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567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docx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云南省教改项目

附件1: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表

项目名称: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

方式的实践及探索

项目主持人:

陶琳

学校名称:

玉溪师范学院

申请年度:

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制

 

一、基本情况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实践及探索

□本科□高职高专

申请省教育厅经费

2万元

配套

经费

学校

18万元

起止

年月

2010年3月至

2012年7月

(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

其他

万元

 

 

 

 

姓名

陶琳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年2月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学士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2007年

教育学;走进新课程

本科生

4

评估办

2008年

心理学;走进新课程

本科生

4

教务处

2009年

教育学;心理健康指导

本科生

4

教务处

2010年

教育学

本科生

2

教务处

教学

改革

研究

科学

研究

工作

简况

时间

项目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

概况(在研、结题、获奖)

2009年

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2008年

以学生能力形成及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获玉溪师范学院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获(主要完成人)

2009年11月

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研究结题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已结题;主要完成人)

2006年12月

《地方新建院校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论文;第一作者;“云南高教论坛”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1期

《构建具有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结构》

论文;第一作者;“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7期

《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论文;“玉溪师范学院学报”;被“人大”报刊数据库索引收录于2007年G1教育学第11期);

2007年第10期

《课程编制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论文;第一作者;“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项目

组主要成员简况∧不含负责人∨

总人数

5人

高级职称人数

中级职称

人数

初级职称

人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4

1

0

0

1

4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项目中的分工

签名

施江玉

1977.4

讲师

玉溪师范学院

论文撰写;调查;项目管理

谢永安

1956.5

副教授

玉溪师范学院

策划;组织实施

高卫国

1957.9

教授

玉溪师范学院

策划;组织实施

贾正林

1972.55

副教授

玉溪师范学院

策划;专题研究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500字内)

国内外关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向地方进行专业改造、拓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并开展应用型科研、打造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团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模式、方法等从顶层设计开始进行系统性的变革等问题的探索及实践。

很多高校在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如:

《中国高等教育》2009-2010年系列文章中提出“守正出新、以文化人,能力至上、升华素质,转识成智、以智创造,应成为现代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授人以渔、启发式、师生合作、整合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的理念目标、走向和方法途径。

然而,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来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多见于理工科类,在师范类或文科类专业中相关的探索及实践几乎还是空白。

况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生源变化,要求应用型高校努力探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及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是应用型高校课程与课堂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实现方式”的研究假设。

2.本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不超过5条,300字内)

(1)实际意义:

课题组制定了“玉溪师范学院关于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对课程实施方案与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内容及内涵、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教学设计思路呈现方式等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通过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一是使学校提出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职业要求,并以此建构实现目标的课程解决方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实施方案与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二是通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推动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能力培养在课堂环节的落实及深化,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提高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三是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其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在课程实施方案与课堂教学评价中实行绝对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以及建立与教师岗位履职考核“对接”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与动力;五是引导广大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营造通过教学改革出名师的实践和舆论氛围。

(2)理论意义: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通过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与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提升,为应用型高校在课程与课堂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的探索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三、项目实施方案

1.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

(1)以课程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评比为切入点,强化教师教学改革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及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的教学建设体系,落实和深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强化教师教学改革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探索以绝对评价和发展评价为目标导向的评价理念、目标及方式在教学改革及管理中的应用,完善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1)完善并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一体化”贯穿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体系,使学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实施方案和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2)各专业80%的课程按要求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70%以上的教师展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观摩课;

(3)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普遍提高,课堂教学在理念、目标、组织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突破固有的模式,学生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环节进一步得到落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变,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4)通过绝对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以及建立与教师岗位履职考核“对接”的管理新机制,教师教学改革的动力得到增强。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制定的课程实施方案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力培养设想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

(2)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改变,课程及课堂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

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1)研究报告;

(2)论文4-5篇(总体介绍1篇;课程编制1篇;课堂教学改革1篇;教师专业发展1篇;其它);(3)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案例);(4)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案例);(5)专著一本(研究报告;论文主要部分;调研报告;课程实施方案案例-含专家点评;教案案例-含专家点评;教师体会文章选;其它)

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200字以内)

本科各专业80%课程制定并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全面推进了教学改革理论探讨及实践;课程实施在理念、目标、组织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明显突破固有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一体化”贯穿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体系得到构建和完善,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探索出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6.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前期研究工作情况:

现已完成撰写研究报告;制定《玉溪师范学院关于全面推

进课程及课堂教学建设与评价工程的实施办法》(工作目标;组织方式;奖项设立及奖励;保障措施)、制定《玉溪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评价指标及内涵》和《玉溪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及内涵》。

进度计划:

