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248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济宁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济宁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济宁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济宁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宁导游词.docx

《济宁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导游词.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宁导游词.docx

济宁导游词

济宁导游词

篇一:

山东—济宁—太白楼导游词太白楼太白楼在济宁旧城墙上,两层飞檐,歇山,高20余米,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

据《山东通志》记载:

太白楼原名贺兰氏酒楼,并非李白的旧居,因当年李白常在此宴饮,后人敬重李白,称之为太白楼。

今天的太白楼虽然不再是可以饮酒的场所,但楼的周围仍多酒馆、酒庄,参观了大自楼中的文物展览,就近择地饮酒,正可以体会“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

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

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

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

宋、金、元时期均对酒楼依貌整修。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寓意,依原楼样式,移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今太白楼是1952年人民政府拨专款在旧城墙上重建的。

重建后的太白楼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样,砖木结构,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

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诗人所书“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唐代以来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碑碣60余块。

有罕见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

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李白纪念馆。

历史考辩一、太白楼的起源:

1、太白楼又称李白酒楼或太白酒楼,它是当年李白在东鲁的家。

李白有《寄东鲁二稚子》诗,诗云: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李白的家不但确在东鲁,而且还明显看出,他东鲁的家是以酒楼为特殊标记。

据此,则可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东鲁的李白酒楼,就是李白的家。

2、济宁隶属东鲁东鲁:

不是个真实的地名,各种地名词书上都查不到。

按曲阜现存唐乾封元年,唐高宗《赠孔宣尼碑》:

“东鲁陪臣,奄成麟鳖”句,“东鲁陪臣”指孔子。

此东鲁似指曲阜;按李白《任城厅壁记》:

“当成周乃东鲁之邦”句,此东鲁似指济宁;按《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诗,此东鲁似指汶水流域;按《鲁郡陀罗尼幢赞》:

“明明李君牧东鲁”句,此东鲁似指鲁郡11个县;按《单父送族弟沈》:

“身骑土牛滞东鲁”句,此东鲁似指单县。

从以上唐高宗和李白诗文来看,东鲁不是指的某一个县。

查曲阜现存有宋真宗赵恒《文宣王赞》石碑一块,碑文中有如下一段话,云:

“宜乎大公刘(周朝姬姓始祖)之业,克至于隆周,启伯禽之封,遂成东鲁者也”。

按他如此之说,东鲁就是西周初期的鲁国。

既然东鲁是鲁国,济宁自然隶属于东鲁范围了。

3、济宁的李白酒楼,就是当年李白的家西周初期鲁国的范围很大,按《诗经·鲁颂谱》注说:

鲁国方七百里,以曲阜为中心,北至泰沂,南至徐淮,东至大海,西至菏泽(大野泽),约近百个县。

李白酒楼究竟在哪个县呢?

查《全唐文》卷802有咸通二年正月吴兴沈光《任城李白酒楼记》一篇。

此则证明当年济宁有李白酒楼。

《记》中又有如下一段话:

“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

李白尝醉于此矣”。

从这段文字中明显看出,济宁不但有李白酒楼,而且还是齐、鲁间唯一的一座李白酒楼。

此则完全可以断定,沈光所记的济宁的这座李白酒楼,就是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的酒楼无疑了。

据此,则又可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济宁李白酒楼就是当年李白的家。

所以太白楼起源于李白济宁之家,是李白寄家济宁的物证等的判断,无疑都是正确的了。

济宁太白楼对联

(一)宴客亦寻常,贺监何人应让风流归太守能诗最奇特,青莲如我不须星宿托长庚[作者]李益三,字汝谦,清末廪生,曾留学日本。

回国后曾任泰安县长。

著有《海外楼文集》。

[说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春日,李益三赴日本留学,济宁知州王鹿泉在太白楼上为李益三设宴饯行,李益三在宴会上即席题写了这副对联,是书法家张骞所书,字体气势浑厚,苍劲有力,别具一格,与联语内容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注释]贺监--指唐代诗人贺知章,曾官到秘书监,故称“贺监”。

