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70200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docx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期末检测题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B.蚂蚁不具有社会行为

C.海豚顶球表演是一种学习行为D.蜜蜂利用舞蹈传递蜜源信息

2.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和中国鸽子树的珍稀植物是()

A.银杉B.珙桐C.铁树D.银杏

3.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B.河蚌的运动器官是足

C.水螅利用触手上的刺细胞捕获食物D.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5.水从鱼的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的水中成分的变化是()

A.氧气的浓度上升,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

B.氧气的浓度上升,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

C.氧气的浓度下降,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

D.氧气的浓度下降,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

6.“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

()

A.遇到危险时,鹿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向同伴示警

B.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7.如下图,杜鹃占据了小鸟的鸟巢,并在其中生下它的蛋。

小鸟不仅替杜鹃孵蛋,还哺育长得比自己还大的小杜鹃。

该现象是()

A.小鸟害怕凶猛的杜鹃,不得已为其哺育后代

B.小鸟与杜鹃友好相处,自愿为其哺育后代

C.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乐趣

D.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

8.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绕着关节活动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9.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

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A.飞行、游泳、爬行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D.飞行、游泳、行走

10.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B.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青蛙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D.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11.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问候。

关于学生的动作反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至少有两组肌群参与了起立动作B.该动作是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完成的

C.该动作反应属于学习行为D.该动作反应属于复杂反射

12.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征

13.关于生物研究基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探究蚯蚓的运动可以采用观察法

B.估测农田的产量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

C.研究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可以采用比较法

D.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法

14.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亲鸟喂食               B.青蛙抱对

C.蜜蜂采蜜               D.公鸡绕道取食

15.当遇到因受伤无法飞行的鸟时,最好是()

A.把它抓住卖给餐馆供客人食用    B.把它带回家中养着观察

C.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    D.给它治疗,待伤好后放归大自然

16.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17.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A.梅花鹿和蚯蚓B.朱鹮和海豹C.麻雀和螳螂D.家鸽和蜥蜴

18.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19.人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起到()

A.动力作用B.支点作用C.杠杆作用D.连接作用

20.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结构,不匹配的是()

A.蛔虫——角质层B.蚯蚓——皮肤

C.缢蛏——外套膜D.蝗虫——外骨骼

21.在南非周边海域发现了一种新的小型海洋生物,科学家根据其特征判断该生物与龙虾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则该动物不具有的特征是()

A.身体分部B.体表有外骨骼C.足分节D.有角质的甲

22.下列几种动物的所属类群正确的是()

A.涡虫——扁形动物B.蚯蚓——线形动物

C.蛔虫——环节动物D.海葵——软体动物

23.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都是群居在一起的,下列能体现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黄昏一群蚊子在空中盘旋B.十几只鸭子在河水中戏水

C.夜间狼群嚎叫进行信息交流D.农田中有一群蝗虫在啃食庄稼

24.从地震废墟中救出的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A.皮肤破损溃烂B.肱骨骨折C.肱二头肌拉伤D.肘关节脱臼

25.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B.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较快的原因是它靠刚毛产生运动

C.鳄鱼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水分蒸发

D.鸟类有发达的气囊,利于它在空中飞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5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昆虫的翅膀上没有肌肉,所以昆虫的飞行运动没有肌肉参加。

()

(2)蝗虫常常成群结对地危害农作物,它们是有明显社会行为的动物。

()

(3)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具有的本能。

()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

(5)巴西的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

27.(12分)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有些鸟类在迁徙的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会大声鸣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劲扇动翼,做起飞状,使群体迅速做出防御敌害的准备或者迅速逃生。

(1)鸟类善于飞行,下列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A.体表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

B.口进化成喙

C.突出的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适合牵动两翼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2)鸟群内部形成一定的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________和种族的________是十分重要的。

(3)鸟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_________等方式进行的。

28.(12分)材料分析题。

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

喷洒DDT。

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

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

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

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通过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

在人类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这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_,着生在__________。

(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______属于恒温动物。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吗?

你认为人们防治害虫的新方法是什么?

(举一例)

答:

(4)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这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29.(12分)麻雀是鸟纲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鸟类的通称(如下图),多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常在白天四处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

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不耐远飞,鸣声喧噪。

主要以谷物为食。

当谷物成熟时,多集结成群飞向农田吃谷物。

繁殖期捕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

繁殖力强。

在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

巢简陋,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

每窝产卵4~6枚。

卵灰白色,布满褐色斑点。

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孵化期11~12天。

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飞出自行觅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麻雀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适于飞行,其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的雏鸟出壳时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飞出自行觅食,属于______________。

(3)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

从获得途径上看,麻雀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4)下列四种动物中,与麻雀生殖方式最接近的是_______。

A.大鲵B.蛇C.中华鲟D.蝙蝠

30.(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活动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却很难区分它们。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ABCDE

(1)A(蚯蚓)用呼吸,B用呼吸,D用呼吸。

(2)A与B、C(蜥蜴)、D、E的主要区别是其身体背部没有。

(3)从B的生殖发育特点分析,它不能脱离水环境限制的原因是。

(4)C(蜥蜴)身体表面覆盖的角质鳞片具有的作用。

(5)D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有: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体表被覆羽毛等。

