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275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doc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过程、教育技术的应用、评价和反思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招花夕时》,是一篇叙回以性散文,所追忆的阿长不是一个文人,在文中,作者似乎更多的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而背后实则隐藏了作者对阿长淳朴,善良品德的赞美,尤其是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重点,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角度来写,其中,却渗透了对人生的思考,学习本文,并让学生能够理解隐藏在批判中语言下对阿长的赞美与尊重,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琐事中发现爱。

二、学情分析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在14~16岁之间,学生感情还是处于懵懂阶段,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义务让我的学生正确的面对爱,教会他们感受身边的爱。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求知欲高,自我表现力强,他们喜欢展现自己的优点,并将自己所想所做的带到课堂上,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跟学生产生互动,这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感悟能力,但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他们很远,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我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根据以上要求,确立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课文的生词,字。

⑵ 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⑶ 整体把握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标: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 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感情。

(3)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4) 学习本文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确立本文的“过程和方法目标”为:

(1).运用探索式学法,调动已有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感悟走进文本;

(2)。

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

(3).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逐步走进阿长的心灵,发现普通者人性的光辉,感受生活中的质朴的爱。

4.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由此,我确立本课的“情感和态度目标“为:

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情感,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学习感受生活,学会读懂他人的爱,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方法】

复述法: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真挚的怀念之情。

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学生自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讨论探究法:

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

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powerpiont课件、影示范朗读音资料、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介绍本文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

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

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

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

《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三)、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1.初识阿长

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阿长是谁?

她的外貌,身世怎样?

2文章写了阿长的那些事?

各用一句话说出来。

这些事情中那些事是详写?

那些事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学生自读课文,可就词语含义、段落大意、内容质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

    投影:

 

 

根据语境,解释加粗的字词:

⑴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⑵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⑶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⑷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⑸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3.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进行复述课文竞赛,师生评议。

    

思考:

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哪些内容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阿长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

    教师提示: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鲁迅生动逼真地描写阿长,如“切切察察”的样子,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买回《山海经》,是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总之,鲁迅的描写之所以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8.思考:

题目如果写成《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能表达敬意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

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实不符,用“阿长”名副其实。

所以,文题其实标示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再则,题目用的是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板书

1-17

18-28

 (五)、课堂练习

口头作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布置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当有一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什么话?

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4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

(七).开放探究

  阅读选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读后思考:

《好的故事》是否记叙了一个故事?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评价与反思: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创设情境、拓展迁移、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一些耳熟能享的音乐,直观形象的视频,既能化难为易,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善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