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530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docx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

济南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3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渐jiàn渐染渐变渐次西风东渐

B.模mó模范楷模英模一模一样

C.壳qiào躯壳地壳甲壳虫金蝉脱壳

D.间jiàn间谍间或间接间不容发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妥帖渡难关瞋目而视一言以蔽之

B.厮打掉书袋如雷灌耳万变不离其宗

C.戛然一柱香不稂不莠吃一堑,长一智

D.徇私号码簿惨绝人寰攻其不备,出奇不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

⑵一个人如果虚荣心太强,当取得一点成绩而受到表扬的时候,心里往往就会暗暗,而滋生骄傲情绪。

⑶现在不少人喜欢采用亲自到现场签名售书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著作,而不少买书者也只是为得到一个名人的而已。

A.年纪自许提名B.年龄自许题名

C.年龄自诩题名D.年纪自诩提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耐克公司果断地签下易建联,不仅得到了以较低成本获得形象代言的机会,也使得公众越发相信这位“明日之星”未来成绩的取得与耐克公司的努力休戚相关。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在参加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时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B、尽管中国猪肉的生产已经完全实现自给,但每年仍需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大主要猪肉出口国进口数量可观的猪肉。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由于未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顶着“科技”、“创新”之类的光环,很可能吸引更多的投机资金,从而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6--9题。

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是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

建造

B.以属客而告之属:

“嘱”,叮嘱

C.而吾亭适成适:

恰好

D.岁且荐饥荐:

连续,一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亭于堂之北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句读之不知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洎牧以谗诛

D.越三月,乙卯乃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A.予至扶风之明年B.以为休息之所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D.于是举酒于亭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

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

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

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三、(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

①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在讨论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

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现实背景的。

这个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恶化。

有人认为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

可是这种变相的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冲突。

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知道这场博弈是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时,当他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当了解时,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②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过去说农民老实厚道,特别是那些越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就越老实厚道。

如今突然把这些农民称为“低素质”的闲杂人员,说他们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们离开了过去那个面对面的生活圈子,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大城市。

来无踪去无影,老实厚道已经不符合他们生存的利益。

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当然就没有必要信守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规则,偷偷抢抢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需要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

这样,大家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

再简单地说,构成社会基础的是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

④现代国家成了维护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比如,当你到美国的一个大都市,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用不着担心自己受欺诈。

现代国家的管理已经如此周密,保证了这种不相干的人之间的交易也是要重复的。

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取代基层的制度建设;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怎么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城市化进程恰恰是这方面的一块试金石。

⑤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还是战后的日本。

一位日本官员在10年前说了一句话:

日本是一个村庄!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

战后日本给农民的福利非常丰厚,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

在工业化进程中,东京的一个大公司跑到一个村,一下子把村子里一年毕业的学生全雇下来。

这样,村子里一代人集体进城,到了一个公司,有了终身的工作和优厚的福利。

他们自然以公司为家,在大都市还和在村子里一样,维持着对小共同体的忠诚。

⑥从世界工业化的大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仅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从长期看,可能会把治安搞得更坏。

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传统的共同体和面对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并建立新的人际网络。

这样的环境自然促使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进行一次性的交易。

上述各国国情虽然不同,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文取材于薛涌《不要把穷人拒于城市之外》)

10、“共同体精神”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当了解时,

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B.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

C.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

也就是说,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可以构成社会基础。

D.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城市实现长治久安的因素是()

A.国家应具有维持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B.最大限度地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C.立法接纳入城者为城市共同体中体面的一分子。

D.准入制度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

1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是()

A.由于城市治安的恶化,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制定了准入制度,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维持城市基本的社会秩序。

B.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

C.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城市化进程决定能否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D.战后的日本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村庄。

第二卷(114分)

四、(24分)

1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3分)

⑵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3分)

 

⑶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分)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共有10个小题,任选其中8个小题完成,8分,每句1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⑸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⑹________________,一弦一柱思年华。

(李商隐《锦瑟》)

⑺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⑻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⑼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

(屈原《离骚》)

⑽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注意:

本题为选做题,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8分)

鞋说

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

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

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

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

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

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

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

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

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仅仅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

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

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上新的人生路途。

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

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

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红,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

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

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

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

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

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

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

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他们身后推搡。

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

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每年向非洲捐鞋。

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人的善恶。

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

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

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

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

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

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

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一双草鞋。

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

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

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

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

“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

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诫?

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疼爱我们生命的鞋。

(2008年10月1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16.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鞋除实用以外的哪些意义?

