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3724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 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docx

公文写作北科大文法学学院王育杰教授讲义

第一编总论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文件,是办理公务,推动工作进展的重要工具。

学习本编内容,主要是了解公文及公文写作的相关知识,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理论,了解公文的行文规则,掌握公文的格式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第一章公文概述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阐述公文的特点、作用和类别,帮助读者了解公文的整体面貌。

第一节公文的特点

公文的特点,是指公文与其它文章相比的独特之处。

事物的特点,是由事物

的本质决定的,把握了事物的特点,就是把握了事物本身。

了解和掌握公文的特点,有利于公文写作反映公文的本质要求,体现公文的特色。

公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文具有法定的作者

公文的作者,是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建立起来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权利和职能,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法定的地位。

不具备法定地位的个人或组织无权制发公文。

有的公文以领导人的名义制发,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等。

这种情况,领导人是以其所在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的,仍属于法定的作者。

这些人如果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也就失去了法定作者的资格。

二、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

公文的作者,是具有法定地位的组织。

公文反映组织的意愿,传达组织的意图,行使组织的权力,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

上级组织通过公文实现对下级组织的领导与指导,下级组织依据上级组织的公文开展工作,如有违误要依法追究责任。

公文法定的权威是公文作者法定身份决定的。

三、公文具有特定的效用

公文是为解决问题而制发的,每一份公文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形成的,都有着自身特殊的使命,不具有特定效用的公文是没有意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公文也是如此。

公文所具有的特定效用是有着时间要求的,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公文便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效用。

因此,公文写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四、公文具有规范的格式

公文分为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

法定公文是指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中规定的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等十三种公文。

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国家机关制发公文,必须按照这种统一的规范格式行文,不得违背。

非法定公文也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

非法定公文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通用公文,是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组织都能用到的公文,例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

专用公文,是指某一行业、某类组织专门使用的公文。

非法定公文虽然没有法规性文件对其格式进行统一规范,但社会长期使用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固定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及社会各类组织制发公文,应当按照其约定俗成的格式要求行文。

第二节公文的作用

公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组织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对各类

组织做好各方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了解和充分认识公文的作用,在写作过程中注重公文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做好各方面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与指导作用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主要是通过公文来颁布的,党和

国家的各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公文来付诸实施的。

上级机关的公文,对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具有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下级机关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从而推动工作进展。

公文将上级组织的意图变成下级组织的实际行动,将上级组织的意愿,变成下级组织的工作成果。

通过公文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国家各领域、各系统的工作有序的运转起来,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

二、宣传教育作用

公文具有宣传教育作用。

通过公文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

规,对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道德水平,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

各级组织通过公文宣传本单位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宣传先进的组织文化,将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实现组织的宏伟目标。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发的《关于命名2004年度法院系统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决定》,在这份公文中,通过表彰先进,宣传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倡导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广大法官和其它工作人员,向受到表彰的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维护稳定、改革、发展的大局,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应该说,公文的各个文种都具有宣传作用,而表彰或惩处类的决定、通报等,不仅具有宣传作用,更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

三、规范行为作用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行为对组织效率有直接影响。

因此,组织成员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组织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组织高效运转,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公文是组织的代言人,组织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公文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国家机关的公文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上级组织的公文,对下级组织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如果违背了公文所确定的行为规范,组织或个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行政处罚。

例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一经颁布,便具有法定效力,任何人不得违反。

公文的行为规范作用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四、信息传递作用

公文是公务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国务院的公文,往往传递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传递了国家面对新形势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传递了国家的宏观规划和实施规划的具体部署等等,总之,国务院公文传递了国家最新最重要的公务信息。

国务院公文所传递的信息,对全国各领域、各行业、各级组织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关注国务院公文所传递的信息。

同时,各级组织的公文也在传递着各种重要信息。

上级组织的公文,传递着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提出的工作目标,以及做好工作的方法、步骤和途径,是下级组织做好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信息;下级组织的公文,反映了下级组织的工作情况,工作中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主要矛盾和困难等等,这些信息有利于上级组织全面了解下级组织的情况,作出正确决策,领导和指挥下级组织做好工作;同级组织和没有隶属关系的组织之间,也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协调,通过公文,商洽公务,问复事项,以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公文的信息传递作用,各级组织的上下左右之间形成了信息网络,对这一网络的有效利用,保证了各级组织有序有效的运转。