(6)D的呼吸方式很特别,是。

(7)E的牙齿与狼的牙齿相比较,狼的牙齿多了。

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解析:

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它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内有坚韧的韧带有关;蚂蚁是社会性昆虫,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互助合作;海豚是水生的哺乳动物,通过训练可以表演顶球,这是一种学习行为;蜜蜂也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个体之间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

2.B解析:

珙桐是一种落叶乔木,开花时白色的花苞绽开,像一只白鸽,所以又称为中国鸽子树,它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3.D解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A项正确。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其运动器官是足,B项正确。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其外胚层有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C项正确。

线形动物并不都是营寄生生活的,如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D项错误。

4.B解析: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5.D解析:

水经过鱼的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完成了气体交换,水中的氧气进入鳃盖中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

6.D解析:

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

鹿向同伴示警、蜜蜂的舞蹈、老母鸡发出叫声都是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在向同伴传递信息。

7.D解析:

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8.D 解析:

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后收缩,牵拉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9.A解析:

鸟的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游泳,螃蟹的主要运动方式是爬行。

10.B解析:

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咀嚼食物,从而提高了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A项正确。

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即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但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作用,B项错误。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C项正确。

蜥蜴头部因后面的颈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D项正确。

11.B解析:

上课时学生起立问候老师,是一种学习行为,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的复杂反射。

要完成起立动作,不仅要有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参与,还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

12.C解析:

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A项不符合题意。

蛇具有角质的鳞,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项不符合题意。

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如蝗虫,有的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如蜘蛛,其中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C项符合题意。

蚯蚓和沙蚕都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D项不符合题意。

13.D解析:

模拟实验法指的是当不能用直接实验法做实验时,用模型来代替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是直接使用实验对象——公鸡来实验,采用的是直接实验法。

14.D解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如亲鸟喂食、青蛙抱对、蜜蜂采蜜等。

学习行为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如公鸡绕道取食等。

15.D解析:

遇到因受伤无法飞行的鸟,不能立即把它放回大自然,因为它失去了飞行能力,可能会受到其他动物的伤害,或者因无法获得食物而死亡。

我们应该给它治疗,等它的伤好能飞行后,再把它放回大自然。

16.C解析:

狒狒的首领都是雄性的。

17.B解析:

梅花鹿、海豹属于哺乳动物,朱鹮、麻雀和家鸽属于鸟类,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都是变温动物。

18.C解析: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行为是筑巢,筑巢是为孵卵、育雏做准备,属于繁殖行为。

19.B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过程中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的作用。

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起到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

20.B解析:

蚯蚓的体壁不是皮肤。

21.D解析:

龙虾为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部,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有角质的甲是爬行动物的特征。

22.A解析:

蚯蚓为环节动物,蛔虫为线形动物,海葵为腔肠动物。

23.C解析: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些动物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等级。

夜间狼群嚎叫进行信息交流,说明狼群中有分工合作,体现了动物的社会行为。

24.A解析: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肌肉收缩会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该女孩无法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不会是皮肤破损溃烂造成的。

25.B解析:

蚯蚓靠体壁肌肉的舒缩来运动,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26.

(1)×

(2)×(3)×(4)√(5)×

27.

(1)B

(2)组织社会生存延续(3)鸣叫

解析: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类有发达的胸肌,能够牵动两翼,产生前进的动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有助于获得较多的能量,以上都是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只有B选项与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

鸟群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取食、御敌、繁殖等,所以鸟类的社会行为对维持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鸟类成员间通过鸣叫等进行信息交流。

28.

(1)翅胸部

(2)老鼠(3)不能生物防治(4)生态平衡

解析:

蚊子是一种昆虫,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是飞行,运动器官是翅。

蚊子生有两对翅,着生在胸部。

老鼠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人类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要控制有害动物的生长、繁殖,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法。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9.

(1)双重呼吸

(2)晚成雏(3)先天性(4)B

解析:

鸟类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麻雀的雏鸟出壳时全身裸露,是晚成雏;麻雀的这种行为属于种内互助,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麻雀的生殖方式为体内受精、卵生,选项中,大鲵、中华鲟是体外受精、卵生,蛇是体内受精、卵生,蝙蝠是体内受精、胎生。

30.

(1)体壁肺(皮肤辅助)肺

(2)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3)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4)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5)变成翼(6)双重呼吸(7)犬齿

解析:

图中所示的动物分别是蚯蚓、青蛙、蜥蜴、家鸽、兔。

(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呼吸是通过能分泌黏液的体壁完成的;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成体主要用肺呼吸,但肺不够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

(2)蚯蚓身体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而其他四种动物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3)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因此不能脱离水环境的限制。

(4)蜥蜴的身体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其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5)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有: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胸肌发达,骨骼轻、薄、坚固等。

(6)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即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能满足飞行时对能量的需求。

(7)哺乳动物的牙齿发生了分化,兔是草食性动物,其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而狼是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因此与兔相比,狼的牙齿多了犬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