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74223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docx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对本课教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3、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8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闸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从而最终结出的硕果。

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来看,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为近代化留下的虽然菲薄却又极其珍贵的物质遗产,维新派的历史功绩则为近代化留下了虽然昙花一现却影响深远的政治遗产。

这样,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艰难和曲折,成为呼唤辛亥革命到来的社会要求和强大推动力,而早期近代化的最初成果则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此本课与前后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本课分两目:

第一目介绍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第二目介绍了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或历史资料,了解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精神。

(课前布置)

(2)通过图表,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比较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通过电脑绘制简表,课件展示)

(3)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习一代伟人为振兴中华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成败。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

辛亥革命的意义比较深刻、抽象,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本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师展示导读提纲,针对教材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其间还运用了图表对比法和点拨释疑法,教师充当好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八年级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我还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有机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无论是教法和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学法是:

自由阅读、小组合作、问题质疑、练习巩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一段激情演讲导入新课,调动学生激情。

演讲如下: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

也是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的伟大日子,

每当国庆期间,

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前都会矗立着一位伟人的巨幅画像

深情的注视着过往的人们。

他是谁?

他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先生。

一百多年前,

孙中山第一个高喊“振兴中华”的口号,

并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

然后投影孙中山的画像,接着播放一段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录片,创设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

《辛亥革命》

第二步:

展示提纲,引导阅读(5分钟)

1、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时间、地点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革命纲领、意义、创办的刊物。

3、三民主义及其作用。

4、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5、中华民国的成立。

6、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三步:

合作探究,点拨释疑(20分钟)

学习历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的能力。

针对第1、第2、第3个问题,教师用幻灯片制作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简表,指导学生填写,并进行比较分析。

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比较表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性质

兴中会

年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对照表

同盟会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内容

积极意义

局限性

推翻清朝统治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没有提出反帝革命纲领,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政府;国会议员有选举产生

涉及封建政体和民权思想

改革土地制度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

〔学生质疑〕: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革命纲领有什么不同?

〔教师点拨〕:

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出来的,两者没有实质的不同,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纲领加以阐述完善而已,这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4个问题:

了解武昌起义。

投影显示武昌起义画面及形势图,引导学生复述武昌义的过程。

〔教师引导〕:

时间——重要人物——重要地点:

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

第5个问题:

对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条件。

〔教师提示〕:

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政治基础——武昌起义的胜利,全国十几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崩溃,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政治基础。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为民国建立奠定组织基础。

(然后指出: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第6个问题:

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要作适当点拨,突破难点。

〔教师点拨〕: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

〔教师设问〕: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直接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

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设问〕:

从直接结果看,其目标是否达到?

革命是否成功?

从最终结果看又怎样呢?

〔学生回答〕: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目标基本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成功的。

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改变,所以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又有失败的一面。

得出结论: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

从而培养学生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事件。

第四步:

展示板书,理清脉络(2分钟)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建构本节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加强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

小结反思,情感升华(5分钟)

1、对本课知识的小结回顾

2、播放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通过本课的学习,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将会深深的映在我们的脑海里,辛亥革命志士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为革命事业不断进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第六步: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0分钟)

(一)、抢答:

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3、辛亥年是

4、中华民国成立是在

5、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二)选择:

6、江泽民指出,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因为它()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7、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资产阶级太软弱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8、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实现了三民主义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9、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中国的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下面民主革命)的探索中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①同盟会的成立②辛亥革命③中华民国的成立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主张实行三民主义

五、教学评价

在我的这节课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氛围,激发兴趣;导读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图表展示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对比分析和联系的能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更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检验教学效果,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以提高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