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105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附表:

附表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附表2项目村贫困农户情况表

附图:

某县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某县林果园改造科技扶贫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主管单位:

某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1.1.4项目建设单位:

某县农牧水务局

1.1.5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技术单位为某县农技推广中心和某省农科院园艺所,技术负责人

1.1.7项目建设地点与范围:

项目在某县某镇的格曲、崖湾和坎布拉镇的古日羊麻三个贫困村实施,涉及贫困农户433户2272人。

1.1.8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699元提高到940元左右,实现整村稳定脱贫;同时通过高产、优质、高标准现代果园的建立,对周边贫困地区乃至全县的林果业建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1.1.9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改造现有果园750亩,新建葡萄、杏等杂果园700亩,科技培训贫困农户433人(次)。

1.1.10项目建设期限:

2003年9月—2004年9月

1.1.1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14万元,全部申请国家财政科技扶贫专项资金。

1.1.12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产果品192.5万公斤,新增收入147.5万元,项目区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46元,达到945元,实现稳定脱贫。

财务指标(静态):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63.5%,投资回收年限4.8年(含建设期),投入产出比1.8>1。

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1.2可行报告编制依据

1.2.1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做好2002年度财政科技扶贫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

1.2.2某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作好2003年度的财政扶贫项目前期工作的初步意见》;

1.2.3某省农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1.2.4《某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

1.2.5《某县农业“十五”规划》;

1.2.6某县某镇格曲村、崖湾村和坎布拉镇古日羊麻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新世纪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都把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放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阶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也是入世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并且进一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四大结构上,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种植业结构调整。

某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和2002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以及财政部、国家扶贫办关于实施财政科技扶贫项目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出了在我省的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选择实施财政科技扶贫项目的决定。

某县是我省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是我省“十五”规划中“特色杂果品基地”的主要建设地点,林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是我省果品主产区之一,林果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但该县现有的林果业存在生产分散、品种杂乱、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急需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改造利用,以便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省林果业产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该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某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某县是全省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近年来,由于粮食和油料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丰收,粮油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低迷,使农业增产不增收。

而优质、特色果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林果业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

所以在该地区实施林果业改造科技扶贫项目,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是增加当地贫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2.2.2是加快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的需要

某县是某省适宜种植北方果树的地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某镇和坎布拉镇为中心的沿黄百里万亩果树带,浅山地区的仁用杏、花椒等干果生产基地等多个林果品生产基地,林果业生产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但由于目前生产中存在的规模小、科技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生产分散、品种杂乱、低产劣质果品比例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全县林果业生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2.3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

要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

同时,《纲要》也指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要根据每个村、每一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是通过优质果品苗木、接穗的引进,高接换种、果实套袋、疏花疏果和根外追肥等先进果品生产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对农户进行科技培训,从而提高农户科学栽培水平和林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收入,实现整村稳定脱贫的目标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因而,项目的建设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位于某县东部,包括某镇的格曲村、崖湾村和坎布拉镇的古日羊麻村。

3.1.2自然条件

项目区地处黄河沿岸,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2—8.4℃、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340毫米、≥0℃的有效积温3300℃,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省果树适宜种植地区之一。

3.1.3社会经济状况

项目区现有农户449户、2358人,其中,劳动力1088人,占总人口的46.1%。

现有耕地2312亩,其中水浇地1778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0.98亩)。

200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58.5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项目实施村均为贫困村,其中,格曲村为绝对贫困村,崖湾村和古日羊马村为低收入贫困村。

三村现有贫困农户433户、2272人,其中绝对贫困户209户、1005人,低收入贫困户224户、1267人,贫困户数和人口分别占项目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98.6%和96.5%。

2002年项目区农户人均纯收入699元(项目区基本情况见附表1,贫困户情况见附表2)。

3.1.4林果园发展现状

项目区现有老果园750亩,其中格曲村400亩、崖湾村200亩、古日羊马村150亩,果树主要是苹果树,品种主要以“三红”为主。

目前每亩保留株数40株,平均亩产量750公斤左右,年产约56万公斤。

由于果树老化、品种杂乱、品质差、产量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果品业的发展。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收入问题。

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指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要加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教育扶贫。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项目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3.2.2自然条件适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区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8℃、平均降雨量300毫米,自然条件适宜,可以满足果树栽培的气候条件要求。

项目区地处黄河沿岸,是马康公路和五河公路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并且建有提灌和引水灌溉等水利工程,灌溉有保证,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3市场前景良好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由于地处高原,某县的果品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量高、色泽鲜艳、耐贮藏、品质好等特点;此外,由于高原气候冷凉干燥、紫外线强,使果树病虫害少,加之当地农药使用量少、无大型工业企业,当地生产的果品具有安全、无污染的优势。

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晚熟的杏、草莓等时令水果,具有内地果品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市场前景看好。

3.2.4具备一定的科技支撑条件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主要是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心设有办公室、园艺、作栽、植保、土肥、化验室等五个业务科室和庄稼医院一个经济实体,下设8个乡镇农技推广站、24个科技示范村、600户科技示范户。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具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较强的技术力量。

此外,某县林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种苗引进、果树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与某省农科院、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某某省农科院等林果业科技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项目建设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资金缺乏

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项目村是贫困村,地方经济困难,农民收入低下,资金缺乏,项目资金筹集困难。

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除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3.3.2缺乏新品种栽培技术

项目区果农虽然有一定的栽培经验,但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果品生产的先进实用新技术,果品产量低、品质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项目应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强化培训效果,达到每户贫困户中至少有1人掌握果树嫁接、修剪整形、果实套袋、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3.3营销渠道不畅、市场信息缺乏

目前我省果品市场人均水果占有量8.5公斤左右,与同期全国的人均水果占有量34.8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省果品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但某县果品还是出现了“卖难”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市场营销渠道不畅,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

因此,应大力培育果品的加工、保鲜、贮运、营销等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果品协会+农户”的经营机制,提高果品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利用先进的通讯网络建立林果业品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向农户发布林果业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户及时进行生产调整,适应市场变化。

第四章市场分析

果品是人们每天必需的主要副食品,它是人们吸取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素和诸多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目前,发达国家果品人均年消费量已达80公斤,我国人均占有量为34.8公斤。

2001年某省水果产量为1.7万吨,人均占有量仅为3.3公斤,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国内平均水平,省内果品市场有80%的果品来自省外和国外。

根据《全国水果生产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到2010年全国水果总产量9300万吨,人均占有量68公斤。

如果某省每人年水果消费量按60公斤计算,到2005年全省人口达到550万人,果品需求量达到33万吨;到2010年全省人口将达到586万人,果品需求量将达到35万吨,市场需求量大。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鲜果品的需求,尤其是对安全、无污染的绿色果品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因此,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目标

通过优质果树接穗、苗木的引进,果品生产实用新技术的应用,加快老果园的改造和特色杂果园的建设,建立起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现代果园,提高种植效益,使项目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699元提高到940元左右,实现整村稳定脱贫;同时对周边贫困地区乃至全县的林果业建设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