研究计划2年半(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按学期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0年3月至7月,教师学习研讨;课程及课堂教学评审专家培训;第一批课程申报及评审;课堂教学评比;研究论文发表;专著总体构想;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

(1);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总结会、交流会、表彰会。

第二阶段:

2010年9月至12月,教师学习研讨;第二批课程申报及评审;课堂教学评比;研究论文发表;专著总体构想;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

(2);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总结会、交流会、表彰会。

第三阶段:

2011年3月至7月,教师学习研讨;第三批课程申报及评审;课堂教学评比;研究论文发表;教师调研报告;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3);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总结会、交流会、表彰会。

第四阶段:

2011年9月至12月,教师学习研讨;第四批课程申报及评审;课堂教学评比;研究论文发表;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4);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撰写结题报告并申报结题;总结会、交流会、表彰会。

第五阶段:

2012年3月至7月,教师学习研讨;第五批课程申报及评审;观摩课评比;研究论文发表;优秀课程实施方案汇编(五);优秀观摩课录像;撰写结题报告并申报结题;总结会、交流会、表彰会。

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200字内)

(1)特色:

具有校本特色的应用型高校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力实现方式。

(2)创新点:

课程实施在理念、目标、组织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突破固有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明显转变。

(3)应用价值及推广途径:

应用价值:

高校教师如何制定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具有科学及可操作性的课程

实施方案;如何增强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一体化”贯穿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体系得到构建和完善。

推广途径:

同类型高校按此模式组织及推动全校的教学改革;教师学习借鉴有关要求及案例,使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8.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100字内)

(1)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个案调查法。

一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随机采取50%以上学生,采取评判式形式,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学生评教”。

二是对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课程实施方案及观摩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调查;选择部分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2)行动研究。

教师个人和研究集体面临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决策和改进。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方法或面对的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的体悟和思考,产生出有针对性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个人的行动研究;研究集体针对学校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其中,计划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提出研究假设;行动环节进行实验研究;考察环节综合采用调查法、教学录像等方法;反思环节对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解释和评价。

四、项目研究基础

1.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校级以上项目、学位论文、学术论著论文及获奖励等,500字内)。

自2006年始,项目组成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成果:

云南省2009年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8年校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009年结题)1项,相关研究论文4篇。

见下:

省校级教学成果奖两项:

(1)“玉溪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云南省2009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

高卫国;主要完成人:

谢永安;陶琳);

(2)“以学生能力形成及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项目,获玉溪师范学院2008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获(主要完成人:

谢永安;陶琳)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结题):

“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研究”(主要完成人:

谢永安;陶琳)

论文4篇:

(1)《地方新建院校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云南高教论坛第五辑,2006年12月,云南大学出版社);

(2)《构建具有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结构》(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3)《以学生能力形成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期;被“人大”报刊数据库索引收录在2007年G1教育学第11期);(4)《课程编制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2.已具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300字以内)。

学校在“十一五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社会的职业要求,并以此建构实现目标的课程解决方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的办学理念;2008年本科各个专业完成了“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同时,开展“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并取得成果和推广应用的实效。

玉师院【2010】4号文件《玉溪师范学院关于全面推进课程及课堂教学建设与评价工程的实施办法》中,明确了工作目标、组织方式、奖项设立及奖励和保障措施等,并安排了年度专项经费支撑该项工作;2010年2月教务处下发了“玉溪师范学院关于2009-2010学年下学期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及观摩课评比工作的通知”;拟从完善教学建设及管理的角度,按计划全面推进此项工作。

五、经费预算

支出项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依据及理由

合计

20万

小型设备费

25000.00

DV、录像带、录音笔

资料费

35000.00

购买参考书、调查问卷制作、声像拍摄与制作费

成果出版费

15000.00

发表论文版面费、优秀课程方案印制费

奖励奖金

60000.00

优秀课程方案及教学观摩奖励表彰奖金

设备租用费

20000.00

微格教学设备、媒体设备租用费

学习差旅费

15000.00

组织相关学科教师研究学习费

劳务报酬

20000.00

相关工作人员劳务报酬

调研费

10000.00

通讯费、交通费

六、推荐、评审意见

学校意见

1、是否同意申报,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2、学校资助经费额度

学校领导签字:

(合作单位可加附页)

(学校盖章)

年月日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注:

1、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

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用A4纸,竖装,两面印刷。

附件2:

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荐汇总表

推荐学校(盖章):

填报日期:

年月日

推荐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主要完成学校

(合作单位)

项目研究层次

(本科/高职高专)

备注

姓名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

职称

注:

联合申报的项目要同时填写合作单位名称。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

办公室手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