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72334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选择题.docx

中国特色选择题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4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2.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

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

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的描述A的表述与题干相反所以错误;B只能反映当时也表述错误;C中表述的成反方向也表述错误,D表述的内容与题干相符,所以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背景、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表格的内容来看,在1947年到1997年的50年间,我国在管理地方上根据线索的变化进行了多次创新,基本适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体现的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管理理念。

所以应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4.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

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下列属于他所说的“天时”的是()

①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③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扩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时间信息1979年,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两极格局结束之后,故②错误;二战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已经兴起和扩展,故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以来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故D项正确。

ABC项错误。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6.下图反映的是1950-1985年间我国

A.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

C.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由图的曲线可知,反映的是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所以答案选A。

在中国不管是外贸,还是科技人才和文艺作品出版数量,一般都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才呈上升的阶段,所以排除B、C、D。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建国以来中国的发展情况

8.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973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国民经济有明显的复苏和回升。

故与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

14.分析下表我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B.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表格中1957—1960年,农业下降明显,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迅猛;可知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时期),由于“大跃进”等经济上的“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ABC三项表述既不能准确反映表格的内容,也不符合这一时候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15.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此阶段的具体表现是

①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发开放浦东以带动长江流域发展④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开始经济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可知是1978-1992年。

①是76年开始;②是1983年;③浦东开发是1990年;④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

故选则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感到“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B.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合作化指的是1958年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二十年后的散伙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

认为“总体比较好,但存在问题的”占最多比例,认为“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的”占13%。

说明当时大部分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一些问题,不够完善。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1.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95.37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数据中可明显看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价格国家定价商品比重急剧下降,而商品的市场调节价格快速上升,它已占据了中国商品价格的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尤其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2.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

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

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有地方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故选B。

A项说法错误,材料做法并不是以增强行政管理体制为主要的目的;C项材料未体现,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1958年尚未进行改革开放。

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点评:

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改革开放前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探索的情况。

考试中常考的还是改革开放后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我国的改革分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9年开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走的是一条先农村、后城市的路线。

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与此相关的知识有改革的背景、成就等需要掌握。

25.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A、B、C三项均是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弊端;D项表述不妥,不能说土地所有制度不利于调动积极性,直到现在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

只能说是农村的经营体制,分配制度,生产方式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本题主要是看选项所列是否形成对生产发展的障碍。

A、B、C三项对生产发展会起到阻碍作用,而D项中并非“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据此也可以得出答案。

2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其时间特征是1954年12月和企业名称“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这能说明其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答案选B,AC两项均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D项属于对手工业改造的范畴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内容不符。

考点:

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点评: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27.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80年

0.02%

0.48%

1998年

28.5%

38.3%

18.9%

19.9%

A.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D.公有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私有经济均存在,反映了我国这一时期呈现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

故选A。

B项错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摸索阶段,并非改革的目标;C项错误,表格并非说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的是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D项明显错误。

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

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所有制的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原来单一的公有制逐渐发展成多中国所有制并存的结构。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打破了所有制的崇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必将进一步发展。

28.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使之转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

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新型的农业体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依然是坚持土地共有的基础上的,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故选A。

新型的农业体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因此BCD均正确。

考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在保障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

土地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

31.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成就也有失误,为我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1)从现代史观的角度看,曲折发展的二十年实质上是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二十年,不少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比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的异同,总结两者的经验教训。

(2)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试题一般两个角度,第一是归纳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第二是“大跃进”运动对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强化通史知识的归纳。

34.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材料

(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

(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

(1)

(2)可以看做是上海工业化一瞥,(3)可以作为红色的摇篮,(4)可以作为改革开放的上海的材料,因此ABD三个选项只是反映了部分材料的内容。

现代化也叫近代化,以生产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因此答案为C。

35.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自力更生、工业增速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赶英超美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略

36.该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答案】B

【解析】略

37.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

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答案】B

【解析】略

38.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

“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

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答案】B

【解析】略

39.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发展生产力B.允许私有制发展

C.采用先进科技D.活跃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

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本质”,二者进行的活动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生产,壮大国力,选A。

41.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允许私有制发展  

C、采用先进科技  D、活跃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的是“本质上的共同点”,列宁和邓小平都允许在本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活跃市场经济,二者的本质是通过这种手段来发展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所以A是本质,BCD是手段。

42.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

“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

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的“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可知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不符合“宗族和同乡组成的”这一条件,因此③不符合这种社团网络的特点,其他的均符合其特点。

因此选择B。

43.从1919—2009,九十年的历史探索与实践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谱写的历史乐章主题分别是民族

A.觉醒,崛起,独立,振兴B.独立,觉醒,振兴,崛起

C.觉醒,独立,振兴,崛起D.崛起,觉醒,独立,振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阶段特点。

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1979年,改革开放促进了民族振兴;2009年中华民族崛起。

结合选项一一对应,所以选择C.

44.以下有关我国历史上采用计划和市场手段处理经济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济体制照搬苏联

C.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D.计划和市场都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答案】B

【解析】略

45.读图,图中人口结构变化()

①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折射出户籍制度改革滞后④成为全国移民浪潮的缩影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户籍人口数变化”、“深圳市”、“1979到1999年”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现代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②④两项的表述,题干图片信息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即排除ABD三项。

进一步分析可知,①③两项的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8.香港《亚洲周刊》引用辽宁省委组织部的数据说,该省在1992年前后有3.5万名官员辞职下海,另有700名官员“停薪留职”去创办企业。

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C.进一步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D.对外开放政策的吸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92年前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阶段,所以1992年前后出现的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本题关键在于一定要知道“1992年前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阶段”。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政干部下海经商的原因

49.在改革的某个阶段,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据此可知,这个阶段

A.农村承包制在城市改革中全面推行

B.中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一批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农村承包制是在农村推行的,在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