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408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docx

公务员相关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有一类资料分析题,这类题中经常利用一些专用术语对资料信息进行陈述,这就要求考生对所涉及到的有关数据性、统计性的专业术语有较强的把握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清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人事考试网公务员研究中心的专家把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对考生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比较,以帮忙考生能牢固掌握。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是:

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算法是:

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那么现在就是20。

算法:

100×20%=20。

  注意:

占、超、为、增的含义:

  “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例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指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

  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9%,去年增长速度为16%,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物价上升了8%,去年物价上升了10%,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

  

(二)倍数与翻番

  1.倍数两个有联系指标的对比。

  例如,某城市2000年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为1978年3.8平方米的3.9倍(14.8÷3.8=3.9)。

2.翻番指数量加倍。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就是指2020年的GDP是2000年的4倍。

翻n番应为原来数A×2n。

  (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相比的动态相对数。

它等于报告期水平对基期水平之比。

表示报告期为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

发展速度大于100%(或1)表示上升;小于100%(或1)表示下降。

  由于基期水平可以是最初水平,也可以是前一期水平,所以发展速度有两种——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2.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增长快慢程度的动态相对数。

它是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表示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多少倍。

增长速度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长,负数表示降低。

增长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增长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比如,要反映2002年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997年的多少倍,用2002年的存款余额除以1997年存款余额乘以100%即可;但是增长速度就应该用2002年的减去1997年的再除以1997年的乘以100%或者直接用发展速度减去1即可。

  (四)序时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1.序时平均数是将动态数列中各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

这种平均数是将某种事物在时间上变动的差异平均化,用以说明一段时期内的一般水平。

  序时平均数(又称动态平均数)是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不相同的又一种类型的平均数。

两者的差别在于:

  

(1)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同一时期的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计算的。

  

(2)一般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差别;而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总体的某一总量指标在时间上的变动差别。

  (3)一般平均数通常是由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是由动态数列计算的。

可见序时平均数不论从性质上或计算上都与一般平均数不相同。

  2.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各期定基发展速度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它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

根据这一定义,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法和方程法。

  3.平均增长速度

  因平均增长速度不等于全期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故它不能根据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直接计算。

但可以利用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或百分之百)进行间接计算。

  (五)增幅与同比增长

  1.增幅

增幅与增加幅度是一个概念,指的是速度类、比例类的增加幅度,比如,今年5月GDP的发展速度是10%,去年5月是9%,我们就可以说GDP发展速度的增幅是1个百分点;如果说去年是10%,今年增幅为9%,那么今年的发展速度就用10%×(1+9%)得到。

  2.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是指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多少。

比如,去年5月完成8万元,今年5月完成10万元,同比增长就应该用(10-8)÷8×100%即可。

  (六)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1.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衡量收入差距,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

一般标准是:

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

所以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贫富程度,越穷,此系数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此系数越小。

  (七)强度指标

  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指标对比,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比如: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即总人口除以这个地区的总面积。

 (八)价格、价格水平、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价格

  价格是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值表现,用货币来表现。

  2.价格水平

  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者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

比如:

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份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

用10月份4.53减去9月份的4.87可以得出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

  3.价格指数

  表明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用商品和服务项目某一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另一时期的价格水平相对比来计算的。

  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是指国内一定时期内的居民支付所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程度水平指标,简称CPI。

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评价。

(九)发展水平和增长量

  1.发展水平是指某一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达到的实际水平。

  2.增长量指某一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增长或减少的绝对量。

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基期发展水平之差。

这个差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正数表示增加,负数表示减少。

  计算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

(十)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1.逐期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前一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前一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2.累积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减去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比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的绝对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积增长量。

十大速算技巧

★【速算技巧一:

估算法】

要点:

"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

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

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

直除法】

要点: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速算技巧三:

截位法】

要点: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同时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需要注意截位近似的方向:

一、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二、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

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应该注意:

三、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四、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到底采取哪个近似方向由相近程度和截位后计算难度决定。

一般说来,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若答案需要有N位精度,则计算过程的数据需要有N+1位的精度,但具体情况还得由截位时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的抵消情况来决定;在误差较小的情况下,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甚至可以不满足上述截位方向的要求。

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考生在做题当中多加熟悉与训练误差的把握,在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得到答案并且截位误差可能很大时,尽量避免使用乘法与除法的截位法。

★【速算技巧四:

化同法】

要点:

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再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二、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资料分析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速算技巧五:

差分法】

要点: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它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做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例如:

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速算技巧六:

插值法】

要点:

"插值法"是指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大小的时候,运用一个中间值进行"参照比较"的速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一、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如说A与B的比较,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数C,并且容易得到A>C,而BB。

二、在计算一个数值f的时候,选项给出两个较近的数A与B难以判断,但我们可以容易的找到A与B之间的一个数C,比如说AC,则我们知道f=B(另外一种情况类比可得)。

★【速算技巧七:

凑整法】

要点:

"凑整法"是指在计算过程当中,将中间结果凑成一个"整数"(整百、整千等其它方便计算形式的数),从而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凑整法"包括加/减法的凑整,也包括乘/除法的凑整。

在资料分析的计算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凑成"整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资料分析不要求绝对的精度,所以凑成与"整数"相近的数是资料分析"凑整法"所真正包括的主要内容。

★【速算技巧八:

放缩法】

要点:

"放缩法"是指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的速算方式。

要点:

若A>B>0,且C>D>0,则有:

