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docx
《小升初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
小升初阅读——小说阅读专项练习及详细答案解析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自主学习:
(1)《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 ,本课内容由 和 组成。
(2)《鲁滨孙漂流记》叙述十七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 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 ,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 ,但他经得起 ,凭着艰苦的 ,成功地在荒岛上 , ,营造了羊圈,使 有了改变, 也有了改变。
经过 年的孤苦生活,他 。
(3)梗概按鲁滨孙 顺序记叙,写了“ 、 ”“ ”、“ 、 ”“ ’ ”、“ ”,突出了鲁滨孙恶劣的 ,表现了他 、 、 的特点。
(4)精彩片断写的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孙在岛上的 的生活:
初到岛上,鲁滨孙由于缺乏纸笔, ;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 。
后半部分,是鲁滨孙 :
他把自己的与 、 和 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 ,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 , 。
,是这个片段的重点,也是他身处绝境能 、 的力量所在。
2.拓展延伸:
阅读原著,试着回答
(1)在荒岛上,鲁宾逊刚开始的主要食物是
(2)鲁宾逊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 和 ,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纸的瓦罐里烤成 。
(3)鲁宾逊还用 制作了一把伞。
(4)鲁宾逊用近 年制作了独木船,还挖了一条 尺的运河。
(5)鲁宾逊漂流记是以第 人称些的长篇小说。
(6)鲁宾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是 。
(7)鲁宾逊第二次出海是去 经商
(8)鲁宾逊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 ,被俘虏。
(9)鲁宾逊第四次航行是去 遭遇飓风。
一连十二天,当行使到 州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差点遭到灭顶之灾。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
《三国演义》片段阅读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馀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
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言讫,拍手大笑,曰:
“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
司马懿必将复来。
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1)请给这个片段拟个标题:
(2)小说描写的诸葛亮是在司马懿退兵之后“抚掌而笑”,而电视剧中的诸葛亮则是摸着断了的琴弦长叹一声,你认为哪种表现得更好?
试说明理由。
(3)诸葛亮在魏军兵临城下之际有哪两种选择?
其结果又当如何?
(4)司马懿没有听儿子的话,放走了“瓮中之鳖”,这是否意味着儿子比父亲高明?
为什么?
(5)从这个故事情节中可见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小题)
4.阅读
老将黄盖向周瑜献上一个火烧曹营的计划,并说愿到曹营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众将士,说要长期抵抗曹军,黄盖却说:
“大军压境,要是在这个月破不了城,还是投降为好。
”周瑜一听大怒,命将士将黄盖拖出去斩首,甘宁为黄盖求情,被赶出营帐。
最后,众将领一起跪地苦苦哀求,黄盖保住性命,但被重重打了五十军棍。
(1)这段故事出自 (书名),作者是 。
(2)故事中的人物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叫 ,源于这个故事的一句歇后语是:
。
(3)周瑜最后死于箭伤复发,临终叹道:
“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与“亮”相关的故事有 、 、 。
5.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大举进攻曹操,进军黎阳,同时派遣大将颜良领兵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旧城东)。
四月,曹操解救白马之围。
他听从荀攸的计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使援军兵力分散。
当时身在曹营的关羽将颜良斩于阵前,解了白马之围。
接着,曹军又伏击袁军,杀了大将文丑,使得袁军上下士气受挫。
正如曹操谋士郭嘉所分析的,袁绍“缺少智谋,意气用事,表面上逞强,骨子里虚弱,兵力虽多但用兵不当,将官骄横而政令不一”。
这些弱点在双方对峙的战场上更加暴露,八月,袁、曹双方相拒于官渡,一时难以见出分晓。
很快到了十月,袁绍的谋士许攸建议轻骑攻袭许都,迎天子以讨曹操,曹操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但袁绍并不采纳这个建议,许攸很生气,就索性改换门庭,去找曹操,曹操得知许攸到来,连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出来,说道“子远来了就好,我的事有办法了!
