《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希望她从小继承家业,从事生物医学研究。
E.屠呦呦出身名门望族,秉承严谨家训,在医学领域历尽艰辛,终于制服了疟疾,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
家。
(2)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从全文来看,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
答:
(4)2015年12月11日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站在了世界科学最高奖台,谈谈屠呦呦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对你的启示?
(8分)
答: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摇滚创作男歌手汪峰自诩占据了内地乐坛的半壁江山,遭到不少网友吐槽,许多歌迷调侃他以后可以称他为
汪半壁了。
B.法国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在位于巴黎北郊的
法兰西体育场附近发生多起震古烁今的枪击爆炸事件。
C.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在对此事件扼腕叹息的同时更需要青少年的心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两岸关系沧海横流,跌宕起伏,而2015年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会面将揭开历史新的一页,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新版百元人民币增加了防伪性能较高的光彩光变数字、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磁性全埋安全线等防伪特征,防伪技术水平较上一版百元纸币有明显提升。
B.位于江西南昌的西汉海昏候墓,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C.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现年67岁的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夺得该奖项历史上第14位女性桂冠得主。
D.古装剧《琅琊榜》以平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才冠绝伦的麒麟才子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