五、公务联系作用

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它不仅与上下级组织之间处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中,同其它组织也需要发生一定的公务联系。

这里,公文的公务联系作用,主要指某一组织同其它平级组织和没有隶属关系的组织之间的公务联系所产生的作用。

平级组织和不相隶属的组织之间,经常出现一些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商洽或者请求批准等来处理的事务,处理这类事务,公文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某单位扩建办公楼,在旧有的办公楼拆掉,新的办公楼尚未建起之前,需要向某单位租用或者借用办公场所,这类事项,往往通过“函”这一文种来办理。

公文在对外公务联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凭据记载作用

公文是组织公务活动的记录,具有凭据作用。

上级组织通过公文,表达自身的意愿、要求,下级组织要依据上级组织下发的公文来安排工作,处理问题,检查和评价自身对上级组织交办工作的完成情况。

因此说,公文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同时,各级组织与平级组织和没有隶属关系的组织间产生公务联系,也需要以公文作为凭证来明确和履行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例如“会议纪要”、“合同”等文种,均具备公务凭据的功能。

公文是组织活动的记录,具有历史记载的作用,反映历史发展的公文,对于做好现实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政策应具有连续性,记载过去政策的公文对于新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记载过去工作的公文,是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第一手材料;处理现实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往往需要参照过去处理这类问题的原则,方法和标准,等等。

公文反映了组织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

正因为如此,文秘部门要及时对公文进行立卷、归档,以备日后查考利用。

第三节公文的种类

公文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很广。

不同的文种适用的范围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对公文进行科学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不同文种的属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各类公文的特点,正确选用文种,有效发挥不同文种各自的功能,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公文进行划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公文类别,常见的公文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依据公文的效力分类

按照公文的效力进行分类,可分为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两大类。

法定公文是指以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对公文的适用范围、格式规范,制发程序,贯彻执行等方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文,法定公文也叫行政公文。

依据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行政公文有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计13种。

行政公文是国务院以行政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它对公文的文种、公文格式、行文规则、发文办理、收文办理、公文归档、公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执行。

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办理公务,除使用法定公文之外,还经常用到非法定公文,例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

这类非法定公文,由于没有法规对其进行规范,与法定公文相比,从内容到形式,从制发程序到实施要求,其约束力较弱。

但是,非法定公文有关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社会长期使用这类文种逐渐形成的,因此,这类公文也具有一定的行文规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社会组织行文时,应当遵从其约定俗成的统一规范。

二、依据公文的使用范围分类

按照公文的使用范围分类,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普遍使用的文种,它包括法定通用公文和非法定通用公文两类。

法定通用公文,是指以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公文文种,例如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命令,决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等等。

这类公文不仅国家行政机关在公务活动中广泛使用,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务活动也普遍使用。

非法定通用公文,是指不以法规形式颁布,但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文种,例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

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使用的公文。

例如司法领域的起诉书、答辩状、判决书、公证书等。

外交领域的国书、照会、外交声明等。

三、依据公文的作用分类

根据公文的作用进行分类,可分为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奖惩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载性公文等。

指挥性公文,是上对下行文,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领导和指导工作所形成的公文。

行政公文中的命令、决定、批复、指示性通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会议纪要等,都属于这类公文。

报请性公文,是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请示事项,报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形成的公文,行政公文中的请示、报告、上行意见等,都属于这类公文。

奖惩性公文,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或个人进行表彰或惩处所形成的公文,行政公文中的决定、通报等,都属于这类公文。

知照性公文,是发文机关发布需要周知的事项而形成的公文。

行政公文中的公告、通告、通报、告知性通知,告知性函等,都属于这类公文。

记载类公文,主要是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精神。

四、依据公文的行文方向分类

根据公文的行文方向分类,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1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组织、下级业务部门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组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送的公文。

上行文主要有请示、报告和上行意见三种。

例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国务院报送的请示、报告,属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上行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局)向农业部报送的请示、报告,属于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部门报送的上行文。

2.下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组织,上级业务部门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下级组织,下级业务部门发送的公文。

例如,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的决定、通知、通报等,属于上级领导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下行文;教育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厅、局)发送的通知,通报等,属于上级业务部门向下级业务部门下发的下行文。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向社会公布的公告,通告,也属于下行文。

