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园三区模式实施四大统筹推进.docx
《创新一园三区模式实施四大统筹推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一园三区模式实施四大统筹推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一园三区模式实施四大统筹推进
创新一园三区模式实施四大统筹推进
——关于新型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与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3年9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农业市实际,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确立了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大力促增收、全面建小康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突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初步破解了山区农业发展难、新农村建设难、农民增收难问题。
但如何推进产村一体发展、加快农业园区综合体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此次通过对山东城阳新型农村、寿光物流园、三元朱村、燎原蔬菜合作社和烟台农博园现场考察和解读,对我市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与农村基层党建创新进行了一些思考,从发展模式、推进举措和要素配置改革等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见解,或能有所参考。
一、他山之石——山东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启示
虽然我们在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方面与山东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没有可比之处,但一些推动工作的方法和机制却有可学之处。
(一)政府推动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农业历是弱势产业,低效产业。
加快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发展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技术、政策等影响,其不稳定性、脆弱性和风险性更加明显,光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不行的。
山东寿光发展蔬菜产业、安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初都是靠政府推动,“扶上马、送一程”,逐步培育和发展起来的。
政府要集中把力量放在市场做不了,企业、农民做不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组织服务体系构建,新农村打造等上面,创设和搭建好现代农业园区这个舞台,让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承载,形成吸引力和聚合力。
(二)要素整合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和作用的最大发挥,必然需要进行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发挥集聚效应。
山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90年代就提出了适度集中土地、资金、项目合力建设的思路,实行项目打捆,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家园富民、国土整理等农业建设项目整合安排,资金集中使用,提升资金效用,发挥乘数效应。
因此,作为**财力贫乏地区,更应集中要素投入,打捆建设。
(三)健全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根本保障。
现代农业园区的科学推进和有序高效动转,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转机制。
山东潍坊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理顺发展管理机制,统一由农业局推动,“婆婆”少了,管理的框框就少了。
因此,在山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面对着园区跨组、跨村、跨乡建设遇到的原有建制和体制机制形成的阻力和障碍,各类问题的有效协调处理,需要总负责的部门统筹抓落实,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提供强有力服务,才能保障园区突破推进、加快发展、正常运转、发挥作用,实现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带动一批,才能加快新村和产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
(四)“两个带动”是提升园区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力。
现代农业园区是承接产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民、农民与产业、生产与市场、融合新村与产业的综合载体和主要推手。
寿光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通过产品销售二次返利,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各利益主体包团打天下,让农民的利益稳定化、最大化,企业的效益科学化、最优化,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二、攻玉之策—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与党建创新探讨
近年来,全市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效明显。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提升综合发展,结合学习考察所看、所学、所感、所思,根据全市实际,坚持创新举措,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探索“一园三区”相融一体的发展模式
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统揽,突出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就是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一个特色产业园区、一个乡村生态景区,强力推进产业与新村互动共融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
充分利用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区块的机遇,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进原则,按照新农居、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新服务,新管理的“六新”模式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把农村基层党建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大力推进以“建综合服务场所、建优秀示范组织、建综合服务队伍、建先进文化领地,创和谐社区”新农村社区党建“四建一创”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实现管理自治化、党建服务化、民居集聚化,生活舒适化,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吃水不用担,煮饭不冒烟,耕田不用牛,出门泥不沾,养老、就医、农作物全保险,办事购物更方便”的乡现代生活,缩小城乡差距。
——特色产业园区。
全面坚持实施“3+5”产业优化发展定位。
在稳定发展、巩固提升粮油、生猪、劳务三大百亿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围绕“一园一业、多园一业、以业立园”思路,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全市木本油料、红心猕猴桃、茶叶烟叶、蔬菜(含食用菌)和土鸡五大特产业,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综合建设,达到一县(区)一产业,实现一项产业一批产业园支撑、带动发展,以园区的发展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完善特色产业园功能。
全面推进以路网为重点、水网为核心、线网为保障、林网为配套的“四网”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水平;探索建设以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为特征的田间智能系统,实现实时监测、自我管理、自动灌溉,打造数字化产业园区,提高园区科技含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投入,增强园区效益。
——乡村生态景区。
结合处于全省五条新兴旅游热线重要节点,满足巨大的城市休闲需求,立足良好生态环境,把农业园区当作景区来建,着眼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乡村旅游观光主题,建立园区旅游公司,开发移动果园、移动森林等游购项目。
坚持“连片打造、整体推进”,借助园区辐射和带动,突出川北民居和生态庭院特点,把一家一户当作一个作品来改造,彰显依山傍水、一村一景、一户一品生态特色。
(二)着力“四个统筹”推进,突出总体成效
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统筹城乡、加快生态小康新村建设的综合载体和主要推手,突出高规格,全域性、整体化,强化统筹推进,激活要素资源,集聚各方能量,提升总体成效。
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把现代农业园区高端规划作为科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抓规划促规范,以规范上规模。
