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docx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任务由来
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规划”的要求。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到2025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收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04年,潜山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安徽省民政厅民地字[2004]209号)(安政秘[2004]143号)(潜山县人民政府2004年12月27日),乡镇由30个调整为16个。
2004年底,潜山县辖11个镇、5个乡。
天柱山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均发生变化,急需编制环境规划以适应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编制环境规划来合理指导城镇环境保护建设,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城镇环境竞争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天柱山镇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天柱山镇的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土地与空间资源,统筹城乡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城镇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组织作用,促进城镇社会、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10月,天柱山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编制潜山县天柱山镇环境规划。
环境规划是小城镇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环境规划,能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企业园区,实行乡镇企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走以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让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同时,既能贴近自然,又远离污染,不断提高城镇品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打下基础。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
一、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二、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1、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2002]82号《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8、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
9、城市环境规划规范及方法指南
10、潜山生态县建设规划
11、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规划设计
12、潜山县天柱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潜山县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
14、文本资料由天柱山镇政府及天柱山镇镇直单位提供。
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以国家生态镇标准为目标,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突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加强综合协调和分类管理,全面实现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
第四节规划编制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原则。
实现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城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
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前瞻性与经济技术可行性原则。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6、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原则。
把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7、坚持目标管理与总量控制原则。
把环境规划的保护目标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把污染物控制在环境自净能力的范围内。
8、坚持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镇环境、规划服从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把环境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相补充,充分发挥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第五节规划编制范围
天柱山镇镇域范围,面积7067公顷。
由下列生态功能组成:
生态经济农业区,生态经济林业区、水生态系统和旅游产业经济区,构成天柱山镇规划编制空间环境范围。
第六节规划编制时限
本次规划的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年限为2010-2015年,规划远期年限为2016~2025年。
第七节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本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采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技术路线。
具体规划技术程序如下:
第八节规划重点
本规划根据天柱山镇环境现状分析,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预测潜山县天柱山镇在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承载力,以国家生态乡镇标准为目标,划分环境功能区,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工程项目及项目实施计划,确保环境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行政概况