作者对贺知章来过济宁一事表示怀疑。

据考证贺知章未到济宁,故提出“贺监何人‘的问语。

太守:

指作者饯行的济宁知州王鹿泉。

作者对王鹿泉表示尊崇,所以写出“应让风流归太守”的语句。

[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

长庚,星宿名,传说李白是长庚星转世,作者不相信这一事。

(二)把酒临风,看带郭千家,何处青山留谢眺登高望远,指布帆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说明]这幅楹联镶嵌在太白楼墙的东面,济宁知州王鹿泉编撰,罗振玉篆书。

王鹿泉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太白楼胜迹,落成撰联悬楼中。

十四年后,王鹿泉逝世,济宁各界人士感念王鹿泉政绩,由罗振玉篆书,刻石永存。

[注释]谢眺--字玄晖,南齐著名诗人,曾任宣城(在今安徽)太守,他以善于写作风景诗见长,风格自然秀逸。

在这里王鹿泉以谢眺自比。

当年句-是指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曾以美酒给李白送行,表示对李白崇敬和惜别之情,李白很感激作《赠汪伦》诗相赠。

其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作者用此典故也有自比李白之意。

(三)青天骑白龙,我欲因之梦吴越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说明]本副楹联镶嵌在太白楼北墙的东面,是武陵人王以敏集太白诗句的楹联。

下款属名是:

祁阳陈琪属番禹姚诗志书以刻石。

本联用楷体,略带行书意味,笔力挺拔,气势雄健。

[注释]“青天骑白龙”是李白的[送扬山人归嵩山]诗的结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的诗句。

两句集合,贴切自然,表达了作者同诗人的同一意境。

“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选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的三、四两句。

原诗句是“长风万里送秋雁”,这里省去了“万里”二字。

王以敏借此两句也表达了酣饮高楼的雅兴。

(四)谪仙乃已往,诗人偶尔濡毫,遂传作千秋韵事在我亦将来,过客侧身怀古,冀保存一线文波[作者]杨毓泗,济宁人,清光绪甲辰(1904)科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读。

[说明]据[济宁县志]记载:

“民国八年(1919)邑绅杨毓泗、高为汉等重修太白楼,九月九日耆老(指六十岁以上老人)于此结九老会,极一时诗酒之盛。

”这副对联便是杨毓泗在耆老会上撰写的。

此联镶嵌在浣笔泉殿堂楹柱上。

[注释]谪仙--旧指才学优异的人,谓如谪降人世的神仙。

[新唐书李白传]李白: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也!

’”后因用以专指李白。

过客--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李白感叹光阴迅速,人生短暂,发出了人生“过客”的慨叹。

作者与李白有同感。

侧身怀古--选自杜甫[将归草堂途中有作]第五首:

“侧身天地更怀古”的诗句。

这句话杜甫是说侧着身子在天地之间,志气不得舒展,发怀古之情。

作者也有同感,并且有自比杜甫之意。

文波--作者这里指李白浣笔泉。

浣笔泉胜迹即是纵贯古今的一线文波,希望受到保护,历久长存。

(五)太白是天宝时宇内群才弁冕,际风流歇绝,焕然见此楼,顿使游人共欣赏;重阳开盛燕,悲歌慷慨,常留诗酒英豪顾盼之姿;斯城乃山东省坤维半壁屏藩,自唐宋以还,蔚然大都会,遂为形胜所必争;我辈并登临,凭吊兴亡,不禁古今世变沧桑之感。