1)A+C>B+D

2)A-D>B-C

3)A×C>B×D

4)A/D>B/C

这四个关系式即上述四个例子所想要阐述的四个数学不等关系,是我们在做题当中经常需要用到的非常简单、非常基础的不等关系,但却是考生容易忽略,或者在考场之上容易漏掉的数学关系,其本质可以用"放缩法"来解释。

★【速算技巧九:

增长率相关速算法】

要点:

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r2

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

A'=A/(1+r)≈A×(1-r)

(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

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

r≈上述各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

1、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B缩小;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B扩大。

2、A/(A+B)中若A与B同时扩大,则①若A增长率大,则A/(A+B)扩大②若B增长率大,则A/(A+B)缩小;A/(A+B)中若A与B同时缩小,则①若A减少得快,则A/(A+B)缩小②若B减少得快,则A/(A+B)扩大。

多部分平均增长率:

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

为r,则A/B=(r-b)/(a-r),一般用"十字交叉法"来简单计算。

注意几点问题:

1、r一定是介于a、b之间的,"十字交叉"相减的时候,一个r在前,另一个r在后;

2、算出来的比例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如果要计算增长之后的比例,应该在这个比例上再乘以各自的增长率。

等速率增长结论:

如果某一个量按照一个固定的速率增长,那么其增长量将越来越大,并且这个量的数值成"等比数列",中间一项的平方等于两边两项的乘积。

★【速算技巧十:

综合速算法】

要点:

"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尾数法速算:

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

错位相加/减:

A×9型速算技巧:

A×9=A×10-A;如:

743×9=7430-743=6687

A×9.9型速算技巧:

A×9.9=A×10+A÷10;如:

743×9.9=7430-74.3=7355.7

A×11型速算技巧:

A×11=A×10+A;如:

743×11=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

A×101=A×100+A;如:

743×101=743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

A×5=10A÷2;A÷5型速算技巧:

A÷5=0.1A×2

例8739.45×5=87394.5÷2=43697.25

36.843÷5=3.6843×2=7.3686

A×25型速算技巧:

A×25=100A÷4;A÷25型速算技巧:

A÷25=0.01A×4

例7234×25=723400÷4=180850

3714÷25=37.14×4=148.56

A×125型速算技巧:

A×125=1000A÷8;A÷125型速算技巧:

A÷125=0.001A×8

例8736×125=8736000÷8=1092000

4115÷125=4.115×8=32.92

减半相加:

A×1.5型速算技巧:

A×1.5=A+A÷2;

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

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

对于文字资料分析题,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纵览整个资料,弄懂其主要内容和主题。

  二、把资料理出一个大概的框架来。

文字资料也是资料,既然是资料,那么他在叙述的时候也肯定是采取了一定的规则。

  三、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快速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处理。

譬如,对于比较复杂的资料可以在草稿纸上归纳出其要点,并进行分类,这样就有助于快速、准确理解材料和作答。

  考生在解答文字分析题时,总的来说也还是有一些技巧的。

笔者将其收集到此,以期能够给考生带来帮助。

  一、阅读整个资料,读懂图表和文字,把握资料的主题。

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和文字来反映信息的,如果考生看不懂资料,那就失去了答题的前提条件,答题的正确率就更无从谈起。

  二、考生在阅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目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和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答题时重复的阅读材料,以节省有限的宝贵时间。

  三、适时地采用“排除法”。

有些题四个选项中又有一到两个选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分析判断剩下的选项,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四、注意统计表中的统计单位。

有些统计单位前后不一致,且出题人有意识的在此处做文章。

如果考生不够细心的话,很可能原本会解答的题也将分数丢失了。

  五、获取、分析资料的时候要小心、仔细。

无论在阅读统计图表、文字资料的时候,还是在参照选项进行分析的时候,考生都要小心、仔细。

否则很容易在密密麻麻的资料中发生混淆,从而导致答题失误。

一、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116.2002-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最小的年份是

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6年

117.2006年,我国的出口额约比上年增长

A27.2%B23.8%C23.2%D19.9%

118.2003-2006年的进口额年增长率超过25%的年份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19.与上年相比,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最高的年份的进出口总额为

A17607亿美元B14220亿美元C8510亿美元D5208亿美元

1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03-2006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1000亿美元。

B2003-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

C2004年至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1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2673亿美元。

121.2002年GDP绝对值比较中,下列排名正确的是()。

A上海>四川>福建>湖北B上海>湖北>四川>福建

C上海>四川>湖北>福建D四川>上海>福建>湖北

122.根据各省市年末总人数推算,在2001年人均GDP比较中,下列正确的是()。

A湖北>四川>福建>湖南B湖北>福建>湖南>四川

C福建>湖北>湖南>四川D福建>湖北>四川>湖南

123.下列省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差距最大的是()

A上海B北京C福建D湖南

124.假设各省市农村人口比例相同,则2001年,农民总收入最高的省市是()

A四川B湖南C北京D上海

125.从图一中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上海、福建三省市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差距十分接近,但从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

A北京>上海>福建B上海>北京>福建

C北京>福建>上海D上海>福建>北京

12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外游客中,2007年6月非洲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增长最多

B以目前的增长速度,非洲国家的游客人数有望在年内超过来自大洋洲的游客数

C对于外国游客,港澳台游客更喜欢徒步游的方式

D飞机是外国游客来我国旅游的必选方式

127.2007年5月入境游客中,港澳台入境游客与外国游客人数比值约为()

A4.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