一、地理位置
天柱山镇位于潜山县城西北部,距县城中心区7公里,距天柱山风景区主接待点茶庄11.5公里。
镇区位于105国道7—9km之间。
天柱山镇东与梅城镇相连,南与痘姆乡隔潜水相望,西接水吼镇,北与龙潭乡接壤。
镇政府所在地野寨是天柱山风景区南部进入主峰景区主要出入口。
二、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天柱山镇原为野寨乡,其历史悠久,古老的小集镇也是原野寨乡政府的所在地。
1992年3月份撤区并乡期间由原白水乡的七个村和野寨乡的四个山区村合并起来成立天柱山镇。
镇政府原在茶庄集镇,后经有关部门批准,搬迁至现在的天柱山景区公路(茶野路)入口与105国道交汇处内侧。
全镇辖6个行政村,风景村(新桥、三寺、上街、下街、界牌、候冲、仙桥、龙井、狮山、一井、河口、九井、三岭、老屋、江冲、上冲、大冲)、白水村(朱滩、新建、茶岭、荆树、油坊、凤形、河口、花屋、许坂、老屋、新屋、吴屋、新发、虎形、苗岭、中屋、新立)、林庄村(联丰、油坊、小河、老屋、林河、王桥、灰冲、五星、林庄、团结、徐冲、徐坦、东红、红星、孙屋、黄山、进岭)、河西村(毛岭、红旗、西岩、山包、鲍冲、新建、中店、蛟元、刘屋、彭屋、彭冲、徐坂、徐屋、周屋、同岭、牛岭、刘屋、花屋、新屋、彭店、毛屋、韩岭、河口、和平、杜岭、杨冲、新村、金龙、何屋、金冲)、茶庄村(钟屋、张屋、大屋、孙岭、阴排、黎明、白树、上冲、仙庄、岭头、继宝、炼丹、万坂、龙井、龙土旁、仙龙、李湾、中屋、老屋、高河、高峰、河边、合坂、板桥、长田、父岭、塘高、吴宕)、天寺村(王桥、莲花、花屋、李河、沙岭、西岭、庆丰、胜利、西冲、南田、南庄、廖宕、先锋)。
截止2009年底,全镇人口为13369人。
第二节自然概况
一、气候
天柱山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水、热资源丰富。
①雨量:
年降雨量约1363.3毫米,4—10月份降雨量1107.9毫米,年份变化较大,多水年为2373.2毫米,少水年为766.1毫米。
年内分配很大均匀,春夏多雨,秋冬少雨。
②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4℃—15℃,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分别为39.8℃和零下13.4℃。
早春和秋季常有“倒春寒”和“寒露风”的袭击。
③日照:
光能资源丰富,累计总日照数平均为208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40天。
二、地质、地貌
天柱山镇位于潜山县西部,属大别山脉,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大,最高处为掌锣寨,海拔820.8米,最低处为潜水出境处,海拔33米。
天柱山镇为大别山山前岗地,地质以郯庐断裂(桐城—太湖断裂)为界,西侧为秦岭—大别山地层区东延部分,出露的地层为第三系痘姆组;第四组地层分布于河谷平原。
根据岩性,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结构类型、特理力学性质等划分为1个工程地质岩组;大别山群片麻岩岩组,属变压岩建造类型,风化厚度为0.5—15m,新鲜岩抗力强度80—220Mpa,软化系数0.3—1.3。
土壤成母质土,主要是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其母岩为花岗岩、混合岩和片麻岩等;其次是碳酸岩类风化物,多属黑云母片解岩夹大理石,石灰反映强烈,形成的土壤富含钙、磷,质地偏粘;另外,还有小面积水稻土,由山河冲积物发育而成,由近代流水搬运并堆积于河流两岸,其特点是具有成带和层性。
三、自然灾害
天柱山镇属山区,易旱、易涝、易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侵袭等易灾地区,冰雹、冻雨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1)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美。
境内拥有林地5504公顷,森林覆盖率77.88%,地势由北向南梯次下降,北部是海拔1448米的天柱主峰和巍峨雄伟的群峰罗列,悬崖峭拔,怪石嶙峋;中部是万亩竹海,满山青翠;天柱山阳面之水交汇泻落,形成天柱大峡谷、九井瀑布、黑虎飞泉等壮观的水景;南部有宽阔的潜水,沿河大片金色沙滩,构成天然的漂流场所。
(2)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珍贵。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自唐代至现代历代名人题刻近300幅,三祖寺是享誉海外的佛教禅宗祖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安放三祖舍利的觉寂塔、马祖道一的道场佛光寺、抗元英雄刘源的题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省级示范中学野寨中学校园内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的忠烈祠、浩然亭保存完好,野寨中学创始人、国民党元老范苑声先生的博物馆珍藏着蒋介石、蒋经国、连战等众多国民党元老的书法真迹和文物,为国内所罕见。
另外,还有天柱寺、及第庵等佛教场所,吴塘堰、陆公堤等水利工程,铁笛龛、无量寿塔和古民居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独特。
(4)旅游商品资源有特色。
天柱山具有丰富珍贵的中药材资源,天柱石耳、天柱绿茶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红萝卜丝、野葫芦籽、糯米封缸酒以及各种腌制咸菜都是传统小吃,近年来发展的旅游商品有根雕、木雕和竹编、藤编工艺品,各种山珍野菜和兰草等花卉。
五、林业、矿产资源
天柱山镇地势复杂,崇山峻岭,沟壑密布,河涧纵横,是以高山为主,丘陵为次的山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林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毛竹林、板栗、茶林为主。
全镇山场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石英石、花岗岩、金红石、白瓷土等矿产资源,有10km潜水流经天柱山形成砂石资源,许多滩涂,沉积大量黄砂、铁砂。
六、水利资源
境内河流主要有:
潜水、黑虎河、九井河、石龛河、林家河等。
潜水又名“前河”,源出潜山与霍山交界处的黄昌尖、公益山之间,由袁家渡流至水吼,进朱家滩流入天柱山镇境内,经白水湾纳黑虎河水,至猫儿岭纳石龛河,至三肩岭纳九井河,至野寨上边纳三祖寺水、至旌驾桥纳林家河水,出吴塘堰进梅城镇境,后经怀宁石牌入长江。
潜水全长56.7公里,落差59米,河道坡度1.04%,历史最高水位31.82米,最大流量4510立方米/秒,安全量4510—2900立方米/秒。
黑虎河发源于天柱山西南角马祖冲,流经黎明坂,出黑虎口飞流直下,形成黑虎瀑布,落差为165.5米。
再穿白水湾,至猫儿岭流入潜水。
流域植被茂盛,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石龛河源头有二:
一源于与本县痘姆镇交界处毛岭头,一源于与本县水吼镇交界的望虎楼,在彭家老屋交汇,流入石龛,穿石龛坂入潜水。
九井河源于天柱山东南部,源头有三:
东支流为天寺村境内莲花河,源于虎头崖西部山脚;中支流为茶庄境内九曲河,源于埋怨岭与掌锣寨交汇处;西支流为茶庄村境内牧羊河,三个支流在宋板桥与贺坂两处汇合。
流域植被茂盛,多处为峡谷风光,且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上游已修建炼丹湖、望岳湖、琼阳川水库、桃园湖、九曲湖、莲花湖等6级湖群。
流域内有五大瀑布,激水瀑、雪崖瀑、通天瀑、人字瀑、九井瀑,已建成建华水力电站1座,装机200千瓦。
七、生态环境现状
