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992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docx

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6核能利用47小粒子与大宇宙教学案粤教版

第六节 核能利用

第七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

[目标定位]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反应堆

1.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

铀棒;

(2)减速剂:

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

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减少中子的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强的特性,就可以容易地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

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

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4.核污染的处理:

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反应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二、核电站、核能利用

1.核电站

利用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热能使水汽化以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

2.核能利用

(1)核力发电;

(2)核动力;

(3)原子核物理实验制造各种放射性同位素.

三、小粒子与大宇宙

1.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1)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

(2)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

约从10-15_m到1027_m,共跨越了约42个数量级.

2.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

1018_s.

(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

10-25_s.

(3)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

约从10-25_s到1018_s,跨越了将近43个数量级.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一、核反应堆

裂变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一种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地释放出来,裂变反应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表:

组成部分

材料

作用

裂变材料

(核燃料)

浓缩铀(

U)

提供核燃料

慢化剂

(减速剂)

石墨、重水

和普通水

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

控制棒

吸收减速后的中子,控制反应速度

反射层

石墨

阻止中子逃逸

热交换器

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防护层

金属套和

钢筋混凝土

防止射线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侵害

【例1】 在可控核反应堆中需要给快中子减速,轻水、重水和石墨等常用作减速剂.中子在重水中可与

H核碰撞减速,在石墨中与

C核碰撞减速.上述碰撞可简化为弹性碰撞模型.某反应堆中快中子与静止的靶核发生对心正碰,通过计算说明,仅从一次碰撞考虑,用重水和石墨作减速剂,哪种减速效果更好?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设中子质量为mn,靶核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nv0=mnv1+mv2

由能量守恒得:

mnv

mnv

mv

解得v1=

v0,

在重水中靶核质量mH=2mn

v1H=

v0=-

v0,

在石墨中靶核质量mC=12mn,

v1C=

v0=-

v0

与重水靶核碰后中子速度较小,故重水减速效果更好.

借题发挥 

(1)中子与靶核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因为靶核的质量大于中子的质量,故靶核的质量比中子的质量大得越少,减速效果越好,如质量相等时可以使中子的速度减为零.

针对训练1 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改变中子数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答案 C

解析 控制核反应的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目来实现,即用镉棒吸收中子改变中子数目.

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核电站是利用缓慢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这是核能的和平利用,因此核电站是可控的链式反应.

铀235裂变需要一定的条件:

(1)要有足够浓度的铀235;

(2)要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3)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不能恢复原状,这样就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这就叫链式反应.

原子弹中裂变一旦开始,裂变放出的快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的速度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大量的能量,因此杀伤力强大.

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1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的示意图:

图1

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或重水)为减速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利于铀235吸收,发生裂变,减速剂附在铀棒周围.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地调节控制棒的升降,就能使反应堆安全正常地工作.

【例2】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

U+

n―→

Ba+

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

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a=__________.以mU、mBa、mKr分别表示

U、

Ba、

Kr的质量,mn、mp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________.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

(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J,铀核的质量mU=390×10-27kg,求每年(1年=3.15×107s)消耗的

U的质量.

答案 

(1)

n 3 (mU-mBa-mKr-2mn)c2

(2)1104kg

解析 

(1)由反应方程可知:

X为

n,a为3,

释放的能量为ΔE=(mU-mBa-mKr-2mn)c2.

(2)因核电站发电效率为40%,

故核电站消耗

U的功率为

P′=

kW=2.5×106kW.

核电站每年消耗

U的能量为

W=P′t=2.5×109×3.15×107J=7.875×1016J

产生这些能量消耗的铀核的数目:

n=

≈2.83×1027(个)

每年消耗

U的质量为

M=nmU=2.83×1027×390×10-27kg≈1104kg.

针对训练2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结束了中国无核时代.

(1)原子弹爆炸实际上是利用铀核裂变时释放出很大能量,由于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而爆炸.

①完成核裂变反应方程式:

U+

n→(  )Xe+

Sr+2

n+200MeV

②铀原子核裂变自动持续下去的反应过程叫什么?

产生这种反应的条件必须是什么?

(2)为了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危害人体和污染环境,需采用哪些措施?

(举两种)

答案 

(1)①

 ②链式反应 中子再生率大于1

(2)核反应堆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射线;放射性核废料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地层深处进行处理.

三、对粒子的认识

【例3】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

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答案 B

解析 反氢原子的结构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

核反应堆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

A.原子燃料、减速剂、冷却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B.原子燃料、减速剂、发热系统和传热系统

C.原子燃料、调速剂、碰撞系统和控制调节系统

D.原子燃料、减速剂、原子能聚存系统和输送系统

答案 A

解析 目前核反应组成有:

原子燃料、减速剂、控制调节系统、与冷却系统.

2.关于原子核反应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答案 C

解析 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A对;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B对;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C错;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D对.