[作者]潘守廉,字洁泉,别号对凫居士,济宁人,清光绪已丑年(1889)科赐进士出身,曾在河南省邓州知州,辛亥革命后引退。

曾主修[济宁县志]和[济宁直隶州续志]。

[说明]这副楹联是在民国八年(1919)九月九日耆老会上,由邑绅潘守廉撰写的。

是一副九十六字的长联,可作为咏史诗和叙事诗来读。

上下联均分为两个层次。

本副楹联作者借史抒怀,因景生情,歌颂了太白楼胜迹和济宁的地理形胜。

在艺术上虽无显著特点,但作为咏史抒怀的长联还是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

[注释]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24--756)的年号。

弁冕--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

冕,古代帝王所戴之礼帽。

弁冕是用来比喻李白在文坛居首位、第一。

坤维半壁屏藩--坤,为地。

维,系物之大绳。

半壁,半边。

屏藩,屏风和藩篱。

这里是说济宁是山东大地西南部的屏障、重镇。

篇二:

孔庙导游词孔庙欢迎词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堂,位于曲阜城中心。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生前所居之堂立为庙,“岁时奉祀”。

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等。

其后,随着历代王朝层层加谥孔子,孔庙不断得以维修扩建,至明、清时期形成现在的规模。

它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前的这座门楼建于明代,是当时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参观孔庙的起点。

“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代乾隆皇帝的御笔,源于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

鲁国大会诸侯的时候,有人说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

此话传到子贡耳朵里,子贡马上反驳说,我可不敢和老师比,如果把一个人的学问比做一堵墙,我这堵墙只有一仞高,大家一踮脚尖,就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没什么深奥的;而我老师孔子的这堵墙有数仞高,如果你不走进去,是无法知道他学问的高深的。

后人认为数仞仍不能表达孔子思想学说的高深,便把数仞改成了万仞。

“万仞宫墙”四个字原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的笔迹。

后来乾隆皇帝来到曲阜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孔子的尊重,就换下了胡碑,而刻上了自己题写的字。

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门坊,叫金声玉振坊。

此坊由明代山东巡抚、钦差大臣胡缵宗所建,“金声玉振”四个字也是由他题写。

这是根据孟子赞扬孔子的话而来的。

孟子说: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

”这里用金声玉振作为孔庙的第一道门坊的名称,象征孔子的思想集古今先贤之大成,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赞扬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我们现在来到了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

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棂星,孔庙设棂星意为尊孔如同尊天。

此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

我们现在来到了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

明弘治十七年改为七间,清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

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

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

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十三碑亭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

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

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

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

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

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成门。

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代中期雕刻。

此处并五门,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院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

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

中路三门并立,东西各有掖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中路为祭祀孔子夫妇及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

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

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我们现在来到了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

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

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宋崇宁三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

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

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

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

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

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有复道四通。

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17座塑像。

中间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

孔子两侧神龛内为四配,东位面西的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

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执躬圭,如古代上公礼制。

其后还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书欢送词篇三:

导游词(山东概况)O历史山东自古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之一。

最早的三皇五帝的传说有多人停留于山东。

公元前21世纪夏朝时期,东夷各部族就活跃在山东地域。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西南部。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著名的齐、鲁两国是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256)在今山东境内最大的诸侯国。

由于齐、鲁两国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以山东又称“齐鲁之邦”,并以“鲁”为山东省的简称。

其中的齐国疆域强大,富渔盐之利;鲁国名人众多,被称为礼仪之邦山东作为地理名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山东作为政区名称,始于金代(公元1115——1234)。

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在全国城市里只能算是中小的城市山东省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部和南部为和缓起伏的丘陵区,北部和西北部为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东省总体似一个菱形,东西最长约700公里,南北最宽420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人口为9400多万,占全国第二位,第一位的是河南,人口9970万.经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成为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结合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蓬勃发展的金融体系山东金融与保险业发展迅速。

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央行,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发展的金融体系。

中资机构中,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在山东省设有分支机构,全国性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

此外,山东省还设有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信用社2119个。

基本形成了一个机构比较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国外银行看好山东金融市场。

目前,在山东青岛市,有香港汇丰银行、日本山口银行、青岛国际银行的分行,香港渣打银行、美国花旗银行、香港东亚银行的办事处。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多家机构开办了外汇业务。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被国内各家保险公司普遍看好,纷纷抢滩山东保险市场,目前保险市场呈现日趋活跃、市场主体迅速增加的良好趋势。