潜山县天柱山镇生态环境有下列生态系统组成,即城镇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农田耕地生态系统,各系统拼块面积如下表。
表1天柱山镇各生态系统拼块面积
用地拼块类型
拼块面积(公顷)
占总拼块面积(%)
备注
城镇生态系统
257
3.64
水生态系统
378
5.35
林业生态系统
5504
77.88
农田耕地生态系统
470.3
6.65
其他
457.7
6.48
合计
7067
从拼块组成可以看出,天柱山镇生态环境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但也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洪涝灾害、林草植被退化、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部分地方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引起区域生态平衡失调。
第二,野生动植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种群数量减少,使得生态多样性受到威胁。
第三,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等农药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引起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第四,镇域内河流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且受到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饮用水水质受到威胁。
必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从总体情况看,天柱山镇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77.88%,但也受到一定的破坏,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一、总的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天柱山镇实际状况,潜山县天柱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2010-2025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发展成果,促进天柱山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天柱山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平稳运行。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未来五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传统产业上规模、增效益,特色产业保质量、上档次;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开放格局的方位更全、层次更多、领域更宽,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以”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为发展目标,以旅游业立镇、兴镇、形成支柱产业为基本思路,建设旅游乡镇的新形象;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受益面,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
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和合理的婴儿出生性别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进一步强化对耕地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法治天柱山,平安天柱山、和谐天柱山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进一步改善,集镇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天柱山镇环境规划总体目标:
经过持续建设,将天柱山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化生态型的山区城镇;依托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型乡镇,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房地产、旅游观光、商业和文化娱乐等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具有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小城镇空间结构模式。
强化生态优先原则,塑造成一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园林小城镇。
三、行业建设规划
1、乡镇企业
处于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主战略和以工业发展成绩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下,由于受到天柱山旅游总体规划的限制,天柱山镇的工业发展空间狭小偏僻,作为优势产业的旅游业发展不能填补工业发展的不足,天柱山镇经济发展进入艰难的“工业为先,旅游为重”的战略调整期。
天柱山镇三次产业比例为2:
1:
7。
其中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
在旅游业较快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面临瓶颈的困难。
因此在未来十五年中,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集约化发展的种养大户和二、三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趋势。
以“生态立镇、旅游强镇”为主战略。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合力发展。
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业整合对接,推进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丰富旅游项目和产品。
搞好旅游企业合作。
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促进旅游业内部有机组合发展和行业经营秩序自律管理。
加强旅游企业营销合作,适时建设全镇旅游景点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商贸和旅游业的发展。
以助农扶贫互助社为依托,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优势,最大限度避免分散经营带来的风险。
积极培育产品品牌,把更多的产品以品牌形式推出去,向特色、高效农业进发。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在白水村建设白水旅游产业园,占地410亩,主要是发展一些旅游酒店、超市等。
编制白水集镇区规划。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宽视野,积极联络,热情服务,引进工业项目进县园区和县内其他乡镇园区。
