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793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docx

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考试版

【领跑高考】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含解析)

限时:

50分钟实际用时:

_______分钟得分___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种“插队”的做法带来的客观效果是

A.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D.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

25.《史记》记载江南地区“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南朝《宋书》则载江南“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据材料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B.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6.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与宋代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形成鮮明对比。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这反映了

A.行省制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B.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C.行省官员的权力“大而不专”D.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7.万历时期,北方地区如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织成的棉布又通过运河贩运到了北方。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白银的广泛使用B.商业市镇的兴起

C.长途贩运的兴盛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

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

29.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

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

草帽缏、皮货等货的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售价较低。

这种情况表明

A.对外贸易完全被外国控制

B.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

D.D.巾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30.1940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

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

统一累进税制的实施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32.伯里克利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

“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抽签选举和公职受制保障了政治民主性

B.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C.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

D.雅典公民可以担任民主机构的一切公职

33.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34.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材料表明

A.美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B.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

C.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美国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高

35.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条约

1963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年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1972年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

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

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

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

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

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

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

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

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

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

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45.(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万历以后,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且不断激烈。

其中京畿附近种植水田的问题,亦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

朝廷内部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士人,为了减少“重赋”的压力,减轻一部分漕运的负担,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倡议在京东地区推广种植水稻。

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

他认为“今自永平(河北卢龙),滦州以抵沧州、庆云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膏腴,(虞)集议断然可行。

当全盛之时,河漕岁通,而思患预防,纷然献议。

独于集议,尚废焉未讲。

若仿其意,招抚南人,筑塘捍水,虽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可成田,有不烦转漕于江南而自足者,其思患预防之深意,又不止于开河通漕而已,此濒海之水利所宜修也……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

俟行之稍有成绩,次及山东、河南、陕西等处地方,将江南岁运酌量改折,助其费而究其功,东南之岁运渐减,西北之儲蓄常裕。

不惟民力可纾,而国计永保于无绌矣。

——摘编自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影响。

46.(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

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方面组建远征军。

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

英方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

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

中国远征军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意义。

47.(15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于漪,女,汉族,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

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书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

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据《2019共和国勋章获奖人物事迹简介大全》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漪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于漪身卜体现的时代精神。

 

【领跑高考】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之全能提分卷10

全解全析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C

A

C

D

A

C

D

D

D

A

D

B

24.【答案】C

【解析】据材料“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最,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等信息可知,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其结果是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拓展了周王城的疆域,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C正确;据材料可知,是在“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不能体现“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A错误;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内的诸侯都有相对大的独立性,故“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表述不准确,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西周的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材料没有涉及“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D错误。

2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南朝《宋书》则载江南……”可知,《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魏晋以来江南逐渐得到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开发,鱼米丰富,丝绵优良,A正确;“江南地区少战乱社会较安定”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C与材料无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而不是《史记》和南朝《宋书》对江南地区的记载截然不同的原因,D说法错误。

2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的权力很大,基本掌操着地方的军政大权,但是元代行省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行省制下的官员权力虽大,但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诸多制约,有利于中央集权,这正是其优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节制,故B错误;D与材料无关。

2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万历时期,北方地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而那里织成的棉布又通过运河贩运到了北方”可知,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和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的问题,A错误;材料只是说明“通过运河向江南的松江等棉纺织中心提供原料”,不能推断“商业市镇”的兴起,B说法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

28.【答案】A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可知,鸦片战争期间民众的表现可知当时中国民众的观念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许多人还看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存在,没有意识到英国军队的侵略性,A符合题意;民众主动为英军服务,并非英军利诱,故B错误;据材料“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说法错误;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国“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没有涉及“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D错误。

29.【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对外出口货中,茶叶仍占首要地位。

生丝和丝织品的出口,仅次于茶叶而占第二位。

……”可知,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中国逐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被外国控制”,只是说明中国传统商品出口仍占主导,A错误;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占主体,B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就被打开,D与材料不符。

30.【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0%。

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

”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照顾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利益,贫雇农少征,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同时又规定了累进最高率,第十二等后不管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折合的富力有多高,也不再追加增收税,对富者有利,保障了他们的财产所有权,目的是调动地主、富农一致抗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正确;土地革命是1927—1937年,与材料不符,A错误;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B说法错误;国民革命是1924年---1927年,C与材料不符。

3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列入了国家发展计划其目的是奠定新中国矿业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D正确;“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与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无关,A错误;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目的是要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确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而不是“适应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B错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是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材料没有涉及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与材料无关。

32.【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可知,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这说明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政治理念的优越性,而不是“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B与材料不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当时规定初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可见D说法错误。

3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A与材料相符;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求”出现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D错误。

3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但它们据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和产值占总产值中的比重很高,这说明美国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A错误;据材料“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可知,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0.9%,这说明美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不高,B错误;材料时间是190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是进行中,故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法不准确,C错误。

35.【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引发了美苏两国间的严重对峙,甚至造成了世界动荡,所以包括古巴导弹危机在内,军备竞赛回归理性和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推动,都是催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系列限制核武器扩散协定的原因,B正确;20世纪8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A与材料不符;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而不是双方均势,C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大格局对峙局面结束,故D说法违背史实。

41.【答案】

(1)特点:

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

经济上:

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

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东方: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

【解析】

(1)特点:

据材料“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6—18世纪中西贸易以西欧国家为主导;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据材料“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可知,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

关于16—18世纪中西贸易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经济上:

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外交上:

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2)原因:

关于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需要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及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如:

东方: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西方: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

42.【答案】示例一论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

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似乎相似,但是儒家的人本主义是工具之本,西方人文主义是价值之本,本质不同,难以相通相融。

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然而先进的西方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之上,最终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尝试,很快失败。

新文化运动中,以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末、体用、目的手段上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可相通相融,需要彻底改革。

示例二论题:

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

论述: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的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器物层面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始探制度内核;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层面探究。

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

随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始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的道路,胜利的过程,是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选择。

所以,东方文化应该在西方文化引导下,积极思变,最终翻转,并走向复兴。

示例三论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可调和通融。

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是相通的;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末。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