(4分)

17.分析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作者为什么把鞋说成是“人生的容器”?

(2)“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

应当怎样处理与“无形的鞋”的关系?

18.文章第五段写到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

(4分)

19.作者在文末引谢灵运的话并抒发了一番感慨,对此应如何理解?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梵高的光和色彩

徐卓人

奥维尔郊外的小山上,梵高仰面朝天对着太阳,他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

此时,他想到应该和弟弟提奥告别,还想把与提奥的告别画出来,但很快,他痛苦地意识到,人是无法将告别画出来的。

在画家生命最后的时刻,提奥握着他的手整整守了一天,提奥在他耳边温和地问“还记得吗?

童年仲夏时节我们在高高的麦田里玩耍,你就常常像现在这样握着我的手。

童年握手的感觉一定早就渗透进了提奥的骨髓,并升华成宗教式的感情崇拜。

否则,在没有任何利益诱惑下,这位附属于人的小画商、这位斯文典雅的弟弟怎么竟有如此开采不完的温情,来呵护这位行为乖戾、病残与伤痛交织的红胡子哥哥一生呢?

画家几乎一生依靠提奥,提奥则用单薄的肩膀支撑画家。

兄弟间真正的隔膜只有一次。

那是在博里纳日的一个冬天,提奥对哥哥历经失败后的自轻很生气,于是取消了给哥哥的资助和每周的一封信。

尽管此时,悲惨、痛苦与残酷几乎使画家没有勇气开始新的生活,但比起提奥的生气,这些又算什么?

画家发现,在失去了惟一一个真心理解他的人的时候,他只能成为一具孤独的行尸。

而提奥在疏远梵高的时候,童年握手的感觉又充盈了他的胸间。

他发现,没有梵高,他的生活就无法充实与完美!

可以说,互相的精神依恋已经占据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应该说,兄弟间这次情感危机成了画家脱胎换骨的契机。

在他的创作中,青春与生命开始介入,一切都发生了巨变。

他们一生彼此忠诚。

忠诚来自哥哥的追求和弟弟的笃信。

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画坛大概只有提奥一人坚信:

“哥哥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

”即使面对那个致命的发现,弟弟也没有丧失信心。

致命的发现便是画家画板上的晦暗与阴沉,这种晦暗与阴沉差点使他丧失信心。

“我原来一直在过去中绘画!

”可是提奥却反驳他:

“我们正在推翻几乎一切被绘画奉为神圣的东西。

你全都搞对了,除了你的光和色彩。

光和色彩,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位如此将光和色彩视作生命的画家。

所以直到今天看来,提奥的话不仅属于欧洲画坛,也属于世界画坛。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提奥,会不会有以后“非洲太阳”,会不会有梵高的光和色彩?

的画家的创作欲望在增亮了调色板上达到了颠峰。

不止在《向日葵》、《开花的果园》上,在其他作品、甚至所有的自画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贫困、病痛中依然强烈的青春、感情和熊熊燃烧的希望。

只是在这个时候,提奥才艰难地卖出了梵高的第一幅画。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现实又给这对弟兄来了个极大的伤害,提奥居然因为对于印象派的过分推崇而被解职。

画家深切地感觉到输送生命给养的那根脐带断裂了。

如果还有什么懊丧,那就是画家认为这些年让弟弟毫无回报地在他这个累赘身上耗费了成千法郎。

这样的想法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但我们要看到,维系这对弟兄的这根脐带早已圣洁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因此这其中流淌的只是感情,是绝无仅有不能碰触的感情。

于是画家向自己举起了左轮手枪,用它发出的最后一点浓烈的光和色彩。

欧洲画坛终于有了一次这位日后成为伟大印象派画家的画展,那是在画家去世的几个月后提奥为他举办的。

又是几个月后、大约是画家去世的同一个日子,这位弟弟也悄然病逝。

我似乎听见梵高说:

没有提奥。

我就是一具行尸。

而提奥说:

没有梵高,我的生活就无法充实和完美。

16.文章开篇便点及梵高举枪对准自己,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中三次提到童年握着手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兄弟间感情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4分)

18.依据文意,请具体说明画家自杀的原因。

(4分)

19.这篇文章写的是梵高兄弟的情谊,题目却是“梵高的光和色彩”,结合全文试析这样命题的意图。

(6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0.(据新华社电讯)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否改成英文?

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被禁止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30个字。

(4分)

答:

21、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哲人、诗人歌咏的对象。

阅读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

(4分)

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

面对泰山,

漫步西湖,

22、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

请你将其整合为—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4分)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整合的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你以“出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