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38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7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

 

(解析版)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神和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6.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识修养。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

对道德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思想内容上:

否定神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追求现世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2.思维方式上:

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发展文化教育,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造福人类。

文艺复兴的双重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方面: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方面: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人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④文艺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⑤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消极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之风泛滥,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特殊手段。

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2.意义

(1)政治上:

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

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上:

①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②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准备。

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同点

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范围和领域

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由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在思想和社会领域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相同点

背景

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

内容

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借助复兴基督教的原始教义

影响

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

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1)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2)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3)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项 目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相同点

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在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不同点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形式

借助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核心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内容

提倡“人性”,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高举“理性”旗帜,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平等和自由

影响

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引发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

不仅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作了舆论准备,而且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维护

联系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运动的四个特点

(1)从批判的对象上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的方式上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启蒙思想家宣传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的领域来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上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17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比较

明清民主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专制制度的腐朽;理学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的推动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

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设计比较完整的方案

本质

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影响

对专制制度形成一定冲击,未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4)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实质表明两人(  )

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

2.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

这表明他(  )

A.完全否定智者学派的主张

B.强调人类的理性,突出人的价值

C.研究的重点是社会

D.强调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自然欲求,“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知识(理性)的作用,突出了人的价值,故B项正确;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都肯定人的价值,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强调知德合一,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3.“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

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

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

”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答案】C

【解析】材料“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反映出这一新思想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项属于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B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故C项正确;D项属于启蒙运动主张,故D项错误。

4.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

A.推翻王权统治

B.宣扬人文主义

C.否定宗教神权

D.注重内心反省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处在……纱幕之下”可以判断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中世纪的“纱幕”就是指占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学。

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首先必须要否定宗教神权,才能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C项正确。

5.马丁·路德提出:

“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

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

”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答案】D

【解析】马丁·路德强调的仍是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国家,故C项错误;路德剥下了教士神圣的外衣,否认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故D项正确。

6.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

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格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故D项错误。

7.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理解材料。

由“14-15世纪”“身心发展并重”“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等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也说明文艺复兴影响了教育,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D项。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基督教作品”说明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而仅凭题干材料无法说明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故排除B、C两项。

8.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文字“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的含义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故D项正确。

9.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

A.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答案】D

【解析】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相符,故D项正确。

10.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答案】A

【解析】“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

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B.自然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可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将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现实,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C项;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关注点转移到自然,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哲学的主题转移到政治,排除D项。

2.(2019·江苏高考·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B

【解析】“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利用宗教表达诉求,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反对罗马神权统治,故A项错误;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C项错误;主张灵魂自我救赎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故D项错误。

3.(2019·海南高考·15)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答案】C

【解析】据材料“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绘画和技法的变化不是题材变化,据所学,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排除A项;材料“自然景物”说明不是日常生活场景,排除B项;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是印象画派,排除D项。

4.(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知在启蒙思想家关于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平等,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开创性,美国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大革命较之英美的不同点,美国和法国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项;“根除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法国大革命后多次出现封建王朝的复辟,排除C项。

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6.(2018·海南高考·15)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答案】C

【解析】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意大利一些人物传记的流传,没有体现出冲破教会的精神独裁,与宗教改革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2018·江苏高考·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  )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中“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表明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但非不信仰上帝,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而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与材料中“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相符,故C项正确;17世纪时,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法国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与材料中“16世纪”不符,故D项错误。

8.(2018·天津高考·3)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

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答案】B

【解析】题干提及的是赛尔维特与达尔文研究生物学时的不同命运,且“普遍”一词不妥,故A项错误;题干中16世纪赛尔维特被火刑处死,而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时教会虽激烈反对,但未对其进行人身迫害,结合教会权威遭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特别是启蒙运动的冲击,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权威,故B项正确;进化论在今天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但依然存在相当多的质疑,例如突变论(寒武纪大爆发),以至于今天对进化论存在激烈的争论,在《物种起源》发表时不可能迅速被证明为科学理论,故C项错误;题干中“遭教会激烈反对”,推知教会对进化论非常不支持,并不是实行宽容政策,故D项错误。

9.(2018.4·浙江高考·20)“理性是激情的奴隶”——抱持这样的认识,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内容是(  )

①人的情感②人的个性③尊重自然④宽容心态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

它极大地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故①、②正确;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人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故③正确;它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0.(2017·海南高考·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达·芬奇是画家,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绘画的需要,不是探究人体结构的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中达·芬奇在绘画时思考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关系,是理性的思考,与奔放情感无关,故B项错误;达·芬奇的实验旨在探求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理性认识,故C项正确;对人的表情与身体内部结构的探求,并没有否定神创说,因此也没有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故D项错误。

11.(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解析】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C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