调整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出台工业项目入园重奖政策。
加强与县直招商组及有园区乡镇的合作,在合作引商上早谋划、早动手。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做到以旬保月,以月旺季,全面或超额完成年度财税任务。
2、城镇建设
根据天柱山镇确定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树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推动、协调发展的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新理念,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紧密协作、共同富裕的道路。
村镇等级分为四个层次:
野寨集镇为中心镇,是全镇的经贸、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发展以皖镇、旅游交通转换中心为主的旅游商贸经济;茶庄集镇为次中心镇,是天柱山旅游聚散地、旅游度假半坡小镇、天柱山旅游换乘中心、票务中心、养生基地;白水集镇为一般集镇,主要利用原国防087兵工厂遗留下的国有土地资源,发展宾馆旅游业、房地产业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地,河西村、天寺村、林庄村为中心村,是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层服务点。
近期,将以集镇建设为龙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商业中心职能。
到2015年,镇域规划人口控制为1.46万人,2025年,镇域规划人口控制为1.55万人。
改造和完善镇区道路网络;新建、扩建一批文、教、卫、体设施;抓好住宅小区综合开发,扩大园林绿化面积,使镇区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镇。
加强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做好主干街道绿化、亮化、硬化工作,改善镇区生活环境。
着手筹建文化娱乐设施,增强小城镇文化底蕴。
积极实施村庄整治,建好中心村庄,以镇区为中心,加快周边村庄移民建镇工程建设,使小城镇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滚动发展”的模式,增强其辐射功能。
2025年完成所有建设规划,使天柱山镇街道整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化完善,满足人民生活物质及精神要求,真正使天柱山成为一个旅游、商贸重镇。
3、旅游发展
战略目标:
面向国内、国际市场,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创新旅游产品作吸引,以镇内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天柱山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景点开发建设,把天柱山建成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生态环境上乘、旅游经济结构合理、旅游产品特色突出,集观光、休闲、文化、度假、健身为一体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经济强镇。
战略重点:
把握重点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区、黄金旅游线、精品旅游工程及骨干项目结合的时空有序开发模式,突出天柱山镇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
主要表现在:
①重点打造天柱山镇的生态观光型绿色旅游;②完善境内潜水沿岸及支流两岸黄金旅游线;③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主中心——天柱山镇区和次中心——茶庄接待区、养生基地,发挥其交通区纽、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优势。
景区划分:
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分布情况,着重突出各景区的特色,将游览区划分为五个景区:
野人寨游览区:
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游览、观光、休闲、文化娱乐等项目;九井河游览区:
自然山体、水体、河谷风景,生态旅游;大峡谷游览区:
奇石为主的自然山体景观、峡谷景观,天柱山地质公园缩影;九曲河游览区:
体验型农家乐项目。
参观茶园、参与采茶、制茶、观茶艺表演、垂钓、皮筏艇探险漂流;小乔峡游览区:
以自然山体、水体、农家田园为一体的景观区;和茶庄白云边两个休闲养生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
在野寨、茶庄两个集镇建立旅游接待中心,白水湾设置少量接待设施,并在潜水沿岸设置一处露营接待区。
在中心镇建成皖镇旅游商业步行街,在茶庄、白水设置合适规模商业及其他服务设施。
规划在每个游览区的入口设置门票房、管理用房,并在各公路的起始点、交叉口处合适地点设小型生态停车场。
在中心镇旅游服务用地内设置风味小吃一条街,在白水设立农家特色小吃村庄;沿野茶线景区公路沿线建立百户农家乐示范群。
4、人口控制
控制措施: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
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执行“关爱女孩”工程,严格执行计生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优质服务,提高人口素质,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2%以上。
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做好计生工作。
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努力构建和谐计生,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整体上水平。
人口预测:
根据对天柱山镇经济和人口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分析,针对天柱山镇人口发展的客观实际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观念、生活的影响,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预测规划期全镇人口总数:
P=P0(1+K)n+ΔP
式中:
P——规划期总人口
P0——规划基期总人口
K——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n——规划年限
ΔP——规划期间机械人口增长数,取5%
截止2009年底,天柱山镇总人口13369人,其中镇区人口为0.5万人,到2015年,全镇人口控制在1.46万人内,2025年控制在1.55万人。
城镇化水平:
根据潜山县县域规划要求,结合本镇发展的实际,确定到2015年,本镇的城镇化水平为50%,2025年城镇化水平为65%。
则2015年的城镇人口为:
1.46×50%=0.73万
则2025年的城镇人口为:
1.55×65%=1.0万
5、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国土资源,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