3.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的公文。

例如,国务院各部委之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所发送的公文,属于同级机关的公文;某高校和政府某部门之间所发送的公文,属于没有隶属关系的公文,这些公文均属于平行文。

平行文种主要是函。

需要说明的是意见和会议纪要的行文特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具有多向行文的特点。

作为下行文,是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做出的指示,指导,提出的工作要求等等,要求下级机关遵照或参照执行。

作为上行文,是下级机关

第二章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和修改,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制发公文所从事的写作活动。

公文写作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公文写作活动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发挥公文在公务活动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公文写作的特点

公文写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表达组织意愿,遵命性强

公文的作者,是具有法定地位的组织,公文写作是写作人员通过起草和修改公文,体现领导机关的愿望,意图和要求,从而实现组织的领导和指导职能,因此,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遵命性。

公文写作遵命性特点要求其写作人员要准确理解组织的意图,服从组织的决定。

公文作者是具有法定地位的组织,公文写作人员要站在组织的立场上,从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按照组织的需要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防止将与组织利益相违背的个人的态度、情感、观点、意愿自觉不自觉的带到公文中去,使公文真正成为组织的代言。

二、解决具体问题,针对性强

每一份公文都有着自身特殊的使命,都要解决某些具体问题,都应当发挥特定的效用,因此,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特点。

公文写作的针对性特点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何种效果,通过哪些措施和途径来解决问题。

因此,公文写作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所针对问题的个性特点,反对说官话,说空话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样文章,使公文能够有效推动工作进展。

三、决策事项,政策性强

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基层组织的各种重大事项等,往往都是通过公文来颁布的,公文具有决策事项,特别是决策重大事项的功能。

公文决策事项的功能要求写作人员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来看待问题,要正确认识、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制定政策,处理问题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公文中失之毫厘,工作中往往错之千里,特别是级别较高的组织,他们所管辖的范围广,涉及的问题多,其公文政策性更强,公文中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公文写作必须谨慎从事,万无一失,这样才能使决策的事项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把握有利时机,时效性强

任何事物都有着自身的时间和空间位置,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也存在着把握有利时机的问题。

制发公文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时间要求,抓住最佳时机,采取有力措施,使问题适时的得以解决,往往会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反之,违背了解决问题的时限性要求,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会给工作带来较大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因此,写作人员要深入工作实际,随时了解和掌握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公文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遵行格式要求,规范性强

公文分为法定公文和非法定公文。

法定公文格式是国家在其法规性文件中规定的。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批准,2000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这两个文件中规定的公文格式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非法定公文的格式,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是社会各类组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相袭延用,约定俗成的固定格式,公文写作应当遵照这种格式要求去写作,不能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要实现公文格式规范化要求,一是要解决态度问题,要充分认识公文格式规范化对发挥公文作用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掌握公文格式规范化的具体要求,事实上一些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写作人员不了解公文格式国家标准造成的。

六、集中群体智慧,合作性强

公文写作不同于其他文章写作,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集中群体智慧,集体劳动的成果。

从公文写作过程来看,它往往是先由领导授意,再由文秘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研究,最后由某些人执笔形成初稿。

初稿形成后由文秘部门负责人审核,由机关负责人定稿才能最后完成。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公文的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公文集体性劳动的特点要求我们,写作中要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同别人合作,充分发挥团队1+1>2的作用,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第二节公文写作的流程

公文写作的流程,是指公文从最初产生写作意图到最终完成定稿这一过程中各环节的安排程序。

写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必要的写作环节,必然要影响公文的质量。

同时,有些写作环节是有其先后顺序的,打乱了它们的顺序,也会对公文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认识和把握公文写作的流程,是写好公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公文写作流程主要由以下环节构成:

一、掌握相关材料

材料是形成公文写作目的和意图的事实和理念。

这里所说的“事实”主要指本单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理念”主要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组织的战略布署、指示精神等,公文写作的目的、意图,首先来自于上面所述的“事实”和“理念”。

例如,作者看到本地区河流污染问题严重,如不解决将会对本地区生态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于是产生了通过制发公文解决河流污染问题的写作意图。

再如,国务院下发了做好下岗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这项工作。

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往往就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产生了制发同类公文的写作意图。