果然,许攸因为了解袁军内情,进而献计:
“袁绍在乌巢屯粮,倘若以奇兵袭烧粮食,不出三天,袁军必败。
“曹操听后,立即率军五千,打着袁军旗号,连夜从小路奔袭乌巢,烧营焚粮。
此时,袁绍派大将军张郃,高览正率军攻击曹操大营,张、高二将攻营不成,又闻知乌巢失利,便反过来投降了曹操,袁军溃。
袁绍在战役指挥才能方面远不是曹操的对手。
最后,袁绍只得与儿子袁谭率八百骑逃跑,七万多袁军士兵投降,袁绍军中的大量物资器械以及珍宝都被曹操所获。
不到两年时间,袁绍忧愤死去。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在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
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值得后人深思。
(1)曹操成功攻下了以下哪一个地点,是获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
A.白马B.许都C.乌巢D.黎阳
(2)在曹操战胜袁绍的过程中,以下哪﹣位没有立下重要功劳?
A.关羽B.郭嘉C.许子远D.文丑
(3)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的重要原因是:
A.曹操手下的将士人数更多,作战更英勇。
B.曹操储备的粮食更多,有利于长期作战。
C.曹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采取正确战术。
D.曹操比袁绍占据了更有力的地形,便于进攻。
(4)文中说“曹操得知许攸来到,连鞋也顾不上穿,光着脚跑出来”。
你认为曹操为什么会“连鞋也不顾不上穿”?
A.因为曹操知道许攸一定有打败袁军的计谋,所以非常兴奋。
B.因为许攸是从敌人阵营来的,曹操不想对敌人表现礼貌。
C.因为曹操为打仗的事情非常烦闷,有朋友来探访让他感到很高兴。
D.因为许攸曾建议袁绍攻击曹操的后方,曹操非常生气,急着斥责许攸。
(5)根据文中袁绍的形象,以下哪句话用来描述袁绍是不妥当的?
A.袁绍是个自以为是的人,只相信自己的意见,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B.袁绍手下谋士的个人能力很差,和曹操部下的水平有差距。
C.袁绍手下的将军与谋士对袁绍并不是绝对忠诚。
D.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后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能力和心气和曹操对抗。
(6)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故事中,兵多将广的曹操与孙权对垒,孙权手下武将黄盖也投奔了曹操,但最后却骗了曹操,让曹操吃了个大败仗,对于以下的观点你同意哪一项?
A.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是兵多的一方,失败了;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是兵多的一方,也失败了,所以战争中实力优势方不应该放松警惕。
B.曹操在官渡之战是兵少的一方。
取胜了;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是兵少的﹣方,也取胜了,所以兵少的﹣方总最能胜利。
C.许攸投降,曹操信了,黄盖投降,曹操也信了。
说明曹操是个容易轻信他人,没有主见的领袖。
D.孙权能打败曹操,曹操能打败袁绍,所以如果孙权和袁绍对垒,孙权定能打败袁绍。
(7)此次来访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中国历史谜,他非常喜爱《三国演义》,对于官渡之战的故事也十分熟悉,你们在交流时,这位外国小朋友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那么精彩,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可信的吗?
“你会选择以下哪一个回答?
A.完全可信,因为我从电视剧里亲眼看到过三国时代的历史场景。
B.完全可信,因为《三国演义》是名著,名著上记载的事情是不会出错的。
C.部分可信,《三国渲义》是﹣部小说,他对历史会有﹣定的虚构成分。
D.部分可信。
《三国演义》的原著故事是真实的,但翻译成外语可能会失真。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耳朵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
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
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着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
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
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
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
“我在心里想。
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
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
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
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晴,指指耳朵,摇摇头。
他是聋子。
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
(1)“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
“从修辞上看,此句用了 手法。
(2)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
(3)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
(4)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照,突出小说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5)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7.
鲁滨孙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孙•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
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
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
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
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
这大大出乎我意料。
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
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
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
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国的 说是用 人称按 顺序来叙述的。
(2)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逊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小说中的描写 是全书的精华。
(3)这段短文中共讲了哪几件事?