2001年末,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公司在内,山东经营保险业务的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分保险公司已发展到13家。

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以股票、债券、期货市场为主的长期资本市场发展较快。

目前,山东省有证券公司3家,营业部112个,服务部24个,证券经营机构资产总额超过280亿元;期货公司10家,期货市场正在走上一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道路。

日渐崛起的民营经济近年来,山东省的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特别是在经济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001年末,全省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已近8万个,占全省民营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6%,直接出口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

资源山东省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山东省重视林业建设,保护与发展林业并重,形成了山区、平原、沿海、城镇四大绿化体系,及以苹果、梨、板栗、银杏等为主的经济林。

山东畜牧业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山东以充足的饲料、秸杆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超过四千万吨。

山东植棉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山东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

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动植物:

山东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

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25种。

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

小麦、棉花、花生、烤烟、麻类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还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特产。

水资源:

山东省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从全省看,山东水资源比较贫乏,每人平均占有仅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770立方米的18.8%,现状可供水量,在50%保证率情况下为192.24亿立方米(地表水78.44亿立方米,地下水58.8亿立方米,引黄55亿立方米);在75%保证率情况下为171.38亿立方米(地表水64亿立方米,地下水52亿立方米,引黄55亿立方米)。

海洋资源: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

近海栖息和回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

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

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能源: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

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旅游资源:

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风光秀丽,文物古迹众多。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岳之尊"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曲阜"三孔",齐国故都临淄,"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世界风筝都"潍坊,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荣城"天尽头","泉城"济南,黄河入海奇观等,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地理及区划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0多条。

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海湾入海。

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山东省一直把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一。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民增收是政府持续不变的目标生活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山东省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地区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0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1773元和3972元。

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9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144元。

城乡居民储蓄金额3735.4亿元,人均4226元。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人们的衣、食、用、行开始向多样化、高档化发展。

食物结构进一步改善,肉、蛋、禽、水产品消费占食品比重不断增加。

人们的衣着也开始讲求质量、款式和品牌,199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581元。

住房与耐用消费品状况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的结构和档次都有了很大变化,摄像机、影碟机等娱乐用品,微波炉、排油烟机等厨房电器,交通、电话等家庭设备,摩托车、助力车等交通工具快步进入居民家庭。

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省加大了住宅方面的投资,解决城乡居民长期以来住房紧的问题。

到199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9.7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3.9平方米。

除了农村住房大都由农民自己投资建造外,城镇住房制度也实行了改革,许多居民在房价优惠的情况下购买了住房。

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山东饮食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烹饪之乡"的美称。

鲁菜与苏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是北方菜的代表。

鲁菜经过代代相传,积累了一整套烹调技法,尤以爆、炒、炸、焖、蒸、扒见长,讲究菜的色、香、味、形,注重调味,工于火候,精于加工。

尤其长于因料调味,百菜百味。

原汁原味,显示了山东菜的风味特色。

鲁菜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流派:

济南市精于汤菜,是山东菜系的典型风味。

起源于福山,盛行于烟台、青岛的胶东风味,以精于烹调海鲜著称。

济宁市则长于烹制河(湖)鲜风味。

根据孔府菜谱整理的孔府菜,也是鲁菜的一个典型品种。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山东省发挥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山东省传统的地方戏曲有吕剧、柳子、梆子、五音、四平调等地方剧种和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大鼓等曲艺品种共30多种,民间音乐舞蹈有260多种,其中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

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种类繁多,特色浓郁到1999年末,全省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所107个,公共图书馆13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博物馆59个,文物保护机构93个,档案馆184个。

近几年,山东省相继举办了山东省文化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吕剧会演、十佳文化广场评选、齐鲁民间广场艺术展演、"文化下乡"和"双休日义务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山东有15个县(市、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