核电站

3.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的两个6×105kW发电机组已实现并网发电.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

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通常是采用调节

U的体积来控制的

B.

U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

C.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升高温度后它的半衰期会缩短

D.虽然核电站能提供很大的能量,但它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站严重

答案 B

解析 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由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的多少来控制,A错;

U裂变有多种可能性,

是其中常见的一种,B对;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C错;核电站的核能是清洁能源,污染少,D错.

(时间:

60分钟)

题组一 核反应堆

1.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用铀235核,主要原因是(  )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发生链式反应

答案 D

解析 铀235俘获任何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反应,故D正确.

2.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控制反应速度

答案 C

解析 镉棒并不能释放中子,也不能使中子减速,对铀核裂变也没有阻碍作用,而是利用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控制中子数量的多少而控制核反应速度,故C正确.

3.镉棒在核反应中的作用是(  )

A.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

B.使慢中子变成快中子

C.使反应速度加快

D.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答案 D

解析 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变快中子为慢中子的作用,镉棒起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4.为使链式反应平稳进行,可采用下列的办法(  )

A.铀块可制成任何的体积

B.铀核裂变释放的中子可直接去轰击另外的铀核

C.通过慢化剂将产生的中子减速

D.用镉棒可作为慢化剂使中子减速

答案 C

解析 由于使铀块发生链式反应的体积应大于临界体积,故A错误;铀核裂变释放出的为快中子,不能直接再去轰击铀核,必须用慢化剂减速,而镉棒是用于控制中子数量的,故C正确,B、D错误.

题组二 核电站

5.(多选)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总装机规模400万千瓦.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  )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大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答案 AB

解析 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相等质量的核燃料放出的能量比煤放出的能量要大很多.地球上可开采核矿石储量所能提供的能量约为煤、石油的15倍.只要措施得当,核电站造成的污染很小,核能属于清洁能源,A、B均正确,C错误;核电站的建造难度较大,D错误.

6.(多选)为应对能源危机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我国制定了优先选择核能,其次加快发展风电和再生能源的政策,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求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总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水平,请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小

B.核能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力发电要大

C.目前所有核电站都只利用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D.目前既有重核裂变,又有轻核聚变释放大量的原子能

答案 AC

解析 目前核电站都用核裂变,其原料是铀,且核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应用的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故A、C正确,B、D错.

7.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

U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核反应方程为

③23592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

U裂变能放出200MeV的能量,合3.2×10-11J.

以上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由

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知①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②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③错误;通过计算知④正确,故答案为D.

题组三 对粒子的认识

8.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A.-4,-2B.4,-2

C.-4,2D.4,2

答案 B

解析 因“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

9.K-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π-+π0.其中K-介子和π-介子是带负电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所示的1个K-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两轨迹在P点相切,它们的半径RK-与R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的大小之比为(  )

图1

A.1∶1B.1∶2

C.1∶3D.1∶6

答案 C

解析 带电粒子K-与π-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Bqv=

得R=

,K-介子与π-介子带电量相同,故运动的半径之比等于动量之比pK-∶pπ-=RK-∶Rπ-=2∶1,在衰变后π-介子与π0介子动量方向相反,设K-介子的动量为正,则π-介子动量为负值,由动量守恒pK-=-pπ-+pπ0,则pπ-∶pπ0=1∶3故A、B、D错,C对.

题组四 综合应用

10.如下一系列核反应是在恒星内部发生的:

其中p为质子,α为α粒子,e+为正电子,μ为一种中微子.已知质子的质量mp=1.672648×10-27kg,α粒子的质量mα=6.644929×10-27kg,正电子的质量me=9.11×10-31kg,中微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试计算该系列反应完成后释放的能量.

答案 3.95×10-12J

解析 为求出系列反应后释放的能量,将题中所给的各核反应方程左、右两侧分别相加,消去两侧相同的项,系列反应最终等效为4p―→α+2e++2μ.

设反应后释放的能量为Q,

根据质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得

4mpc2=mαc2+2mec2+Q,

代入数据可得Q≈3.95×10-12J.

11.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

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m/s的中子后,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3m/s,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大小;

(3)若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时可产生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求这个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已知氘核质量为mD=2.014102u,氚核质量为mT=3.016050u,氦核质量mHe=4.002603u,中子质量mn=1.008665u,1u=1.6606×10-27kg)

答案 

(1)

Li+

n―→

H+

He

(2)2×104m/s

(3)2.82×10-12J

解析 

(1)

Li+

n―→

H+

He

(2)取中子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nv0=-mTv1+mHev2

v2=

m/s

=2×104m/s

(3)质量亏损为Δm=mD+mT-mHe-mn

=(2.014102+3.016050-4.002603-1.008665)u

=0.018884u≈3.136×10-29kg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ΔE=Δmc2=3.136×10-29×(3×108)2J≈2.82×10-12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