(4)鲁滨逊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什么:
8.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反义词。
奖赏 难过
(2)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商量 推辞
(3)联系上下文,判断句子的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①周瑜问: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②周瑜问:
“10天造得好吗?
”这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4)填空:
①“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① ②
②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500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可以看出诸葛亮 。
(5)“却”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
“却”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后退;②使退却;③推辞、拒绝;④去、掉。
在“推却”中应选 ,在“望而却步”中应选 ,在“冷却”中应选 ,在“却敌”应选 。
9.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zēnɡ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jì)谁,这样放诞无礼。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横线上。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
。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文段通过 和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 、 的人物形象。
10.阅读《赤壁之战》片段,回答问题。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
“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
”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个“黄”字。
曹操笑着说:
“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公同了màn 子zhē 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xiāo 。
liú huáng ,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黄盖的船把帆扬足,快得像离弦的箭。
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
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芦苇一齐点火,大家上了小船,解了lǎn 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
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马营也烧了起来。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恰当的汉字。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波浪滔天
隐隐约约
(3)用“﹣﹣”画出比喻句,作者把 比作 。
(4)在“黄盖没有失信”中,“失信”的意思是 ;从下面的地方看出黄盖没有失信:
(5)你认为:
在赤壁之战中,曹军之所以被打败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老人与海鸥》,回答问题。
没想到十多天以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非常惊(导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kōngkòng)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冀)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yínyíng)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老人背着那个(蓝篮)布包,撮(chuōcuō)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划去文中错误的字或读音。
(2)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请在文中用“﹣﹣﹣”划出来。
(3)动物和人类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文中哪些句子直接点出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请用“~~~”划出来。
(4)文段中出现三处省略号,它们的用法是:
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话未说完C、语意末尽
(5)“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它们想说什么呢?
(6)在这一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
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12.
一棵树 两种果实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 裁)了一棵葡萄,墙西栽了一棵樱桃。
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延伸生长,它们逐渐蔓延过了院墙的界限,葡萄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呢,也无声无息地伸进了东邻。
东家开始给葡萄树打药了,因为葡萄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
他给自己的葡萄树打完药,仔细观察,竟然发现樱桃蔓延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
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自己的葡萄树引起的。
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延过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
一场大风雨后,西家修理完樱桃树破损的部分后,忽然发现越过院墙的葡萄树也是体无完肤,他忽地想起,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
他没有再多想,动手将葡萄残破的枝条修理好。
几天后,两棵树又变得生机盎然。
果实成熟的季节到了,东家孩子吃了自己的葡萄后,看见了蔓延过来的樱桃,哭着要吃。
西家的主人听见了,对东家说:
“没关系的,你拣大的给孩子摘一些吧!
”东家的主人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葡萄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
这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两家人感到分外高兴。
过了几个月,换了新邻居,原来的两家搬走了。
先是西家觉得东家的枝条碍事,便拿剪刀剪了个精光,而东家觉得西家在找自己的事儿,索性趁他家没人时,打落了正在(绽 展)放的花。
该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两家的枝条上光秃秃的,只有几片残叶在风中诉说着凄凉。
生命本是一棵华美的树。
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你就该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送到别人的面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影无踪:
(2)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来。
(3)短文中写了三件事来表现原来两家人的“和谐相处”,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①
②
③
(4)还是原来的两棵树,为什么换了新邻居以后,反差会这么大?
(5)要想自己的人生也得到两种果实,一要 ;二要 。
13.
(二)武松打虎(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
“啊呀!
”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作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武松是怎样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武松 过老虎的一 ,一 ,一 ,他 起哨棒 下来…… 住老虎的顶花皮, 下地去,拳 脚 。
(2)对比下列各组句子,注意加点的动词,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当。
①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武松见大虫扑来,一躲躲在大虫背后。
(为什么用“闪”不用“躲”?
)
②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
武松双手举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打下来。
(为什么用“抡”和“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