强化规划统筹,按照“三沿—连线—成片—全域”总体布局,突出连点成线、带状发展、两翼扩展、区域发展,最终实现全域覆盖、全面小康;注重把主导产业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整体考虑、同步规划、一体推进,既做到有整体规划,又有详细专项规划,既有中长期规划,又有短期规划,做到高端理念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干部意识与群众意见相结合,当下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全面提升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规划强引领,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性、科学化推进。
二是统筹投入,提升效益。
全面坚持“项目整合、多元投入、以奖促建”的原则,充分利用被列为全省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市的机遇,可以由市农工办办牵头负责指导、协调、督办工作,负责与项目主管部门搞好协调,加大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涉农项的目的整合力度,实行集中投入,实现项目集聚效应。
打捆各级财政产业化资金、科三费、农业保险、贷款贴息等支农资金,保障投入力度,实现项目实施和资金投入的统筹安排,科学使用,效益最大化。
制定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城市资本和各类社会组织到园区投资金发展产业,实现园区建设资金投的多元化。
三是统筹力量,全面推进。
统筹领导力量。
推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责任,实行以县(区)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区)相关部门与乡镇参与的园区建设责任制,强力推进园区建管工作。
推行园区市、县级领导联挂,县(区)级部门挂包,一般干部包项目建管,技术人员包服务制度。
统筹人力资源。
实施“农田精英”工程,引导“社会精英”从二三产业聚集到农村、到园区发展创业,为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筑牢智力基础和人才保障。
四是统筹管理,强化保障。
县(区)成立跨乡镇园区大党委,建立以村长、组长、治安户长“三长负责制”和“平安大喇叭”、“平安台账”为主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培植新型经营主体。
构建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两大带动主体,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职业农民“2+3”农村经营新体系。
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增收。
通过农民参与园区、新村基础建设,专合社与农户持股龙头企业、订单农业、保底分红、土地租赁、入股、二次返利、龙头企业合同用工,农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化龙头企业、专合社与农民的紧密利益联结和多种渠道稳定增收。
三、破题之处—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突破
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正处在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异常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如果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始终保持“三农”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地位,强化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障创新,必将失去工作的主动权,拉大城乡差距,影响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
(一)加快推进农村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宅基地买卖机制,加快在城市有固定收入、固定住所,无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退出土地步伐,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依托土地整理复垦,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委托流转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资源在园区集中,向业主集中。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资金、金融资金、民营资金等非农资本进入农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
加大人力资源保障力度。
通过回引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才、鼓励支持科技人员、事业干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进园区创业,承包土地发展产业,从而促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向园区集聚,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多元化经营主体。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和培植力度,鼓励在园区承包土地建基地,实现企业集群化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通过农户反租倒包产业园和养殖场方式建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培育,实现农村经营主体的实体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大“五有”新型农民培育力度,每年按计划推进对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律知识等的培训,逐步壮大精英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民的精英化、职业化。
探索建立农产品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发挥品牌效应,走品牌发展之路,围绕特色作文章,搞宣传、闯市场,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名优特色品牌抱团打天下,促进园区集约化发展、科学化推进,品牌化战略,加快实现产业化。
(三)全面建立城乡公共财政均衡投入机制。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公共财政投向,加大对“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投入,特别是提高涉农公共财政投入比例。
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大幅度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预算内农业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有效解决现实发展需求与投入能力不足的尖锐矛盾。
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劳动保障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城乡就业、城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公共服务结构,建立城乡统一、全面覆盖、均衡化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四)切实健全完善农村保障服务体制。
推进金融服务改革。
在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推行以土地、林地、房屋、果园、养殖场等生产资料作信贷抵押和企业与农户、专合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相互担保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政策性保险,建立特色产业风险调节基金,提高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对接、跨区转移、异地支付,全面构筑农民民生安全网。
着力推进人口、产业、服务向城镇集聚,加快以中心村建设,形成人口相对集中、设施相对配套、公共服务相对完善的居住区,集中配置农村行政、服务、生活、娱乐和体育设施,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服务提升水平,促进各类资源城乡共享。
加强农村路网、电网、信息网、供水网、污水处理网和垃圾集中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建设生态乡村,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五)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党关于“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精神,以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年和党的群众工作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力契机,全面结合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农业产业发展新要求,坚持“以园区为基础、以产业为纽带,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覆盖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党建大功能区和田园党建,深化和拓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改革,推行“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园区、新农村示范片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上”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切实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和新农村示范片跨乡镇、村组建设,原有基层组织难以协调推进的问题。
全面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针,不断提高服务效果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切实保障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