从上述事实中可以看出,公文写作的目的、意图及公文中表现的思想观点,往往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精神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写作人员能否正确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精神,能否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对写作目的、意图的正确性影响极大。

二、明确写作目的

人类一切有意识的活动,均可概括为目的、手段和结果。

目的决定着手

段的选择和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目的是一切活动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说一份公文是写作活动的成果,那么这一成果是写作人员按照自身既定的写作目的,采取一定的写作手段而获得的,写作目的决定着写作活动。

每一份公文,都是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制发的,都有着自身特殊的使命。

能否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衡量公文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公文写作成败的重要标志。

写作目的在写作活动中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写作人员在写作中要有很强的“目的意识”,并将写作目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指导写作活动,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调节写作活动与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将一切不适应写作目的的因素排除于公文之外,保证写作目的实现。

三、了解读者信息

任何文章的效用都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产生的,公文的作用,也是通过读者来实现的。

读者准确理解公文内容,真正认同公文的观点、主张,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公文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写作人员准确把握有关读者的信息,是顺利实现写作目的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公文有着特定的读者,公文的读者是公文的主送机关。

告知性公文,主送机关是事项告知的对象;指示性公文,主送机关是公文事项的主要承办者;商洽性公文,主送机关是协商事项的主体;报请性公文,主送机关应负责答复所报请的事项。

了解读者的信息,主要是了解主送机关对将要制发的公文的理解水平,阅读障碍、认同程度以及贯彻落实公文精神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以便在公文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阅读、接受和贯彻公文所存在的问题,使公文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例如,下级机关向领导机关报送请示,请求拨款10万元加强办公室建设。

这份请示的读者往往只有一个人,即主管领导。

作为请示的写作人员,应当清楚领导在审批这笔资金时,需要了解目前办公室装备情况,办公室进一步建设的必要性,以及资金的具体用途等。

因此,这份请示不仅要在正文中说明加强办公室建设的理由,而且应当在附件中说明10万元的具体用途。

领导审批事项时需要了解的情况都很清楚了,才有可能给予批准。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了解读者的信息,是公文写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前面所论述的写作环节,都是为写好公文所做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写好公文创造条件,而编写提纲、起草正文和修改公文,直接影响公文质量。

四、编写提纲

编写提纲,是成文过程的首道工序。

“纲”的本义是指渔网上的总绳。

《尚书·盘庚上》云: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编写提纲,就是将文章的内容,按顺序安排下来,组建起文章的构架。

编写提纲的意义在于理清思路,便于进一步深入思考。

人们在写作“成文”之前,要写进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处于交错、重叠、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章构架,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提纲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深入的思考,文章的每一部分表达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材料,文章各部分的顺序如何安排,文章总体布局如何等等,都可以作出调整,从而建立起文章的构架。

编写提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整体思考文章的内容

整体思考文章内容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考虑内容是否全面,不能出现内容重复和缺漏的问题;二是要考虑文章的思想观点是否前后统一,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三是要考虑重点是否得到了强化和突出,不能主次不分,笼统而论。

第二,要做到层次清楚

编写提纲,实际上是把文章的层次呈现出来,一是文章各部分的划分要合理,各部分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二是每部分内容要层次分明;三是文章各部分内容的安排要有逻辑顺序。

第三,要将写作正文所使用的材料标写出来

将写作正文所使用的材料标写出来,在起草正文时就可以节省选择材料的时间,也可以对已选择的材料做出进一步的审度。

提纲要反复修改,特别是文字量大的公文,要多次修改。

提纲修改越完善,起草正文就越顺畅,越能节省写作时间,提高写作效率。

五、起草正文

起草正文,实际上是对公文提纲进行大幅扩充。

如果说提纲只是一副骨架,正文则是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实体。

公文写作过程,是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起草正文也是对提纲再审视,再推敲的过程。

起草正文既要按提纲去扩充,又不能拘泥于提纲,可以对提纲进行增、删、改。

如前所述,公文的写作意图是实现写作目的的根本保证,因此,起草正文始终要把握公文的写作意图,写作过程中要时时观顾各部分内容同写作意图的联系,保证写作意图作为一条主线贯彻公文始终。

六、修改定稿

写文章很难一蹴而就,特别是公文,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也需要深入思考,反复斟酌才能完成。

公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文写作要反复修改,绝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